蘇教版語文第七冊《霧凇》教案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從讀書實踐中來。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編者精選的文質兼美的佳作,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方能領悟到文章的真諦,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教學行為努力做到:
其一,務本。首先是務學生這個“本”,整個教學設計始終是把學生放在首位,關注學生的實際,著眼學生的發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其次是務文本這個“本”,整個教學設計緊扣文本,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探究文本的意,體悟文本的情愫,感受文本的美妙,讓學生在反復觸摸文本語言的過程中,獲得言語智慧的滋養,享受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愉悅。
其二,和諧。整個設計是以共生互學的師生關系為前提,通過情感激發和語言品味的手段,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與文本進行充分而又真切的對話,讓學生在和諧互動的對話情境當中,對文本的語言、情感和結構產生認同和贊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讀課文、看圖片、討論交流感受霧凇的美以及形成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
重點難點: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老師想讓大家先看幾個詞:
屏顯“寒江雪柳,玉樹瓊花,吉林樹掛,名不虛傳。”
1、我們來讀一讀,邊讀邊想:這幾個詞使你想到哪些畫面?
2、學生描述。
3、知道這幾個詞的來歷嗎?教師陳述:這是總在1990年到吉林視察,觀賞了美麗的霧凇奇觀后,為此景所題的詞。
4、樹掛就是……(引導說出課題)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將繼續隨作者一道,去吉林,去細細品味、感受霧凇那獨特的韻致。
二、精讀感悟
(一)、奇觀
1、課前老師還搜集了一些圖片,作為禮物,送給大家。同學們想不想看?(想!)老師只有一個要求:大家邊看邊想,這些圖片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或句子?
2、播放圖片(配樂)師解說:三九嚴寒,北國大地萬木蕭條,可當你走進東北的吉林市,你卻會看見一道神奇而美麗的風景。松樹和柳樹凝霜掛雪,戴玉披銀,如朵朵銀菊,排排雪浪,十分壯觀.
3、看了這些圖片,你想說什么?
4、大家說的真好,積累的詞匯真多。是啊,霧凇真美啊!真乃一大(奇觀)!(板書:奇觀)
“奇觀”的“觀”就是“景象、樣子”,那“奇觀”是指什么樣的景象呢?(少見的、罕見的、希奇的等)
5、那吉林霧凇究竟“奇”在哪?打開書,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畫出有關的詞語。
(1)、多
a、“十里長堤”(大約5000米,都是霧凇,真多啊)還有哪個詞可看出霧凇多?
b、“綴滿” 它可以換成“掛滿”或者“盛開”嗎?讀一讀,比一比,說一說。
c、指名讀,讀出霧凇的多。(評:這么多的霧凇,真是壯觀!)
d、小結:霧凇的奇奇在它的多,再讀讀,你還會有新的發現。(板書:奇)
(2)、美
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霧凇的美了?“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美麗動人”等。(相機板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