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精選16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1
1.五年級語文 小樹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
2.班級情況:
本班同學在學習上積極主動,大多數同學活潑好動,上課能與老師積極配合。 每四人為一個小組,上課喜歡與同學一起討論。
3.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采用對話的形式,讓學生從對話中得到啟示。主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和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4.教學目標:
。1).認識課后的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在默讀中理解內容,在朗讀對話中得到啟示。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4).認識閱讀課外書籍的重要性,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5.教學重難點:
(1).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2).認識閱讀課外書籍的重要性,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6.課時按排:2課時
7.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齊讀課題)
2.提問:如果真的讓小樹苗與大樹對話,那么你認為他們會說什么呢?(學生自由發言)
3.課文中的小樹苗、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大家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讀課文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重點詞語,指名讀準字音
水滸傳 起碼 閑書 滾瓜爛熟 能文能理 古文觀止 綠林好漢 三俠五義
(2)理解意思:
綠林好漢:原指西漢末年聚集起義的湖北綠林山的農民起義軍。后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治者的人們。
滾瓜爛熟:形容朗讀、背誦得熟練流利。
2.教師范讀課文
3.學生自由讀課文
4.全班分角色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談論了哪些話題,讀完后同桌互相簡單地說說。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想想課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談論了哪些話題。(板書)
二.品讀課文,感悟讀書之道
1.季羨林先生對于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1)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2)要中西貫、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3)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不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常識淵博,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三 指導有感情朗讀
1.揣摩人物的特點
說一說季老與苗苗分別有什么特點?(季老很有涵養且待人謙和,說話語氣溫和顯得循循善誘;苗苗是一個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季老充滿敬意,說話時活潑天真。)
2.自由讀課文,對話的內容記清楚,把人物的特點讀出來。
3.同桌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4.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5.全班對于他倆的朗讀進行評價。
6.從朗讀中,你覺得季老和苗苗分別是怎樣的人?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8.課堂練習
小組內扮演小記者練習采訪。
9.作業
課外閱讀好書,積累摘抄好詞佳句。
10.借助資料:遠程教育網絡。
11.自問自答:學生配合較好,但是朗讀和課堂練習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2
時間:2007.09.09
地點:姐姐家
我:姐姐我們進行一次采訪好嗎?一起談談對讀書的體會,行嗎?
姐姐:行!你問吧!
我:姐姐你愛讀什么書?
姐姐:我最愛讀名著類的小說和隨筆。其中包括《梵高傳》,《巴黎圣母院》和《我的地壇》等等。
我:那好,姐姐,爸爸一直讓我多看書,多看書有什么好處呢?
姐姐:可以提高文學素養,有利于寫作水平和思維能力的提高,豐富語言辭藻,對了,還有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姐姐,既然你讀過那么多書,你一定知道看書應該分幾個步驟?
姐姐:如果看小說應該一邊看一邊摘記,提煉精華和主旨,看完以后寫讀書筆記。如果是隨筆要多讀幾次,對于重要的詞句,加以反復揣摩,并與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
我:那姐姐你小學的時候是讀什么書的?
姐姐:小學讀書面比較窄,一般看的都是作文書、童話書。也曾看過國內外名著,但無法了解其內涵,所以我覺得當時我應該多接觸一些適合我們小學生讀的隨筆、散文,比如《讀者》,那妹妹你是讀哪些書的?
我:姐姐,我是讀小說、童話、散文等一些適合我讀的書,其中有《綠野仙蹤》、《月亮寶石》、《海底兩萬里》、《格林童話》等,姐姐,既然我們都愛看書,但是遇到不懂的地方應該怎么辦?
姐姐:可以反復誦讀,和同學討論,向老師詢問。
我:姐姐,打斷一下,如果這個人比較膽小,不敢向老師詢問,該怎么辦?
姐姐:可以通過上網查詢同樣讀過這本書的網友所寫的心得與體會。當然,最好還是向老師詢問,這樣子不但可以得到幫助,而且可以提高膽量,一舉兩得!
我:我爸爸不讓我看作文書,姐姐,我聽我爸爸說,你以前讀過很多作為書,姐姐你覺得看作文書有什么好處?
姐姐:你爸爸為什么不讓你看作文書?
我:因為爸爸發現大多數學生看作文書后只能寫作文書的內容了,寫不出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了。
姐姐:這樣。∑鋵嵖醋魑臅褪峭g人交流寫作方法,對我們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但是要在看作文書的基礎上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照搬照抄。
我:姐姐,我的采訪結束了,謝謝你的合作,拜拜!
姐姐:拜拜!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3
課題
2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課時
總計 3 課時
主講人:王映輝
備課時間:9、2
上課時間:9、3
教
學
目
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默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繼續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難點
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流程
個性設計
一、導入
1.各組交流一下讀書活動的開展情況。
2.準備好課前發的材料。
閱讀《我的童年》,談一談讀后的感受。
3.比較一下《我的童年》和《竊讀記》的異同。
4.讀一讀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采訪一下這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聽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
二、做采訪準備
說一說自己想采訪的感興趣的讀書問題。(教師做好記錄)
討論一下在采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禮貌問題、作記錄問題……)
三、讀課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在季老的話語中,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四、感悟課文內容
1.季羨林先生對于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1)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2)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3)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我們在訪問愛讀書的人時,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學們把我們的讀書活動繼續進行下去,開展得豐富多彩。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靶∶纭迸c“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容。
五、個性閱讀,獨特見解
1.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啟發。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3.談談你對閑書的認識。
六、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1.同位倆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3.全班對于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
如:“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從中可以看出季羨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后,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從話語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睂ο乱淮嗄甑囊笄邢Mc深深關愛。
……
七、學技巧,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
通過讀這篇文章,說一說進行訪談活動還應注意些什么。
八、辯論
對課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閑書、學生偏科、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等問題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見解。
九、拓展
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
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
同學們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你說我們應該怎樣來學習這篇課文
總結學法
1、 識生字,讀懂詞、句意思。
2、 分角色讀課文,知內容
3、 總結學習收獲。
1、根據自己的作文現狀,看課外書情況,談談自己以后該朝哪方面努力。
2、怎樣對自己的學科進行調整,才能適應21世紀的三貫通的人才要求。
板
書
設
計
小苗和大樹的對話
讀閑書
三貫通
背詩詞、古詩文
練
習
設
計
一、把與作品有關的人物連線。
《水滸傳》劉備
《三國演義》宋江
《三俠五義》觀世音
《西游記》白玉堂
二、“小苗與大樹”交談了哪幾件事?簡要寫下來。
教
學
反
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將整個教學環節分成以下五個環節:
(1)初讀課文,讀出生字新詞。
。2)再讀課文,了解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3)這篇課文和其他課文比較,有什么不同?
(4)讀重點的句和段,體會人物的好品德。
。5)找出課文中季羨林和苗苗對讀書的主張,同時小組討論、交流,自己對看課外的看法。這樣重點突出,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4
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學習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我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
學習重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勗捯耄踝x課文。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那么你們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位苗苗小同學不但見過很多著名的作家,還采訪過他們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采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板書課題。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
4.檢查自讀情況。
。ǘ┚x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問題?(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通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ㄈ┻_成共識,感受閱讀樂趣。
1.在小組內,根據文中談到的問題,選擇一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感受。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閑書”問題:
。1)在苗苗對季老的采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在討論看閑書。那么到底閑書知什么,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同學們能從兩個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老師也特別喜歡閱讀。我想這樣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3)教師小結:看來,“閑書”不閑,著名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五、品味題目寓意。
再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1.與二人名字相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六、課外拓展:(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3、走遍天下書為侶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零次、編寫、某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
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繼續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學生“以書為友”的習慣。
學習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繼續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學習難點
理解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學習準備
收集讀書的名言,整理自己讀書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為什么?
在設想中,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自己的選擇和理由,然后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板書課題)
二、釋題明意
齊讀課題,“侶”是什么意思?(伴侶、同伴)課題是什么意思?質疑課題。(為什么要選擇書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把自己認為不好理解的段落認真讀一讀。
3.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讓學生當老師,提示易錯之處。
4.接讀課文,糾正字音。
5.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解決作者選擇以書為侶的原因,說一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組內交流學習所得,討論自己疑惑的問題,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讀文交流,體會作者情感
1.書到底有怎樣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它作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書當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論朋友見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們還是會發現新的東西。說明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讀而不厭。
。ㄔ诖诉^程中讓學生充分讀課文,注意評價的多樣性。)
此外,你覺得作者選書作為自己的伙伴還有什么原因嗎?
。ㄗ鹬貙W生的獨特解讀)
2.作者認為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不管讀多少遍,她也在這樣的讀書過程中總結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讀書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示?
內容思考──品味欣賞──尋找新知──總結收獲──產生共鳴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每讀一遍書,我們都會收獲與上一次不同的體驗,尋找到新的發現。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同學們,我們平時也讀了很多的書,你有什么好的讀書經驗,或者聽了作者的讀書體會,你有什么啟發?和大家談一談。
學生總結自己的讀書心得和經驗,或從作者的介紹中總結收獲。
我們平時總是更在意讀書的數量,大部分書都只是讀過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獵,大都不求甚解,F在我們再把以前讀過的書拿出來讀一讀,按照作者的讀書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體會,及時做好記錄,到本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時我們一起來交流。
五、課堂總結接讀全文,由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六、神奇島
今天,你獨自駕舟來到一個神奇的小島,想領略島上奇特的風景,必須先要通過島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宮殿,你準備好了嗎?
1.書法閣:請正確、漂亮地書寫“侶、豫、盒、娛、趟、誦、零、編、某”等字。(溫馨提示:想要寫好寫對每個字,一定要仔細觀察每個字的字形,還要特別留意一些易混易錯字的筆畫。如“豫”的左邊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邊是“令”不是“今”,“某”的上邊是“甘”不是“廿”。一些筆劃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憶。)
2.留音庫:請有感情地朗讀剛學過的課文中你自己喜歡的段落。
3.藏書殿:收集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另外在書庫中選擇你曾經很喜歡的一本書,再讀一讀,看看有沒有新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說一說上節課的內容:作者只帶一本書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選擇,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別喜愛書,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會閱讀。)
2.作者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的根據,然后反復讀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感情。)
(1)假設
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設來貫穿全文,作者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一步步表明觀點說明方法。開始作者假設獨自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如果問到自己,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然后又進一步假設別人感嘆,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讀上一百遍,讀到能背誦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最后假設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復地讀書,如有人為伴。在假設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與人交流,把自己對書的獨特情感以及自己在書中體會到的樂趣表達的淋漓盡致。
。2)設問
假設獨自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如果問到自己,自己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毫不猶豫地回答直接顯示了自己對書的情有獨鐘。
(3)反問
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
連續兩個有理有力的反問讓你不得不點頭稱是,朋友越見越親,家越回越依賴,每一次新的接觸都讓我們情感更深一層,書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4)比喻
作者還運用了許多生動貼切的比喻,把自己愛書的情感表達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書比喻為家。家總讓人感到溫馨和留戀,而且家每天都回,誰也離不開,作者把書和家相比,表示對書的喜愛猶如愛家一樣。讀自己喜愛的書,就是回自己溫暖的家。另外,作者將書比喻為家,不僅表達了喜愛之情,還說了家從不同角度去看,會發現不同的美,來說明一本書值得反復去讀。
、谧髡邔扔鳛榕笥选E笥,是你孤單寂寞時的陪伴,是你傷心難過時的安慰。朋友能給你快樂,給你許多新鮮的東西。誰不愿意與朋友在一起呢。把書當作自己親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對書的珍愛。
朋友間次次相見,家日日都回,卻不會生厭,反而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作者以常見的事物為喻,生動而又巧妙地說明了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讀而不厭。
、圩髡哌將書比喻為一處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書已讀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說方便,隨心所欲,想讀就讀。由前面的“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現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達出了作者對書濃郁的情感,對一本書喜愛到百讀不厭的程度。
拓展練習: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也是。
、茏髡邔茸魅。書,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樣生動、有情。作者讀書,就如與人在交談一樣。
、葑髡邔茸靼閭H。這正是與題目相呼應,《走遍天下書為侶》。書,也就是在生命中時刻陪伴,能夠共擔風雨,分享喜怒哀樂,特別親密的伴侶。這個比喻就更能表達出作者對書的喜愛。
補充積累:
正是這些貼切的比喻,充分地表達出作者的愛書之情,讀書之法。其實關于書的比喻有很多,高爾基也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你讀過這樣的句子嗎?或者結合你自己的體驗,也試著來說一說這樣的句子。
學生展示自己的積累和收集的資料。
。5)列舉
作者將自己讀書的方式方法詳盡地敘述下來,給我們以啟發指導,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復讀一本書,不斷體會新的收獲。
以上幾種表達方式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相機教學,不必面面俱到。
作者正是通過以上多種表達方式把自己對書獨特濃厚的情感貼切地表現給我們的。
三、感情誦讀,體味情感
在領悟表達方法的過程中,將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將自己的感受融入進去。
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閱讀鏈接
朗讀補充詩歌《神奇的書》。
1.畫一畫書神奇在哪里。
2.說一說作者的表達方式。
3.談一談自己讀后的感受。
4.背一背這首詩歌。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充滿感情的接讀課文。
2.說說自己對書的感受。
六、漂流谷
現在,你的小船來到了驚險的漂流谷,要找對途經才可以順利通過喲,準備好了嗎?
1.拿出勇氣: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平靜心態: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
3.補充能量:根據課文中的讀書方法以及同學們交流的讀書體會,整理讀書卡。
4.奮力向前:繼續用學到的讀書方法讀書,注意及時記錄。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5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并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
【方法與能力】(1)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的生詞的意思;(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情感與思想】激發學生對讀書學習的熱愛之情。
【拓展與延伸】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節我們學習了散文家林海音的《竊讀記》,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則是一篇關于讀書學習的對話,其中也談到了讀書的問題?你們想知道課文具體講了一些什么嗎?好,現在我們就開始學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板書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二、初讀課文,思考
1、文寫了誰和誰的對話?他們談了些什么內容?
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思考、討論與交流。
提示:“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
課文寫了小作者張鈁與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一次采訪記錄,具體談了“閱讀、偏科、學習外語、積累古詩文”四個內容。
2、按部分朗讀課文,逐層學習
提示:
。1)理解詞語 “閑書”指課外書。“正課”課堂上學習的課程。
。2)重點學習“談讀書”這部分的內容。
(3)拓展延伸讀書除了季老先生說的可以寫好文章之外,還有什么益處? 此題為全面體會讀書的益處,深入領悟讀書的真諦所設。應該從“學習知識、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加強自身的人文修養、學會做事做人”幾個方面加以引導,并且讓學生明確地懂得最后兩點才是讀書的“真諦”,從而正確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3、你從他們的對話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提示:學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據課文內容來修正自己在學習中的態度、方法與習慣即可。
4、你們現在知道題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談話內容來領悟。
提示: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會成都的內容。
5、你從課文的談話中可以體會到季老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嗎?
提示:要求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來體會。
親切幽默、平易近人。
板書設計
閱讀主張看“閑書”(能寫好文章)
偏科要“三貫通”(全面發展) 親切幽默 平易近人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殷切希望 深深關愛
學外語早學,注意發音
積累古詩文詩兩百,文五十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6
2
2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4、認識閱讀課外書籍的重要性,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 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和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那么你們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位苗苗小同學不但見過很多著名的作家,還采訪過他們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采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板書課題)
2、提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字詞和較長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說說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對讀書有哪些見解?
。4)朗讀課文并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通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5)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求: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在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ㄒ唬┗A知識展示。(小組內——抽查情況)
1、小組內學習展示。
。1)、這節課,我學會了季羨林、水滸傳、彭公傳、綠林好漢、滾瓜爛熟、三俠五義、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等詞語,理解了綠林好漢、滾瓜爛熟的意思。
。2)、我會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
。3)、我能夠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4)、我知道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我知道了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等。
2、抽查學習情況。
抽查生字詞的讀和說的情況。(主要是針對中差生)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問題?(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他們對讀書有哪些見解?(文章寫好,要多看書;要三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進行古詩文積累)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1: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生2: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不要偏科,要全面發展……)
生3: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不僅要學貫中西、博古通今,還要文理兼備。這種綜合型的人才,才能適應新世紀發展的需要……)
生4: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長的體驗,又有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繼承的關注,更是對“古今貫通”的一個注解與落實……)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通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4、品味題目寓意。
。ㄅc二人名字相關。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5、課文朗讀展示,學生進行評價并說出理由。
生:“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睆闹锌梢钥闯黾玖w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生:“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后,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從話語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
三、激發知識沖突(可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為一體)
“閑書”指什么?談談你對閑書的認識。
四、學習收獲展示
1、通過讀《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你有哪些收獲?
2、展示自主收集的資料。
五、作業
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7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三
江西南昌市船山路小學 鄭廣南
學習目標
、 認識本課生字。
、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劾斫庹n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做一個全面的學生。
課前準備
、 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② 布置學生列出清單: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書名。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 齊讀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② 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 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 指名讀導語,明確學習要求。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注。
、 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 指名站起來逐節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軈R報: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 你是從哪些詞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① 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苗
苗
的
見
解
我
的
季
先
生
的
見
解
感
受
② 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 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讀書。
b 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d 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多讀幾遍。
② 結合自己的 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拓展活動
① 向大家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書。
、谙虼蠹彝扑]一些書目:《古文觀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
利用課余時間讀讀。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二
重慶市九龍坡區楊家坪小學
學習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我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
學習重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初讀課文。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那么你們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位苗苗小同學不但見過很多著名的作家,還采訪過他們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采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板書課題。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
4.檢查自讀情況。
(二)精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問題?(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通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三)達成共識,感受閱讀樂趣。
1.在小組內,根據文中談到的問題,選擇一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感受。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閑書”問題:
(1)在苗苗對季老的采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在討論看閑書。那么到底閑書知什么,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同學們能從兩個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老師也特別喜歡閱讀。我想這樣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3)教師小結:看來,“閑書”不閑,著名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五、品味題目寓意。
再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1.與二人名字相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六、課外拓展:(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XX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戳酥,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著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斗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愿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九龍坡區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絡備課曾經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動集體智慧、群策群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復,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小學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獲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個中原因自然是很復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小學畢業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 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并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并沒有消失,他們為自己前幾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為自己以后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語室 王林)
讀書訪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一
山東德州躍華學校小學部 李懷源 孟祥芹 王明明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默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重點: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繼續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準備材料《我的童年》,學生人手一份;課前搜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各組交流一下讀書活動的開展情況。
2.準備好課前發的材料。
閱讀《我的童年》,談一談讀后的感受。
3.比較一下《我的童年》和《竊讀記》的異同。
4.讀一讀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采訪一下這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聽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
二、做采訪準備
說一說自己想采訪的感興趣的讀書問題。(教師做好記錄)
討論一下在采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禮貌問題、作記錄問題……)
二、讀課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在季老的話語中,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三、感悟課文內容
1.季羨林先生對于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1)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2)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3)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我們在訪問愛讀書的人時,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學們把我們的讀書活動繼續進行下去,開展得豐富多彩。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靶∶纭迸c“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容。
四、個性閱讀,獨特見解
1.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啟發。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3.談談你對閑書的認識。
五、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1.同位倆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3.全班對于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
如:“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睆闹锌梢钥闯黾玖w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后,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睆脑捳Z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對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與深深關愛。
……
六、學技巧,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
通過讀這篇文章,說一說進行訪談活動還應注意些什么。
七、辯論
對課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閑書、學生偏科、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等問題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見解。
八、拓展
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
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
編輯短評:這幾篇教案較好的理解了編者的編寫意圖,突出了綜合性學習的特點。最突出之處是把活動穿插到課文的學習中,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而不致使活動落空。不足之處是課文的講解仍是太多太細,加上活動時間,學生的負擔較重。(王林)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8
小苗何人?就是照片上這個天真無邪、滿面笑容的小丫頭,今年12歲,東城師范附小六年級(3)班的學生,大名,張苗。何為大樹?指的是冰心、巴金、胡潔清、季羨林、史鐵生、李國文、丁聰、黃宗江、靳尚誼、曹文軒、臧克家、魏明倫、馬季、鄧友梅、王蒙等這些幾乎涵蓋中國文化名流各個層面的“參天大樹”。對話開始的時候,小苗才10歲,起因也簡單:一天小苗上語文課,學的是《我們的軍長》,作者鄧友梅;丶液笮∶鐔柊职,這個鄧友梅是常來咱家的鄧伯伯嗎?爸爸大笑,只有一個鄧友梅呀!于是小苗就把老師和同學們要問的問題一股腦兒地倒給了鄧伯伯,從而也就拉開了一個10歲女孩與15位名家真情對話的帷幕。今年“六一”,即將小學畢業的小苗收到了給自己的最好的童年禮物——一本廣州出版社出版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一個不滿12歲的孩子就有一本作品在握,換了別的小孩,必得驕傲非常。然而小苗卻不,她不在乎出書呀、成名什么的,她的快樂是原始的質樸的。每當采訪過后,舉著剛剛打印好的原稿雀躍著來到教室,看著同學們唧唧喳喳相互傳閱的瞬間,那才是她陶醉的時候。說實話,張苗與這批文化名人的交流得益于她的家庭背景,別的孩子是難有這樣的機遇的,然而這種機遇也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況且爸爸媽媽的“幫忙”還是挺有原則的。一直請求見見臧克家爺爺,爸爸總是以“老人高齡、不宜打擾”擋了回來,于是一氣呵成地讀完《世紀老人——臧克家卷》后,把一份采訪提綱悄沒聲兒地放在爸爸書桌上。于是苗苗就站在了老人的客廳里,激動得連聲好都忘了問就傻呵呵地背誦起了爺爺的詩《有的人》。
童言無忌、童心無邪,無忌和無邪的張苗那一個個“厲害的”的問題像一面小鏡子一樣,逼視著這些長者的心靈,同樣回歸到無忌無邪中的“參天大樹”們就這樣毫無保留地捋起了他們的“年輪”。小苗會這樣問季羨林:“爺爺,您6歲就離開媽媽到濟南讀書了,可是,您在書里寫了很多很多想媽媽的事,我也和您一樣,媽媽出差的時候,我就特別想她,爺爺,人到多大就不想媽媽了呢?”小苗會這樣問靳尚誼:“您畫的那個塔吉克新娘、那個小提琴手都特別好看,我照著鏡子學她們,可怎么學也學不像,后來才發現,原來呀,她們都是大眼睛,都會用眼睛笑,我是個小眼睛孩兒,而且喜歡咧開嘴笑,叔叔,您是不是覺得大眼睛比小眼睛好看呀?您為什么不畫一個小眼睛阿姨呢?”小苗會這樣問王蒙:“我覺得您是一個特別好玩的人,您當‘右派’的時候全家都遷到了新疆,少數民族愛唱愛跳的非常開朗,您在他們中間生活的時間一長,是不是性格也少數民族了呢?”
就是這樣的令人忍俊不禁,有誰能拒絕這樣的采訪,又有誰能在這樣的妙趣橫生中不感到快樂! 工作起來,小張苗是個絕對細心的小記者;日常生活中,她可是個大大咧咧的孩子。在同學中,人緣極好,功課嘛,中等偏上,數不清當過多少次干部,又因種種缺點被免了職,目前的“官銜”是宣傳委員,因為個兒高,班里關窗戶、擦黑板的活兒也順手包了。小苗的班是個異;钴S的集體,平常玩的游戲是故事接龍、腦筋急轉彎和演木偶戲,內容是自創的,劇本由張苗寫,《牛頓的椅子與蘋果》、《神州號》等寫了一堆,末了,小苗凈演些椅子、狗熊、歪脖樹之類,好角色都被同學搶去了。據說最多的一句臺詞是一聲“好”。小苗還有很多優點:極富同情心,吃冰棍挑最便宜的,衣服穿媽媽剩的,這種“有錢難買少年貧”的本色在如今家境優裕的獨生子女中幾乎是罕見的。問小苗上中學后的打算,小家伙說,到時候再想吧!拔椰F在所有的感覺就是舍不得,我們班同學拿來好多盆花,我們要跟花兒在一塊兒度過我們小學時代的最后幾天!痹趶埫缧⌒〉目鞓返男撵`中,世界是色彩斑斕的,是培育像她這樣小苗兒小花兒的溫床。我想我們所有的成人都應該為這種彩色的夢想去努力作點什么。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9
學習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
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布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匯報: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苗苗的見解 我
的
感
受 季先生的見解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拓展活動
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課后的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在默讀中理解內容,在朗讀對話中得到啟示。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4.認識閱讀課外書籍的重要性,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2.認識閱讀課外書籍的重要性,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課時按排:2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課后的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齊讀課題,提問:如果真的讓小樹苗與大樹對話,那么你認為他們會說什么呢?
3.課文中的小樹苗、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
4.介紹作者:季羨林,(1911-),山東清平人。是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5.如果你要采訪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你會問他什么問題呢?
6.師: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樣采訪這位酷愛讀書、知識淵博的老爺爺,聽聽季爺爺對讀書的見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1) 出示重點詞語,指名讀準字音
水滸傳 起碼 閑書 滾瓜爛熟 能文能理 古文觀止 綠林好漢 三俠五義
(2) 意思:
綠林好漢:原指西漢末年聚集起義的湖北綠林山的農民起義軍。后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治者的人們。
滾瓜爛熟:形容朗讀、背誦得熟練流利。
(3) 近反義詞:
近:貫通(溝通) 喜歡(喜愛) 趕緊(趕快) 起碼(至少) 鼓勵(鼓舞)
反:喜歡(討厭) 困難(容易) 鼓勵(打擊) 滾瓜爛熟(吞吞吐吐)
2.同桌分角色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談論了哪些話題,讀完后同桌互相簡單地說說。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在默讀中理解內容,在朗讀對話中得到啟示。
2.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3。認識閱讀課外書籍的重要性,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想想課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談論了哪些話題。(板書)
二.品讀課文,感悟讀書之道
1.季羨林先生對于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1)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2)要中西貫、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3)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不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常識淵博,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三 指導有感情朗讀
師:此時此刻,進行“現場再現”,你能夠學好其中的角色嗎?看誰把人物的對話內容記得最牢,能夠最傳神地演繹文中的角色。
1.揣摩人物的特點
說一說季老與苗苗分別有什么特點?(季老很有涵養且待人謙和,說話語氣溫和顯得循循善誘;苗苗是一個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季老充滿敬意,說話時活潑天真。)
2.自由讀課文,對話的內容記清楚,把人物的特點讀出來。
3.同桌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4.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5.全班對于他倆的朗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
6.師生表演“現場采訪”,再進行采訪。
7.從朗讀中,你覺得季老和苗苗分別是怎樣的人?請你評價。
四.課外延伸
1.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
調查人 被調查人
閱 讀 書 目
2.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最好是圍繞讀書方面的),采訪學校的一位老師。更一個采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啟發。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板書設計:
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話題一:討論看閑書-----多讀課外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話題二:談學習偏科-----提倡三貫通
(苗苗) (季羨林) 話題三:請教學好外語----鼓勵早學習
話題四:背誦古詩文-----加大積累量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11
課題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課型略讀課第幾
課時1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三維)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與
難點自讀課文,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方法與
手段本文作為閱讀課文,且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沒有復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語句,完全口語化,所以應放手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教師只需起到激趣、點撥、引領作用。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時,先激發學生對訪談的興趣,使之饒有興趣地了解課文內容;再梳理苗苗的問題,明晰季老對讀書、學習的見解;然后擴展閱讀,鼓勵學生讀整本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鼓勵學生利用學到的方法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使用教材的構思本文作為略讀課文,且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沒有復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所以更應放手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苗苗與季老的對話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如,季老是主張看閑書的,但在課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可行嗎;苗苗的爸爸打她對嗎;學生偏科與任課教師有關系嗎;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們能成為“三貫通”的人才嗎……
課時教學流程補充
教師行為學生行為課堂變化及處理
主要環節的效果
一、話題導入,激發學生對訪談的興趣
1、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留意最近電視上《實話實說》、《藝術人生》等談話型節目十分火熱。這些節日以什么吸引觀眾獲得大家的青睞呢?
聯系學生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激發學生對訪談的興趣。
2、同學們對節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說明這類訪談節目的成功,一期好的節目不僅需要好題材,更需要對話雙方彼此尊重、真誠相對,以及淵博的知識,風趣的語言:
你想學習采訪嗎?讓我們一起跟隨12歲的女孩張苗來到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的家,欣賞他們的訪談片段。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談話的主要內容
自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苗苗給季老提出了哪些問題?
學生讀后交流,教師引導概括。
板書:
閑書、偏科、學習外語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研讀課文,明晰季老對讀書、學習的見解
1、對于苗苗天真而真誠的提問,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季老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語言。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根據學生對訪談的再現,因勢利導,明晰季老的見解以及對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導語:季老對于苗苗感興趣的那些問題,持有什么態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交流預設:
、虐盐恼聦懞茫嗫磿
、偌纠现鲝埧撮e書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谕瑢W們對《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有哪些了解?
、凼裁礃拥臅情e書?你的父母允許你看嗎?季老是主張看閑書的,但是在課堂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行嗎?
激發學生共鳴,促其酣暢淋漓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⑵要努力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偻瑢W們如何理解“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谛〗M討論,交流偏科的危害。
小組討論使更多的學生有闡明觀點的機會,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學生對偏科的危害有更全面的了解。
⑶要學好外語,還要進行古詩文積累:
、“起碼”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诮涣鳎
“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你聽了季老的話有什么感想?
在交流和討論中,培養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讀
1、過渡語:“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同學們的對季老的話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應呢?請同學讀一讀。
2、苗苗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3、引讀:
季老也從苗苗的語氣中聽出了苗苗的驚訝,季老說:
4、課前同學們搜集了有關于季羨林教授的資料,誰來介紹一下?
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5、分角色朗讀:
從一老一小談笑中我們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愛,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誘。請同學分角色讀一讀《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五、回顧文題,體會寓意
通過同學們的朗讀,我感覺到了苗苗對季老的尊敬愛戴,也感受到季老無名人架子,親切隨和,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F在,讓我們再看一看課文的題目《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回味題目,你明白了什么?
。ㄔ⒁猓
六、擴展閱讀,鼓勵綜合性學習活動
1、小小年紀、剛剛12歲的苗苗不僅采訪過季羨林教授,她還采寫當今中國文學藝術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鐵生、黃宗江和王蒙,還有油畫大師、美協主席靳尚誼和國寶級人物、笑星之首馬季等。真可謂是茁壯的小苗苗和參天大樹們的對話。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到《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全書,讀一讀苗苗和15位名人面對面的交流。
學生自由談這類節目的特點,教師相機引導這些節目的話題與人們生活聯系緊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齊讀課題
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可在書上做上記號)
邊讀邊在表明季老觀點的地方做上記號,也可寫出自己的感悟
季老以自己小時候的趣事以及詢問苗苗如何寫好文章來闡明自己主張讀閑書。
。ň鶠榍宕鷤b義小說,以行俠仗義,懲惡揚善為主題)
討論、交流
。“貫通”,即全部透徹地理解和領悟,達到精通。“三貫通”則是指清華大學提出的“中西貫通”“古今貫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貫通”。這句話是季老針對苗苗偏科而說的。國力的競爭取決于人才的競爭,21世紀是一個知識和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學貫中西、博古通今,還要文理兼備。這種綜合型的人才,才能適應新世紀發展的需要。)
“起碼”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注:用文字解釋字句。文中指對《古文觀止》中難以理解的詞句加上注釋。
指名讀,讀出苗苗的驚詫、童真
謙虛好問,率直而有禮貌,對季老充滿了愛戴崇敬。
生讀
季羨林先生是北京大學的教授,他翻譯和創作過許多作品,涉及到語言學、翻譯學、文學等多個領域。季老在《我的童年》一書中記錄了他小時侯偷偷看閑書的有趣經歷。
2007年中國十大杰出人物
在朗讀中要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苗苗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幽默、隨和,他們的對話極富口語化。
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苗苗;“大樹”──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會成才的內容。)
激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課時教學設計尾頁
板書設計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閑書多看書
偏科三貫通
學習外語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
☆補充設計☆
作業設計
1、請在正確讀音下邊打“√”
爺爺,您在《我的童年》里說,您小時候,最感興(xìngxīng)趣的就是看閑書,您喜歡看《三國演義》,還能將《水滸(xǔhǔ)傳(chuánzhuàn)》里綠(lülù)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擴展練習:
2、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見讀書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想這樣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請你用這樣的句式表達對閱讀的感受。
3、向大家推薦自己讀過的好書。
4、辯論《看閑書是否影響學習》。
教學后記
1、【詞】
綠林好漢滾瓜爛熟能文能理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
【段】
喜歡語文當然好,但語文要好,數學也要好。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歡,一定要學好數學。最后清華大學辦了一個班,選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的人才。我看,有這兩個貫通還不行還應該加一個文理貫通。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2、多音字
單:dān(單位)傳:chuán(傳說)綠:lǜ(綠色)曾:zēng(曾孫)
chán(單于)zhuàn(傳記)lù(綠林)céng(末曾)
shàn(單縣)
盛:chéng(盛不下)正:zhèng(正路)
shèng(盛況)zhēng(正月)
2、反義詞
隨便──拘束通順──別扭喜歡──討厭困難──容易重要──次要鼓勵──壓制
3、近義詞
隨便──任性滾瓜爛熟──倒背如流重要──主要首要緊要
鼓勵──鼓舞鼓動鞭策激勵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12
【課文簡說】
本文為略讀課文,是一名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這一老一小,一個是德高望重學有建樹的著名學者,一個是剛開始求學的小學生。他們倆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巨大的懸殊,卻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就閱讀展開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要努力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還要進行古詩文積累。這些不僅使苗苗受益,也使讀者受到啟發。在兩者的對話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氣與禮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親切幽默、平易近人,還有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與深深關愛!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
一是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二是繼續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為口語交際、習作打好基礎,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⑴ 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
“閑書”指的是《彭公案》《濟公傳》等課外書,“正課”指的是課內要學習的課程!伴e書”與“正課”的區分源自教師與家長的界定。這句話是季老在與苗苗交流讀課外讀物時,現身說法,舉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對童年時閱讀印象深刻,說得生動形象,聽來如臨其境。
⑵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貫通”,即全部透徹地理解和領悟,達到精通。“三貫通”則是指清華大學提出的“中西貫通”“古今貫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貫通”。這句話是季老針對苗苗偏科而說的。國力的競爭取決于人才的競爭,21世紀是一個知識和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學貫中西、博古通今,還要文理兼備。這種綜合型的人才,才能適應新世紀發展的需要。
⑶ 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起碼”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與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詩文積累的建議,并用“起碼”“最起碼”提出了量化的要求。這與我們《語文課程標準(試用)》提出的古詩文背誦不謀而合。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長的體驗,又有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繼承的關注,更是對“古今貫通”的一個注解與落實。
2、對詞語的理解:
綠林好漢:原指西漢末年聚集起義的湖北綠林山的農民起義軍。后來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治者的人們。文中指《水滸傳》里所描寫的起義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一百單八將:單,一個。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個好漢。
滾瓜爛熟:形容朗讀、背誦得熟練流利。
偏科:指單獨著重某一科,不能全面發展。
注:用文字解釋字句。文中指對《古文觀止》中難以理解的詞句加上注釋。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13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名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不過,全文內容較淺顯,沒有過多深奧的詞句。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舍,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學習完課文以后,我安排了學生對愛好讀書的同學或新來的實習老師進行采訪活動,并且寫了訪談錄。學生對訪談錄的格式掌握得很好,但是,采訪的問題準備得不是很充分,有的局限于一問一答的形式,雙方交流的話題不是很深入,上下文之間的銜接也不夠自然。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14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并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
【方法與能力】(1)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的生詞的意思;(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情感與思想】激發學生對讀書學習的熱愛之情。
【拓展與延伸】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散文家林海音的《竊讀記》,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則是一篇關于讀書學習的對話,其中也談到了讀書的問題?你們想知道怎樣讀書才會有更好的效果嗎?好,現在我們就開始學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板書: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二、初讀課文,思考
1、課文寫了誰和誰的對話?他們談了些什么內容?
教學提示: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思考、討論與交流。
教學參考:“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
課文寫了小作者張鈁與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一次采訪記錄,具體談了“閱讀、偏科、學習外語、積累古詩文”四個內容。
2、按部分朗讀課文,逐層學習,結合課文中的語句與自己的讀書實踐說一說應該怎樣讀書。
教學提示與參考:
。1)理解詞語 “閑書”指課外書。“正課”課堂上學習的課程。
、傥倚r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
“閑書”指的是《彭公案》《濟公傳》等課外書,“正課”指的是課內要學習的課程。“閑書”與“正課”的區分源自教師與家長的界定。這句話是季老在與苗苗交流讀課外讀物時,現身說法,舉了自己童年的例子。
。2)重點學習“談讀書”這部分的內容。
、谌炌,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貫通”,即全部透徹地理解和領悟,達到精通。“三貫通”則是指清華大學提出的“中西貫通”“古今貫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貫通”。這句話是季老針對苗苗偏科而說的。
、畚矣X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起碼”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與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詩文積累的建議,并用“起碼”“最起碼”提出了量化的要求。
(3)拓展延伸:讀書除了季老先生說的可以寫好文章之外,還有什么益處?
教學提示:此題為全面體會讀書的益處,深入領悟讀書的真諦所設,要求學生緊緊抓住課文內容與相關語句并結合自身的讀書實際進行回答。應該從“學習知識、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加強自身的人文修養、學會做事做人”幾個方面加以引導,并且讓學生明確地懂得最后兩點才是讀書的“真諦”,從而正確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3、你從他們的對話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教學提示:學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據課文內容來修正自己在學習中的態度、方法與習慣即可。
4、你們現在知道題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嗎?
教學提示:引導學生根據談話內容來領悟,讓學生進行補充性回答,力爭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
教學參考: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會成都的內容。
5、你從課文的談話中可以體會到季老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嗎?
教學提示:要求學生抓住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來體會。
教學參考:親切幽默、平易近人。
三、作業:
運用本課所學習的讀書方法,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進行閱讀。
板書設計
閱讀主張看“閑書”(能寫好文章)
偏科要“三貫通”(全面發展) 親切幽默 平易近人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殷切希望 深深關愛
學外語早學,注意發音
積累古詩文詩兩百,文五十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15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讀、分角色讀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學會讀書和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學習了《竊讀記》,我們認識了一位熱愛閱讀的同齡人,和她一起體會了竊讀的滋味--很快樂,也很懼怕!這堂課,我們又將結識一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接下來,請大家隨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爺爺的家,靜心聆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生齊讀課題。
師:讀完課題,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作者的?
生提問:小苗是誰?大樹是誰?他們在對話中都談了些什么等等。
師總結:讀書就是要具備這樣的素質,邊讀邊疑,最后又在讀中解決疑問,那才是真正的讀書高手。
二、自學指導
1、認真閱讀課文,用--畫出生字生詞。
2、思考:苗苗與季老先生討論了哪幾方面的問題?
6分鐘后看誰學得!
三、檢測學情
1、指名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出示下列詞語:季羨林 水滸傳 彭公傳 三俠五義 綠林好漢 一百單八將 中西貫通 古今貫通 文理貫通 滾瓜爛熟 偏科
指名認讀。
3、師:看來讀通課文不是難題,誰能解決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
生回答。(師板書:苗苗 季羨林)
師:對于季羨林爺爺,昨天老師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關的資料,接下來就請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4、在對話中,苗苗同季爺爺交流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他們分別有什么樣的見解?你的感受又怎樣?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生小組合作并討論交流。(師板書:閱讀、偏科、外語和古詩文)
5、深入淺出,辯論交流。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一起來做個鑒定(屏幕出示):季羨林和苗苗算不算書蟲?請大家快速地瀏覽課文,在文中找出相應的理由。再比較一下,這兩個書蟲有什么不同?
師總結:同學們能從兩個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對我們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有人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屏幕出示)
閱讀,是___________________,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是___________________,讓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味題目寓意。
比較:“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和“苗苗與季羨林的對話”,想一想,課文為什么要以“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為題?
。ㄕn題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四、寫作結構剖析
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比較,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結合課文,你覺得采訪要注意什么?
讓學生了解這是一篇訪談錄,采用的是一問一答式。一般的訪談錄在課文前一般都要標明時間、地點以及采訪的對象等等。
五、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誠如《竊讀記》中那位老師說的一樣:“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六、當堂訓練
1、讀拼音,寫詞語。
cǎi fǎng shuǐ hǔ zhuàn piān kē wén lǐ guàn tōng gǔ lì lü lín hǎo hàn céng jī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在帶點字正確讀音下標上我喜歡的記號。
綠林好漢(lǜ lù) 《水滸傳》(chuán zhuàn) 倒下(dǎo dào)
盛白面(chéng shàng) 散文集(sǎn sàn) 寶藏(cáng zàng)
3、給下面的句子加標點。
。1).您喜歡看 三國演義 還能將 水滸傳 里綠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
。2).這時 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 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 也是讀書長大的
。3).我邊走邊想 昨天讀到什么地方了 那本書放在哪里 左邊第三排 不錯
4、閱讀沖浪
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
。1).這句話中“閑書”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正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羨林先生認為,課外閱讀有什么作用?
(3).你認為課外閱讀還有什么好處?
5、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板書設計
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訪談錄)
閑書 多看書
偏科 三貫通
學習外語 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
反思: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篇16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布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學,交流資料。
1、齊讀課題: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二、同伴互助,檢查自學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匯報:
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教師重點講解)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見教案后)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拧∥膶W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⑵ 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恰∪炌ǎ@才是21世紀的青年。
、取」盼囊埠苤匾。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四、積累運用,培養能力(此部分的目標與過程并不統一,加強品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五、拓展活動
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 (交流看“閑書”的經歷,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
學生自學完成表格:
苗苗的觀點 季先生的觀點 “我”的看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