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教學設計之一
顯然,開頭段的內容是第二、三段內容的概括和鋪墊;第二、三段內容是開頭段的具體和深入。
我們應該學習這種常見的開頭,總說一般情況,接著其他段落再分述個別具體事例的寫法,表現我們的學習生活。)
(二)閱讀學習第二段。
1.讀,再分出層次。
提示:第二段寫揀“中國石”的經過。是全文的重點部分,共用了7個自然段。回頭看看我們概括的自然段段意,這7個自然段在記述揀“中國石”的過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或者說發生了哪些情況?仍舊用自然段歸并法劃分。先自己劃分,再小組議論。
(第二段共7個自然段,可以歸并、劃分三層意思:
第一層(第2、3自然段):揀可心的石頭。
第二層(第4~6自然段):到珍珠泉洗石頭發現了“中國石”。
第三層(第7自然段):認真觀賞“中國石”。)
2.再讀第二段第一層(第2、3自然段)。從詞語的恰當使用和生動的描寫中,看看“我”是怎樣揀可心的石頭的,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提問:
①用原句子的意思解釋春雨“姍姍來遲”。為什么春雨洗潤戈壁灘,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呢?
(本該春天的雨遲到初夏才下,流露出戰士們盼雨的心情。經雨水清洗潤濕之后的石頭,色彩更加鮮明,紋理更加清晰,所以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
②“我”背起挎包奔出營房揀石頭時,看到雨后大漠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朗讀第3自然段,體會一下這些景物的描寫表達了“我”怎樣的心情?
(雨后的戈壁灘:微風送來清新涼爽的空氣。給人以爽快的感覺。白楊是高高直立、繁密茂盛的。朝霞異常美麗,像從高處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滿了灘上。經雨水沖洗過的石頭,在朝霞映照下,顯出珠寶的光芒,玉石的色彩。雨后大漠的風景這樣美麗,在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揀石頭,“我”的心情是興奮的,舒展的。)
③課文把這些顯出珠寶光芒和玉石色彩的石頭,稱它們為“小精靈”,“我”把可心的一顆顆揀起來。“小精靈”是什么?把可心的石頭稱作“小精靈”,這表達了“我”的什么感情?
(“精靈”是指聰明機靈的人,加“小”又表示了小巧可愛。把戈壁石稱作“小精靈”,是把石頭當作有思想有感情有行為的人看待了。這充分表達了邊防戰士對戈壁灘和戈壁灘上的那些美麗的石頭的一種喜愛感情。)
3.讀第二段第二層(第4~6自然段),洗石頭并發現“中國石”的一層。
①趕勒勒車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的路上,講了昭君出塞路過泉邊飲水,把珍珠扔到泉水里,使水變甜并長流不盡的傳說。這個美麗的傳說,跟邊防戰士守衛邊防,揀可心的石頭的故事,兩件事有什么聯系?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小組議論后再解答,教師可做補充)。
(1900年前,西漢王昭君出嫁到塞外,對漢族和匈奴的民族和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課文點了這個故事,是為了表明:古人都能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甘愿到塞外艱苦的地方去。何況今天我們的戰士,更會以苦為樂地守衛邊防,保衛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的。)
②來到珍珠泉,“我”和小姑娘舀水“清洗揀來的石頭”時,小姑娘高興什么,“驚叫”什么?
(“高興”揀來的石頭像這像那。“驚叫”是驚奇地喊起來,因為她發現了一塊像雄雞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