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精選12篇)
《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1
一、看拼音寫詞語
dà diàn cháng láng fó xiāng gé ( ) ( ) ( ) shī zi zī tài bù yī ( ) ( )
二、比一比,組詞
栽( ) 朱( ) 堤( ) 獅( ) 雕( )
載( ) 珠( ) 提( ) 師( ) 碉( )
三、我要學習《頤和園》的寫法,記一次游覽活動
《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2
一、 交流導入:
1、學生匯報課前搜集的頤和園的資料。
2、導入新課:繼續(xù)跟隨作者的腳步,徜徉頤和園,盡享它的美。
二、學習新課:
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向我們展示了頤和園的美呢?選取你最喜歡的一處景物仔細讀文,畫出最能表現(xiàn)景物美的句子,反復地讀一讀,把讀書的體會在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
學生自由讀文,匯報交流:
(一)長廊(抓住“長”和“美”兩個特點學習體會)
(1)“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抓住七百多米,273間這兩個數(shù)字感受到長廊的長!讀出長廊的長。)
(2)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另一種花又開了。” (理解“橫檻”,觀看橫檻上的彩畫,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讀出心中的敬佩,贊美之情。)
(3)欣賞長廊視頻,感受長廊直觀的視覺美。
(4)學生匯報通過網(wǎng)絡(luò)了解到的長廊的美。
(5)介紹長廊在1990年的時候被評為世界上最長的畫廊,還被收錄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學生讀出心中的驕傲與自豪。
(二)萬壽山
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在游覽萬壽山的時候,分別站在萬壽山的哪些地方觀察的?觀察到了哪些景物呢?哪些句子給人以美的想象?邊讀邊畫。
1、體會作者抓住重點景物來描寫萬壽山的美。
站在萬壽山的山下往山上看,可以看見佛香閣和排云殿;站在萬壽山的山上往山下看,頤和園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看見蔥郁的樹叢,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向前看,看見昆明湖。向東遠眺,可以看見城樓和白塔。
2、抓住重點句子來理解感受萬壽山的美。
(1)“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抓住“聳立”一詞感受佛香閣的高大;抓住“金碧輝煌”一詞感受排云殿的雄偉氣勢。)
(2)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讀一讀表示顏色的詞,體會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特色及古色古香的美。)
(3)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A對比句子,感受昆明湖的“靜”和“綠”。
①昆明湖是那么靜,是那么綠。
②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B體會“滑”字用得巧妙。
C讀出對昆明湖的喜愛,并背誦下來。
(三)昆明湖(重點學習“十七孔橋”)
作者介紹了昆明湖上的哪些景色?重點描寫的是哪一處景色?用自己的話說說十七孔橋的樣子,讀文中的句子。(看十七孔橋及石獅子的圖片,拓展訓練,想象石獅子的不同姿態(tài)。)
三﹑全文總結(jié):
1﹑作者是按照怎樣的游覽順序游覽的?
2﹑作者從不同視角觀察,并且抓住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這些景物各自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寫,把文章描寫得有條有理,生動形象。
四﹑運用文中的寫作方法,課后選一處景物進行一次小練筆。
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
——《頤和園》教學反思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綜合處理語言、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聲音的能力,擁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和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經(jīng)過完整演示、形成合理教學結(jié)構(gòu)的過程。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創(chuàng)設(shè)一種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信息技術(shù)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使多媒體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xiàn)出來,它以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信息知識形象地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借助多媒體,多場景多角度地向?qū)W生展示頤和園的迷人風光,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賞美麗的風光。隨著畫面的出現(xiàn),音樂的響起,播音員的配文講解,學生的興趣油然而生。二、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交互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chǔ)、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nèi)容、方法、策略和發(fā)展目標。學生根據(jù)提綱預習課文,查閱資料,與同學們交流,學生利用網(wǎng)絡(luò)收集資料的過程就是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擴展。
信息技術(shù)使課堂教學聲情并茂、化難為易,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認識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充分調(diào)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有效的學習,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最大發(fā)展,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達到優(yōu)化組合,個別化和大面積施教的統(tǒng)一得到實現(xiàn)!
《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敘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4、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5、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領(lǐng)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導入新課
(出示頤和園全景圖)
同學們,在我們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你們知道是哪里嗎?
教師板書課題并強調(diào)“頤”的筆順。
2、提出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2)、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頤和園的?
(3)、再讀課文,小組自己解決有關(guān)詞語方面的問題。提出不懂的問題。
(4)、能結(jié)合對課文的學習,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提出展示要求:
1、小組內(nèi)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chǔ)知識展示(小組內(nèi))
1、這節(jié)課,我學會的詞語有:“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2、我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等詞語各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地朗讀課文。
4、我會解答(課后思考題、每課一練的題目)。
5、我會思考(提出問題,特別是有價值的問題)
(1)、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頤和園的?
(3)、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xiàn)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
6、老師小結(jié):這些有價值的問題就是我們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第二課時
一、承接上課時,導入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
二、學文悟情展示
(一)匯報交流:
1、生1:我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xiàn)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并體會到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
①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②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③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我體會到這些句子在課文中的作用:這些句子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這些句子可以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游記這類文章的特點是“移步換景”,一般是一處景觀為一段。
生2: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yōu)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生3:我從“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知道這一句說明長廊的位置:離大門不遠。還說明長廊的特點是長,“一眼望不到頭”。作者是用具體準確的數(shù)字來說明長廊的長的。“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生4:畫的內(nèi)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說明畫的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shù)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生5:。“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句說明了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shù)量多;“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 “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生6: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fā)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生7: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黃色、綠的琉璃瓦屋頂;朱紅的宮墻,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風景畫。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生8: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綠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說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zhì)好。”“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滑”字與上面的“鏡子”一詞相得益彰。這是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xiàn)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生9:作者從萬壽山下來,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長長的堤岸;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倒垂的楊柳;湖心小島,十七孔橋。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并且這么多獅子姿態(tài)不一,各不相同。石柱上雕刻著眾多的獅子且姿態(tài)不一,獅子“姿態(tài)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學生展示朗讀能力。
(三)創(chuàng)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小組展示自己贊頤和園的一段話。
3、給游客當導游,介紹頤和園。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適時進行)
(1)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2)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四、知識拓展延伸
1、交流有關(guān)頤和園資料。
2、推薦閱讀書目:《中國名勝經(jīng)典》。
《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4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學生對風景描寫的理解領(lǐng)悟。
教學重點:讀懂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
學情分析:學生大多喜歡美麗的風景,樂于學習本課。
教法:講授法。
時間:一課時
教程:
一、初讀感受美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
3.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學生的審美培養(yǎng)
二、細讀課文
1.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頤和園的美景。
(1)談一談自己最喜歡的景點是哪里?
(2)朗讀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2.引導學生研讀課文,學習作者的描寫和表達的方法。
(1)弄清課文的介紹順序
(2)欣賞課文的優(yōu)美的語言
(3)朗讀的指導
A.指名讀、比賽讀、范讀、評價讀、形象讀。
B.說一說頤和園的美。
學生當游客,自己當導游,說說頤和園的美景。
三、小結(jié);你喜歡本文的那段描寫?
四、積累遷移
(1)本文優(yōu)美的語句比較多,可以讓學生做自選詞句的練習。
(2)在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部分背誦抄寫。
五、板書設(shè)計
地理位置——北京西部
頤和園 年代、面積
自然人文景觀
頤和園美景傾倒中外游客
《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和掌握生字新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
2、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3、初步掌握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學方法:
閱讀、直觀課件欣賞、想象、感悟
教學準備:
課件、有關(guān)頤和園的資料、學生課前的預習及查找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揭題導入。
1、幻燈片出示文中三幅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兒的景物?
2、揭題:(板書:18頤和園)指導書寫“頤”左邊有一個小口。
3、導入:頤和園建在哪里?看圖畫上各畫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讀課文,播放課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讀課文,思考:頤和園寫了哪些景點?你最喜歡哪里,想想理由。
2、(幻燈片出示)認讀生字新詞,了解大意。重點指導:聳、堤、柱、栽、筑、獅等字的讀音,分清平舌音與翹舌音,注意“堤”不能讀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導筆順。
3、交流自讀情況;
①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兩段都直接寫到頤和園的美,這種寫法叫什么?(首尾呼應)有感情地齊讀首尾兩段。
②交流自己喜歡的景點,說明理由。(教師相機出示相關(guān)的圖片、課件,帶領(lǐng)學生去領(lǐng)略美景,并選擇一兩個自然段讀,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的贊美之情。)
③學生欣賞完課件后談?wù)劯惺堋#ò鍟好馈⒋螅?/p>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路,領(lǐng)悟結(jié)構(gòu)美。
1、自讀第2——5自然段,交流課后討論題: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①請同學們用“——”畫出表現(xiàn)游覽順序的語句。
②討論交流,指句說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2、學生動手畫畫旅游示意圖,說說為什么這么畫。說說教材中三幅圖各對應的段落。
3、再讀這些過渡句,抓住動詞,領(lǐng)悟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式。
四、齊讀全文,整體感知,指導分段。
齊讀全文,提示學生:文章是按先總后分再總的方法寫的,因此我們可以給課文分成三大段。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并給生字組三個詞。
2、熟讀課文,查找有關(guān)圖片感受景物的美。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新詞,回顧全文順序。
二、精讀課文,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作者來到長廊,抓住長廊的什么特點來描寫的?作者又是怎么觀察長廊的呢?
2、長廊有什么特點呢?從哪些句子知道?(板書:長、美)
3、出示圖片和句子,體會描寫方法。
“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這句從哪些詞看出長廊的長?用上了什么說明方法?(列數(shù)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提問:觀看圖片說說畫上有哪些內(nèi)容?“幾千幅畫沒有哪兩面三刀幅是相同的”這說明了什么?(說明畫的內(nèi)容豐富,題材各不相同。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園林藝術(shù)的輝煌和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干。)
“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提問:這句寫什么?從哪些詞看出?(“栽滿、謝、開” 看出長廊兩旁花木眾多、鮮花常開、景色宜人的特點,從側(cè)面看出長廊的美。)“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點明了長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邊。
4、有感情地齊讀全段,按提示分層。
先寫怎樣來到長廊,從外部整體介紹長廊的長;從內(nèi)部介紹長廊的美;講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第一層第1、2句;第二層是第3句;第三層是第4、5 句。)
5、總結(jié)寫法,提出自學要求:我們這段是按先讀全段整體感知;再說說景物的特點;結(jié)合有關(guān)圖景和語句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從不同角度觀察,并采用不同的描寫方法;最后按順序來分層來學習的。下面我們也按學習這段的方法來自學以下3段的內(nèi)容。
再讀課文,思考各景物的特點,說說它們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寫方法。
體驗成功,自主學習。
交流學習“萬壽山”部分(第3、4自然段);
1、說說景物特點,找出最能體現(xiàn)景物美的句子。
萬壽山腳下:佛香閣 高 (聳立)
(抬頭一看) 雄偉壯麗 (八角寶塔形 三層 閃閃發(fā)光)
排云殿 大 、多 (一排排)
金碧輝煌
(向下望)樹叢 蔥郁……
登上萬壽山:(正前面) 昆明湖 靜、綠 (像……像……)
(向東遠眺)城樓白塔 古老
2、重點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可出示填空:找出比喻句,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 和 ,寫出了昆明湖 和 特點。“幾乎”的意思是 。“滑”字用得 ,因為 。這兩句一靜一動,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
也可讓學生討論:把“滑”字換成“劃”字好不好?
3、利用課件帶領(lǐng)大家去欣賞萬壽山的美景。
交流學習“昆明湖”的部分(第5自然段)。
1、在昆明湖畔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作者重點描寫了什么景物?十七孔橋是什么樣的?(板書:橋洞多 石柱多小獅子多、姿態(tài)不一)
3、想象“姿態(tài)不一”的小獅子會是怎么樣的?說明了什么?(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5、課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美麗風光。
三、總結(jié)全文,學以致用。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脈絡(luò)清晰,首尾呼應,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游覽順序記敘的。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采用了不同的描寫方法,為我們再現(xiàn)了三處景點的美麗景色值得我們學習。其實,我們的家鄉(xiāng)也有很多的風景名勝,大家也去游一游,用上移步換景的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用上生動的句子寫下來。
四、作業(yè)
1、找出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觀察一處家鄉(xiāng)的景物,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下來。
板書設(shè)計:
頤和園
長廊 長、美
頤和園 萬壽山 佛香閣 高、雄偉壯麗
(大、美) 排云殿 大、金碧輝煌
昆明湖 靜、綠
十七孔橋 橋洞多、石柱多、小獅子多且姿態(tài)不一
《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6
教學目標 :
1.自學本課生字及新詞,積累詞語。
2.了解按總述、分述、總結(jié)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地位,產(chǎn)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地位,感受頤和園的宏偉美麗。
教學準備:
1.CAI課件、展板。
2.搜集有關(guān)頤和園的資料。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出示頤和園全景圖)
同學們,在我們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你們知道是哪里嗎?
教師板書課題并強調(diào)“頤”的筆順。
二.交流資料,了解頤和園概況。
通過查閱資料,你砸煤馱岸加辛四男┝私猓恐該怠?BR>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提出不懂的問題。
2.前后桌四人一組互相交流不懂的問題。
3.通過交流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嗎?
如果有,板書問題。
四.自由結(jié)組,合作交流:
1.瀏覽課文,用“○”畫出課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學生板書:仁壽殿佛香閣大戲樓長廊十七孔橋銅牛
課件出示頤和園的地圖,閃爍這六個景物,使學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結(jié)組:
通過讀課文、查閱資料,你對哪個景物最感興趣,根據(jù)興趣重新結(jié)組。
要求“快、靜”。然后快速選出你最信任的組長。
3.合作交流:
由組長組織活動。在組內(nèi)交流查閱的資料,結(jié)合課文及資料,準備用你們喜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你們喜歡的景物。
4.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1)請各組進行匯報,同時,課件出示頤和園景物的相應圖片,并配以古箏音樂。
(2)小組匯報的同時,其它組認真聽,聽后談?wù)劯惺埽部上蜻@組進行提問。
(3)教師進行適時評價、點撥。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七自然段,用“——”畫出課文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景物?
學生板書:諧趣園“買賣街”廓如亭知春亭
課件閃爍這四個景物在地圖中的位置。
2.課件顯示這四個景物的圖片,教師加以聲情并茂的介紹。
3.欣賞后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六.課外延伸,補充資料(師生共同交流)。
1.通過查資料,你還知道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2.老師也查到了一些資料,你們想看看嗎?
(課件出示頤和園的一些景物圖片,并加以簡單介紹。)
3.學生把收集的資料貼到展板上。
4.小結(jié):頤和園的景物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各具特色,就是看上幾天也看不完看不厭。
板書:……
七.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感受。激發(fā)熱愛首都之情,產(chǎn)生自豪感。
八.了解本文寫作方法:
1.二至六自然段與第七自然段都是在介紹頤和園的景物,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書:詳、略。
2.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與《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有什么不同?
九.布置作業(yè) :
1.積累詞語,選擇喜歡的詞語抄在好詞好句本上。
2.課下觀看展板,交流體會。
板書設(shè)計 :
29*頤和園
仁壽殿 佛香閣 大戲樓 長廊 十七孔橋 銅牛(詳)
諧趣園 “買賣街” 廓如亭 知春亭(略)
……
《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7
【教材分析】
《頤和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8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shù)谋扔鳎佻F(xiàn)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學情分析】
《頤和園》是第七冊第五組教材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繼續(xù)練習給課文分段,揣摩作者的敘述順序,表達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祖國河山的壯美秀麗。結(jié)合單元訓練點和學生實際,本課的訓練點為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敘述順序,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頤和園的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同時作者對頤和園中的景物只進概括性的描述較為抽象,學生對頤和園的景物沒有感性認識,不容易理解。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頤和園的美景,培養(yǎng)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引導學生體會并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情趣
1、導語:
在我國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又有夢幻般神奇的建筑。請同學們先欣賞一些這里的美景。
2、出示圖片,欣賞圖片:
看了這些圖片,你想說點什么?
學生交流談感受。
3、導入新課:
通過圖片感受頤和園的美,需要一雙愛美的眼睛和一顆愛美的心就夠了,但要通過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還需要美的智慧。同學們有信心嗎?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頤和園》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頤和園
提醒學生注意“頤”左邊的寫法。
(在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借助圖片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采用富有詩意的導語、具有感召力的過渡語,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有的學生看了圖片說:“我真想現(xiàn)在就到頤和園去游覽一番!”)
二、初讀感知,了解作者游覽順序
1、默讀課文:
作者按游覽順序主要給我們介紹了頤和園的哪幾處美景?
板書: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2、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過渡:讓作者做我們的導游,帶我們?nèi)ゼ毤毻尜p。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默讀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整體感知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另外,讓作者做導游,使學生更快地和作者、文本、融為一體,進入課文美好的情景。)
三、精讀感悟,進一步感受頤和園的美
1、感受長廊的特點:
過渡:
作者先帶我們來到了有名的長廊。長廊為什么這么有名呢?
(出示圖片)
⑴ 指名讀文(第二段):
頤和園的長廊給你留下了是怎樣的印象?
⑵ 學生交流感受并板書:
長、美
⑶ 體會長廊的長:
① 請你用文中句子告訴大家長廊究竟有多長,好嗎?
② 齊讀感受后交流:
你是從哪幾個詞語感受出來的?
一眼望不到頭、700多米長、273間。
③ 出示兩個句子,指導朗讀。
(通過朗讀深化感受)
④ 比較句子,讓學生說說哪一種寫法好?為什么?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這條長廊很長,分成很多間。
小結(jié):
在這兒作者使用了具體的數(shù)字來描寫長廊的長和間數(shù)的多。運用數(shù)字可以把事物的特點說得更具體、更清楚。這是寫作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以后大家在寫作時也可以運用這樣的寫法。
(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
⑷ 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老師引讀:
長廊真長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分成273間。
⑸ 感受長廊的美:
① 哪些詞句最能體現(xiàn)長廊的美?
指名。
② 學生交流,重點理解:
五彩的畫:
出示這些畫,誰來說說這些畫怎么樣?有的……有的……有的……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③ 欣賞長廊的錄像資料,一生扮解說員,介紹長廊的相關(guān)知識。學生觀后交流談感受。
(借助像象再現(xiàn)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和作者及課文融為一體,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他們愛美的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解說員的介紹,使學生對長廊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有更多的了解,拓寬了知識面。)
小結(jié):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 古代的勞動人民真了不起!誰來把這句話美美地讀一讀?
④ 你還可以從有哪些地方感受到長廊的美呢?學生交流:
“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鮮花常開)
“置身于這花的海洋中,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風景宜人)
⑤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長廊的美!引讀:
課件出示:
長廊真美呀!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使人神清氣爽。
⑥ 誰再來美美地讀一讀?
指名讀。
⑦ 指導感情朗讀:
長廊這么長,這么美,真讓人陶醉呀!請大家?guī)е鴮﹂L廊的喜愛之情再來讀一讀第二段!
⑧ 小結(jié):
一眼望不到頭的長廊,有著五彩的畫,是畫的世界,花的海洋,難怪這里這么有名。
2、感受萬壽山的美景:
過渡:
走完長廊,作者又帶我們來到什么地方?
(萬壽山腳下)
⑴ 指名讀第三段:
這一段作者主要給我們介紹了哪兩種神奇的建筑?
板書:
佛香閣、排運殿
⑵ 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建筑有什么特色?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佛香閣:
八角寶塔形、三層、聳立、閃閃發(fā)光。
相機點播:
抓住造型特點,突出其高大和美麗。
排云殿:
一排排、金碧輝煌。
相機點播:
通過占地面積大、華麗突出其雄偉壯麗。
⑶ 放錄像體會排云殿的宏大規(guī)模和雄偉壯麗。
⑷ 師總結(jié):
佛香閣造型獨特,雄偉壯麗,頤和園的象征,排云殿規(guī)模宏大,異常華麗。作者正是抓住了它們的建筑特點和宏偉氣勢,贊揚了我國古代園林藝術(shù)的巨大成就。
(增強民族自豪感)
⑸ 感情朗讀,升華感情。
⑹ 登上萬壽山,我們又看到哪些美景?
① 自由讀文,交流自己看到的美景:
“向下看,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劃出表示顏色的詞。
“正前方,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② 你覺得作者那些詞語用得特別好?交流說理由。
(大半、隱隱約約等)
③ 重點品讀賞析:
a、出示句子:
“正前方,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b、讀句子:
相互交流談感受,體會作者是怎樣突出昆明湖靜和綠的特點的。
學生交流體會:
這句對昆明湖的靜和綠的特點做了生動的描述。先用靜物“鏡子、碧玉”作比喻,說明昆明湖非常靜,光潔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綠,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動的畫面進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靜。“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一個“滑”字與上面的“鏡子”一詞相得益彰。
c、四人小組討論“滑”的精妙之處:
這兒用了一個“滑”字,能改用“劃”字嗎?
d、四人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a、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每劃一槳,湖面就會產(chǎn)生許多波紋;而文中說,游船、畫舫在湖面駛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樣的話,就顯得自相矛盾。
b、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面鏡子,湖綠得像一塊碧玉。我們都知道,鏡子和碧玉的表面都很光滑,這兒用”滑“字就顯得很準確,而用“劃”字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
c、昆明湖的面積很大,占頤和園的四分之三,水域又深(網(wǎng)上查閱的資料),作者又是從遠處觀賞昆明湖,所以用“滑”字更能體現(xiàn)昆明湖的靜態(tài)之美。
e、感情朗讀,感受遠處昆明湖夢幻般的仙境。
3、感受昆明湖(近處)的美景:
⑴ 自由讀第5自然段:在昆明湖我們欣賞了哪些美景?
⑵ 學生交流:
長長的提岸、湖心小島、十七孔橋。
⑶ 作者重點介紹了哪一處美景?
出示十七孔橋圖片。
① 出示句子: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 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 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② 感情朗讀,談感受,體會十七孔橋“三多”的特點。
(讓學生感受古代雕刻技藝的高超,增強民族自豪感。)
⑷ 遠處的昆明湖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近處的昆明湖又是如此的迷人,如果你是一名導游員,你會怎樣給大家介紹昆明湖呢?
⑸ 導游員介紹昆明湖。
(精讀感悟,感受頤和園的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仔細揣摩、深入體會并進行自主交流、感情朗讀,使他們在對詞句的咀嚼中,在感情朗讀中,在圖片、錄像的運用中,在“解說員”、“小導游”的引領(lǐng)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升華了感情。不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了頤和園和祖國語言的美,也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必要的寫作方法指導。)
四、總結(jié)全文,升華感情
其實頤和園的美景還有很多,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結(jié)晶,它不愧是我國園林藝術(shù)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希望大家有機會親自到頤和園盡情游覽,細細玩賞。
五、語言積累
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1、激趣:
頤和園的景色這么美,作者的文章又寫得這么好,如果同學們能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該多好呀!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趕快行動吧!
2、展示背誦。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中,先后提到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生要“有較豐富的積累”。積累過程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語文積累中的語言積累為例,語言積累不止是對語言博聞強識,它一般要經(jīng)歷理解、感悟、鑒賞、記憶的復雜過程。本課教學正是在學生朗讀、理解、感悟、賞析的基礎(chǔ)上加強了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
六、作業(yè)超市
1、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抄寫下來。
2、請你做一次小導游,向爸爸、媽媽介紹一下頤和園中最有特色的一兩處風景。
3、按一定的順序,用一兩段話描寫自己熟悉的一處景物。
(讓學生選取自己最喜歡的作業(yè)內(nèi)容,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作業(yè)的質(zhì)量一般都是比較高的。)
【板書設(shè)計】
長廊: 長、美
佛香閣 排云殿
頤和園 萬壽山:
(美、大) 昆明湖(遠):靜、綠
昆明湖(近):十七孔橋
【設(shè)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quán)利和選擇,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本課采用“創(chuàng)設(shè)情景、精讀感悟、感情朗讀、揣摩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細讀、精讀、品讀、有感情地朗讀中,再現(xiàn)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他們愛美的情趣。通過引導學生精讀感悟,進一步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力,使他們能夠透過語句認識景物的特點,學習并體會作者觀察景物的方法及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8
江蘇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 周鋒
小黑板出示下面兩句話: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師:剛才,通過朗讀,我們知道了這兩句話寫出了昆明湖的“靜”與“綠”。這兒用了一個“滑”字,能改用“劃”字嗎(邊說邊擦去“滑”,換成“劃”。)
(課堂上出現(xiàn)片刻沉默,學生們在思考。)
生:我認為不行。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我和媽媽在玄武湖劃過船,我發(fā)現(xiàn)每劃一槳,湖面就會產(chǎn)生許多波紋;而文中說,游船、畫舫在湖面駛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樣的話,就顯得自相矛盾了。所以我認為不能改用“劃”字。
(教師贊賞地點了點頭,一時間,學生紛紛舉手。)
生:我還有一個理由。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面鏡子,我們都知道,鏡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這兒用”滑“字就顯得很準確,而用“劃”字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
生:我還有一點補充。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塊碧玉。跟玻璃一樣,玉的表面也很光滑,這里應該用“滑”字。
生:老師,我想對前面同學的發(fā)言作一個總結(jié)。這兒應該用“滑”字,只有用“滑”,才能寫出昆明湖的“靜”的特點。用“劃”不但寫不出“靜”,反而破壞了“靜”。
師:(將“劃”還原成“滑”)同學們的發(fā)言都很精彩!從一個“滑”字中,我們不但體會到了昆明湖的“靜”,更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希望同學們在平時寫作文時,也要像作者一樣,準確地用好詞語,把作文寫生動。
(學生再次朗讀上面兩句話。)
[評析]
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亦是思維的訓練過程。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教師故意設(shè)謬,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學生在聯(lián)系上下文駁謬的過程中,思維的敏銳性、嚴密性、發(fā)散性也得到了訓練,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但如此,教師將作文教學有機地滲透在閱讀教學之中,提示學生作文時用詞應注意準確、生動,也是值得借鑒的。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9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語教材第七冊第18課《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再現(xiàn)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教材。
課文移步換景。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特點,從內(nèi)容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景色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huán)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壯觀的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jié)尾和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
【選編意圖】
1、了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了解并學習本課按空間變換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2、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3、培養(yǎng)學生搜集、運用資料,積累語言的能力。
4、理解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2、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一、照片引入,引趣
(展示本班學生在頤和園內(nèi)所拍攝的照片,通過學生介紹照片的背景,激發(fā)學生了解頤和園的興趣,從而引出課題。)
1、出示照片:
同學們,你們認識照片上的小男孩嗎?大家一定想知道這些照片是從哪拍的。
2、生介紹自己游覽頤和園的情況:
出課題并板書:
頤和園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8課《頤和園》。
二、交流資料,預習反饋
1、導語:
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查找有關(guān)頤和園的資料,誰愿意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講講。
2、學生交流資料。
(通過資料的交流,使學生對頤和園的認識較為全面,同時對學生查找的資料及時予以肯定,激發(fā)學生查找資料的熱情。)
三、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中利用圖片、電教手段等創(chuàng)設(shè)一個旅游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1、導語:
的確,頤和園不僅在中國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你們想不想到頤和園去看一看?那好,就和老師一起走進頤和園。
2、頤和園的課件,配樂范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的景色美。
3、回答:
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四、整體入手,理清順序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再次感受頤和園的美,思考: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引導學生明確作者是按照游覽順序來寫的。)
2、快速瀏覽課文:
看看是否能用上書中的語句說一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或者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來說明。
(充分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
3、小組交流:
學生可以畫游覽示意圖,可以用書中的語句來概括。利用示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這些游覽點學習作者按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方法。同時抓住“進了、繞過、來到、走完、登上、下來”這些寫游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度連接的表達方式,從讀學寫,讀寫結(jié)合。
五、抓住特點,感受美麗
理清了游覽順序,可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到景物的特點,從而感受到頤和園的美麗。
1、通過初步的學習,我們對頤和園有了一定的了解,誰能說說頤和園的那一處景物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那一處景物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為主線,既有利于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也可以讓學生感受作者抓住景物特點來描寫的方法。)
2、再讀課文:
注意反復朗讀描寫給自己深刻印象的景物段落。
3、小組學習交流,師引導:
把給你印象深刻的景物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大家也和你有同樣的感受。可以朗讀,也可以做小導游給大家介紹,還可以以游客的身份說一說。如果把你查找到的資料也融入進去就更好了。
4、全班范圍匯報:
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形式來表達,如果采用朗讀的方式,讀后可讓學生評議:
他讀得怎么樣?為什么怎么讀?
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如果學生采用導游的方式,可讓學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問題,共同研討,并從中滲透導游的技巧。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全體學生動起來,教師只是組織、點撥。
⑴ 長廊:
師引導:通過導游的介紹(朗讀)長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抓住重點詞句:一眼望不到頭,700多米、273間、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等等。)
怎樣讀才能讓我們感受到長廊很長?我們都來讀一讀。
(從中體會作者運用具體的數(shù)字介紹長廊長的特點寫法。)
⑵ 佛香閣:
師引導:
(學生介紹)出示圖片:
我們來到萬壽山腳下,誰能指出哪座建筑是佛香閣?你怎么認定就是它?
(體會作者抓住佛香閣建筑上的特點來介紹景物的寫法。)
還可以通過看圖理解“聳立”一詞。
⑶ 佛香閣前:
師引導學生理解: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一句中作者運用“鏡子”和“碧玉”作比喻,突出昆明湖靜、綠的特點。
指導朗讀:
綠的樹,紅的墻,古色古香的建筑,靜靜的湖面,游動的船,真是太美了!我們再來讀一讀,注意讀出自己的感受。
⑷ 昆明湖(十七孔橋):
師引導學生想象“十七孔橋”的獅子形態(tài),理解“姿態(tài)不一”的含義,可聯(lián)系學過的《盧溝橋的獅子》一課來想象。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注意滲透導游技巧,重點詞句的理解,朗讀和寫作的指導及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六、組織資料,再次交流
導語:頤和園內(nèi)還有許多美麗的景色,通過查找資料大家還要介紹哪些呢?給大家介紹介紹。
(在此安排資料的再次交流,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做到課內(nèi)外知識的融合。)
七、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總結(jié):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讓人說也說不盡。現(xiàn)在,我們的游覽即將結(jié)束,如果讓你在頤和園的留言冊上寫下自己的感受,你會寫些什么呢?
【教學設(shè)計特點】
1、努力改變串講串問的課堂教學模式,避免平鋪直敘,在理清順序之后,抓住重點進行教學。以朗讀為主要手段,摒棄了不必要的分析過程,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調(diào)動學生全員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努力體現(xiàn)民主學風和對學生個性的尊重。
3、重視資料的運用和語言的積累,體現(xiàn)“新課標”的精神。如課內(nèi)外結(jié)合和讀、說、寫結(jié)合的安排,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努力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可操作性強。
【教學反思】
1、在教學中,教師應首先進入情境,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從而將學生學生引入到情境中去。
2、關(guān)注全體學生,注重教師自身的引導作用,從而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3、在教學中,注重滲透對學生的語言訓練,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準備,在學生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時,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力求使學生達到要求。
《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10
《頤和園》教學反思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馬秋影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nèi)容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huán)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
選取本課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學習本空間變換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二、設(shè)計意圖
根據(jù)本文的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新奇的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對自己不了解的職業(yè)有著極大的興趣這一特點,我設(shè)計了選拔小導游這一情境貫穿全課的始終。并遵循閱讀教學的特點,為課堂教學設(shè)計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1、談話引趣,導入新課:
新課伊始,教師問:“同學們知道導游這個職業(yè)嗎?這是干什么的?”在總結(jié)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教師接著說:“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要選拔非常聰明的小朋友來當小導游,領(lǐng)著大家游覽北京美麗的皇家公園──頤和園,大家愿意參加這個選拔賽嗎?”在學生興致高漲紛紛要求參加時,老師及時引入課題:“哇,這么多同學要參加選拔賽,很好,可是,要當一個稱職的小導游并不容易,要求大家認真學習第十八課《頤和園》,只有學懂了,才能做個好導游,現(xiàn)在我們就開始學習,老師看哪些同學能做個合格的好導游。”
2、初識課文,理清順序:
⑴ 配樂范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⑵ 指名答題。
⑶ 分清段落。
3、再讀課文,研讀詞句:
通過“導游──介紹景點──研讀本段重點詞句,特點──導游再次介紹景點──配樂朗誦,升華情感”。這一學習方法來完成課文二、三、四自然段的學習,而且學習的過程中二段詳細學習,其它幾段自由學習。
4、熟讀課文,總結(jié)全文: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本節(jié)課的升華,認識到頤和園的美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設(shè)計運用了看、聽、讀、比劃、說的方法。采用了聽錄音、看影碟、燈片等教學手段與朗讀教學巧妙結(jié)合,融為一體,再現(xiàn)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把學生帶入了一幅山水畫卷的優(yōu)美情境之中。同時,還精心設(shè)計了比較訓練,指導劃重點詞句,引導復述課文,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且鍛煉了學生的理解、閱讀、說話等多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特別是所設(shè)計的小導游選拔賽更為全堂課增色不少,競賽的激烈,情境的優(yōu)美,激發(fā)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在游覽的愉悅中輕松完成了教學任務(wù),鍛煉了學生的膽量、競爭意識。整個教學中還運用了變敘教學手法,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三、不足之外
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許多的亮點都舍去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為例進行了細致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的特點,領(lǐng)悟到了長廊的美麗。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昆明湖的教學,讓學生采用小組全黨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總之,這是本人關(guān)于閱讀教學的一點粗淺的認識和實踐,其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和問題,有待各位領(lǐng)導的批評指正。雖然說教學是不完美的藝術(shù),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不斷的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遺憾,為學生多留一些問號、省略號,而不是句號、感嘆號。
《頤和園》教學反思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實驗小學 徐淑云
這節(jié)研究課結(jié)束,回憶自己的教學過程,許多細節(jié)都和初衷有所出入。反思細節(jié),覺得自己太需要學習,太需要交流。因此,真心希望更多的老師能經(jīng)常與我探討教學路子,以便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教學水平。
本課教學,設(shè)想從以下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教學目標:
1、觀看頤和園視頻,激發(fā)感官導入。
2、欣賞長廊圖片,感受特點, 導讀課文,以“三品”教學為主要手段,通過個別讀、評讀、齊讀讓學生再次感受特點,使學生學有路子。
3、學習“萬壽山”部分,通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感受萬壽山的特點,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4、讓學生當導游,培養(yǎng)說話能力并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反思】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
具體表現(xiàn)在:
教學時教師按照自己設(shè)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步一步推進,牽著學生走。
二、學科教學目標沒能很好實現(xiàn)
具體體現(xiàn):
1、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上,他們對頤和園美的感受還不全是教與學的水到渠成。
2、教師的朗讀指導不到位,沒有帶著他們用心去感受去朗讀。
《頤和園》教學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qū)得勝街小學 董珍萍
在《頤和園》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shù)的工具性,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shè)一種接近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完成對問題的理解和知識的運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局域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查尋頤和園的相關(guān)資料,獲取大量的信息,擴大知識面。我個人認為信息技術(shù)和網(wǎng)絡(luò)在本次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了不同的作用。
一、利用網(wǎng)絡(luò)渲染,激活學生思維
教學時,我首先以網(wǎng)絡(luò)引導,讓學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觀看頤和園的視頻,讓他們初步感知頤和園的美,悠揚的音樂、逼真的畫面使學生們興趣大增。因此,欣賞完后,學生無拘無束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也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學生通過朗讀全文來初步感知頤和園的美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美情趣,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chǔ)。
二、創(chuàng)設(shè)虛擬網(wǎng)絡(luò),輕松獲取知識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教學準備時,我搜集了頤和園許多相關(guān)資料,如圖片、音像、古詩、對聯(lián)、美文等制作了網(wǎng)頁型課件,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虛擬的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并引進課堂,進行了的嘗試和探究,充分發(fā)揮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使信息技術(shù)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尤其是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后,讓學生利用專題學習網(wǎng)站,自主探究自己喜歡的景點,品味頤和園獨特的美,同時也避免了學生上網(wǎng)的盲目性。
三、培養(yǎng)自主協(xié)作,發(fā)展學生能力
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分組進行協(xié)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shè)計導游詞,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語言的創(chuàng)新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這樣,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fā)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引導網(wǎng)絡(luò)馳騁,擴展學生視野
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局域網(wǎng)查看相關(guān)資料,增加表象積累,對頤和園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更利于對課文的理解,充分體現(xiàn)了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的突出優(yōu)勢。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去瀏覽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新鮮感也很強,個性化的學習要求,讓學生充分的享受學習的自主,每一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獨特的感受凝聚于指尖,在電腦上或?qū)懸皇仔≡姡蛑谱麟娮雍唸螅蚓庉嬕痪漤懥恋膹V告詞,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學習,升華民族情感
在課后留下了擴展余地,能有效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因此,在課文學習結(jié)束時,我用激情的語言提醒學生在網(wǎng)上搜索,查找更多的古典建筑藝術(shù),再進行交流,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從這節(jié)課中我發(fā)現(xiàn)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的應用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適時適度,是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應用。
《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11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課后1(2)(3)兩個問題,能給課文分段。
2、能用“隱隱約約”造句。
3、掌握背誦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讀課文,煥發(fā)民族自豪感。
學習重點:目標1
學習難點:目標2
教學過程 :
一、師生共同制定目標。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課文的生字詞的讀音,理解了課后的第①個問題,用“聳立”造了句,練習背誦了第二自然段。這一節(jié)我們繼續(xù)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學完,請同學們看看課后要求,想想還有哪些任務(wù)需要完成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引導歸納。)
2.出示目標樹,并板貼。
⑴能回答問題,能給課文分段。
⑵能用“隱隱約約”造句。
⑶掌握背誦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前提測評
哪位同學還記得我們用什么方法學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貼在目標樹的樹根部:學習方法:⑴明地點。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賞。
三、導學達標
(一)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第四自然段。
1.聽課文錄音。
練習:①用“——”畫出地點變換的句子。
②用“~~”畫出登上石壽山,眼前呈現(xiàn)怎樣的景色的句子。
2.學生回答,師生共同訂正,并板書:
宮墻、昆明湖、城樓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賞。
“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
指名讀。
出示從萬壽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視頻、圖片。
體會顏色美:A、蔥郁的樹叢是什么顏色?(一片綠色)
B、一片綠色中出現(xiàn)了什么顏色?(黃色、綠色、朱紅色)
體會形態(tài)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襯托。
C、指導看圖: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導朗讀。要求掌握好:掩映、黃的、綠的、朱紅的這幾個詞的語速和語調(diào),把綠樹與宮殿互相遮掩相互襯托的顏色美、形態(tài)美讀出來。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指點名讀。
出示昆明湖的視頻、圖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鏡子、一塊碧玉)這兩個比喻寫了昆明湖什么特點?句子中哪兩個詞概括了這兩個特點?(靜、綠)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動)
為什么課文寫游船,畫舫在湖面上前進,用“滑”而不用“劃”?滑——游船、畫舫輕輕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過,使湖面保持平靜。劃——用力揮槳使船前進,水漾起波紋,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靜。
指導朗讀:要求讀得舒緩,讓人感到昆明湖的靜。
出示: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遠眺是什么意思?(遠眺——往遠處看的意思。)
隱隱約約是什么意思?(隱隱約約——看得不太清楚。)
“隱隱約約”和“遠眺”有什么關(guān)系?
隱隱約約與遠眺有因果關(guān)系。因為遠眺,所以遠處的景物只能看得隱隱約約,作者用詞注意前后的照應,用詞是多么準確啊!
齊讀句子。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導入 :從萬壽山下來,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學習第五自然段。
出示練習:
用畫出作者游覽地點變換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橋是什么樣的?請用“~~”畫出有關(guān)句子。
自由朗讀,同位討論共同完成練習。
提問檢查:①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板書:昆明湖、長堤、小島,十七孔橋。
出示句子: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也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齊讀
出示投影十七孔橋的視頻、圖片。
這個句子介紹了十七孔橋的什么特點?
(橋洞多、石柱多、獅子多)
思想教育:這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
指導朗讀:讀出民族自豪感。板貼:民族自豪感。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齊讀
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總結(jié)全文,與開頭照應)
充分利用板書,總結(jié)全文,給全文分段。
全文有幾個自然段?
每個自然段寫什么?
作者主要游覽了幾處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紹同一地方的景物?
課文應分幾自然段,怎樣分段?請同學們按作者的游覽順序用“‖”給課文分段。
要求:先獨立思考,再四小組討論。
師生共同板書訂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達標測評
(一)用“隱隱約約”造句。
1.理解詞語:隱隱約約——看得不太清楚。
2.齊讀課文例句。
3.補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遠眺,隱隱約約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霧迷漫,我走在上學的路上,隱隱約約。
③夜幕降臨,萬家燈火,我站在陽臺上,隱隱約約看見。
④清晨,我走在林間的小路上,隱隱約約聽到樹叢中。
4、小結(jié)哪幾種情況下用“隱隱約約”一詞。
看遠處的景物。
煙霧影響視線。
光線不足的情況下。
從遠處傳來的聲音或傳來的聲音很微弱。
5、口頭造句。
(二)指導背誦方法。
我們用什么方法背誦第二自然段?
板貼在目標樹根部分:理清順序,分層記憶。
第四自然段有幾句話,可分層進行記憶。
根據(jù)回答歸納,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話,可分四層記憶:
第1句:交待地點,總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東遠眺。
自由分層練習背誦。
五、小結(jié)學習情況,布置作業(yè) 。
在造句本上,用“隱隱約約“造句。
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書:
10、頤和園
長廊:長、美、奇、
佛香閣、排云殿
萬壽山
宮墻、昆明湖、城樓和白塔
昆明湖:長堤、小島、十七孔橋。
《頤和園》快樂練習:達標訓練 篇12
【教學目的】
1、認識1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7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欄桿、昆明湖、神清氣爽、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朱紅、痕跡、堤岸、雕刻、隱隱約約、玩賞”等詞語。
2、初步朗讀課文,理清課文順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生字
1、讀生字并組詞:
殿、廊、柱、栽、筑、閣、朱、堤、雕、獅、態(tài)。
2、注意部首:
殿、栽、朱。
3、注意字形:
殿、廊、栽、朱。
4、讀詞:
大殿、長廊、綠漆、欄桿、昆明湖、神清氣爽、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朱紅、痕跡、堤岸、雕刻、隱隱約約、玩賞
5、組詞:
郎( ) 堤( ) 欄( ) 昆( )
廊( ) 提( ) 爛( ) 困( )
二、初讀課文
1、在熟讀詞語的基礎(chǔ)上,讀課文,要求:
正確、流利。
2、課文先后寫了頤和園哪些景點?
3、小組合作讀讀課文。
三、作業(yè)
1、寫生字詞。
2、查找關(guān)于頤和園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個清代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占地約300公頃,其中水面約占四分之三。今天,我們和作者一起瀏覽一下這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1、指名讀課文,填空:
頤和園是一個( )的古代皇家園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昆明湖。
二、分析
1、請你當個小導游帶我們?nèi)ビ斡[頤和園:
⑴ 默讀課文:
你最喜歡頤和園那個景點?讀完有什么感受?
⑵ 喜歡的句子多讀一讀,能背下來就更好了。
⑶ 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匯報(讀、說、演、畫、貼)。
2、請幾位小導游分別向我們介紹:
⑴ 長廊:
①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700多米、273間,寫出了長廊的長和長廊間數(shù)多的特點。
② “每一間的橫楗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這說明畫的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構(gòu)圖多樣,從中感悟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③ 觀看錄像,體會古代燦爛的文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④ 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⑵ 萬壽山:
① 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壯觀的景象:“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間接地感受到佛香閣非常高。
b、記住好詞:
聳立、金碧輝煌的宮殿、閃閃發(fā)光。
c、有感情讀一讀。
② 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a、讀后有什么感受?
b、想象當時的情景。有條件的可以放錄像。
c、再讀一讀。
③ 體會一種古色古香的美。
⑶ 昆明湖:
① 昆明湖占頤和園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寬闊。在這里可以欣賞垂柳、堤岸、小島、十七孔橋……
② 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又一次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③ 有條件的可以展示圖片或者錄像。
三、小結(jié)
1、學完這篇課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興,陶醉,喜悅……
2、帶著這種感受,把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3、指名有感情地讀讀(最好配有古箏伴奏)。
4、再次強調(diào)一下寫作的順序(尤其是表示游覽順序的詞語)。
四、作業(yè)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2、觀察熟悉的一個景點,寫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