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天鵝的故事》有感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0教學《天鵝的故事》有感
《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借俄羅斯老人斯杰潘之口,講述了一群天鵝為了贏得生存條件,由一只老天鵝自覺帶頭、群體跟上,用自己的身體撞擊冰層的壯觀場面,反映了天鵝勇敢無畏、團結拼搏的感人精神,唱響了一曲生命的贊歌。為了讓學生習得本文語言文字的精妙應用,領會課文的主旨、產生思想的共鳴、精神得以升華,我由以下三方面組織教學活動:
一、縱覽全文,聚焦精華
在學生初讀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說說講了關于天鵝的什么故事?進而引發出問題:天鵝為什么要破冰?怎樣破冰?文中老天鵝破冰的特寫鏡頭扣人心弦,極具震懾力。教學中,必須引領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及在頭腦中形成的表象去感悟字面背后的東西。我在此設計了一個思維訓練題“老天鵝,我想對你說……”,以生本對話的方式,體會了關鍵詞語的精心錘煉和恰當運用。第五自然段最后的省略號的作用與意義不一般:一次、兩次乃至無數次,老天鵝不達破冰目標決不罷休,有可能因此而送命,但它毅然決然地這樣做了,這種精神多么感人至深。
第六自然段寫了在老天鵝的感召下,天鵝們合力拼搏、忘我破冰的壯觀場面,故事達到了高潮。天鵝們發出的“克!薄翱肆ā钡慕新曀苿趧拥奶栕。學這段時,我聯系上篇課文《鳥語》,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啟發他們從天鵝的叫聲中做出種種猜想,感受到天鵝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具有無私無畏的昂揚斗志。
二、品析詞句,把握文脈
作者訪俄期間,去俄羅斯老人斯杰潘家做客,看到墻上掛的一支獵槍,好奇地問:“您老愛打獵?”一個是否“愛”的問題,引發老人深情地講述了《天鵝的故事》。我請學生代斯杰潘老人來簡要這個回答。老人親眼目睹了天鵝破冰的情景!靶⌒〉谋吡兂闪艘黄艽蟮乃!蔽页鍪玖诉@句話,又出示原文:“小小的冰窟窿終于變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 通過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對“終于”一詞進行研討、品析。冰封湖面,天鵝打出了一個冰窟窿談何容易,這冰窟窿居然擴大成很大的水面,是整群天鵝拼搏的結果!八麄儼褐^,挺著胸,在水里游動著,捕食著魚蝦,不時發出陣陣勝利的歡呼聲:‘克!肆ā肆ǎ 蔽覍ξ业膶W生們說:“讀書可以增長知識、啟迪智慧、明白道理。聽著天鵝勝利的歡呼聲有何感想?”
繼而研讀“我當時離它們才三四十米,雙手端著上了子彈的獵槍,可是,我卻把槍掛到肩頭,悄悄地離開了湖岸!边@句話中有兩個表示轉折的詞“可是”和“卻”可以去掉哪個?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引起兩派爭論:1、去掉“可是”讀起來不順暢,“卻”字可以去掉;2、一個都不能去掉。最后,班上一位被同學們稱為“小書迷”的發言平息了爭論,她說:斯杰潘喜愛打獵,在貝加爾湖邊轉了半天一無所獲,現在離天鵝群很近,只要他扣動扳機,就滿載而歸,然而他沒有這樣做。所以用了“可是”!皡s”也有這個意思,好像可以去掉,不過,我覺得加上“卻”加深了斯杰潘對天鵝的喜愛和敬佩之情,他下不了手。所以不去掉好。思維碰撞出火花!一位同學問:“斯杰潘老人為什么悄悄地離開了湖岸?”這個問題提得多有價值,發人深省。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斯杰潘愛這群天鵝,怕驚動它們;有的說他為了不讓天鵝發現他,天鵝要是看到他還帶著獵槍,一定會逃命。我追問:“斯杰潘悄悄地離開了湖岸,他心情很不平靜,他會想些什么?” 這個問題具有發散性,文章的主旨、“我”和學生的情感在此貫通,通過互動交流,很自然地從 “掛到肩上”的獵槍回應開篇“掛在墻上”的獵槍。文脈在此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