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教案(通用12篇)
《幸福是什么》 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編排劇本并能積累運用文本語言。
3、通過表演,懂得幸福的內涵,并學會珍惜幸福。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課文,明確學習要求
1、同學們這一單元要求我們和同學們合作演童話,這節課我們就來演童話《幸福是什么》。
。ò鍟n題)
2、要演好童話,我們先要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還要寫好劇本。
。úシ拧缎腋E氖指琛氛{節氣氛)
二、初讀了解內容,學當編劇
1、請孩子們自由讀課文,要求:
讀準、讀通課文,生字處、難讀處多讀幾遍。
2、了解故事大意:
要演好這個童話,首先得有劇本,這篇童話篇幅較長,默讀故事,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拧⊥瑢W們交流:課文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ㄏ戎该麑W生說。再師生合作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提綱:
第一幕:
時間:從前的一天。
地點:樹林的老泉旁。
人物:牧童甲、乙、丙,智慧姑娘。
牧童甲:來,咱們把這口老泉清理一下,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
牧童乙、丙 :好。
。ǹ鞓返兀
……
第二幕:
時間:十年后的一天。
地點:樹林的小井旁。
人物:青年甲、乙、丙,智慧姑娘。
青年甲:你們知道我這十年做了些什么?我們分手以后,我到一個城市去 了,進了學校,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是一個醫生。
青年乙、丙:你弄明白是什么了嗎?
……
(第一幕以教師的導為主,第二幕放手讓學生自己列。)
板書:清理老泉、給病人治病、做過很多事、耕地種麥子
⑵ 根據學生補充的劇本或板書,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交流:三個牧童清理老泉,因而得到智慧的女兒的祝福,并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是什么!
三、自主想象,研讀重點片段
1、請學生自讀16~26小節,指導:
充分朗讀對話,想想三位青年體會到幸福是什么了嗎?默讀十年后三個牧童相聚時的對話并用直線劃一劃。
交流回答:
⑴ 第一個青年對幸福的理解是什么?
。▽W做醫生,為人治病。)
想象:醫生為人治病,想象一下他給病人治好病后,他會說些什么,病人又會說些什么呢?再次齊讀“弄明白了……”
⑵ 第二個第三個青年對幸福的理解又是怎么樣的呢?并回答第二個青年對幸福的理解是:
勤懇工作,對人有用。
第三個青年對幸福的理解是:耕地種麥,養活多人。
、恰↓R讀三青年的對話。
2、這是三個青年對幸福的理解,此時此刻出現了誰?(智慧的女兒)她說了些什么?用波浪線劃一劃。男生齊讀,女生齊讀,全體齊讀。
。ㄐ腋R縿趧,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板書: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
是的,智慧的女兒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那你們知道什么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
(“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
四、自演故事當演員
1、交流劇本,再次熟悉角色。
2、以四人組為單位合作表演。
3、根據情況組織評議。
五、再次感悟文本內涵
1、讀了童話,編了劇本,演了故事,幸福是什么,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說一說。
你認為幸福是什么呢?是否覺得幸福?
2、填空:
幸福是 , ;
幸福是 , ;
幸福是 , 。
六、交流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
關于“幸福”的名人名言
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獲得幸福。——歐文
金錢和享受的貪求不是幸福。——赫拉克利特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徐特立
如果我們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們就沒有任何權利享受幸福,這正和沒有創造財富無權享受財富一樣。——蕭伯納
《幸福是什么》 教案 篇2
[教學意圖]
學生所明白的幸福,是享受的幸福,而借著童話,明確地告訴我們只有當自己去追逐幸福,努力付出的時候,才會有美好的收獲。在本單元的教學中,編者的意圖在體現這一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在提示著大家,童話的表達應當有他的真正意圖,借“象”傳“意”,這是對小學童話單元編排的一次小結。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根據單元的要求,安排一節課完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付出——心情”的線索,幫助孩子揣摩三個孩子的在勞動中的喜悅,突出十年如一日的揣摩,引導在體驗中感悟幸福的真諦。
一、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三個孩子所做的事情,揣摩人物在勞動中、辛苦中的心理,感受幸福的真正含義。
教學流程:
一、質疑,鋪墊
1、幸福,你會想到怎樣的情景?(溫馨的、快樂的家,有個讓人開心的朋友)
2、課文中三個孩子也許也有溫馨的家、開心的天天、讓人信任的朋友,為什么還是要問幸福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才是幸福呢?
二、讀好課文挖井部分,把握幸福來自付出。
要求:讀順,讀出人物在勞動中的心情。
方法:指名,教師示范
1、點撥心情
。1)快樂
節3,哪個詞跳入了你的眼中?
。2)又快樂又興奮
節4:劃出清泉流出的句子。此刻的心情( )
也許他們揮著鐵鍬,用手清理贓物,干凈的衣服都臟了,但是他們卻堅持住了,終于在他們的眼前冒出了(引讀)
也許他們挖了很久泉水都沒有冒出來,有個過路的人勸他們放棄,其中一個孩子要放棄,但是另外兩個孩子鼓勵他,終于他們看到(引讀);
是啊,這是怎樣的心情,哪些詞語強調出才能讀得更有感覺。(練讀,齊)
(3)高興
節5:
可能之前只是一個想法,但是經過努力,終于實現了,怎樣讀出他們的心情?(練讀,指名)
。4)又快樂又激動
句式:他們的心情如此快樂,是因為 。
2、感受收獲
(1)他們收獲的不僅僅是心情,引讀(清澈的溪水……)
。2)你讀懂了什么?交流句子的理解
。3)小結: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個孩子你會后悔嗎?小小的付出不僅方便了別人,而且給還帶來了這么多意外的驚喜,也快樂了自己,為什么不去做呢?
三、感受幸福就在奮斗的過程中,比較感悟
1、三個孩子在十年中做了哪些事情,他們心中幸福的答案是什么?快速略讀,概括(學生默讀,交流)
2、板書:
第一個孩子:當醫生 幫助病人
第二個孩子:做對人們有用的事情
第三個孩子:當農夫 養活別人
3、 抓住其中的一人,追求幸福的過程,把簡單的事,變得不簡單。
(1)十年時間,十個春夏秋冬的輪回,3650個日子里,一直盡心醫治別人,十年如一日,簡單嗎?
(2)在幫助病人恢復健康的過程中,他可能會碰到哪些困難,可能在一天一個病人……,他是怎樣做的;可能在碰到難以解決的疑難雜癥時,他又會怎樣做?(練筆交流)
(3) 還有種種,他都能堅持著,十年如一日的背后是什么?(努力和堅持)他在自己的付出中找到了答案(引讀說話部分)
(4)幸福從哪里來?當他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帶給人以快樂,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5)共鳴:你們的感悟和智慧女兒是一樣的,引讀!靶腋J且
4、深化:
你感覺到家的溫馨,你覺得你幸福,那么家的溫馨哪里來?
你感覺到被關心,你覺得幸福,那么關心從哪里來的?
……
板書:
快樂
又快樂又興奮 幸福是什么? 幫助別人
高興 努力和堅持 對別人有益
又快樂又激動
。ǹ鞓纷约海 (開心別人)
《幸福是什么》 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了解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指引學生的認識和行為。
3.情感目標: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發現身邊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給你們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上課,我感到真幸福!上課之前,我們來做個游戲吧!都偃缧腋5脑捙呐氖帧愤叧呑鰟幼鳌
2.幸福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板:幸福是什么)有位作家說,
幸福是一個謎,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們能從故事中找到什么樣的答案。
二、 自讀自悟
a) 自由讀閱讀導航。一生再讀。
1、認真默讀課文,想想文中的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再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2、根據自學提示,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 ,多讀幾遍,說說自己的收獲,體會或疑問。
b) 生默讀后交流。(讀后說說自己的理解)
重點詞句段落的品讀:
(一) 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1. 自由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2. 師生表演醫生給病人治病,然后師采訪醫生:當病人對你千恩萬謝的時候,你什么感覺?讀出你的這種感覺來。(一老奶奶腰痛,啟發孩子主動熱情為病人服務。)
3.其他學生跟著學一遍。
。ǘ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隊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1.“勤勤懇懇”是什么意思?(勤勞踏實)
2.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車上,輪船上都是怎樣勤勤懇懇的工作嗎?如果你是第二位青年,你為別人服務的時候,什么感覺?讀出這種感覺來。
3.有人看到你忙忙碌碌,也許會說,干活別那么賣力了,差不多就行了!這時,你會說──(讀劃線部分)
4.如果咱們班里有同學對班干部說,你天天為班里操心,多累人呀!這時,你也可以對他說──
。ㄈ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1.自己讀一讀這句話,你覺得這位青年說這話時,用什么語氣說的?那你就讀出來吧!
2. 你覺得這位青年還可能會用什么語氣來說呢?
過渡語:是誰對三個青年說的話做了總結呢?
。ㄋ模
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1、同桌一起讀,說說幸福是什么呢?(板: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
什么叫“義務”?能舉個例子說明么?在學校,
學生的義務是什么?在家里你的義務是什么?
3.“有益的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在我們周圍或從書上電視上,你看到誰做的什么事是有益的事情呢?
4.智慧的女兒說的這句話揭示了幸福的真諦。回家后,你把學到的這句話和家人一起分享也是一種幸福!先給媽媽說──(讀句子)再對奶奶說。(再讀)最后向鄰居家的小弟弟說(再讀)。時光飛逝,轉眼間,你們變成了爺爺奶奶,那時你們會對自己的孫子孫女說(句子消失后背誦)讓幸福的真諦一代代傳遞下去吧!
5.同學們你們看,不知不覺中,大家已經把這句話背下來了,這就叫熟讀成誦。以后,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背誦更多得好文章。
(五)體會身邊的幸福
1.三個青年經過十年的時間,終于弄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義。我想問同學們,假如第一個和第二個青年不到外面工作,他們能不能找到幸福?
2.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么?(有)什么時候?那個時候,他們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然而那時的他們意識到這就是幸福了么?(學生簡要說四五自然段內容)
3.那他們是什么時候意識到的呢?讀有關語句,說自己的理解。(隨機板書:讓別人幸福)
4.師小結: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去尋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長時間去追尋,只要我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做出對別人有好處的事情,就會感到幸福的。
。┩挼奶攸c
1.故事中是誰讓三個青年十年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呢?(智慧的女兒)
2.你覺得,在文中她的智慧表現在哪里?(不直接說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導青年自己尋找,這樣更能體會的幸福的真正含義。)這很像懂教育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將來你做了父母,要學習這一點呦!
3.師:在這個童話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這正是童話的一個特點。喜歡讀童話故事么?哪些童話故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看,我也喜歡讀)
4.師小結:這些童話除了人物奇特以外,你認為還有哪些特點?(童話的想象非常豐富,故事性強,容易吸引讀者,每個童話都講了一個道理。)今后,我們在編童話的時候,如果借鑒這些特點,你寫的童話會更吸引人。剛才有同學講了,每一個童話還會向我們講述一個道理。
。ㄆ撸⿴熆偨Y:(指板書)今天這篇童話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幸福要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讓別人得到幸福自己就幸福了。
三、拓展延伸
1.對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師配樂朗誦:
對雷鋒來說,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樂;
對警察來說,幸福是“舍一家團圓,保萬家平安”的奉獻;
對農民來說,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獲;
對母親來說,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期盼。
作家畢淑敏這樣感悟幸福。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2.想知道老師對幸福的理解嗎?一首小詩,愿和大家一起分享。◣熒錁饭餐收b老師作的詩《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學生的一聲聲問候,
如一股暖流溫暖心窩。
幸福是看到學生燦爛的笑臉,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學生一起暢游書海,
去尋找真善美的生活。
和孩子們一起發現春的顏色。
幸福無處不在,
幸福就是快樂。
幸福是一種感覺,
找尋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3. 孩子們,你們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聯系你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詩,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a、要求:四分鐘時間,不抬頭,不停留,寫出自己獨特的理解。一會兒我們找同學來匯報。(學生配樂寫)
b、找個別學生站起來匯報。沒機會說的人,同桌互相分享自己的幸福。
4.師總結:孩子們,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幸福要用心去體驗。讓我們隨著一首歌曲《我們多么幸!,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傳播幸福吧!
《幸福是什么》 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故事 ,深層次理解幸福
2、從身邊發現幸福,體會幸福
3、讀寫結合,學會寫隨筆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三個青年對幸福各自理解是什么,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2、聯系實際,體會幸福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幸福拍手歌》 課件
學生準備:1、詢問人們對幸福的理解;2、搜集現實生活中幸福的體驗,拓展對幸福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激情熱身:從課題入手讀懂故事,演唱《幸福拍手歌》
二、出示目標:
三、創設情境:同學們,我們感到幸福時可以有很多表達方式,看到“幸福”兩個字你想說什么?
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看幻燈片,出示一組幸福的圖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母親的關懷、溫馨的禮物、生日的蛋糕、快樂的讀書、平靜的馨香、堅固的友情)”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讀題。)
四.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課文,并想想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W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
2.這三位青年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了嗎?
。鞔_: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意義的事情。)
五、精讀課文
1、讀課文4.5自然段.品讀課文16自然段.(品讀這三個青年已經擁有的幸福)
2、這三個青年是怎么尋找幸福的?
3、為什么會感到幸福?(想象他們在這十年中發生的故事。老師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編出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例如:第一個青年和他們分手后來到了一個城市,在學校里努力學習醫術,最終成了一名在當地很有名氣的醫生。這年,災難降臨了這個城市,這里出現了一場瘟疫。許多人為了躲避瘟疫,紛紛離開這個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為醫生,他比別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脅,可是他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潛心鉆研醫治這場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跡出現了,他運用一種獨特的配方消滅了瘟疫。原來背井離鄉的人們又回到了生養他們的城市,往日蕭條的城市又逐漸恢復了繁華。
4、你們有沒有發現身邊的幸福呢?
例如:我在火車上看到有一個叔叔,好事做了一火車。途中幫大嫂抱小孩,給別人讓座,幫列車員打掃衛生等等。
(在講述中在交流中,他們認識到這些人為什么能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為他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做了對他人有益的事情,他們為此而感到幸福。)
5、出示幻燈片 深層次了解幸福的含義
。ǔ鍪疽唤M幸福的圖片)
6、多元感悟,引發對生活的思考
天使說: 幸福就是溫柔的守護!張開雙臂,為寒冷的人送去溫暖 ,展露笑顏,給哀傷的人帶來歡樂 ,幸福是無私奉獻、助人為樂!
太陽說: 幸福就是熱情的贈與!掃去陰霾,令大地充滿火樣的熱情,驅走灰暗,讓冷漠的人心尋回關懷,幸福是光明正大、寬宏大量!
鄭老師說:“幸福就是真誠的感情! 澆灌友誼,陌路的人們會成為朋友,珍藏友情,寂寞的靈魂會擁有歸宿 ,幸福是執著夢想、懷抱希望!
。ǔ鍪疽唤M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7.同學們:“孩子們,你們幸福嗎?”請把你們此刻的感受記錄下來
以幸福為主題寫一篇隨筆。
《幸福是什么》 教案 篇5
1、你是否贊同汪老師對學生的表現不直接給予反饋而是采用學生互評的做法?為什么?
答:我比較贊同汪老師對學生的表現不直接給予反饋,而是采用學生互評的做法,來實現對學生的評價,這樣做給學生留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維進行碰撞,產生火花,小組活動之后,學生互相評價,汪老師采用步步深入的引導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思考,進而達到了解內容的目的。但是我覺得在最后,老師應適當的總結一下,給學生的發言作一點評,特別是對于那些發言比較精彩的,應該及時給以正確的評價和鼓勵,既可以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就,也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這樣會更好。
2、在小組活動后,學生互相評價時,汪老師是如何進行引導的?
答:在這個活動中,體現了教學活動中的傳遞策略中的提問策略。汪老師通過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引導:“大家說得真好,那么哪個小組說得最好呢?”“哪個小組的立意最好?”“哪個小組的表達最好?”將這一個一個的大問題轉化為一個一個的小問題,細化了學生的回答,也讓學生漸漸領悟到該怎樣做小組匯報,引導學生互相評價注重細節。
3、你認為汪老師的課堂導入是否合適?
答:我認為汪老師的課堂導入很合適,是通過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的方式,汪老師在《幸福拍手歌》的歌聲中開始了這節課的學習, 利用學生對幸福沒有深刻認識這一點,從學生熟悉的《幸福拍手歌》入手,先拋出了一個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同學們,我們感到幸福時可以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從這個問題就自然過度到新課的學習了。在歡快的氣氛里,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能讓大家精神飽滿的投入學習?匆姶蠹乙桓泵H坏谋砬,汪老師適時得導入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們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讓學生認識到本節課的學習,是必要的,是能幫解決問題的,進而就會盡全力到學習中, 問題問得很貼切,很自然過度到新課的學習了。這樣,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成功的開始。所以我認為汪老師這節課的導入是非常的成功。
4、你在教學中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有哪些?
答:怎樣使一節歷史課上的精彩,好的開始意味著成功的一半,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有:直接導入法、復習導入法、問題引導法,故事導入法,情景創設導入法,背景介紹導入法、多媒體圖片導入法等。
5、你認為汪老師的這節課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答:汪老師這節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很多,
。1)對教材鉆研的比較透徹,能夠依據課程標準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在教學策略上充分的采用自主學習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主體展開一切教學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使得這堂課學生的參與度很高,真正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2) 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問題設計層層深入,關注學生在發現過程中的思維策略,關注探究能力和內在動機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目標的突破。
(3)教學目標明確,重視教師的指導。教師各個環節的教學中,都注意了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交流學習,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注重了學生的學習反饋。在教學中,學生答題后,讓學生互評;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后,抽小組代表進行匯報交流,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另外我認為汪老師的這節課有以下改進的地方:
當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孩子們,你們有過讓你們感到特別幸福的時刻嗎?誰來說說?”學生們只說出了關于自己感到幸福的事。“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這說明學生沒能真理解“幸福是什么”,拓展環節應該是教材內容的再現和升華,所以在這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什么事幸福,并廣泛的感受之,應該上升到大愛的角度,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這樣的安排無疑很好地加深學生對幸福內涵更寬泛的理解,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是不行的。教師應順勢啟發學生以“我感到幸福!”為結尾,聯系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學,回想他們做過的事進行說話,讓學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幸福,理解幸福,并激勵學生要學會創造幸福,珍惜幸福,做一個幸福的人。
《幸福是什么》 教案 篇6
10*幸福是什么
教學要求
1. 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2.以開放的姿態探討幸福的話題,積累幸福的名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學難點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書課題)
二、快速讀全文,思考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么?引出一個什么問題?(幸福是什么)因勢理清文章線索。
三、分析課文的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他們為什么要挖水井呢?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么,他們怎么尋找的? 4.
四、分析“尋找幸福”。
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補上課文沒有說的話。(訓練補白)
。▽W做醫生,為人治;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活多人)(板書)
五、十年后,三個牧童已經變成三個青年,回答
1.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請你朗讀課文后說說!
2.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么?
(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六、拓展:體會“幸福”的含義,
1.小練筆:幸福是( )
2.交流幸福名言。
3.欣賞詩歌《幸福是什么》。
附板書:問幸福
找幸福:做醫生,救了很多人;
勤勞工作,對人有用; 感到幸福
耕田種地,養活很多人
說幸福
1、再造想象,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里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2、多元感悟,體現語文的人文特征。
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在這一課的最后,許多學生都說了很多與課文中不一樣的感受,這是真實的,是值得尊重的
《幸福是什么》 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學寫隨感,合演課文劇,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幸福的含義,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課前準備】:
ppt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幸!边@個詞。
2、你覺得什么是幸福?讀課題。
【設計圖意: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對幸福的思考。這樣一開始就把文本的基本點——幸福提出來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檢查初讀,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2、請學生把故事的主要內容講出來。
【設計意圖: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較好的自學能力,通過導讀課上的初讀和預習,孩子們已基本掌握了字詞和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上讓孩子再讀課文,老師作一個簡單的檢查,既鞏固了預習和初讀的成果,發現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更是讓孩子再次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把握全文。】
三、突破難點,理解幸福的含義。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說的?
2、誰能把“詫異”換個詞。(要求學生整句讀,并且讀出詫異的語氣)
【設計意圖:理解“詫異”,并通過換詞豐富孩子的詞匯!
3、一個孩子說——另一個孩子說——第三個孩子說——(引讀)
4、(板書:靠勞動、盡義務,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設計意圖:找出中心句,圍繞著中心句去理解課文!
5、默讀課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樣理解的。劃出有關的句子,在旁邊寫上批注。生匯報。
【設計意圖:智慧姐姐對幸福的詮釋中,“義務”一詞對孩子來說是比較抽象,比較難理解的。突破了這個難點,孩子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會水到渠成。在這里把難點讓孩子提出來,并交給他們解決的方法,有利于下面的閱讀。】
6、小結,理解“義務”。(生說自己的理解,出示: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
7、醫生,你有不同的經歷嗎?(請其他孩子說)說完讀句子。
8、你們是怎樣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編一個故事,從而明白幸福的含義的。同桌互說。匯報。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說)
【設計意圖: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的對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幸福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于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里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在他們的腦海里,“義務”“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10、(出示圖畫)從那些句子感受到他們的幸福?有感情讀有關句子。
【設計意圖:長文短教,突出重點、難點。三個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蓋這部分內容顯淺易懂,孩子一讀就懂,讓他們簡單來講講就可以了。并且有了前面對幸福的理解,孩子們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樹林后幸福的感覺。】
11、小結:
四、拓展訓練,抒寫幸福的感受。
1、學生講讓別人得到幫助的幸福呢?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發現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對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詩)來,一起讀。
對于老師來說,幸福是(投影出示有關老師的幸福的小詩,讀詩)
你覺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設計意圖:深入拓展對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給予別人的事情或者別人給予自己的事情寫成幸福小詩,讓學生明白幸福是多層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詮釋。我們應該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給予,讓別人獲得幸福自己會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詩歌的寫法,仿寫詩歌!
五、布置作業。
任選一題:
1、以幸福為主題寫一篇隨感,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2、把課文改編為課文劇,找幾個伙伴合作表演。
【設計意圖:這個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是多元的,有很多種含義,通過這節課,相信孩子能寫出有關幸福的感言。合演課文劇是課后也是本單元的要求,同時也是孩子們喜歡做的實踐作業,讓他們自由選擇,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作業成為孩子們愛做、樂做的事情!
六、板書設計。
幸福是什么
勞動
幸? 盡義務
做有益的事
《幸福是什么》 教案 篇8
一.說教材
《幸福是什么》是小學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是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是按故事發展的順序寫的。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清理噴泉,砌井時遇到一位神奇美麗的姑娘——智慧的女兒,在她的啟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實踐,明白了幸福的含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二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這類超人體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二.說教學內容
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的對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幸福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如何讓學生從他們的話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從淺層次的幸福過渡到深層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課的難點;谝陨系那闆r,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策略:
1.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
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用光盤播放“拼拼讀讀”進行教學,讓學生準確認讀這6個生字。
(2) 略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用光盤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再引導學生用自學學習法學習課文,以前后圖片的對比增加學生對幸福的理解,從淺層次的到深層次的了解課文內容,以達到教學重點。
(3) 體會課文所講幸福的真正含義,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教學難點﹚
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運用幻燈片展示一組圖片和一道習題進行教學,以突破教學難點。
(4) 引導同學們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用光盤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領會課文人物的動作和語言,再引導學生表演。
2.課前準備:幻燈片 光盤
3.教學安排: 1課時
三.說教法與學法
1. 情境教學法
2. 引導自學學習法
3. 情境表演學習法
四.說教學流程
1. 以音樂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認為: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具有更高的啟示……!缎腋J鞘裁础肥且黄宰x課文,為了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創造幸福快樂的氛圍,導入時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用多媒體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學生一邊跟著唱,一邊拍拍手,搭搭肩,跺跺腳,音樂把學生帶進一個幸福的氛圍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學生會在這樣輕松的氛圍當中說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幸福。有的同學會說幸福是有了新書包新衣服;有的會說幸福是爸爸、媽媽的夸獎,老師的表揚,學校的獎狀……。 當同學們都說出自己知道的幸福后, 我用這樣一句話引入第二個教學環節: “有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幸福是什么》,同學們讀完后一定會對幸福有新的理解,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幸福是什么》吧。”
2. 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用光盤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接著要求學生自讀課文,然后利用光盤展示生字“拼拼讀讀”進行教學,讓學生準確認讀生字,最后引導學生用自學學習法學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用自學學習法學習課文時,我先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弄明白故事情節;再要求學生反復的讀三個牧童清理噴泉和砌井后的情形,和十年以后他們再次回到井邊的情形;然后提問“三個青年找到幸福了嗎?”“他們為什么感到幸福呢?”,并引導回答;最后讓學生想像在這十年間三個青年身上都發生了什么事情,來體會三個青年人幸福的付出,明白幸福其實是為人民服務,盡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3. 分角色合作表演。
角色表演能使學生進入角色,也就進入了課文情境,對課文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角色表演促進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創造性的理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個性化的表演,個性化閱讀和理解提供了展示的舞臺。
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利用光盤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感受童話故事的情節美和語言美,領會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激發學生的表演興趣,再讓同學們合作表演課文內容(三個牧童在清理噴泉、砌井和他們與“智慧的女兒”的談話),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同時也能激起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
4. 拓展延伸
讓學生發現身邊的幸福,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幸福和自己理解到的幸福進行交流。借機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這時教師相機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找出圖中的幸福,讓學生感受到幸福是無處不在的,人人都可以創造幸福,為自己創造幸福,為他人創造幸福。
5. 寫一寫
幸福是
意圖是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么寫下來,以突破教學難點,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學生寫好時,挑幾句好的當堂展示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五. 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好的板書能體現課文的重點內容和中心思想,因此,我抓住文章的重點難點,設計了以下的板書。
10.幸福是什么
第一個青年 給病人治病 靠勞動,靠盡自
己的義務,做出
幸福是什么 第二個青年 做過許多事 對人們有益的
事情。
第三個青年 耕田
六.說使用農遠資源
農遠教育資源的使用,它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了學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在這節課里我用幻燈片播放了歌曲和圖片,通過生動、直觀、有啟迪性的演示,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到了歡快幸福的氛圍,引發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幸福;從圖片視覺上看到幸福無處不在,補充了他們對幸福的理解。我使用光盤播放“讀讀拼拼”和課文朗讀,使學生準確認讀了生字,聆聽了童話故事的語言美,激發了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
七. 效果預測
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預測會達到以下3點:
1.提高了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2. 學生對課外書產生濃厚興趣。
3﹑學生會用自己的小手為自己為他人創造力所能及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 教案 篇9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用一個故事講述了人們對幸福的理解。閱讀時要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什么;從三個青年說的話和智慧女兒說的話中,你又體會了什么。
一、我能用下面偏旁各組三個字
立( 。ā 。ā 。 ℃ā 。ā 。ā 。
扌( 。ā 。ā 。 】冢ā 。ā 。ā 。
二、我能用組詞的方法區分它們
幸( 。 〈鳎ā 。 停ā 。
辛( 。 Вā 。 「梗ā 。
逢( ) 娘( 。 ∨酰ā 。
縫( 。 ±牵ā 。 “簦ā 。
三、我能從下面詞語中找出近義詞
寬闊 突然 驚奇 寬廣 忽然 詫異
假如 晌午 如果 中午 相識 認識
( 。┅ぉぃā 。 。ā 。┅ぉぃā 。 。ā 。┅ぉぃā 。
( 。┅ぉぃā 。 。ā 。┅ぉぃā 。 。ā 。┅ぉぃā 。
四、我能從下面句子中不恰當的詞改過來
1、這位姑娘顯得那么謙讓、美麗、善良。( )
2、小井周圍的樹苗已經長成枝葉強壯的大樹。( 。
3、草地上還有鹿和兔子跑過的事跡。( 。
4、清澈的泉水仍舊那樣清凈地流著。( 。
五、我的閱讀天地
紫丁香
五月的花園里,飄蕩著紫丁香濃烈的香味。小蜜蜂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香得渾身發顫,輕紗般的翅膀都跟著抖起來!昂,真香!香得叫人心醉!……丁香花真好呀!”
“你可別太獨斷了!”小蝴蝶擺動著兩根觸須說,“你沒瞧見,玫瑰花譜進了歌曲,多艷麗!還有秋菊,又清香,又俊逸!就別提牡丹多動人了!”
“可是,誰都比不上紫丁香!”
“紫丁香有什么!看看她的小模樣吧!小臉蛋多晦氣!毙『豢谝Фā
小蜜蜂沉默了,仿佛有點傷心呢。
“你怎么不講話了?”小蝴蝶像打勝仗似的,*著腰問道。
“像你這樣不近情理,我講什么呢?”小蜜蜂痛苦地搖搖腦袋,“你為什么只看外表?即使只看外表,丁香花也絕不像你講的那樣!”
蝴蝶瞪起了眼睛:“那么,你喜歡丁香花又有什么根據呢?”
小蜜蜂摘下一片丁香花的葉子,說:“為了釀出沁人肺腑的芳香,丁香花把苦味全留給自己了。你嘗嘗她的葉子,她的汁……多么苦!”
“把苦味留給自己,把芬芳獻給大家,這樣美麗的花,這樣美麗的心靈,難道不是最值得稱贊的嗎!”
1、用“~~~~”畫出反問句,并把它改寫成陳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3、文中把紫丁香與 對比,突出小蜜蜂對紫丁香的喜愛。
4、聯系上下文,看下面哪種理解最正確,在句末括號里畫“√”:
、拧∽隙∠惚人械幕ǘ家G麗、芳香。(。
⑵ 紫丁香為釀出醉人的芳香,把苦味全留給自己。(。
⑶ 紫丁香苦了自己,把芳香獻給大家。(。
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摺
《幸福是什么》 教案 篇10
《幸福是什么》是九義教材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這個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清理噴泉,砌上小井時遇到一位神奇美麗的姑娘-智慧的女兒,在她的啟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實踐,明白了幸福的涵義。
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聽說讀寫結合,最終從一個高度上來體會幸福,十年后青年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該童話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幸福的真正含義。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如何讓學生從他們的話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從淺層次的幸福過渡到深層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課的難點。基于以上的情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策略。
1、了解故事 ,深層次理解幸福
2、從身邊發現幸福,體會幸福
3、讀寫結合,學會寫隨筆。
以前后圖片的對比增加學生對幸福的理解,從淺層次的到深層次的。
課堂的開始,用音樂把學生帶進一個幸福的氛圍當中,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認為: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具有更高的啟示……
激情熱身,我用多媒體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學生一邊唱一邊比劃,說聽了后的感受,我想這對對四年級學生要求過于簡單,然后板書“幸!弊寣W生說面對這個詞的時候有什么想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去思考,同時又訓練學生說話,在這時學生已經初步進入了角色,我相機出示一組圖片,也是學生平時所感受到的“母親的關懷、溫馨的禮物、生日的蛋糕、快樂的讀書、平靜的馨香、堅固的友情”讓學生初步感知。接著進入課題:幸福是什么
接著是默讀課文,歸納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歸納時應該訓練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來說,我給了學生一個提示語句,讓學生根據提示去歸納主要內容,反復的讀三個牧童砌井后的幸福,和十年以后他們再次回到井邊的情形,接著我問了三個青年找到幸福了嗎?引導學生回答,然后再是他們為什么感到幸福,讓學生自己想象在這個十年間他們身上都發生了什么事情。來體會三個青年的幸福,明白幸福其實是為人民服務。就是盡義務,造福人類。感受更高層次的幸福。葉圣陶先生曾說“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也。
接著讓學生發現身邊的幸福,體會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學生交流自己所看到,所感受到的幸福。借機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結合課文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為什么三位青年感覺勞動可以帶來幸福,質疑難道僅僅只有勞動才能帶來幸福?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理解到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再補充里一組圖片:“愛心的傳遞、攙扶的背影、保家衛國”等,達到從淺層次和深層次的一個跨越。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在學生有了對幸福感悟以后,在積累了激情以后,立馬寫作,以情景式體驗來為作文打好堅實的基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相機出示了一組優美的句子:“天使說:幸福就是溫柔的守護!張開雙臂,為寒冷的人送去溫暖 ,展露笑顏,給哀傷的人帶來歡樂,幸福是無私奉獻、助人為樂!”
太陽說:“幸福就是熱情的贈與!掃去陰霾,令大地充滿火樣的熱情,驅走灰暗,讓冷漠的人心尋回關懷,幸福是光明正大、寬宏大量!”
鄭老師說:“幸福就是真誠的感情! 澆灌友誼,陌路的人們會成為朋友 ,珍藏友情,寂寞的靈魂會擁有歸宿 ,幸福是執著夢想、懷抱希望!”
你說……
讓學生說,讓學生仿寫幸福隨筆。意圖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么寫下來,寫對幸福的感受,來體會生活中存在身邊的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當學生寫好,挑幾句好的當堂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幸福是什么》學生課堂隨筆
秦榮燦:幸福是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為我們消除饑餓;
幸福是自己盡力的學習,讓父母開心快樂;
幸福不是擁有金錢的多少,幸福是一種感覺。
幸福是說到做到。
姜佩琳:幸福是幫助別人,讓別人感到舒心
幸福也是給殘疾人送上溫暖
還是給饑餓的人送去一塊面包,一杯牛奶
給悲傷的人送去快樂的時光
劉玥: 幸福就是爸爸媽媽給的愛,也是自己給別人無私的愛,
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的一雙溫暖的手,
幸福就是燦爛的陽光,
幸福就是溫柔的春風。
陳利民:幸福不在于金錢,而是在于樂于助人,
幸福是把溫暖送給寒冷的人,讓他們感到快樂,
幸福在于關心和關愛。
吳涵冕:我的爸爸是一位有名的醫生,他給病人治病,讓他們恢復了健康,這是爸爸的幸福。
李東陽;幸福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和愉悅,
是給殘疾人捐出自己的心意。
幸福不在于有錢而在于奉獻。
雷煊煊:幸福是一塊面包,給饑餓的人
幸福是一劑良藥,給落下病根的人,
幸福在于快樂,給別人增加笑容。
白林洪:幸福的人不悲傷,悲傷就是一手的塵埃,如果你給她一滴水,他就會少一點漂浮的塵埃,就會多一份潔凈,人們就會多一點幸福,世界上就多一份笑容。
王崇林:幸福就是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把愛心給那些貧困的家庭。
劉瀟: 幸福就是給寒冷的人帶來溫暖,把自己的愛心,良心,關懷的心和溫暖的心送給需要幸福的人們,讓他們感受快樂。
周玉婷:你送別人的金錢,別人不在乎,你送給別人幸福別人很在乎,因為,幸福能夠使人快樂,幸福能夠使人用微笑面對生活。
雷磊: 幸福不是金錢,而是伸出自己溫暖的雙手,讓寒冷的人感到無比的溫暖,
幸福是給貧窮的人捐錢,給饑餓的人一塊面包,讓他們不再饑餓,
段皓天:幸福就是為別人服務,別人遇到危險,幫助他們,因為幫助困難的人也 是一種幸福。
汪治宇:幸福是我們給窮人捐愛心,是給老人在公交車上讓座,
是我們為別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方登輝: 幸福是有天使的世界,是幫助別人,
幸福的人不孤獨,因為孤獨會讓人們悲傷。
侯艾琳;幸福不在于金錢,
幸福是幫助別人,
幸福是盡自己的義務,是用勞動來報答幫助你的人.
廖文: 幸福是幫助別人,要靠勞動,比如說:“看到路邊有殘疾的老爺爺要錢主動捐出一份愛心。在鄉村里有困難的家庭不能給讓孩子上學,主動把愛心捐給他們”。這些是要具體行動的,這些幸福是無私的愛!
《幸福是什么》 教案 篇11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
今天,我帶領學生學習了《幸福是什么》這篇課文,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福是什么》這篇童話就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幸福的真正含義.基于以上情況,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基礎,我打算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自瀆課文,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互助學習,能自己解決的小組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但確實有價值的問題再提出全班討論
上課時一切都按照設計的程序進行,半節課的自學時間過去后,我讓孩子們匯報合作學習的情況(主要分為兩大塊1,提出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2,說說本組已經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表面上看,孩子們似乎把課文的內容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孩子們的生活相去甚遠,他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正當我苦于無處著手時,突然張旭冷不丁冒了一句"老師,我最怕醫生了,總是打針."我靈機一動,引導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第一個青年是如何在異地他鄉為治病救人的.可以說也可以合作表演,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最大程度的走進了第一個青年的身邊,感受到了他的幸福,理解了幸福的不同含義.同時我因勢利導問學生:"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現在的勞動是什么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起來,這個說是學習,學習好了我就幸福.那個說是做值日為大家服務就是幸福.整個課堂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通過這節課進一步證明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就會積極參與,成為學習的主人.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但上完這一課,發覺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經過聽課領導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指導學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導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指導的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下面我從教學設計的幾個方面來說說指導不夠好的地方。
首先是導入,我用多媒體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學生說聽了后的感受,其實這個對四年級學生要求過于簡單,如果換成先板書"幸福"讓學生說有什么想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去思考,同時又訓練學生說話,效果會更好一些。
接著是默讀課文,簡單歸納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歸納時應該訓練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來說,我為了降低難度,給了學生一個提示語句,讓學生根據提示去歸納主要內容,可能會限制學生自己的思維,局限在一個框里。學生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我在這里沒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讀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也沒有讓同桌檢查讀音,基礎知識沒有抓牢固。對于自學能力較好的學生而言,這6個生字可以在課外認識,但班上大多數學生的基礎稍差,所以還是在課堂上提醒一下會加深印象。
當找出理解幸福的重點句,我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如何理解這句話,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自己思考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學生選擇分角色朗讀的占多數,當我檢查時就發現學生并沒有真正去思考這句話,純粹在讀書。請了一個小組上臺表演,本想讓臺下與臺上的學生進行互動對話,借機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但是我沒有結合課文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為什么三位青年感覺勞動可以帶來幸福,也沒有讓學生質疑:難道僅僅只有勞動才能帶來幸福,所以學生的小組表演結束,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依然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重點句。
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學生仿寫幸福"格言"。本來的意圖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么寫下來,但是我拔高了要求,以致讓學生理解為寫格言原來是這么簡單,四年級的學生寫的句子是自己的感受,這里可以換為寫對幸福的感受,來體會生活中存在身邊的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當學生寫好,可以挑幾句好的感受在電腦中打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文《幸福是什么》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我把這篇閱讀課文的教學重點定為:三個牧童是怎樣弄懂幸福以及理解幸福的含義。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在學生默讀全文后,要求找出重點句(智慧女兒的話)并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然后抓住文中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通過朗讀、表演、交流,感到了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接著我讓學生聯系他們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看法。之后又出示了幾組不同身份的人對幸福的理解,讓孩子們體會幸福的真諦。與此同時,我不失時機地出示了一些關于幸福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課后要求學生回家與父母交流,然后讓他們動手寫下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徐馳遠寫道: “媽媽告訴我,幸福無處不在,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讓人感到幸福。如:看著睡夢中孩子安祥的臉龐,媽媽會感到幸福;看著馬路上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妻相互攙扶,這是一種幸福;餐桌上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在一起吃飯,這也是一種幸!比~欣然寫道“我與爸爸在暢談中,爸爸問我:‘當你在公交車上把座位讓給大肚子阿姨時,阿姨摸著你的頭,向你表示感謝,當你教小弟弟打羽毛球時,看到小弟弟學會后那高興的樣子,你的感覺怎樣?’媽媽問我:‘當你把一首新曲子彈出優美的旋律,當你在參加社區朗誦表演取得成功時,你又是怎樣的感覺?’我明白了,原來幸福就在家人的笑臉里,在我的努力中,在別人的贊美聲中……”在與父母的交流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尋找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要經歷很長時間,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隨時伸出自己的雙手,就可以抓住幸福。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每次課后自己總能夠從課堂中發現不足之處。如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找出重點句理解,不很妥當。如在學生了解文中三個孩子尋找和認識幸福后,再交流對幸福含義的理解,這時對課文中重點句理解就水到渠成。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但上完這一課,發覺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經過聽課領導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指導學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導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指導的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下面我從教學設計的幾個方面來說說指導不夠好的地方。
首先是導入,我用多媒體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學生說聽了后的感受,其實這個對四年級學生要求過于簡單,如果換成先板書“幸福”讓學生說有什么想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去思考,同時又訓練學生說話,效果會更好一些。
接著是默讀課文,簡單歸納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歸納時應該訓練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來說,我為了降低難度,給了學生一個提示語句,讓學生根據提示去歸納主要內容,可能會限制學生自己的思維,局限在一個框里。學生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我在這里沒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讀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也沒有讓同桌檢查讀音,基礎知識沒有抓牢固。對于自學能力較好的學生而言,這6個生字可以在課外認識,但班上大多數學生的基礎稍差,所以還是在課堂上提醒一下會加深印象。
當找出理解幸福的重點句,我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如何理解這句話,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自己思考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學生選擇分角色朗讀的占多數,當我檢查時就發現學生并沒有真正去思考這句話,純粹在讀書。請了一個小組上臺表演,本想讓臺下與臺上的學生進行互動對話,借機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但是我沒有結合課文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為什么三位青年感覺勞動可以帶來幸福,也沒有讓學生質疑難道僅僅只有勞動才能帶來幸福,所以學生的小組表演結束,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依然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重點句,
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學生仿寫幸!案裱浴薄1緛淼囊鈭D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么寫下來,但是我拔高了要求,以致讓學生理解為寫格言原來是這么簡單,四年級的學生寫的句子是自己的感受,這里可以換為寫寫對幸福的感受,來體會生活中存在身邊的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當學生寫好,可以挑幾句好的感受在電腦中打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幸福是什么》 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讀懂課文。
3、情感目標: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孩子們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
2、找出三個牧童所說的話,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孩子們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
歌曲《幸福在哪里》、生字卡片、多媒體、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板書:幸福。(學生齊讀)關于幸福,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怎么理解這兩個詞語的?(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回答)
2.播放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師隨著樂曲朗誦:是呀,在你們的眼中幸福是兒時手中的泡泡,是與伙伴的嬉戲,是媽媽的香吻,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讓我們一起探討去“幸福”這個話題。板書:幸福是什么。
二、學習課文(以自學為主)
1、提出自讀要求:同學默讀課文,結合課文的內容,想一想幸福到底是什么?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回答。
師總結:是呀,(出示智慧女兒的話)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你們現在的義務是什么呢?(學生回答,教師進行及時的鼓勵。)
2、提問:那課文的主人公,三個青年是怎么尋找到自己的幸福呢?(此處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先說哪個青年都可以,教師適當進行引導。)
(1)生:第一個青年通過給病人治病,病人恢復健康多么幸福,他從而感到幫助別人很幸福。
師: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你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生1:我是從“弄明白了……因而感到幸福”中體會到的。 (此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體會。)
師:那你能把自己體會到的這份情感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1:有感情朗讀
師:你體會很深刻,讀得很好。
。2)生:第二個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他勤勤懇懇地工作,他覺得自己的勞動沒有白費,對別人有用,所以很幸福。
師:你從哪些句中體會到的?
生1:讀句子“我走了很多地方……所以感到幸福”。(自由讀這句話)
。3)生:第三個青年種地養活了許多人,我是從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你們看,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體會到的。
師:能帶著幸福的感覺讀一下嗎?(男女聲賽讀)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第一個 治病救人
第二個 做過許多有用的事
第三個 耕地 養活了許多人
3、師:現在我們請同學分組來演一演三個青年重逢的這段故事,一會我找同學表演。(學生分組角色扮演,匯報。)
4、師:現在請大家再看一下黑板,大家有沒有發現,三個青年對于幸福的感悟,有一個共同點?是什么呢?(學生回答:勞動)
板書:勞動
5、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是智慧女兒對幸福的理解,我們看看下面幾位名人他們是怎么理解幸福的?(出示課件,名人對幸福的感悟)
6、師:看了這些名言,你們有什么感想呢,接下來談談你的幸福觀,你能用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嗎?(學生把自己對幸福的理解概括成一句話。)
三、理解拓展
師: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學生回答,這個故事有趣,神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師:這個故事就是一篇童話,你們說的就是童話的特點。(出示童話的特點),本篇課文就源于生活像文中的挖水井及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過程都是生活中可能發生的,而他又高于生活,加入了作者的豐富的想象,那文中那哪些部分是作者幻想出來的呢?誰能讀出相關的段落?(學生找出智慧女兒出現的段落。)
師:很好,這些段落就是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等手法編寫出來的。智慧女兒的突然出現和消失使課文內容曲折離奇,讓讀者喜歡閱讀,這就是童話的魅力!
四、作業:請你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寫一篇童話吧!
五、總結
師:這節課大家表現得都很好,找到了幸福的目標,有一首曲子《幸福在哪里》是這么唱的。(學生聽歌)
出示多媒體課件(本班級學生在家里,在學校里勞動,以及各行各業在工作中的圖片)教師在樂曲中總結:是呀,幸福不是從天而降的,幸福要靠自己的勞動去獲得,讓別人得到和擁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長久的幸福。希望大家用自己的雙手努力創造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