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天鵝的故事》有感
三、精彩朗讀,盡情體驗
天鵝的叫聲在自然中本沒有多大區別,在文中出現了3次,但叫聲里回響出人文的音符,唱響了本文生命的贊歌,彰顯文章的魅力。要讀好三次叫聲,必須指導學生放到文中描述的情境中研究,重點感悟斯杰潘情感的變化:第一次出現在斯杰潘打獵,轉了半天一無所獲之際。這時,斯杰潘聽到天鵝的叫聲多悅耳,他很開心。第二次出現在天鵝們破冰的場面中,斯杰潘先看到了老天鵝為了大伙生存,豁出性命破冰,接著又見到了所有天鵝一起破冰的感人場面。斯杰潘的心靈受到極大的沖擊,他怎能不為天鵝加油、鼓勁兒!最后一次出現,是在天鵝們破冰勝利的時候。斯杰潘對天鵝欽佩至極,他為天鵝戰勝困境喝彩!
我在教學時,采用指名讀的形式,通過師、生、本三者間的對話,由文悟情、披情入文、以情托聲,使聲音形象逐步變得豐滿起來。同時,引導學生置換角色:讀第一次叫聲時,應該是“斯杰潘”;讀第二、三兩次叫聲時,把自己想象成天鵝,融入自己的情感。要注意的是:第二次讀得鏗鏘有力、有節奏感,第三次高昂地、興奮地讀。當然,文中的三次叫聲是天鵝群體的,也少不了全班學合作——齊聲朗讀,共同體驗。
淡化了純朗讀技巧的指導,凸現出個性化感悟體驗式的朗讀,學生們讀得興味盎然。我因勢利導:文中哪些段落令你們感動,把喜愛的部分讀給大家聽。你讀、他讀、大家讀,讀得最多的要數四、五、六、七自然段。最后,一些同學都會背了!
葉老認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是在用教材教學,還是教學生學教材?我認為兩者兼而有之。教 學生學教材的過程是學生訓練語文能力,形成語文素養的途徑;用教材教學是施行過程的出發點。途徑的終極目標“教是為了不教”。
朱峰 發表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