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教學設計之一
傲(4o)然:傲,驕傲和自豪。課文中形容像祖國版圖的雄雞,堅強不屈地挺立著。
不僅(j!n):連詞,同“不但”,用在前一半句子,后一半句子里常用“而且”、“還”等呼應,表示句子的意思更進一層。
皺痕(h6n):課文中指“中國石”表面皺起來的印兒跟祖國大陸的地貌相似。
祁(q0)連山:我國青海省南部,甘肅省西部山脈,海拔4000米。
吐魯番盆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是我國最低的地方。盛產棉花、葡萄、哈密瓜。
依偎(w5i):偎,緊挨著。課文中指“中國臺灣”、“海南”兩顆肖形石,緊*祖國大陸。
島嶼(y():嶼,小島。島的總稱,課文中指中國臺灣、海南等。
稀罕(h3n):罕,少見。課文中指“中國石”是大家希奇少見的事物。這里的“罕”讀時要兒化。
盛譽(y)):譽,名譽,名聲。課文中指“中國石”獲得“最佳寶石”的極大榮譽。
奉(f8ng)為至寶:奉,尊重。課文中指把“中國石”尊重為最珍貴的寶物。
快慰(w8i):慰,安慰。課文中指戰士夜里站崗放哨時,摸到“中國石”,心里就感到痛快和安慰。
3.指名讀課文,注意生字新詞的讀音,以下各字注意不要誤讀:
“散(s4n)布”和“散(s3n)落”的“散”讀音不同;
“像看稀罕似(sh@)的”中的“似”,不要讀成“s@”;
“雖(su9)然”的“雖”不要讀成“su0”;
“大伙”的“伙”應讀兒化韻。
(二)通觀全文,在了解本課主要事件基礎上,讀懂每個自然段,練習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種方法,確定誰,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樣;一種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驟:先了解自然段共幾句話;再了解每一句話說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畫上記號。概括自然段段意時,可以摘錄原句,可以把重點詞語、短句拼湊成一兩句話,或根據主要內容,編寫段意。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2自然段: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奔出營房揀石頭。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頭一顆顆揀起來。
第4自然段:趕車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頭。
第5自然段:我們舀泉水洗石頭,發現一塊像祖國版圖形狀的“中國石”。
第6自然段:“中國石”正像祖國版圖——傲然挺立的雄雞。
第7自然段:“中國石”表面皺痕與祖國大陸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國石”。
第9自然段:“賽石會”上,“中國石”贏得了“最佳寶石”的盛譽。戰士們感到祖國就在我們身邊。
2.引導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①內容一致或緊密相關的應歸并為一大段。(一般表現為相關的地點、相同的時間或較集中的情節。)②個別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緊密相關,有獨到的意思,就單獨“提升”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二段(第2~7自然段):我揀到一塊“中國石”。
第三段(第8~9自然段):戰士們喜愛并精心保管“中國石”。
3.議論一下為什么這樣分段:
①第1自然段為什么需要獨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開頭,它交代了兩點:戰士們駐守的戈壁灘上,沙海和碎石是環境特點。因此,戰士們揀石、賽石就成了他們的重要活動內容。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發生的環境特點,又總括說明課文的主要內容,給“中國石”的故事做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