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練習三》(精選15篇)

《練習三》

發(fā)布時間:2023-09-12

《練習三》(精選15篇)

《練習三》 篇1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一段話。

  2.認識部首的意義,并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3.在括號里選擇能夠和后面的名詞相搭配的動詞。

  4. 練習修改不通順的句子。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古詩《竹里館》。

  7.補充圖意,再把幾幅圖連貫起來說一說。

  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l. 審題。

  (1)指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題中的這段話。

  (2)學生思考并說出這段話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讓學生說說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

  (5)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晨”、“碧”、“澈”、“粼”4個字。(“晨”和“碧”要把豎畫縮短,寫得上緊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橫畫縮短,把字寫緊湊)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根據(jù)描紅的情況,教師及時小結(jié)。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作業(yè),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據(jù)情況進行矯正強化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要求。

  (2)讓學生說一說做這道題的步驟。(先認識部首,再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2.指導。

  (1)分別觀察最左邊的四幅圖,說一說這四幅圖上分別畫了什么。(提醒學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圖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細觀察第二豎行的4個古文字,再和左邊相應的圖作比較,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古文字是由圖形演變而來的)

  (3)認讀第三豎行中的4個部首,并與左邊相應的古文字作比較,有什么發(fā)現(xiàn)?(部首是由古文字演變而來的)

  (4)聯(lián)系左邊的圖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見”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關(guān)?(以“彳”作部首的字與人有關(guān);以“子”作部首的字與小孩、后代有關(guān);以“立”作部首的字與立、直有關(guān);以“見”作部首的字與眼看有關(guān))

  3.練習。

  (1)根據(jù)上面的推測,想想有哪些字屬于這個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孫、孤;“立”:站、端;“見”:觀、覽、覺)再口頭匯報,并說出理由。

  (2)翻開字典,找到檢字表中這四個部首的所在頁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寫在書上。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填寫的字,可以補充。

  (2)師生共同評議正誤。

  (3)比比看誰寫得又對又多。再讀一讀這些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讓學生說說本題要求。(畫出能夠搭配的詞)

  2.指導。

  (1)分別讀一讀每個括號里的兩個詞。

  (2)討論:括號里每一組的兩個詞在意思上有什么聯(lián)系?(意思相近)

  (3)明確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詞,也會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詞語相搭配。

  3.練習。

  (1)兩人一組討論括號里的詞哪一個能和括號后面的詞搭配。

  (2)用“——”畫出選出的詞語。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選的詞語。

  (2)把選出的詞語和后面的詞語連起來讀一讀。(先指名讀,再齊讀) 鼓舞斗志,改正錯誤,推廣經(jīng)驗,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廣”、“提高”4個詞,要求學生說出后面分別和它們搭配的詞。

  (4)說一說括號里剩下的詞語可以和哪些詞相搭配。(如:鼓勵同學、克服困難、推動生產(chǎn)、增加收入)

  二、學習第四題

  1.審題。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用小黑板出示題(1),指名讀句。

  (2)要求學生做縮句練習。(夏天是個城市)

  (3)說一說這個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當)

  (4)口頭修改,要求不改變原意。(“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麗的”)

  (5)教師歸納修改病句的步驟:一是讀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進行修改。

  3.練習。

  (1)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練習修改第(2)、(3)兩句。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自練情況,進行針對性輔導。其余兩題的答案是:(2)把“和”換成“戴著”,中間用逗號隔開。

  (3)“烏云和”改為“烏云密布”,中間用逗號隔開。

  4.反饋。

  (1)逐題討論修改情況,確定正確的答案。

  (2)舉出兩種錯例,說明不可以改變句子原意。①第2句僅把“和……紅領巾”去掉。②第3句僅去掉“烏云和”。

  (3)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桌互查練習情況。

  (5)讓學生大聲朗讀修改后的句子。

  5.課堂作業(yè):將修改后的通順句子抄寫在課堂作業(yè)本上。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談話幫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成語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可由教師講解。

  萬人空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

  門庭若市:形容宮門里,朝廷上,進諫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樣,非常熱鬧。

  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熱鬧紛雜。

  比肩繼踵:肩膀挨著肩膀,腳碰著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項背相望:形容人多擁擠,連續(xù)不斷。

  濟濟一堂:形容許許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3.練習。

  (1)學生大聲自由練讀。

  (2)同桌練習背誦。

  (3)教師巡回個別抽讀、抽背。

  4.反饋。

  (1)指名讀。

  (2)集體練讀。

  (3)集體齊背。

  (4)指名背。

  二、教學第六題

  1.審題。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讓學生借助查字典自讀這首詩。

  (2)指名試讀。

  (3)教師根據(jù)學生讀的情況進行范讀和領讀。

  (4)教師講解這首詩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嘯:即嘯歌,撮口發(fā)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詩的大意:“我”獨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撮口長嘯。竹林幽深,沒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只有明月與“我”相伴。

  (5)教師講解后再次范讀這首詩。

  3.練習。

  (1)學生自由練習朗讀,教師要糾正學生易讀錯的字音,如“竹”(zhú)、“篁”(huáng)、“嘯”(xiāo)。

  (2)指名讀。

  (3)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4.反饋

  (1)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

  (2)指名背誦。

  第四課時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教師進一步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①合理想像圖意,②補畫第2幅圖,③將四幅圖的意思連貫地說出來。

  2.指導。

  (1)指導看圖,思考:這幾幅圖中共有幾個人?他們是什么人?分別給他們?nèi)∶?小剛、小紅、小明)

  (2)組織討論:三幅圖(1、3、4)分別畫的是什么內(nèi)容?(①小剛拿著照相機在走路,后面的事情吸引了他,使他轉(zhuǎn)過頭去;③小剛用相機拍下了剛才的情景;④小剛把洗好的照片拿給小紅和小明看,他們?nèi)硕既滩蛔⌒α似饋?

  (3)繼續(xù)討論:第2幅圖的內(nèi)容和什么有關(guān)?(小剛拍下的照片)

  (4)這是一張怎樣的照片呢?(題目:《一張令人發(fā)笑的照片》)

  (5)分組討論:小剛拍下了什么照片,他們?yōu)槭裁葱Φ们把龊蠛希?/p>

  3.練習。

  (1)每個小組派代表站起來匯報他們的想像。

  (2)對發(fā)言的同學匯報的不足之處,給予補充并發(fā)表白己的意見。

  4.反饋。

  (1)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評點,提醒學生想像的內(nèi)容不僅要合理,而且要健康。

  (2)讓學生自己準備,將四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3)指名講,教師及時給予提醒和幫助。

  (4)和同桌互相說說這件事。

  教后反思:

《練習三》 篇2

  教學目標:

  1、能熟練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實際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能根據(jù)乘法、加法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靈活選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乘法含義的認識。

  3、通過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小組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 第20頁第5、6題

  1、第20頁第5題

  談話:對于這樣的題目,我們應該分幾步解決呢?

 。1)理解圖意: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要我們求什么?

 。2)同桌討論:也就是求“幾個幾相加”?

 。3)列式,說說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4)小結(jié):我們在解決類似問題時,一定要分三步走,只有清楚地理解了題意,才能正確解決。

  2、第20頁第6題

  (1)同桌討論:理解題意、也就是求“幾個幾相加”?

 。2)獨立解決。

 。3)分析: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二、第20頁第7、8題

  1、第20頁第7題

 。1)四人合作:尋找兩組圖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聯(lián)系:都是兩個盒子里放了蘋果。

  區(qū)別:第一幅圖有兩個盒子,每個盒子都有5個蘋果。

  第二幅圖有兩個盒子,但盒子里蘋果數(shù)量不一樣。

  (2)四人合作完成算式。

  要求:每幅圖不一定寫兩個算式,有幾個就寫幾個。

 。3)交流

  (4)討論:為什么第一題既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而第二題只能用加法呢?

  2、第20頁第8題

  (1)同桌合作完成。

 。2)交流:從圖上知道了什么?要我們求什么?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求“做了多少個沙袋”為什么既可能用乘法,也可以用加法?而求“做了多少個鍵子“只能用加法。

  3、問:從7、8兩題中,你學到了什么?

  三、第20頁第9題

  1、理解圖意。

  2、估計:哪個班種的花多些,,為什么?

  3、計算:

 。1)要具體知道哪個班各的花多些,有什么辦法嗎?

 。2)分別計算兩個班種的花。

 。3)分析算式,鞏固乘法的含義。

  (4)比較得出結(jié)論。

  課前思考1:

  比起前面的解決問題,這課時的練習與實際聯(lián)系得更緊密。思考性和比較性很強。特別是第8、9兩題,可以讓學生討論:什么情況下用加法算?什么情況下用乘法算?使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以及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

  課前思考2:

  第5題的練習形式是第一次出現(xiàn)。主要是為學習除法通訊用口訣求商作準備。教學時要教給學生利用乘法口訣進行思考的方法。

  第8、9題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什么情況有加法算,什么情況用乘法算,進一步理解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課前思考3:

  面對綜合性比較強的練習,老師在讓孩子利用舊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自主學習之后,要組織孩子開展討論,通過比較,進一步將各個知識點進行區(qū)分和聯(lián)系,一方面培養(yǎng)孩子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讓孩子體會到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識來解釋或解答。

  課后反思1:

  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進行綜合練習,通過圖畫、對話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和用加法解決的問題進行對比,讓學生在練習中比較進一步體會乘法的含義,了解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能夠靈活應用適當?shù)乃惴ā?/p>

  知識鞏固最好的方式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新課程指出要學習有用的數(shù)學,就是要讓孩子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增強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在本課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讓孩子在自主解決的基礎上展開討論,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如何利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

  課后反思2:

  這節(jié)課主要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出現(xiàn)加法和乘法的對比練習,剛開始出現(xiàn)了加法也用乘法計算。通過對比,學生知道兩個加數(shù)不一樣的,不能表示幾個幾,所以不能用乘法計算。只有加數(shù)相同,才可能表示幾個幾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也可以用加法計算。

  課后反思3:

  在做第8、9兩題時,有個別學生對方法的利用還不明確,因此教師要引導他們在完成后對左右兩題進行比較,通過加法和乘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進一步理解題目的含義。

  第10題的比較方法有很多,可以直接看花壇里的花比較,還可以根據(jù)行數(shù)和每行的朵數(shù)來比較,有些學生還橫著看比較,還可以算出各班的花的總數(shù)再比較大小,對學生說出的比較方法,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練習三》 篇3

  教學目的:

  分辨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能正確、流利的讀繞口令

  認識部首,了解部首的演變過程及意義,并練習寫。

  練習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詞語。

  熟記成語。

  第一課時

  第一題

  指名讀題目。

  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題目要求。

  初讀繞口令,找出其中帶有前、后鼻韻母的字,并將這些字反復朗讀,直到發(fā)音準確為止。

  再讀繞口令,找出自己覺得特別繞口的句子。

  展開朗讀競賽。

  第二題

  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引導學生從行和列的角度仔細觀察練習中12個方格里的內(nèi)容。

  引導學生寫出幾個屬于這幾個部首的字。

  第三題

  指名讀題目,說說題目要求。

  指導學生學習例句。

  認識概念。

  明確概念間的關(guān)系。

  排列順序。

  歸納步驟:

  一識概念,二找關(guān)系,三排順序。

  完成練習。

  第二課時

  第四題

  審題,指名讀題目。

  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題目要求。

  共同探討改換“把”字和“被”字句的方法。

  教師要讓學生注意:在變換句子的時候,不要隨便在句中添加詞語。

  改寫后多讀幾遍,檢查有沒有錯誤,如果有,及時修改。

  第五題

  指名讀題目要求。

  讓學生說說這項練習的要求是什么。

  自由讀8條成語。

  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教師范讀。

  自由讀。

  大聲自由練讀。

  同座位用問答的形式練習背誦。

  指名讀。

  集體練讀。

  集體背誦。

  第三課時

  第六題

  課前準備:

  準備幾個學生熟悉的影視劇片斷。

  看圖后回答:

  書上的兩個同學在干什么?

  指名讀教學要求,幫學生看清要求。

  說說片斷中的任務都作了什么,說了什么。

  練習配音。

《練習三》 篇4

  本課題教時數(shù):3    本教時為第1教時    主備人    陳燕

  教學要求

  學用字詞句,要求學生掌握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學以致用。

  1、 要求學生認讀街頭牌匾,說說這些單位是干什么的,有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2、請學生交流在課外認識的字。

  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引導學生熟練掌握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學以致用,特別是在課外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記下來,再查字典認識,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許多字。

  對策:引導學生看圖交流其中有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通過課上的查字典練習,熟練掌握用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學習任務

  談話:小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大街上(出示掛圖)看到了這么多的單位,你們能說說這些單位是干什么的嗎?

  二、復習查字典的方法

  1、隨機激發(fā)學生交流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2、出示題目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任務。

  3、引導復習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三、動手查字典,交流。

  1、引導學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特別要提醒學生查到字以后要記下拼音。

  2、教師巡回輔導。

  3、組織學生交流。

  四、交流課外認識的字。

  1、談話引出學習要求。

  2、注意了解學生交流的情況。

  3、組織學生在班上進行交流。特別是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的方法。

  4、小結(jié)。

  本課題教時數(shù):3    本教時為第2教時    主備人    陳燕

  教學目標:

  1、 寫好鉛筆字,練寫的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這三個字都要注意左邊的部首應寫得小一些,窄一些,而且頭部要與右邊基本齊平。

  2、讀讀背背,積累成語的練習,成語歌由四個成語組成,主要使學生了解這是講了旅游的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寫好鉛筆字,特別是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難點:引導學生讀讀背背成語歌,積累成語,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對策: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初步了解成語的含義,展開想象,進入成語歌所描繪的境界,再指導學生練習朗讀背誦。

  一、明確任務

  引導學生打開書本,自讀題目要求,明確任務。

  二、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 學生讀讀題目,說說要求。學生認讀生字,復習字音。個別讀,齊讀。

  3、引導學生養(yǎng)成“讀帖”的好習慣。

  4、小結(jié):這三個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左邊的部首都要寫得小一些,窄一些,而且頭部要與右邊平齊。

  5、引導學生交流如何寫好字。

  6、小結(jié):我們在寫字前先要認真觀察字形,看清楚了再描紅、仿影、臨寫,這樣寫完后還要注意與前面的字比較一下。

  7、教師巡回輔導,特別要注意觀察寫字姿勢,個別糾正。

  三、讀讀背背

  1、談話。

  2、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

  3、出示相應的成語。

  4、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jīng)驗展開想象,進入成語歌所描繪的境界。

  5、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一讀成語歌。

  6、小結(jié)。

  本課題教時數(shù):3    本教時為第3教時    主備人    陳燕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對不正確的行為進行勸阻

  2、使學生懂得:對別人正確的批評意見要接受,對別人的及時提醒和幫助要表示感謝

  教學重、難點及對策:

  重點:使學生能對不正確的行為進行勸阻

  對策: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練習

  難點:對別人正確的批評意見要接受,對別人的及時提醒和幫助要表示感謝

  對策:在學生交流、表演中引導學生體會

  一、導入、揭題

  1、 小朋友們,昨天老師在街上逛街時看見有一個小朋友在馬路旁邊玩皮球,還有一些人亂扔垃圾,小朋友們有沒有見到過這種情況啊?

  2、 那你們碰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辦啊?

  我們要學會勸阻他們,揭示課題:學會勸阻

  二、新授

  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四幅圖片,每一幅都畫了些什么啊?

  哦,那你們碰到這種情況,你們會怎么做呢?

  2、 哪位小朋友愿意來試試呢?說說你會怎么做呢?(提醒:不能只講大道理,要把做這件事的危害簡潔地說清楚,同時要誠懇、熱心)

  3、 小朋友們的收獲可真大啊剛剛討論的很激烈,說的也很好,老師請小朋友們自己選擇一幅圖,找你的小伙伴,輪流練習勸阻,一定要想好怎樣勸才能讓對方聽進去

  4、 剛剛老師發(fā)現(xiàn)不少同學很會勸人,都把對方勸住了。你到底是怎樣來勸阻別人的呢?誰愿意來展示一下

  5、 小朋友們演的真不錯,那以后我們走在路上碰到有小朋友有不正確的行為我們應該馬上勸阻他

  三、布置任務

  課間看見同學有不正確的行為要勸阻他們

  課前思考

  “學會勸阻”這次練習的訓練要求是:再現(xiàn)生活情境,指導學生在情境中練習勸阻,學會勸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社會責任感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谶@樣的要求,在教學時,應重點指導學生掌握勸阻要領,并在反復的勸阻實踐中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zhuǎn)化。勸阻的對象是生活中不正確的行為,行為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不當,在勸阻時應指出行為錯在何處,使勸阻更有說服力,這是教學的難點。我進行了以下的設計:

 。牐犚、回憶生活,激發(fā)學習動機

  1.交流生活經(jīng)歷。啟發(fā)學生回顧自己的生活,圍繞下列問題展開交流:你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哪些不正確的行為?你們是怎樣想、怎樣做的?結(jié)果又是怎樣的呢?

  2.揭示“勸阻”概念。

  由學生的回答自然引出“勸阻”一詞,并引導學生簡要地講一講自己的理解。

 。牐3.激發(fā)學習動機。

  學生的勸阻有時無效,這是學生感到困惑的地方。教學時可啟發(fā)學生體驗這種困惑。

 。牐牰⒀杏懓咐骄縿褡枰I

  1.提示要求。

  2.呈現(xiàn)案例。

 。牐犚越滩闹械谝环鶊D為素材

  案例:張明和李響在高壓電線旁放風箏,玩得非常開心。這時,江曉寧急切地跑來,對他們說:“喂,你們不能在這兒放風箏!”張明不服氣地說:“我說班長大人,你管得也太寬了吧!”江曉寧著急地嚷起來:“在這兒放風箏是非常危險的,快離開這里。我是好心好意,你們怎么不聽我的話呢?”李響說:“不就是放風箏嗎,值得你大驚小怪嗎?”說完,他們再也不理江曉寧,專心地放他們的風箏。

 。牐3.討論案例。

  先展開小組討論,再組織全班交流,得出結(jié)論。

  4.換位思考。

  (1)如果你和同桌就是張明和李響,你們會接受怎樣的勸告?

 。牐(2)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有效勸阻的要領:

 。牐牏倏偟囊螅簯B(tài)度誠懇,表達清楚,語氣恰當。

 。牐牏谥v清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牐牱Q呼和禮貌用語,自己的建議,能說服人的理由。

  三、運用知識,嘗試勸阻練習

 。牐1.提供閱讀材料。

 。牐爲{借上面的案例,讓學生認識到,有不正確行為的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錯了,所以在需要講清的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中,能夠說服別人是重要的。為了做到這一點有時必須講一些能夠促使被勸人醒悟的知識,讓他聽了心悅誠服。在激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后,向?qū)W生提供一篇有關(guān)電學常識的文章。

  2.師生配合表演。

 。牐犛山陶吆土硪晃煌瑢W扮演放風箏的同學,指名扮演勸阻的同學。

  教者可故意不輕易聽從勸阻,“逼”學生將理由基本說清楚、說到位后,才表示愿意接受。其余學生邊看邊做好評價的準備。

 。牐3.評價師生的表演。

 。牐犜u價的重點內(nèi)容:學生的勸阻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怎樣改進?

 。牐牐牐犓、合作學習,參與勸阻實踐

 。牐1.學生互相請教有關(guān)消防、環(huán)保和用水衛(wèi)生的常識,為小組學習做好鋪墊。

 。牐2.小組合作表演。

  學生從教材的其余三幅圖中選擇一幅,在小組內(nèi)進行角色分工,然后表演。組內(nèi)其余學生當導演,負責指導本組同學的表演,重點指導勸阻的同學。

  3.自愿上臺表演。

 。牐犚孕〗M為單位到講臺前表演,全班同學對照勸阻的要求,對每小組的演練,肯定優(yōu)點,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

 。牐犖、擴展訓練,體驗成功樂趣

 。牐1.教者教育學生:課本上只列舉了四種不正確行為,生活中類似的行為還有很多。我們要通過努力,勸告人們改正自己的錯誤。

 。牐2.學生回憶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學曾經(jīng)有過的不正確行為,征得當事人的同意,與他(她)合作表演互相勸阻。

 。牐3.勸阻的學生匯報自己的體會。在匯報時不涉及具體的人。

  課前思考:

  《學會勸阻》是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十分密切的交際內(nèi)容,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經(jīng)常要碰到去勸阻別人,但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對如何去勸阻別人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需要教師積極地加以指導。

  插圖的內(nèi)容再現(xiàn)了學生的生活場景,可巧妙的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一定的交際情景,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口語交際的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想象來豐富自己的語言,知道怎樣來勸阻別人。在學生具備了交際意識的基礎上,也可讓學生有選擇地扮演圖畫中的角色,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積極地參與表演,通過不同層次的演練及不同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成功,在評價中學會勸阻別人,初步掌握與人交往的藝術(shù)。

  “口語交際課”是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陣地,而日常生活則是學生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的另一有效途徑。

  課后反思:

  在課的開始部分,利用表演的直觀性,形象性,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中練習勸阻,學生很快就投入到情景中,勸阻的熱情較高漲。在讓學生根據(jù)圖意進行勸阻時,學生雖然能說出事情的危害性,但在說話時卻欠缺條理性、生動性,口語交際不僅要使學生能聽得清楚,說得明白,也要使學生說得生動。要說得生動,必須有語言的積累,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就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指導全們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廣泛涉及各種題材的課外讀物,摘抄好詞佳句,到廣闊的書中去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從而在口語交際時,通過教師適當點撥,學生自然而然地把書中學到的遷移到語言中,這樣才能讓學生說得生動。在學生練習勸阻和進行表演時,教師只作了簡單的評價,卻忽略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間互相評價。其實,口語交際的評價也要有學生廣泛的參與。在評價過程中逐步學會

  如何評價;學會傾聽;學會贊揚,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學會質(zhì)疑,給別人提出好的建議……所以在交際中,讓學生及時評價,指出優(yōu)缺點,不僅對自己是一種促進,對他人也是一種激勵。勸阻這一話題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身邊也常會發(fā)生勸阻或被勸阻的事情,因此,學生的話題應有很多,然而,我卻欠缺了啟發(fā)學生從身邊發(fā)生的事情來說的環(huán)節(jié)。這并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

  口語交際是學生說的天地,教師只能作為一個導演穿針引線,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必須尊重學生說話的權(quán)利,讓學生自由地、不拘一格地說,教師只是起點撥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說話的主人。

  課后反思:

  這一練習中的學用字詞句在教學前我讓學生在回家的路上收集各種各樣的牌匾,在父母的幫助下做成一些小卡片。在課堂上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來介紹他們的收集。結(jié)合查字典,在小組中合作學習中大家都發(fā)揮了自己的作用,由于在小組中間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原本他們認為難的生字有的別人早就認識了,這樣解決問題的速度也快了,學生也明白了同學間合作的重要性,大家也學會了一定的分工來提高自己小組的學習速度。原來在查字典方面有所欠缺的學生也在大家的帶動下得到了提高。大家共同進步,氣氛其樂融融!

  在進行口語交際的過程中,通過表演的形式,使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在小組中先得到鍛煉,然后各組推薦本組中表演得最好的演員來表演。有了這樣的比賽,學生在小組進行表演的過程中就更加認真了。

  課后反思:

  《學會勸阻》是讓學生學會勸阻不正確行為的口語交際訓練。要求學生根據(jù)圖意和提示,先練說勸告用語,再分角色表演。讓學生在練習勸阻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勸阻的技巧,同時,要通過練習讓學生懂得,對別人正確的批評意見要樂于接受,對別人及時的提醒和幫助要表示感謝。

  課后,通過領導、老師們的熱情指導,使我得到了一點啟發(fā)。在課的開始部分,我利用表演的直觀性,形象性,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中練習勸阻,學生很快就投入到情景中,勸阻的熱情較高漲。在讓學生根據(jù)圖意進行勸阻時,學生雖然能說出事情的危害性,但在說話時卻欠缺條理性、生動性,口語交際不僅要使學生能聽得清楚,說得明白,也要使學生說得生動。要說得生動,必須有語言的積累,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就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指導全們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廣泛涉及各種題材的課外讀物,摘抄好詞佳句,到廣闊的書中去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從而在口語交際時,通過教師適當點撥,學生自然而然地把書中學到的遷移到語言中,這樣才能讓學生說得生動。在學生練習勸阻和進行表演時,教師只作了簡單的評價,卻忽略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間互相評價。其實,口語交際的評價也要有學生廣泛的參與。在評價過程中逐步學會 如何評價;學會傾聽;學會贊揚,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學會質(zhì)疑,給別人提出好的建議……所以在交際中,讓學生及時評價,指出優(yōu)缺點,不僅對自己是一種促進,對他人也是一種激勵。勸阻這一話題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身邊也常會發(fā)生勸阻或被勸阻的事情,因此,學生的話題應有很多,然而,我卻欠缺了啟發(fā)學生從身邊發(fā)生的事情來說的環(huán)節(jié)。這并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

  口語交際是學生說的天地,教師只能作為一個導演穿針引線,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必須尊重學生說話的權(quán)利,讓學生自由地、不拘一格地說,教師只是起點撥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說話的主人。

《練習三》 篇5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9頁練習三1~4。

  教學目的:使學生熟記6的乘法口訣,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6的乘法口訣)今天我們上一堂6的乘法口訣的練習課。[板書課題:練習三(1)]

  二、計算練習。

  1、口訣練習。

  (1) 背6的乘法口訣。(集體齊背,指名背,對口令。)

 。2) 提問:“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來算哪兩個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2、出示已學過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學生口算。反復練習后,讓學生集體口算一遍。

  3、練習三1。

  (1)出示第一題圖,看清圖意先是4分別乘2、3、4、6,再依次指題目,讀算式說得數(shù),每說一道算式得數(shù),集體齊答口訣。

 。2)再讓學生分別用2、3、4、6分別乘5、6,讀算式說得數(shù),齊答口訣。

  4、練習三2。

 。1)老師說明題意,要求學生把得數(shù)相同的算式用線連起來,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時提問:6×4和4×6為什么相等?(都用口訣四六二十四)

  4×3和6×2為什么相等?(口訣不同,得數(shù)相同)

  在已學過的口訣里找一找,還有哪兩句口訣的得數(shù)是相同的?

  5、練習三(3)。

  (1)要求學生比每組兩題中得數(shù)的大小,并在得數(shù)大的算式后面畫“√”。

 。2)剛才我們通過計算比較出了大小,誰能不計算得數(shù),就能比較出它們誰大?(如第一組中6×3是3個6相加,6×2是2個6相加,3個6大于2個6,所以6×3比6×2大)

  還有其它方法嗎?(比乘數(shù),如5×6和6×6,它們都有一個相同的的乘數(shù)6,另一個乘數(shù)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6、練習三(4)。

  16題口算,要求學生在2~3分鐘內(nèi)完成,集體訂正時了解學生計算的正確情況,統(tǒng)計哪幾題錯得較多并分析原因,幫助學生矯正,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給予表揚。

  三、作業(yè):

  口算:

  3×6= 6×4= 2×6= 5×6= 4×5= 1×6=

  5×3= 6×2= 6×6= 4×4= 3×4= 5×2=

  教后小記:

《練習三》 篇6

  教學目的: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培養(yǎng)閱讀短文能力,能根據(jù)內(nèi)容回答問題。通過訓練積累豐富的詞句

  教學重點:通過訓練,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斷提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調(diào)動學生說、讀的熱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說、讀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讀、說的能力。

  教學過程:第一題:

  1、學生審題

  2、師強調(diào):談生活中的見聞和看法

  發(fā)言要點清楚明白

  語句比較通順

  專心聽別人發(fā)言

  3、學生準備發(fā)言提綱

  4、匯報:

  第二題:

  1、看題目要求

  2、自學課文

  3、檢查

  4、小結(jié):我們要為自己提供鍛煉的機會,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課后反思:對于第一題“談生活的見聞和看法”,學生對見聞不會選取,對所選事件不知該說什么、也不知該怎樣說,選材和表述都存在問題。感覺頭疼,著急。亟待指導和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生積累詞語并運用詞語

  教學重點:正確使用關(guān)聯(lián)詞語

  教學過程:

  一、第三題

  1、學生根據(jù)意思試著選詞填空

  2、匯報:

  3、讀一讀填好的的句子

  二、第四題

  1、學生課前搜集資料

  2、按要求填空

  帶有江河的(   )

  帶有數(shù)字的(   )

  帶有“山”字的(   )

  帶有植物名稱的(    )

  3、小組交流

  4、匯報展示

  三、第五題:習作

  1、思考:生活中你對誰最熟悉或給你印象最深?

  2、回憶我們學過的寫人的文章中抓住什么反映人物特點?

  3、默讀《得力的助手》,揣摩文章的寫作方法。

  4、小組交流。

  5、自己思考,篩選素材,完成寫作。

  要求:通過敘事表現(xiàn)人物特點。(一事一人)

  描寫人物時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

  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連貫。

  不少于400字。

  《一個值得感謝的人》 

  四、作業(yè):抄寫三、四題

  課后反思:學生的作文存在的問題:沒有通過具體事件表現(xiàn)人物;多事多個特點,中心不突出……

《練習三》 篇7

  教學目標:

  1、熟練運用口訣進行口算,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2、能靈活運用口訣解決有關(guān)計算方面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靈活應變的能力。

  教學重點:

  熟練運用口訣解決各種計算方面的問題。

  教學過程:

  談話: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玩?zhèn)游戲!這個游戲的名稱叫“對對碰”,只要你口算足夠熟練,就能贏,想試試嗎?

  一、“對對碰”

  1、規(guī)則:教師出示一張數(shù)字卡片,學生也任選一張數(shù)字卡片,直接說出兩個數(shù)字相乘的積。

  (1)師生互動。

 。2)生生互動。

  2、規(guī)則:學生出示一張數(shù)字卡片,教師也快速選出一張,學生說出兩個數(shù)字相乘的積,教師再換一張數(shù)字卡片,學生手里的卡片不變,說出兩個數(shù)字的積

 。1)師生互動。

 。2)生生互動。

  二、尋找“口算大王”

  1、比賽:完成第19頁第4題。

  2、校對。

  3、尋找第一名。

 。ㄔu選出口算大王)

  三、鞏固聯(lián)系

  1、第19頁第2題

  (1)獨立完成

 。2)交流方法

 。3)追問:是不是每組都需要經(jīng)過計算,才能連線呢?

  2、第19頁第3題

 。1)獨立完成

 。2)介紹方法。

  計算出結(jié)果再比較大小。

  不計算,看“幾個幾相加”

 。3)分析:如何不計算就能比較大?

  四、課堂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課前思考1:

  這堂課中出現(xiàn)許多練習的形式是和先前不同的,特別是第2題把得數(shù)相同的算式連線。有些算式是乘數(shù)交換一下位置,但得數(shù)相同,用的口訣也相同;而還有一些題目算式是不同的,但得數(shù)相同,口訣也不同。教師要指導學生合理思考,還可以讓學生在已經(jīng)學過的口訣里找一找:哪兩句口訣不同,但得數(shù)是相同的。

  課前思考2:

  凌老師一開始設計了一個“對對碰”的游戲非常好,練習課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老師有必要通過一定新的形式呈現(xiàn)來吸引學生,提高練習效率。在活動中鞏固知識,掌握知識。

  課前思考3:

  確實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孩子復習舊知識,或者利用舊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歡迎的。學生最厭惡的就是死記硬背,最喜歡的就是游戲。德育教育中講究活動育人,實際上在數(shù)學學習中也是如此,把數(shù)學知識融于活動之中,讓孩子在游戲中復習或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應該使我們數(shù)學老師的重要教學方法。

  課后反思1:

  學生對游戲形式的練習比較感興趣,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對于1-6的乘法口訣也能熟記,并能應用其進行熟練地計算。整個課堂氣氛較好,學習效果較好。

  學生在活動中已經(jīng)能在利用口訣算乘法和在討論乘法口訣與乘法及加法之間的聯(lián)系的過程鞏固6的乘法口訣。

  課后反思2:

  采用游戲方式的練習形式,學生在活動中熟練地計算6的乘法計算。

  課后反思3:

  在教學第3題的過程中,在老師不提醒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學生多數(shù)只會用先計算出來然后再比較大小的方法判斷,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能直接根據(jù)算式來推斷算式的大小,教師要大力表揚這些有發(fā)現(xiàn)的學生,并且鼓勵其他學生要開動腦筋,選擇快捷、方便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練習三》 篇8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一段話。

  2.認識部首的意義,并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3.在括號里選擇能夠和后面的名詞相搭配的動詞。

  4. 練習修改不通順的句子。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古詩《竹里館》。

  7.補充圖意,再把幾幅圖連貫起來說一說。

  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l. 審題。

  (1)指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題中的這段話。

  (2)學生思考并說出這段話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讓學生說說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

  (5)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晨”、“碧”、“澈”、“粼”4個字。(“晨”和“碧”要把豎畫縮短,寫得上緊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橫畫縮短,把字寫緊湊)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根據(jù)描紅的情況,教師及時小結(jié)。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作業(yè) ,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據(jù)情況進行矯正強化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要求。

  (2)讓學生說一說做這道題的步驟。(先認識部首,再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2.指導。

  (1)分別觀察最左邊的四幅圖,說一說這四幅圖上分別畫了什么。(提醒學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圖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細觀察第二豎行的4個古文字,再和左邊相應的圖作比較,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古文字是由圖形演變而來的)

  (3)認讀第三豎行中的4個部首,并與左邊相應的古文字作比較,有什么發(fā)現(xiàn)?(部首是由古文字演變而來的)

  (4)聯(lián)系左邊的圖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見”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關(guān)?(以“彳”作部首的字與人有關(guān);以“子”作部首的字與小孩、后代有關(guān);以“立”作部首的字與立、直有關(guān);以“見”作部首的字與眼看有關(guān))

  3.練習。

  (1)根據(jù)上面的推測,想想有哪些字屬于這個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孫、孤;“立”:站、端;“見”:觀、覽、覺)再口頭匯報,并說出理由。

  (2)翻開字典,找到檢字表中這四個部首的所在頁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寫在書上。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填寫的字,可以補充。

  (2)師生共同評議正誤。

  (3)比比看誰寫得又對又多。再讀一讀這些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讓學生說說本題要求。(畫出能夠搭配的詞)

  2.指導。

  (1)分別讀一讀每個括號里的兩個詞。

  (2)討論:括號里每一組的兩個詞在意思上有什么聯(lián)系?(意思相近)

  (3)明確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詞,也會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詞語相搭配。

  3.練習。

  (1)兩人一組討論括號里的詞哪一個能和括號后面的詞搭配。

  (2)用“——”畫出選出的詞語。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選的詞語。

  (2)把選出的詞語和后面的詞語連起來讀一讀。(先指名讀,再齊讀) 鼓舞斗志,改正錯誤,推廣經(jīng)驗,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廣”、“提高”4個詞,要求學生說出后面分別和它們搭配的詞。

  (4)說一說括號里剩下的詞語可以和哪些詞相搭配。(如:鼓勵同學、克服困難、推動生產(chǎn)、增加收入)

  二、學習第四題

  1.審題。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用小黑板出示題(1),指名讀句。

  (2)要求學生做縮句練習。(夏天是個城市)

  (3)說一說這個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當)

  (4)口頭修改,要求不改變原意。(“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麗的”)

  (5)教師歸納修改病句的步驟:一是讀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進行修改。

  3.練習。

  (1)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練習修改第(2)、(3)兩句。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自練情況,進行針對性輔導。其余兩題的答案是:(2)把“和”換成“戴著”,中間用逗號隔開。

  (3)“烏云和”改為“烏云密布”,中間用逗號隔開。

  4.反饋。

  (1)逐題討論修改情況,確定正確的答案。

  (2)舉出兩種錯例,說明不可以改變句子原意。①第2句僅把“和……紅領巾”去掉。②第3句僅去掉“烏云和”。

  (3)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桌互查練習情況。

  (5)讓學生大聲朗讀修改后的句子。

  5.課堂作業(yè) :將修改后的通順句子抄寫在課堂作業(yè) 本上。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談話幫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成語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可由教師講解。

  萬人空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

  門庭若市:形容宮門里,朝廷上,進諫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樣,非常熱鬧。

  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熱鬧紛雜。

  比肩繼踵:肩膀挨著肩膀,腳碰著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項背相望:形容人多擁擠,連續(xù)不斷。

  濟濟一堂:形容許許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3.練習。

  (1)學生大聲自由練讀。

  (2)同桌練習背誦。

  (3)教師巡回個別抽讀、抽背。

  4.反饋。

  (1)指名讀。

  (2)集體練讀。

  (3)集體齊背。

  (4)指名背。

  二、教學第六題

  1.審題。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讓學生借助查字典自讀這首詩。

  (2)指名試讀。

  (3)教師根據(jù)學生讀的情況進行范讀和領讀。

  (4)教師講解這首詩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嘯:即嘯歌,撮口發(fā)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詩的大意:“我”獨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撮口長嘯。竹林幽深,沒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只有明月與“我”相伴。

  (5)教師講解后再次范讀這首詩。

  3.練習。

  (1)學生自由練習朗讀,教師要糾正學生易讀錯的字音,如“竹”(zhú)、“篁”(huáng)、“嘯”(xiāo)。

  (2)指名讀。

  (3)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4.反饋

  (1)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

  (2)指名背誦。

  第四課時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教師進一步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①合理想像圖意,②補畫第2幅圖,③將四幅圖的意思連貫地說出來。

  2.指導。

  (1)指導看圖,思考:這幾幅圖中共有幾個人?他們是什么人?分別給他們?nèi)∶?小剛、小紅、小明)

  (2)組織討論:三幅圖(1、3、4)分別畫的是什么內(nèi)容?(①小剛拿著照相機在走路,后面的事情吸引了他,使他轉(zhuǎn)過頭去;③小剛用相機拍下了剛才的情景;④小剛把洗好的照片拿給小紅和小明看,他們?nèi)硕既滩蛔⌒α似饋?

  (3)繼續(xù)討論:第2幅圖的內(nèi)容和什么有關(guān)?(小剛拍下的照片)

  (4)這是一張怎樣的照片呢?(題目:《一張令人發(fā)笑的照片》)

  (5)分組討論:小剛拍下了什么照片,他們?yōu)槭裁葱Φ们把龊蠛希?/p>

  3.練習。

  (1)每個小組派代表站起來匯報他們的想像。

  (2)對發(fā)言的同學匯報的不足之處,給予補充并發(fā)表白己的意見。

  4.反饋。

  (1)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評點,提醒學生想像的內(nèi)容不僅要合理,而且要健康。

  (2)讓學生自己準備,將四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3)指名講,教師及時給予提醒和幫助。

  (4)和同桌互相說說這件事。

  教后反思:

《練習三》 篇9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0頁練習三5~10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乘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加深理解加法應用題和乘法應用題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鞏固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正確地解答已學過的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意識以及分析、比較、綜合、推理等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上一節(jié)我們已經(jīng)練習了乘法的計算,今天我們將主要練習應用題。(板書

  課題:練習三(2))

  二、綜合練習。

  1、練習乘法計算:

  (1)出示乘法口訣卡片,讓學生讀一句口訣,再說出相應的兩道乘算式和得數(shù)。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口算,然后集體算一遍。

  2、練習應用題。

 。1)練習三5。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訂正

  (2)練習三6

  讀題。提問:題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一輛小汽車可以坐5人,4輛小汽車可以坐多少人?)

  學生討論交流,弄清題意后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訂正。

 。3)練習三7

  學生討論交流,弄清題意后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訂正。

 。4)練習三8

  指名讀題,要求學生想一想每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交流時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邊一道題用了什么方法?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學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種方法算,再讓他用另一種方法算一遍)。左邊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5)練習三9

  a、指名讀題,要求學生想一想每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b、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交流時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邊一道題用了什么方法?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學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種方法算,再讓他用另一種方法算一遍)。左邊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結(jié):這兩題雖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個,但是,左邊一題的條件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做了6個沙袋,2個人就是2個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邊一題兩個人做的個數(shù)不同,求一共有多少個,只能把兩個人做的個數(shù)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6)練習三10

  a、數(shù)一數(shù),一班每行種多少花?二班每行種多少花?

  b、不計算你怎樣知道哪個班種的花多些?為什么?(兩個班種了4行花,一班是4個5朵,二班是5個5朵,5個5朵多些,所以二班種的花多些。)

  c、學生獨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種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學生用三句話口答。

  教后小記:

《練習三》 篇10

  教學要求:1、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2、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教學重點: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教學難點: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教學過程:一、教學第一部分。1、教學第一部分。(1)    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分角色讀題(2)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3)    拓展:小結(jié)已經(jīng)學過的作文修改方法。2、教學第二部分(1)    根據(jù)上一部分。(2)    讓學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的意思。(強調(diào)修改的意義)(3)    學生學習、領會作家老舍和葉勝陶修改文稿的方法。(4)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jié)論:修改稿子不光要看,還要念,要看念的順不順?準確不?別扭不?邏輯性強不?(5)    小結(jié)。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感悟)1、談話導入。(由本單元所學課文導入)2、誦讀《從巖縫里長出的小草》(1)    學生自由讀散文。(2)    教師示范讀,指導讀準字音。(3)    學生反復練習誦讀(4)    指名讀,齊讀3、感悟(1)    指名讀問題:從巖縫里長出的小草,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結(jié)實?(2)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讀后感想。(3)    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4)    師生小結(jié)第二課時教學要求:1、用鋼筆描紅一段話,注意整體布局。2、通過口語訓練讓學生學會申訴。3、學寫毛筆字。教學重難點:通過口語訓練讓學生學會申訴。教學過程:一、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1、指導(1)    讓學生讀這兩句話,指出這選自剛剛學過的課文《輪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節(jié)。(2)    引導學生讀貼(3)    通過觀察,讓學生說出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2、練習(1)    學生練習描紅。(2)    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3)    教師及時小結(jié),再讓學生仿寫3、反饋(1)    展示寫得好的字,并請學生說說好在哪里。糾正寫得不夠好的字。(2)    教師范寫。(3)    學生再次描紅臨寫。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1、審題明確本次學寫的字2、指導(1)    學生細心觀察著兩個筆畫比較簡單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方法(3)    學生初練,教師及時指導。3、練習4、反饋(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進一步糾正三、教學第四題1、審題(1)    結(jié)合口語交際話題“學會申訴”作啟發(fā)談話同學們,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受到侵犯,應該及時想有關(guān)部門或?qū)W校申訴,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板書學會申訴(2)    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  的要求2、指導(1)    教師引導學生讀題并思考(2)    集體討論: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權(quán)益容易受到侵犯?應該怎樣傾訴?(3)    教師引導學生的出申訴的方法?(4)    學生分組練習說。3、練習(1)    分組推薦代表上臺就某一侵權(quán)行為進行申訴(2)    其他學生可以針對前面學生聲速說出自己的申訴方法。4、反饋(1)    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一訓練內(nèi)容做更深入的思考(2)    教師點評

《練習三》 篇11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33頁

  教學目標 :

  進一步提高學生口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或一位數(shù)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確率.

  教學過程 :

  復習.

  1.口算:

  83—20 =          76—50 =         65—30 =

  83—3 =           76—5 =          65—3 =

  先比一比每一組的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再算一算,每一個同學自選一組說說口算過程.

  2.導人新課:

  剛才我們復習了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或一位數(shù),今天我們要上一節(jié)練習課,做一組練習。

  (板書:) 

  二、1。       

  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同桌同學兩人一組比一比“看誰先到達終點!崩蠋熯應另備幾組題供學生游戲計算。

  1.2。    ·

  9題口算,給學生比較寬裕的時間獨立完成,做完要求學生檢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集體訂正時對做對的學生給予表揚。    .

  2.3。  下面每題得數(shù)各是幾十多?

  (1)先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組題:86—30  和  37—3

  讓學生討論一下它們的得數(shù)各是幾十多?你怎么想的?

  (2)學生獨立完成剩下的三組題,老師巡視,對估算困難的學生給予輔導,集體交流估算結(jié)果。

  (3)估算完之后可讓學生計算出這8道題的結(jié)果,并與估算結(jié)果進行比較。

  3.4。

  (1)出示第4題,提問:圖中同學們在做什么?這個班級有多少名學生?還有多少人沒有檢查?求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時指名說說“求已經(jīng)檢查過視力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樣想的?

  (3)集體回答.

  4.5.   

  1)出示第五題的圖,提問:圖中畫的是什么?

  2)獨立完成書上第五題的填空。

  3)說說梨比蘋果少4個是怎樣看出來的?(要讓同桌互相說說,并多請幾名學生口述想的過程o)

  三.布置作業(yè) .

  四.教學后記:通過同桌比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34~35頁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

  學會解答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少多少)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口算:

  34+3=     80+17=      53+20=       4+75= 

  61+8=     20+52=      20+35=       48+50=

  直接說出答案.

  2.導入  新課.

  老師邊演示邊說明:老師的手里分別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師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請你想一個辦法?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求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求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二.新授.

  1.操作:

  同學做抓花片游戲,排一排比一比哪種花片抓得多?多多個?

  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還有別的方法嗎?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從13個里面去掉8個,剩下的就是紅花片比藍花片多的。用減法算。13—8=5.所以紅花多,多5個。

  同桌說說是怎么想的?

  4)再抓幾次比比看,誰抓得多,多多少個?(每次都要說出怎樣計算花片比另一種花片多多少個)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隊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書:24—20 =4

  集體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該怎樣解答.

  3.老師小結(jié):

  像這樣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題目物品們可以用減法計算,從較大數(shù)中去掉同樣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 完成“想想做做1

  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2. 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3. 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4. 完成“想想做做”4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求“美術(shù)組比航模組多多少人”還可以怎么說?

  四.全課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少多少?)”的實際問題,想想像這類的問題該用什么方法解答?

  五.教學后記:通過圖文結(jié)合,能讓學生更直觀,學得輕松.

《練習三》 篇12

  教學要求:

  1、領會李玉和被捕后一段唱詞的弦外之音,抄寫跟戲曲有關(guān)的成語;

  2、練寫鋼筆字,引導學生欣賞行款布局的美觀,體會每個字間架的勻稱、合理;

  3、讀懂《幸!愤@首小詩,理解幸福的真諦,并學習續(xù)寫;

  4、學寫毛筆字;

  5、口語訓練:學會拒絕;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激趣,放錄音(李玉和的這段唱詞)

 。2)聽過這段戲曲嗎?知道是什么劇?(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

 。3)學生講《紅燈記》的劇情;

 。4)出示李玉和的這段唱詞

 。5)指名讀;

  (6)正音:李玉和突然被捕,他有許多話要叮囑小鐵梅和老母親,可當著敵人的面不便直說,只能暗示。小鐵梅能領會爸爸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嗎?請你一句一句仔細推敲,可以組內(nèi)討論。

 。7)交流、領會唱詞的真正含義;

 。8)再讀唱詞;

 。9)欣賞錄音,鼓勵學生學習

  二、教學第二部分(學習諺語)

  1、過渡:剛才錄音里的這位演員字正腔圓地唱出了內(nèi)在的情感,唱戲也必須從小苦練功夫。《梅蘭芳學藝》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

  2、你想到了哪些跟戲曲有關(guān)的諺語?

  3、出示書上的諺語;

  4、交流理解;

  5、延伸:掌握戲曲藝術(shù),必須從小苦練功夫,鍥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做其他的事情何嘗不是如此呢?

  6、讀背這些諺語

  7、拓展:聯(lián)系具體事例說自己的體會;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二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 要求學生朗讀這段話,這段話選自《嫦娥奔月》;

  (2) 引導學生觀察字與字之間的距離,豎著的排列整齊;

  (3) 教師重點指導“野、藍”等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

  2、練習描紅,要求:一筆寫成,筆筆到位;

  3、反饋:展示寫得好的同學,對不好的字進行糾正;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審題:明確本次寫的部首:虎字頭,病字旁;

  2、指導:

  (1) 學生細心觀察偏旁和范字的寫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 老師范寫;

 。3) 學生初練,老師指導;

  3、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4、反饋: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不足,糾正練習;

  第三課時

  二、教學第三題朗讀與感悟)

  1、理解:

 。1) 自讀自悟;

 。2) 樹、橋、蠶的幸福分別是什么?劃出橫線;

 。3) 從樹、橋、蠶的幸福觀中,你認為什么是幸福?

  (4) 出示文章結(jié)尾,齊讀;

  2、續(xù)寫:

 。1) 既然幸福在于奉獻,你能說說河流、蜜蜂他們的幸福是什么呢?

 。2) 你的幸福呢?

 。3) 你還能想到什么的幸福?

 。4) 把剛才練說的內(nèi)容寫在書上;

  3、誦讀:

 。1) 指名讀,師生幫助完善、修改;

 。2) 連起來誦讀;

  三、教學第四題(學會拒絕):

  1.審題。

  (1)結(jié)合口語交際的話題“學會拒絕”作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當別人對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讓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時,你應該怎么辦?對!我們應該學會拒絕。

  (2)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學生讀一讀題中所列的三種情況。(思考怎樣去拒絕)

  (2)分組分問題練說怎樣去拒絕。(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分角色練說)

  (3)每組每個問題推薦代表表演,師生評議。

  3.反饋。

  (1)指名上臺分角色表演。

  (2)評議小結(jié)。

《練習三》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獨立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tài)度,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qū)W習生活的課文。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劃出不懂的地方。

  2、讀了這篇課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了這篇課文之后,課文中的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討論: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勤學好問?

  4、集體交流閱讀心得。

  5、指導朗讀課文。

  6、這篇課文你讀過之后想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7、討論交流:你在平時的學習中,怎樣做到勤學好問?

  (四)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不懂就要問》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業(yè)

  收集有關(guān)孫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書設計

《練習三》 篇14

  課題練習教學目標:1、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2、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4、用鋼筆描紅一段話,注意整體布局。5、通過口語訓練讓學生學會申訴。6、學寫毛筆字。教學重難點1、 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3、通過口語訓練讓學生學會申訴。課前準備投影 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第 一  課  時教學目標1、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2、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4、用鋼筆描紅一段話,注意整體布局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教學第一部分。(1) 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分角色讀題(2)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3) 拓展:小結(jié)已經(jīng)學過的作文修改方法。分角色讀題   二、教學第二部分根據(jù)上一部分。 讓學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的意思。引導學生得出結(jié)論:修改稿子不光要看,還要念,要看念的順不順?準確不?別扭不?邏輯性強不?教師小結(jié)學生學習、領會作家老舍和葉勝陶修改文稿的方法。強調(diào)修改的意義三、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感悟)1、談話導入。(由本單元所學課文導入)2、誦讀《從巖縫里長出的小草》教師示范讀,指導讀準字音。3、感悟(1)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讀后感想。(2)師生小結(jié)  交流學生自由讀散文。學生反復練習誦讀指名讀,齊讀 指名讀問題:從巖縫里長出的小草,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結(jié)實?思考,交流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討論誦讀,交流 四、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1、指導(1) 了解內(nèi)容(2) 引導學生讀貼2、練習 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3) 教師及時小結(jié)3、反饋(1) 展示寫得好的字,并請學生說說好在哪里。糾正寫得不夠好的字。(2) 教師范寫學生讀這兩句話,指出這選自剛剛學過的課文《輪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節(jié)。(1) 學生練習描紅。學生仿寫 學生再次描紅臨寫。通過觀察,讓學生說出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作業(yè)布置1、練寫鋼筆字 第  二  課  時教學目標學寫毛筆字  口語交際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1、審題明確本次學寫的字2、指導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方法教師及時指導。3、練習4、反饋(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進一步糾正交流 學生細心觀察著兩個筆畫比較簡單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學生初練 交流 討論 三、教學第四題1、審題同學們,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受到侵犯,應該及時想有關(guān)部門或?qū)W校申訴,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板書學會申訴2、指導教師引導學生讀題并思考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申訴的方法。3練習 4、反饋 教師點評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 的要求指名讀題集體討論: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權(quán)益容易受到侵犯?應該怎樣傾訴?學生分組練習說。指名讀討論(1) 分組推薦代表上臺就某一侵權(quán)行為進行申訴(2) 其他學生可以針對前面學生聲速說出自己的申訴方法。學生對這一訓練內(nèi)容做更深入的思考交流討論   分組交流交流結(jié)合口語交際話題“學會申訴”作啟發(fā)談話作業(yè)布置1、練寫毛筆字教學反思  

《練習三》 篇15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p33-34 練習三教學目標:1、 進一步認識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會畫三角形底邊上的高。2、 通過動手進一步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3、 能根據(jù)不同的 給一組三角習慣內(nèi)進行分類,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教學重、難點: 畫三角形底邊上的高 圍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教學準備:投影、掛圖、裝三角形的信封、6個不同的三角形(有3個最大角很接近的不同三角形)、第6題紙條; 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3㎝、5㎝、8㎝的小棒各一根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概念復習 練習三第2題 練習三第4題什么是銳角三角形?什么是鈍角三角形?

  什么是直角三角形?同桌互相交流各三角形的特點思考分析并交流它們的區(qū)別指名讀題,明確題意出示信封(內(nèi)有與課本中相同的三角形)依次出現(xiàn)一個鈍角、直角、銳角如果看到兩個銳角呢?信封出示(如果兩個銳角很小,孩子是能夠判斷的)根據(jù)一個什么角能夠判斷三角形?根據(jù)一個什么角不能判斷?兩個呢? 觀察 判斷 交流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不確定觀察 猜測(由于最大角很接近,無法判斷)小組交流匯報小結(jié):根據(jù)一個直角或一個鈍角能夠判斷是什么三角形;只看到一個銳角或兩個銳角不能確定,不能判斷是什么三角形,它可能是銳角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鈍角三角形。出示圖,弄清題意第一個是什么三角形?怎么想的?第二個呢?第三個呢?獨立思考并計算出未知角的度數(shù)交流解題思路(根據(jù)三角形內(nèi)角和180°計算,分別是110°、60°、90°,從而判斷出三角形)操作、加深認識練習三第3題 練習三第5題分析要求(1)明確:要使拼成的圖形內(nèi)角和是180°,這個圖形該是什么圖形?你能拼出這個圖形嗎?投影展示不同拼圖讀題 交流思考 交流(這個圖形是三角形)獨立動手拼一拼交流拼成的圖形分析要求(2)要使拼成的圖形內(nèi)角和是360°,拼成三角形可以嗎?為什么?那該怎么拼呢?你能試著拼一拼嗎?巡視后提問:你是怎么拼的? 思考 交流(不可以,因為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不符合要求)嘗試操作并交流利用投影展示自己作品指名讀題,理解題意可以用哪幾根擺等邊三角形?擺完等邊三角形之后剩下的6根還要擺成兩個等腰三角形,是不是每一種都能用來擺等邊三角形?(要用這9根一次擺完3個三角形)三種都可以(邊長分別為:3㎝、5㎝、8㎝的等邊三角形)邊聽邊思考,交流意見(猜測結(jié)果:能、不能) 究竟能不能呢?請大家動手試一試,可能的話,每一種長度的都擺成等邊三角形試一試。(巡視 注意學生的操作情況)你試了幾種?都能擺等邊三角形嗎?為什么?獨立操作,邊動手邊思考交流實驗情況:5㎝不能擺成等邊三角形,因為剩下的3㎝、8㎝、8㎝能擺成等腰三角形,而3㎝、3㎝、8㎝不能擺成三角形解決問題練習三第6題指名讀題,彩紙條出示圖指名回答,根據(jù)回答操作演示(也可讓學生用自己的3㎝、5㎝、8㎝的小棒親自動手)觀察 獨立思考小組內(nèi)交流(實驗操作,加深理解)明確:中間一條路最近……練習三第7題小黑板出示圖依次提問分別是什么三角形它們可以怎樣分類了?(提示從角的角度分類)觀察并交流(單獨考慮時有的從角、有的從邊分析)獨立分類并交流(1、5;2、6;3、4)拓展提問思考題出示表格 巡視指名回答并板書指導分析并小結(jié)獨立思考并填表觀察表格思考、交流所得[(邊數(shù)-2)×180°]你知道嗎?獨立閱讀并交流布置作業(yè)練習三第1題獨立完成教學隨筆:

《練習三》(精選15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練習三(2)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0頁練習三5~10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乘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加深理解加法應用題和乘法應用題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鞏固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正確地解答已學過的應用題。...

  • 練習三(1)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9頁練習三1~4。教學目的:使學生熟記6的乘法口訣,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實物投影儀。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6的乘法口訣)今天我們上一堂6的乘法口訣的練習課。...

  • 練習三(蘇教國標本)

    教學要求:1、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2、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教學重點: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 練習三

    教學要求:1、領會李玉和被捕后一段唱詞的弦外之音,抄寫跟戲曲有關(guān)的成語;2、練寫鋼筆字,引導學生欣賞行款布局的美觀,體會每個字間架的勻稱、合理;3、讀懂《幸福》這首小詩,理解幸福的真諦,并學習續(xù)寫;4、學寫毛筆字;5、口語訓練...

  • 練習三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33頁教學目標:進一步提高學生口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或一位數(shù)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確率.教學過程:復習.1.口算: 83—20 = 76—50 = 65—30 = 83—3 = 76—5 = 65—3 =先比一比每一組的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再算一算,每一個同學自...

  • 練習三

    教學目的:分辨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能正確、流利的讀繞口令。認識部首,了解部首的演變過程及意義,并練習寫。練習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詞語。熟記成語。第一課時第一題指名讀題目。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題目要求。...

  • 《練習三》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一段話。 2.認識部首的意義,并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3.在括號里選擇能夠和后面的名詞相搭配的動詞。 4. 練習修改不通順的句子。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古詩《竹里館》。...

  • 長文短教 讓課堂充滿活力——《飛奪瀘定橋》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前言:在教學中,有這樣一個問題經(jīng)常困繞著我們的老師:課文長,課時少,怎么處理?特別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有些課文篇幅較長,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而學生年齡又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師教起這類文章來,往往感到難度較大。...

  • 《生命生命》教案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的:學習并掌握讀后感的寫法 ,并寫一篇有關(guān)《生命 生命》的讀后感教學重難點:掌握讀后感的寫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今天我們來上一節(jié)作文課。...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观看爱爱视频 | 久久9色 | 二区av | 污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 玩弄人妻少妇500系列网址 | 国产免费丝袜调教视频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 9l久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看免费的毛片 | 高清视频在线 | 66av99精品福利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秋霞鲁丝片 | 久久成人综合视频 | 日本韩国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地址 | 逼逼爱插 | 97超碰碰碰 | 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1区精品福利在线社区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www.youjizz.com在线观看 | 蜜臀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 | 黑人无套内谢中国少妇杂交 |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DV内射一区二区 |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处处不卡 | 国产99色 | 亚洲最大成人免费视频 | 麻豆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www国产黄色 |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影视啪啪免费体验区入口 | 久久图库99图库 | 久久亚洲视频 |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中日韩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