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教學實錄(通用15篇)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1
一.復習檢測,談話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領略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筆下《鳥的天堂》那動人的南國風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鳥的天堂》。
師:首先我們來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屏幕出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句子)
生:(對照屏幕朗讀。教師檢測并幫助學生糾正讀音。)
師:看來大家掌握的確不錯,我們回憶一下課文的內容,課文先后寫了什么?
生:課文先寫了榕樹后寫的鳥兒。
師:(板書——榕樹 群鳥)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為我們描述“鳥的天堂”的,你能根據這樣的順序再來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生:(復述課文主要內容。)
師:同學們,有一首歌老師特別喜歡,是我們熟悉的歌手騰格爾演唱的……
生:(齊)《天堂》。
師:對了!這首歌抒發了歌手對內蒙古草原的無限熱愛;還有一句話說得好:上有天堂……
生:(齊)下有蘇杭。
師:很好!這句話稱贊的是人間仙境般的蘇杭美景;然而,為什么作者說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呢?下面,我們大家再來快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直接描寫“榕樹”的語句,一邊讀一邊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二.品讀課文,欣賞感悟:
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
師:(深入學生,了解學情)請大家仔細的讀,一邊讀,一邊細細地體會。
。ㄒ唬┑8段
生:我畫的是這里,我給大家讀一讀!澳谴渚G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新的生命在顫動!
師:你有什么感受?能說一說嗎?
生:作者把樹葉寫活了,我覺得樹葉像人一樣擁有生命。
師:說得好,其實樹葉就是有生命的!還有嗎?誰還有不同的感受?為什么說是“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呢”?
生:樹葉非常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師:很好。為什么又說“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生:可能是樹葉上有露水,風一吹來,樹葉就輕輕地搖擺,閃閃的露珠就顫動起來了。
師:說得好,你想象力很豐富。
生:微風吹樹葉隨風擺動,榕樹顯得很有生命力,充滿了生機。
師:很好,請大家看屏幕,(出示圖片:樹葉圖)樹上的每一片葉子都是一個閃亮的音符,都是一個跳動的精靈,是他們賦予了整株榕樹旺盛的生命力。老師也來給大家讀一讀。(范讀)有什么感受?
生:很美。
師:誰想讀一讀?
生:(舉手的不多)
師:請你們先自由地練習著讀一讀。
生:(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師:這回誰能勇敢地讀一讀?
生:(一名女生讀)
師:你讀得很投入,讀得很美。大家把掌聲送給她。
作者的語言是多么生動啊!大家一起試著讀一讀。
生:(齊讀)
師:還有哪里是寫榕樹的?
生:“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我覺得榕樹很茂密。
師:說得很好,榕樹的確很茂盛。你能再來讀一讀嗎?
生:(再讀)
師:你讀得很準確也很流利,但是稍稍有一點兒平淡,請你再來讀一讀,老師相信你能讀得更好。其他同學注意聽這一次她讀得有什么變化?
生:(更有感情地朗讀。)
師:大家聽清了嗎?她強調了兩個詞,你自己說一說為什么?
生:我強調了“那么多”和“一點”,因為榕樹的葉子很多,很茂盛。
師:我們大家就像她這樣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強調“那么多”和“一點”)
師:就是這一句話,有沒有不同的讀法,和她不一樣的?
生:朗讀,強調“另一簇”。
師:你讀得真好,大家聽出來了嗎?他強調了哪里?
生:“另一簇”。
師:那你自己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因為我覺得樹葉很多,是一堆一堆的。
師:是啊,榕樹的葉子很多,不是一片一片的而是一簇一簇的。很好,大家就像他這樣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齊讀,強調“另一簇”)。
師:老師是這樣讀的,你們聽一聽。(范讀,強調“堆”)你們聽出來了嗎?
生:聽出來了,是“堆”。
師:是啊,榕樹真的很茂盛。就請大家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練習讀一讀這句話。
生:(自由練習朗讀)
師:你們還畫哪里了?
生:我畫的是“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一句。
師:那請你再來給大家讀一讀。
生:(讀)
師:你說“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指作者描寫的那株大榕樹。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老師在課前布置預習作業,讓大家查找有關榕樹的資料,你們查了嗎?
生:查了。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榕樹?
生:(翻閱手中的資料。)
師:誰查到作者描寫的這株榕樹的資料了?
生:(介紹有關作者描寫的榕樹)這株榕樹位于廣東省新會市,樹冠占地面積大約18畝,距今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師:老師請大家看一看作者描寫的這株榕樹。(屏幕出示:榕樹鳥瞰圖)美嗎?
生:美。
師:是。∽髡咧蒙碛谶@茂盛、奇特的榕樹下,情不自禁地贊嘆到:(師生齊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蹦茉偕钋橐恍﹩幔
生:(再齊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ǘ┑7段
師:還有寫榕樹的句子嗎?
生:“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
師:大家看這句話,你們有什么體會?
生:作者說“真是一株大樹”,那一株樹怎么就這么大呢?
師:問得好,剛才已經有同學介紹資料了,他說這株榕樹樹冠占地面積大約有18畝地,老師也查找資料了,(屏幕出示籃球場),請大家看這個籃球場,18畝地究竟有多大?你們猜一猜18畝地相當于多少個籃球場?
生:三個。
生:七個。
師:老師告訴大家,18畝地大約有三十個籃球場那么大!
生:。
師:這榕樹大不大?(板書:大)
生:大。
師:我們就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讀)
師:很好。是許多株榕樹嗎?
生:不是,只有“一株”榕樹。
師:這么大的一株樹給有多少枝干?
生:“不可計數”。
師: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注意強調“一株”和“不可計數”這兩個詞。
生:(讀)
師:老師也找到一句寫榕樹的句子,(屏幕出示:“枝上又生根……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保┱l來讀一讀?
生:讀
師:請你仔細讀讀這一句(出示: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善于發現問題的孩子才是最聰明的孩子。
生:為什么說“枝上又生根”呢?
師:是啊,為什么說“枝上又生根”呢?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你們能借助手中的資料來解決嗎?
生:(介紹“氣根”的資料) 。
師:你們聽清了嗎?是因為榕樹有氣根。老師請大家看一看榕樹的氣根。(出示:氣根的視頻)
生:(通過視頻觀賞氣根)
師: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氣根,榕樹才能夠獨木成林。
我讀第二句話(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時有一種感覺,你能聽出來是哪個字帶給我的這種感覺嗎?(范讀強調“臥”字。)
生:是“臥”。
師:對了,請大家看動畫。(出示:“臥”的動畫,由“臥”字逐漸演變成一株榕樹。)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覺到這株大樹像人一樣躺在水面上。
師:為什么作者不用“站”而用了“臥”呢?
生:因為榕樹的占地面積很大。
師:一個“臥”字準確的寫出了遠處看這株榕樹的姿態。
誰愿意再把這句話讀一讀?讀出“臥”的感覺。
生:(練習朗讀)
師:課文的7、8兩個自然段為我們描述了這株大榕樹,下面就請大家再來把這兩個自然段完整的練習著讀一讀。
生:自由練習朗讀。
師:孩子們,你們想欣賞這美麗的榕樹嗎?:(屏幕出示:榕樹葉子視頻,并配樂范讀第七自然段。)
生:(欣賞畫面)
師:美嗎?還記得作者是怎樣說的嗎?
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板書: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音樂沒有停)誰想讀這句話就站起來讀吧!
生:(跟隨著音樂朗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讓我們的心與作者的心在一起跳動,對眼前這個大自然創造的奇跡發出贊嘆吧!(師生齊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ㄈ12—13自然段
師: 榕樹是美的,當作者第一次來這里時,朋友說這美麗的榕樹是鳥的天堂,而作者卻沒有看見一只鳥?你們想和作者一同欣賞這鳥的樂園嗎?
生:想。
師:老師給你們當解說員,一邊聽一邊仔細地欣賞,看看你有怎樣的感受?(出示:視頻并范讀12、13兩個自然段。)
師:你有什么感受?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討論。
生:小組討論。
生:鳥干什么的都有,很可愛,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自由自在,真是千姿百態。
師:你說的真好,你也很可愛,大家給她點掌聲鼓勵鼓勵。
生:(掌聲)
生:我感覺鳥的種類繁多,有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師:鳥的種類的確很多,“花的、黑的”是指什么?
生:顏色。
生:鳥兒的歌聲真好聽,它們生活得很快樂。
師:你們還想讀一讀嗎?
生:想。(很多學生舉手)
師:我們師生共同合作朗讀吧。ㄖ笇Ш献骼首x)
師:你們讀得真好!課文讀到這里你們還有什么體會?
生:我覺得那鳥的天堂真的是鳥的天堂。
師:(出示: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看來你和作者產生了共鳴,誰還愿意讀這句話?
生:(再讀)
師:就看這句話,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為什么這句話里第一個“鳥的天堂”加了引號,第二個“鳥的天堂”沒加引號?
師:這個問題有價值,是啊,這是為什么?是作者寫錯了嗎?
生:我覺得前面的“鳥的天堂”加了引號是因為作者開始沒有看見鳥,只是聽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但是,后來作者真的看見了許多鳥,所以第二個“鳥的天堂”沒加引號。
師:這是你的體會,你說得很好!那為什么說“的確是”呢?
生:作者開始是聽別人說的,后來自己親眼看見了。所以說“的確是”。
師:是啊。眼見為實。為什么又說是鳥的“天堂”呢?
生:因為沒有來捕捉它們,鳥兒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這里,很快樂。
師:是啊,這里就是鳥的樂園啊!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同學們,如何能讓這株可愛的大榕樹永遠成為那鳥的天堂呢?
生:我們人類不要去砍伐樹木,也不要捕捉這些鳥,這棵大樹就會永遠成為鳥的天堂。
師:你說得真好,這一切都取決于居住在附近的農民,取決于我們人類。我想作者也一定體會到了“人、樹、鳥”三者之間那和諧統一的美,也一定很向往那自由與快樂的生活,因此為我們留下了這耐人尋味的贊嘆,(師生再次齊讀: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四.畫“樹狀圖”,再現結構。
師: 孩子們,這篇課文學到這里,老師想和大家畫一棵樹,一棵樹都有哪些結構?
生:主干、枝干、分枝、樹葉。
師:我們先畫樹干。(屏幕出示分解圖片:樹干)注意:一篇課文就相當于一棵樹,請你結合板書考慮,我想在樹干上寫幾個字,寫什么好?
生:鳥的天堂
師:就尊重你的意見。(屏幕出示文字:鳥的天堂)請你結合板書再來考慮,我畫幾個主要的枝干更好一些呢?
生:畫兩個枝干,因為這篇課文就分兩部分寫的。
師:你的想法真好!(屏幕出示分解圖片:兩個枝干)這回寫什么字呢?
生:“榕樹”和“群鳥”。
師:你真聰明。(屏幕出示文字:榕樹 群鳥)枝上還有枝,(屏幕出示分解圖片:分枝)寫什么好呢?
生:“大——茂盛”“種類——顏色——快樂”
師:(屏幕出示文字:大——茂盛 種類——顏色——快樂)作者寫榕樹的時候抓住了榕樹“大”“茂盛”的特點;寫群鳥的時候又抓住了鳥的“種類”“顏色”“快樂”這幾方面。我們最后畫什么?
生:葉子。
師:(屏幕出示分解圖片:葉子。此時屏幕出現了一株完整的榕樹)這些葉子就好比作者生動、細膩的語句。(屏幕在葉子上出示文字:不可計數 應接不暇)
師:生機昂然的榕樹,活潑自由的小鳥構成了一組高雅清幽的風景畫,這一靜一動(屏幕出示文字:靜——動)的生動描寫,為我們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
老師相信文中“這美麗的南國的樹”一定在你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清晰的寫作思路形成的這張網,也能給你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們把這個圖叫做“樹狀圖”。我們可以給很多課文畫這樣的“樹狀圖”;在我們作文之前也可以畫這樣的“樹狀圖”。今天就留個作業,給《黃山松》這篇課文畫一個“樹狀圖”。
五.板塊回顧,課外延伸。
師:《鳥的天堂》是這組課文的最后一篇(出示:《一只貝》《已死的母熊》和《鳥的天堂》)這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揭示了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你能借此話題談談你有什么感受嗎?
生:我是結合《一只貝》和《已死的母熊》這兩篇課文想的,動物一直在為人類做著貢獻,但是人類在不斷地殘害動物,所以我們人類應該保護動物。
生:有時候人類很殘忍。
生:人類和動物應該是朋友。
生:貝是一種很小的動物,但是它卻犧牲自己以告戒人類什么是美麗,什么是丑陋,因此它很偉大。
師:我們不難體會到這三篇課文不同的表達方式:大海里的一只普通的貝告訴我們如何做人,獵人殘酷的槍聲奪不走母熊對小熊偉大的母愛,活潑的群鳥讓我們享受到了自由和諧之美,這些都是動物留給我們人類的啟示,反之,我們人類能為它們做些什么呢?我們是否能多一份對動物朋友式的關懷?讓我們努力去追求這人與自然之間更加完美的和諧吧!
本課在2005年5月吉林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暨“省小學語文教學新秀”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陸續、繼續”“緩緩、漸漸”“靜寂、熱鬧”“應接不暇”等詞語的意思,讀準 “的、應、干、禁、數”等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背誦文中描寫榕樹樣子和鳥兒活動情景的段落。
3、邊讀邊想像畫面,感受大榕樹的奇特、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場景,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查閱有關“鳥的天堂”的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了解了《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的大概內容,這節課我們要深入學習課文,了解作者是怎樣寫榕樹和鳥兒的,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師:我們已經知道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我覺得是這句話:“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師:同學們想一想,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沒有見到一只鳥,他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一株生長得很茂盛的榕樹。
師:(板書:榕樹)作者在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寫榕樹的有關句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讀懂,記住它,待會兒咱們來交流,結合課后思考題第2題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讀不懂,可以在旁邊做上記號,等會兒提出來。(生自由讀、思、畫)
師:現在讓我們交流一下,你自己讀懂了寫榕樹的哪些詞句或內容。
生:我讀懂了這一句:“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說明了那株榕樹非常茂盛,葉子非常多。
師:讀懂了這株榕樹茂盛的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第七自然段的“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一直到“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體現了榕樹的枝非常多,也體現了它的“茂盛”。
師: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榕樹的枝干多?
生:我從“不可計數“和“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進泥土里”讀懂的。
師:(板書:枝干不可計數)老師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讀懂了!安豢捎嫈怠笔鞘裁匆馑?
生:形容非常多,數不清。在課文里指枝干多得數不清。
師:為什么枝干這么多?
生:因為榕樹長得非常茂盛,所以枝干非常多。
師:這是你的理解,我看到有同學在搖頭了,同一個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理解,歡迎你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我知道榕樹還有一個特點,它的枝上會生出一些氣根,慢慢扎進泥土里,這個特點使它的枝干多。
師:(板書:枝上生根)也就是說“枝上生根”與“枝干不可計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你讀懂了句與句之間的聯系,你很善于思考。(出示圖畫投影片:榕樹近景。指名上臺指出圖中榕樹枝、根、葉的位置。)這株榕樹何止大得驚人,簡直是一種特有的自然美,這句話怎么讀好呢?誰來試試。(指名讀這句話)
師:讀得好!你是帶著什么感情讀這句話的?
生:我帶著驚奇、贊美的語氣讀。
師:讓我們學著她這樣,把這句話一起讀一遍。
。ㄉ懈星榈佚R讀)
師:那位同學說了榕樹的葉子綠,請你告訴大家,你從哪一句看出來的?(板書:綠)
生:我從這句話看出來的:“那翠綠的毅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讓我覺得那綠的顏色像綠寶石似的,還像一汪綠的水,似乎要滴下來似的。
師:你描述得真美。其他同學如果也讀懂了這句話,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甲:我覺得綠色代表生命力,所以這株榕樹“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生乙:這株榕樹讓人覺得它綠得發亮,就好像有無數的小精靈在上面跳躍著,使每一片樹葉都充滿了勃勃的生機。
師:聽了你們的描述,我覺得你們確實讀懂了這句話。這一句話寫得多好!把葉子都給寫活了。誰能把這句話讀好?(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師:大家覺得她讀得怎么樣。
生:(齊答)好!
師:那就讓我們像她那樣有感情地朗讀一遍。(生齊讀)
師:看著這株榕樹,作者不禁發出了怎樣的贊嘆?
生甲:作者說“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從這句話我看出了作者對榕樹的贊美之情。
生已:“南國”指我國的南方,這株榕樹生長在我國的南方,作者不僅贊美了榕樹,還贊美了南國。
師:你說得真好!作者贊美了這美麗的地方,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讀這句話?
生:帶著熱愛、贊美之情讀。(生讀)
師:看著這株美麗奇特的大榕樹,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作者聽了有什么感受?
生甲:他會覺得很奇怪。鳥的天堂里怎么會一只鳥也沒有。
生乙:他會覺得名不副實。
生丙:他會感到一絲遺憾。
師:大家說得很好,可是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后他有什么感受?
生:他感到一點留戀。
師:“留戀”是這一課的新詞,什么是“留戀”?
生:“留戀”就是舍不得離開。
師:作者的感受怎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生:因為第一次作者沒有見到一只鳥,而第二次他卻見到了許多鳥。
師:為什么兩次看到的情景如此不同?
生:因為作者第一次去是傍晚,那時鳥兒都休息了。而第二次作者是早晨去的,鳥兒都出來活動了。
師:你說得對。所以作者說(指板書)
生:(齊答)昨天眼睛騙了我。
師:我們來看看作者又是怎樣寫鳥的。課文哪幾處具體寫了鳥(板書:鳥)
生:課文第12、13自然段具體寫了鳥。
師:請一位同學來讀這兩個自然段,同學們看看你最喜歡寫鳥的哪句話。(指名讀)
師:你喜歡寫鳥的哪個句子?
生:我喜歡“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這句話。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
生:“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可見鳥兒飛得很快,我們只能聽見它們的聲音,看見它們的影子掠過,我覺得這里寫得非常美。
師:(板書:到處鳥聲,到處鳥影)說明這兒的鳥怎么樣?
生:(生答)多。
師:(板書:多)還有誰說說你喜歡哪一句?
生:我喜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闭f明各種顏色的鳥到處都有,很多我沒見過的。
生:我補充一點,昆明冬天的時候會來很多海鷗,飛起來時就像拉起了一張巨大的白色的網;而這些鳥各種顏色都有,那飛起來就像拉起了一張彩色的巨網。
師:你說得真好!那景色又美又壯觀。
。ò鍟航 飛 撲)從這幾個寫鳥的動作的詞來看,你們覺得鳥兒怎么樣?
生甲:鳥兒在這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生乙:鳥兒們很自由。
生丙:它們很快樂。(播放錄像:群鳥在大榕樹上紛飛歡鬧)
師:看了這段錄像,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覺得這兒鳥非常多,而且顏色很鮮艷。
生乙:鳥兒飛起來的景象真壯觀。
生丙:鳥兒叫聲悅耳,非?蓯。那只小畫眉鳥真像個頑皮的孩子。
生乙:這個地方真是鳥兒幸福生活的樂園。
師:你說得真棒。這就是第二個“鳥的天堂”的含義。那為什么第一個打引號?
生:第一個打引號的“鳥的天堂”,指的是那株茂盛的大榕樹。
師:對,第一個“鳥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樹,打上引號起強調作用。
師:(出示文字投影片)看來同學們和作者一樣深深地愛上了這里,讓我們帶著肯定和贊美的感情讀讀最后這句話。
。ㄉ懈星榈佚R讀)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體會到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生:我體會到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3
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么生機昂然,鳥兒是那么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 7 、 8 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 12 、 13 自然段。
。ㄉR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 2 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ń粨Q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后,爭先恐后的上臺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里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復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臺修改)
師:剛才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準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么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沖著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筑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里。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說,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說人們去看我們是沖著“鳥“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么關系?
生;我認為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才著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榕樹和鳥是朋友關系,而且關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為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于傾聽,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認為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么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么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著這條線干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ā皹洹饼R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顫娍蓯,歌聲也那么清脆動聽。我認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仿佛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才,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4
一、朗讀感受
師:上節課,同學們對課文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每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你可以把自己感到最優美、最生動的那段課文,讀給你的同桌聽。聽的同學要想,你最欣賞同桌朗讀的哪些段落。
(生選優美段落,同桌互讀互評)
師:哪幾組同學來向我們展示一下?
a組:
男生:(讀第8自然段)
女生:我覺得他讀得比較流利,但在感情處理上,“似乎……”這句話前面的感情太強烈了,后面上不去。(眾笑)
師:同學們,了不得,一上來就是一個專家級的點評。我想,她說得這么好,讀得一定也不錯,請她讀一下。
女生:(略顯羞澀地朗讀第8自然段,讀完后學生自發鼓掌)
男生:她讀得很有感情,比我好多了!
女生哨寸謝你。
師:剛d這位男同學有一點我特別佩服,他能以欣賞的語氣對同桌說“比我好多了”。學會欣賞是進步的開始,讓我們也把掌聲送給他。(師生一起鼓掌)
b組:
男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女生:我覺他最后一句感嘆句讀得很好。“當小船……熔樹”這句讀得太平淡了,為了襯托后面的感嘆句,語速應稍微慢一點。
師:你來試試。
女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男生:她的語速、停頓非常好,感嘆句讀得很有感情。我要向她學習。
c組:
男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女生:我認為感情讀出來了,但“小船……流去”可以讀得再慢一點。
師:同學們發現沒有,她的點評有策略:先肯定他好在哪里,然后指出他的不足,讓人聽了挺舒服的。
女生:(讀第8自然段)
男生:她讀得很好,讀出了感情,使人聽了能感覺到大格樹枝繁葉茂,非常有生命力。
師:她已經把格樹的生命力展現出來了。
師:這幾位同學選擇的都是寫熔樹的。有沒有選擇讀寫鳥的段落?
生:(讀第12自然段)
生:讀得非常好,很有感情。
二、自主感悟
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格樹是那么生機盎然,鳥兒是那么生氣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在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ㄉx擇)
師:選擇“樹”的同學請齊讀第7、8自然段。
(生齊讀)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12、13自然段。
。ㄉR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地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臆嗎?待會兒要進行第二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格樹和鳥兒誰更有魁力。喜歡“樹”和“鳥”的同學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兒”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W生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能形容自己特點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后,爭先恐后地上臺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里邊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復的要刪去。
。ㄉ伎冀涣骱笊吓_修改)師:剛才我們『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你們自己?
(生準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格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丫,沒有大格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格樹,我有數不清的枝丫,枝葉是那樣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像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歌聲動聽,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格樹就沒有這么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可愛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格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格樹,是沖著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格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筑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小鳥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格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 !格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里。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說,沒有它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李老師你也說人們看我們是沖著“鳥兒”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身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三、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課文中,樹和鳥是什么關系?
生:我認為樹和馬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襯,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d這位同學的話。我認為大格樹和鳥是朋友關系,而且關系非常密切。
生:大格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格樹上棲息,為大格樹增色添彩,使它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馬和格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于傾聽,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認為馬和格樹是形影不離的,有樹的地方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格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格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么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格樹比作一個人的軀體的話,那么鳥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著這條線干嘛 ?(師將黑板上劃分樹與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齊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顫娍蓯郏杪曇材敲辞宕鄤勇牎N艺J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生氣,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熔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格樹養育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格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聲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格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爛漫的孩子的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仿佛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熔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格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格樹,現在我覺得這大格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格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申!倍鴦偛,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身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四、拓展體驗
師:如果你是文中那只小畫眉,你想唱些什么呢?可以用寫小詩、寫歌詞、畫畫等各種方式來表達。(學生自主合作,大約 10分后,學生上臺展示)
師:同學們的想像非常豐富,創造力真強。我想用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一句名言來結束這堂課“人,詩意地棲居大地上1”
〖評析〗
杭州市教委教研室 沈大安
我聽《鳥的天堂》可能不下數十次,這一回在浙江省第二屆“百課萬人”創新教學觀摩活動上聽李海達老師的課,猶如一陣清風撲面而來,特別興奮。教師對一篇使用了多年的教材的獨特解讀和獨到處理,學生在課堂上感悟到的人文精神、迸發出來的創造潛能,都讓我心悅誠服。雖然沒有使用課標教材,卻強烈地體現了《課程標準》倡導的新理念。
李海達老師的這節課,對《鳥的天堂》的人文內涵作了深入的開掘。原教材在知識和能力的定位是“靜態和動態”,可以說純粹是寫作技巧的傳授。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一般也是把大格樹的枝繁葉茂和小鳥的活潑歡樂分開來加以體會的。李老師別開生面地對教材作了處理,將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從“分”到“合”,讓學生充分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系,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華。而這種感悟和體會不是靠教師的說教,全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聽說讀寫活動獲得的,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這種“分”和“合”,暗含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隨機進行人格塑造的匠心。我們可以看到,這節課始終充滿著教師對學生的激勵,肯定學生的每一次成功、每一點進步,使得每一個學生,特別是相對后進的學生樹立起自信心。這節課的展開部分有兩個重要的板塊:一“自主感悟”,讓學生分別以“樹”和“鳥”的身份贊美自己,從中培養自尊、自愛和自信;另一個是“換位整合”,讓學生同時學會欣賞別人。這兩個板塊的實施,把學生引人物我同一的境界。我即是樹,你即是鳥,樹和鳥互相欣賞,形成整體;我和你也互相欣賞,互助互勵。當學生真正做到了認識自我,欣賞別人,他們未來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這樣處理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為學生人生的光彩涂了一層亮麗的底色。
語文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我們不能滿足于“教教材”,而應當是“用教材”。我們要“讓思想沖破牢籠”,與時俱迸地處理教材。優秀的語文教師有一雙慧眼,能用獨特的視角去審視教材,根據時代的需要和學生的現實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
聽李老師教《鳥的天堂》,又一次讓我感到“藝無止境”。語文教學永遠是一塊無限廣闊的創造的天地。讓我們認準方向,大膽地往前走。
鳥的天堂的語言美
語言大師巴金的文章,流暢自然,樸實生動,富有熱情!而B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語言上準確生動,樸素優美,簡潔灑脫,富有節奏感。
一、準確傳神,生動形象
巴金善于運用確切的詞語,描繪事物的性質、狀貌,恰到好處地抒情表意。在表現榕樹生命力之美時,這樣寫道“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边@里如果去掉“似乎”變成寫實,就顯得不真實了;如果換成“我覺得”就把感覺和景物截然分開,語氣平淡!邦潉印比绻兂伞坝縿、跳動、顫抖”,就不能把綠葉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狀態準確地刻畫出來。“似乎、顫動”傳神地把當時作者的感受、聯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兩忘”的心態,意境深遠,妙不可言。寫榕樹的葉子亮麗,又反客為主,寫成“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葉子對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讓人不得不看,榕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
第二次去看榕樹,寫群鳥嬉戲,“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極言場面之廣大。從聽覺寫“聲”,從視覺寫“影”,寫影比寫鳥本身更能體現當時的熱鬧紛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撲翅膀”。充分寫出形態的多種多樣,生動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二、節奏明快,情深意厚
《鳥的天堂》全文節奏鮮明,聲音鏗鏘,自然流暢,瑯瑯上口。課文開頭多用短句,簡潔明快,令人漸入佳境。寫靜態的榕樹,多用長句,具體生動,情深意厚,耐人尋味。寫群鳥嬉戲,以詞為句,長短錯落,生動熱鬧,給人以急促的動感。作者又用“連環”“頂真”等寫法,“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讀時就給人以“應接不暇”的感覺。作者又較多運用排比、復迭的句子,體現熱鬧歡騰的景象。
在感情上,作者善于運用多種方式表達。如在劃船途中“三只槳有規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寫景抒發內心的愉快。當沒看到鳥后失望、迷惑“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我不禁這樣想”。明寫想法暗寫心情。當被大榕樹生命力所傾倒和被群鳥的歡樂所感染時,直接抒情:“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那歌聲真好聽”前面的間接抒情對后面的直接抒情又給予襯托鋪墊,使結尾的抒情顯得異常強烈,震撼人心,結尾如豹尾般有力:“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三、欲揚先抑,氣韻貫通
文貴曲忌直,本文圍繞作者的思想變化,欲揚先抑。先寫第一次看到是幾株大榕樹的錯覺,先抑,后寫真是一株大榕樹,后揚;先寫沒有看到鳥的遺憾,又抑,后又突出寫群鳥嬉戲的場面,再揚。證實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前后對比,波瀾起伏,產生動人的藝術效果。
全文讀之自然流暢,誦之瑯瑯上口,歸功于文章的氣韻貫通,寫動態的第一段,作者用兩個表時間的名詞“起初”“后來”,用兩個寫拍手的短句,連起了由靜寂到有鳥,再到鳥開始飛起,最后到處是鳥,各具情態的整個場面變化過程。下面的一段,則體現了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描寫到局部刻畫的連通:由“眼睛應接不暇”的概寫,到“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再到一只畫眉鳥的細寫,連貫流暢,緊湊而又有變化。
《鳥的天堂》一文,自然樸素而又細致周密,看似平常中,顯示作者嫻熟的技巧,奏響一曲自然與生命的贊歌。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和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領悟作者抓景物特點進行聯想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
【學習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2、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并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閱讀感受。
【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上網或查閱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文字、圖片、音像等),開資料展示會。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天堂”入手,激趣導入
1、談話:自古以來,人們對幸福都充滿著無限的憧憬,都渴望擁有天堂般的生活。
板書:
天堂
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
2、板書:
鳥的
你想象中,鳥的天堂應該是什么樣的地方?
(小鳥生活的樂園。)
3、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并查找了有關資料,關于鳥的天堂,你已經有了哪些了解?請同學們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資料。
(鳥的天堂”實際是指大約有500年樹齡的一株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五百年前,這里原有一個泥墩,一棵榕樹,經長期繁衍,成為覆蓋有二公頃的小島。島上的榕林棲息著數十多種小鳥,尤以白鶴和灰鶴最多。白鶴朝出晚歸,灰鶴暮出晨歸,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飛舞,嘎嘎而鳴,蔚為壯觀。 20世紀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寫了《鳥的天堂》,1982年他親筆題了“小鳥天堂”四字,更為這風景區增色不少。)
70年前,這里還名不見經傳。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經此處,寫下了《鳥的天堂》一文,使這里名揚四海。那么,他當時看到的鳥的天堂是什么樣的呢?他又是怎樣把所見如實寫下來的呢?
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幻燈片一:學習小鑰匙)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可以邊讀邊思考:
⑴ 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什么時間?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 每次看后“我”分別有什么感受?請用“ ”劃出有關語句。
⑶ 鳥的天堂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復讀書后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
1、在小組內交流讀書的收獲,討論不懂的問題。
2、全班交流:
(可以小組推薦,也可以自由發言交流。)
、 就三個思考的問題集中交流:
問題1是內容題,學生讀文后很快就能知道,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一次是傍晚,鳥兒休息了,因此只看見大榕樹,沒有看到鳥;第二次是早晨,鳥兒開始活動,因此看到大榕樹中棲息的許多鳥。
問題2作為交流重點。交流時,抓住第一次時的“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和第二次時的“我感到一點兒留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問題3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能說出鳥的天堂很美、榕樹大、鳥很多等即可。
⑵ 提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鼓勵學生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在深入讀文中思考。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 大榕樹為什么成了鳥的天堂?
、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一句是什么意思?
③ 最后一句中的兩個“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加引號,有的不加引號?
、 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為什么我卻沒有看見一只鳥?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⑤ 為什么“我”對鳥的天堂有一點留戀?為什么作者說“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
、 為什么說“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為什么說是“鳥的天堂”而不用鳥的樂園(或世界)?“鳥的天堂”(或大榕樹)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
四、選擇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暢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你們愿意再仔細地讀讀課文嗎?
1、練習讀課文,重點讀自己最感興趣或最喜歡的段落。并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讀書的體會或感想。
2、把自己認為讀得最精彩的段落讀給同學聽。師生評議,相機引導。
朗讀指導要點:
、 關于榕樹的“大”。注意通過突出數量詞“許多株”、“一株”、“兩株”、“真是一株”突出榕樹的大。
(介紹資料:榕樹占地達20多畝,相當于三百多個辦公室、150教室那么大。)
、 關于榕樹的茂盛和美麗。
(同學先來讀,然后請同學說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榕樹的茂盛和美麗的?)
① 指導朗讀:
要讀出榕樹的靜態美。
看圖片,讀文字:
茂盛、全部生命力、簇、堆、翠綠、明亮、照耀、新的生命、顫動、美麗
“榕樹正是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 想象:
是啊!這榕樹枝繁葉茂,綠得多么可愛!一簇樹葉堆在另一簇上面,密密層層的陽光照在翠綠的葉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陣微風吹來,鮮亮的葉子一動一動,像在長呀長呀!請同學閉目想象。
、 關于眾鳥活動的場面:
、 讀一讀,說說感受:
(鳥多:到處、到處 大 小 花 黑 應接不暇;快樂:叫、飛、撲。)
② 朗讀指導:
這一段主要應讀出它的什么特點來呢?(熱鬧)對,這就是它的動態美,這一段主要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它的動態美。
(引導讀“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畫眉鳥……那歌聲真好聽……”讀出鳥的可愛;引導讀“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和“眼睛應接不暇……”讀出鳥的多。)
、 (看鳥多的圖片)
我們一起來看看眾鳥紛飛的場面吧!提問:
通過看這一幅幅畫面,你想說些什么?你覺得鳥兒在這里生活得怎么樣?再來讀。
五、擴展討論交流
1、同學們讀得很好,假如你就是這里的一只小鳥,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地方呢?
⑴ 這兒生態環境好:
① 這兒環境幽美。文章一開頭幾個自然段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夏日的傍晚,這兒不僅四周很靜,只聽見船槳激起的流水聲,而且景色迷人,燦爛的紅霞還在天邊。
、 這兒氣候溫曖,土地濕潤,河流縱橫,有利于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有生機。
、 這兒資源豐富,由于氣候溫暖濕潤,各類蟲子繁殖旺盛,因而鳥兒的食物就豐富。
、 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繁葉茂,非常適合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是名符其實的鳥的天堂。
⑵ 人們保護意識強:
這兒的人們不許人捕鳥,因此鳥兒們得到了保護,能夠列憂無慮地生活、繁衍。
(大榕樹周圍環境安寧,景色幽靜;大榕樹枝繁葉茂,便于鳥兒棲息;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保護。)
2、假如你是一只小鳥,看到這么美的一棵大榕樹,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這種感受告訴給你的同伴呢?
3、小結:
榕樹為鳥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環境,鳥在此生活,使得榕樹更能茁壯成長,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是多好呀!它使得人類的家園更加美好。
六、學習最后一段,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這時候“我”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讀最后一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感到一點兒留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你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 “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币痪渲械摹盎仡^看”是什么意思?體會到留戀之情。
(這句話中的“回頭看”,是沒有看夠、舍不得離開的意思,因為大榕樹的茂盛和眾鳥棲息的場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見的,他被這美麗、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點兒也不愿離去。)
、 讀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加引號,第二個為什么不加引號?
(體會到無限贊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昨天不是沒有鳥而是我的眼睛沒有看到,因為去的時間是黃昏,鳥都棲息了,再加上大榕樹的枝葉繁茂,所以沒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鳥都歡快地飛出來。作者見到的確實是鳥的天堂。第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樹。第二個不加引號,是用天堂來比喻這里對鳥兒的棲息繁衍再合適不過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3、用留戀、贊美的語氣齊讀最后一段:
“人間畢竟有天堂,暫別浮華,擁抱自然,聆聽百鳥和鳴,感受天籟之聲;到人的樂園,遠離塵囂,覓一方靜土,讓疲倦的心靈得到片刻棲息……
親親小鳥,給你一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境界;
親親小鳥,給你一個自由呼吸休閑愜意的空間!
4、教師小結:
樹與鳥,鳥與水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多么生動活潑的畫卷呀!這里不僅有樹的奇美,有鳥的歡樂之美,更有人與自然、與動物的和諧之美,所以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去創造更多的人間天堂。
七、作業菜單
1、摘抄:
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
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通過朗讀,讀出鳥的天堂的美。
4、“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游覽勝地。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并想辦法搜集一些有關的材料,為導游寫一篇簡短的解說詞。
5、搜集一些人與自然、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
6、如果你生活在鳥的天堂,為使鳥的天堂更美麗,你會怎樣做?試將你的做法寫下來。
(補充資料:人們最近前往“小鳥天堂”觀鳥,卻頗感失望,繞小島兩圈,沒有見到小鳥群飛的盛景。據當地人介紹,由于小鳥生存的生態大環境發生了改變:即小鳥周邊被開發,原有的農田、水塘被破壞,環繞小島的天馬河的水質遭到污染,小鳥不斷地飛到其他地方覓食,不再回來,護鳥措施也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板書設計】
大
大榕樹 獨木成林
美
鳥的天堂
多
鳥 群鳥紛飛
歡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6
佚名
教學目標 :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背誦課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3、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難點 :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
2、想象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部分的有關句段,背誦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美麗奇特。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造句。
3、認識“鳥的天堂”,初步體會景物動態和靜態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作者簡介。
2.揭示課題。
。▽ψ髡甙徒鹱骱唵谓榻B,既是一種文學修養的熏陶,也是從語文的內部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讀正確;(2)讀通順。
思考:談談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自由讀是一種面向全體、照顧差異的讀書方法,目的在于讓每個學生能對課文有一個完整初步的了解。)
2.檢查反饋。
。1)課堂交流: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ㄟ@個問題的設計旨在促進學生認真閱讀,學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學情;教師的寬容評價,有利于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
。2)個別讀課文,隨機學習生字和部分新詞。
(讀的是個別學生,檢查出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字詞的學法似乎有些凌亂,但有實效。)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1.速讀課文。
思考:課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怎樣分?為什么?
。1)自己讀讀、劃劃、想想。
。2)小組討論,重點討論“為什么?”
。ê喕侄,強調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和動態描寫。)
2.檢查反饋。
四、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輕聲讀課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寫的情景。
2.質疑:在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問題?
。ㄗ鹬貙W生的質疑,鼓勵學生相互作答,教師重點指導。質疑是一種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知識和能力,又激發學生邊讀邊思。)
3.在這些句段中,選擇你最喜歡的有感情朗讀。
(1)嘗試有感情朗讀。
。2)朗讀指導。
(3)有感情朗讀有關句段。
4.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背誦7、8自然段。(機動)
(給學生選擇的權利,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鑒別能力,培養學生自主的閱讀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的有關句段,感受“鳥的天堂”里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應接不暇”、“留戀”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應接不暇”造句。
3.精讀課文,體會課文描寫景物動態和靜態的方法,了解作者觀察描寫的精細、巧妙。
教學過程 :
一、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較:這三段話之間有什么不同點?
(引導學生在感性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分析,領悟作者觀察、描寫之巧妙。)
(2)嘗試將這三段話按樹根、樹枝、樹葉的順序改寫成一段話。
。ㄟ@是一項語言表達練習,同時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讀課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話表達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來自于課文的什么地方?
。▽挿旱膯栴},有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心理空間,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
。2)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
、倮斫狻拔覀兝^續拍掌……有的在撲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
B.有感情朗讀句子。
②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應接不暇”。
二、熟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課文。
比較:兩個部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W生在這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較,教師應有限度的認可這些答案,并引導學生認識在內容和寫法上的本質聯系和區別,比如靜態與動態等。)
2.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句段。
三、延伸課文,鼓勵探索
1.置疑。
。ㄔ谥靡芍袔椭鷮W生解決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彌補一些教學中遺漏的問題,可以稱為教學民主,也可以理解為因學而教。)
2.介紹“鳥的天堂”的地理位置、歷史與現狀,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
四、作業
1.背誦課文12、13自然段。
2.嘗試用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描寫一處景物。(選做題)◆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7
一、教學設計說明
《鳥的天堂》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五組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們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游覽順序可以分為四個大段:第一段寫作者和朋友們劃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寫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寫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贊美。
根據教材的編排,本組訓練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們緊緊圍繞本組訓練重點項目,著重抓了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目標上,注意簡化頭緒,集中目標
我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為: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2.了解靜態與動態描寫的方法;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7、8自然段。具體到每一課時,教學重點也較集中。第一課時:1.析題,引疑;2.初讀感知全文內容,理清思路。第二課時:1.從中心句入手,引導質疑問題;2.細讀課文,認識大榕樹奇特、美麗的特點,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情景,認識靜態與動態描寫的方法;3.精讀課文,釋疑,體會感情。第三課時: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2.背誦課文片斷;3.用詞造句。在第二課時教學之初,我們還設計讓教師揭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并指名學生復述,強化目標意識。
(二)、在教學結構上,注意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
第二課時的整個教學過程,采用了變序的結構。從結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
在速讀全文后,讓教師有意識地抓住文章結尾段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騙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中為什么前一個“鳥的天堂”要用引號力爭起到從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著,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為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ㄈ、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把質疑問難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上課之初引導學生質疑,在析疑、解疑過程中,仍不忘讓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同時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語言文字訓練及朗讀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并注意啟發學生讀的欲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3.除了啟發學生質疑問難以外,還啟發學生哪些地方讀懂了你是怎樣讀懂的幫助學生溫故知新,樹立學習信心,總結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二、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了解了《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的大概內容,分了段。這節課我們要深入學習課文,學習目標是:了解作者是怎樣寫椿樹和鳥兒的,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誰能再說一遍(指名復述)
。坶_始展示目標,讓學生按著目標去學,發揮了教學目標的導向、激勵功能。]
師:我們已經知道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用書上的一句話說一說。
生:我覺得是這句話:“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師:(出示文字投影片)對了。找到這句話的同學還有哪些
。ㄉR舉手)
師:讓咱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遍。
。ㄉR讀)
[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突出了重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生甲:我想為什么第一個“鳥的天堂”要打引號,而第二個“鳥的天堂”卻不打引號呢
生乙:為什么說“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
師:(調整順序板書:昨天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鳥的天堂)誰有同樣的疑問(生舉手)這幾個問題提得好,還有嗎
生:(搖頭)沒有了。
師:大家別急,這幾個問題讓我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逐步解決。
[把經過梳理的疑難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質疑解疑成為理解內化的學習過程。]
師:同學們想一想,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沒有見到一只鳥,他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一株生長得很茂盛的榕樹。
師:(板書:榕樹)作者在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寫榕樹的有關句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讀懂,記住它,待會兒咱們來交流,結合課后思考題第2題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讀不懂,可以在旁邊做上記號,等會兒提出來。(生自由讀、思、畫)
師:現在讓我們交流一下,你自己讀懂了寫榕樹的哪些詞句或內容
生:我讀懂了這一句:“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闭f明了那株榕樹非常茂盛,葉子非常多。
師:(板書:茂盛葉多)請你再想一想,葉子除了多之外,“不留一點縫隙”還說明什么
生:還說明樹葉非常密。
師:(板書:密)這里作者從葉子的數量上寫出了榕樹那靜靜的樣子,這是什么描寫
生:(齊答)靜態描寫。
師:讀懂了這株榕樹茂盛的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第七自然段的“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一直到“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體現了榕樹的枝非常多,也體現了它的“茂盛”。
師: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到榕樹的枝干多
生:我從“不可計數“和“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進泥土里”讀懂的。
師:(板書:枝干不可計數)老師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讀懂了。“不可計數”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非常多,數不清。在課文里指枝干多得數不清。
師:為什么枝干這么多
生:因為榕樹長得非常茂盛,所以枝干非常多。
師:這是你的理解,我看到有同學在搖頭了,同一個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理解,歡迎你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我知道榕樹還有一個特點,它的枝上會生出一些氣根,慢慢扎進泥土里,這個特點使它的枝干多。
師:(板書:枝上生根)也就是說“枝上生根”與“枝干不可計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你讀懂了句與句之間的聯系,你很善于思考。
生:在我國云南的西雙版納有這種榕樹,很多枝干就像形成一張巨網,要把你包圍起來,送到一個更美的地方去。
師:你感受到了榕樹的氣勢,感受到了榕樹特別美。
。ǔ鍪緢D畫投影片:榕樹近景。指名上臺指出圖中榕樹枝、根、葉的位置。)
師:看了圖,再讀讀這句話(出示文字投影片),你們又讀懂了什么
生甲:這株榕樹真大呀。◣煱鍟捍螅
生乙:枝上生出的根扎進泥土里,天長日久又會長成新的干,說明這株榕樹年代久遠。
師:你說得真好,這棵樹已經有500年的歷史了。這株榕樹何止大得驚人,簡直是一種特有的自然美,這句話怎么讀好呢誰來試試(指名讀這句話)
師:讀得好!你是帶著什么感情讀這句話的
生:我帶著驚奇、贊美的語氣讀。
師:讓我們學著她這樣,把這句話一起讀一遍。
。ㄉ懈星榈佚R讀)
師:這句話從生長特點上寫了榕樹那靜止不動的樣子,這是什么描寫方法
生:(齊答)靜態描寫。
師:同學們看,我們深入讀這句話,就能對它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寫榕樹“大”,除這兩處外還有什么地方呢
生:第8自然段這句話:“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從這里我看出樹非常大。
師:有沒有同學提出不同的見解
生甲:我覺得這說明榕樹非常綠。
生乙:這句話說明了榕樹的生命力旺盛,也就是“茂盛”。
師:你的理解更準確。剛剛那位同學說了榕樹的葉子綠,請你告訴大家,你從哪一句看出來的(板書:綠)
生:我從這句話看出來的:“那翠綠的毅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讓我覺得那綠的顏色像綠寶石似的,還像一汪綠的水,似乎要滴下來似的。
師:你描述得真美。其他同學如果也讀懂了這句話,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甲:我覺得綠色代表生命力,所以這株榕樹“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生乙:這株榕樹讓人覺得它綠得發亮,就好像有無數的小精靈在上面跳躍著,使每一片樹葉都充滿了勃勃的生機。
師:聽了你們的描述,我覺得你們確實讀懂了這句話。這一句話寫得多好!把葉子都給寫活了。誰能把這句話讀好
。ㄖ该懈星榈乩首x這句話)
師:大家覺得她讀得怎么樣。
生:(齊答)好!
師:那就讓我們像她那樣有感情地朗讀一遍。(生齊讀)
師:看著這株榕樹,作者不禁發出了怎樣的贊嘆
生甲:作者說“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從這句話我看出了作者對榕樹的贊美之情。
生已:“南國”指我國的南方,這株榕樹生長在我國的南方,作者不僅贊美了榕樹,還贊美了南國。
師:你說得真好!作者贊美了這美麗的地方,美麗的大自然!我們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讀這句話
生:帶著熱愛、贊美之情讀。(生讀)
師:對,速度慢一些,感情是發自心底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生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太好了!對于寫榕樹的這部分,同學們還有什么地方不懂
生:第9自然段“我仿佛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只鳥的影兒。”我不懂,為什么“我”聽見鳥撲翅的聲音,卻看不見鳥的影兒
師:他不明白的地方也許正是你明白的,誰來給他解釋一下
生甲:“我仿佛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并不就是鳥在撲翅,這是作者想象到的。因為他聽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所以他想象到了這里有許多鳥。
生乙;我還有一種解釋,第1自然段寫了他們已經吃過晚飯,天快黑了,鳥兒要休息了,所以作者見不著一只鳥。
生丙:我再給她補充一點,因為樹葉很茂密,把鳥窩都遮住了,所以“我”不知道鳥在哪里。
生丁:風吹來,就把樹葉吹動了,就有聲音,所以作者誤認為是鳥在撲翅。
生戊:我再補充一點,我覺得他說得不對。作者聽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他肯定會想“鳥的天堂”鳥應該特別多,他就幻想到有鳥在撲翅膀。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他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你們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誰還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大家幫助嗎
。酃膭顚W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使討論有實效,有質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
生:作者為什么說“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為什么不用“靠近”
師:他讀書真仔細,這個問題提得好。是啊,作者為什么不用“靠近”用“逼近”呢
生:因為作者乘坐的船離榕樹越來越近了。
師:老師給大家提示一下,可以從作者所處的位置和樹的特點去想。
生:我知道了,因為作者坐在小船上,位置比較低,而樹根高,而且這株榕樹又大又茂盛,所以作者用“逼近”。
師:對,船離樹近了,更近了,人會有什么感覺
生:會覺得這株榕樹像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
師:非常好!氨平闭w現出了榕樹那逼人的氣勢,而“靠近”就不行了。同學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生:沒有了。
師:在寫榕樹的這個部分中,你們覺得哪一段寫得最好
生:(齊答)第8自然段。
師:大家愿意把這一段讀好嗎
生:(大聲齊答)愿意!
師:先請大家自己放聲讀一讀。
(生自由放聲朗讀)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師:她讀得怎么樣
生:她讀得好,讀出了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師:誰還愿意讀(生齊舉手)
師:這么多同學想讀,那好,我們一起來吧。
(生有感情地齊讀第8自然段)
師:(小結)在這個部分,作者通過榕樹的枝、干、根、葉寫了榕樹大和茂盛的特點,寫出了榕樹那靜靜的樣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描寫
生:(齊答)靜態描寫。
。垡龑W生通過對重點詞語、句段的理解,品析、認識了大榕樹奇特、美麗的特點,從而使重點訓練項目得到了滲透,初步感知什么是靜態描寫。]
師:(板書:靜態)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動的對榕樹的熱愛、贊美之情。
師:看著這株美麗奇特的大榕樹,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作者聽了有什么感受
生甲:他會覺得很奇怪。鳥的天堂里怎么會一只鳥也沒有
生乙:他會覺得名不副實。
生丙:他會感到一絲遺憾。
師:大家說得很好,可是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后他有什么感受
生:他感到一點留戀。
師:“留戀”是這一課的新詞,什么是“留戀”
生:“留戀”就是舍不得離開。
師:作者的感受怎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生:因為第一次作者沒有見到一只鳥,而第二次他卻見到了許多鳥。
師:為什么兩次看到的情景如此不同
生:因為作者第一次去是傍晚,那時鳥兒都休息了。而第二次作者是早晨去的,鳥兒都出來活動了。
師:你說得對。所以作者說(指板書)
生:(齊答)昨天眼睛騙了我。
師:這個問題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了。
師:我們來看看作者又是怎樣寫鳥的。課文哪幾處具體寫了鳥(板書:鳥)
生:課文第12、13自然段具體寫了鳥。
師:請一位同學來讀這兩個自然段,同學們看看你最喜歡寫鳥的哪句話。(指名讀)
師:你喜歡寫鳥的哪個句子
生:我喜歡“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這句話。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
生:“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可見鳥兒飛得很快,我們只能聽見它們的聲音,看見它們的影子掠過,我覺得這里寫得非常美。
師:(板書:到處鳥聲,到處鳥影)說明這兒的鳥怎么樣
生:(生答)多。
師:(板書:多)還有誰說說你喜歡哪一句
生:我喜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說明各種顏色的鳥到處都有,很多我沒見過的。
生:我補充一點,昆明冬天的時候會來很多海鷗,飛起來時就像拉起了一張巨大的白色的網;而這些鳥各種顏色都有,那飛起來就像拉起了一張彩色的巨網。
師:你說得真好!那景色又美又壯觀。
。ò鍟航 飛 撲)從這幾個寫鳥的動作的詞來看,你們覺得鳥兒怎么樣
生甲:鳥兒在這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生乙:鳥兒們很自由。
生丙:它們很快樂。
師:(板書:快樂)和榕樹比較,作者對鳥兒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寫
生:(齊答)動態描寫。
師:(板書:動態)作者抓住鳥兒活潑好動的特點,主要從聲音、位置的變化和動作等方面進行動態描寫。
。úシ配浵瘢喝壶B在大榕樹上紛飛歡鬧)
。劢柚F代化的電教手段,播放群鳥在大榕樹上活動的錄像,真實地再現了眾鳥紛飛歡鬧的壯觀景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習興趣。]
師:看了這段錄像,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覺得這兒鳥非常多,而且顏色很鮮艷。
生乙:鳥兒飛起來的景象真壯觀。
生丙:鳥兒叫聲悅耳,非常可愛。那只小畫眉鳥真像個頑皮的孩子。
生。壶B兒生活得很快樂,我也想變成一只鳥在那兒生活了。
師:用一句話說,你覺得這個地方怎么樣
生甲:這個地方十分美好。
生乙:這個地方真是鳥兒幸福生活的樂園。
師:你說得真棒。這就是第二個“鳥的天堂”的含義。那為什么第一個打引號
生:第一個打引號的“鳥的天堂”,指的是那株茂盛的大榕樹。
師:對,第一個“鳥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樹,打上引號起強調作用。
。蹖W生開頭提出的三個問題,在教師指導啟發下,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至此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師:(出示文字投影片)看來同學們和作者一樣深深地愛上了這里,讓我們帶著肯定和贊美的感情讀讀最后這句話。
。ㄉ懈星榈佚R讀)
師:把這句話放在課文結尾有什么作用嗎
生甲:總結全文。
生乙:點題。
生丙:點明中心。
師:(指板書中三個問題)現在這幾個問題同學們都懂了嗎
生:(點頭)弄懂了。
師:那好,我想請開始提出這幾個問題的同學自己來回答。
。ㄉ穑
師:對課文同學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生:沒有了。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體會到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生:我體會到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師:作者是怎樣表達的
生:作者抓住榕樹靜止不動的特點進行了靜態描寫,抓住鳥兒活潑好動的特點進行了動態描寫。
師:對,這一靜一動,互相映襯,突出了“鳥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最后,請同學們課后討論:這里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呢下一節課我們再交流。
。圻@一問提得好,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探究大榕樹為什么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有利于深化認識。]
附板書:
鳥的天堂 昨天眼睛騙了“我”
大 枝干不可計數 枝上生根
榕樹 茂盛 葉 多 密
綠
。o態)
“鳥的天堂” 多 到處鳥聲 到處鳥影
鳥的天堂 鳥 快樂 叫 飛 撲
(動態)
總評:
這是一節有教改新意的語文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突出了語言文字訓練
教師緊扣單元訓練重點,聯系上下文,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句子反復推敲、品析,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如對中心句的理解,在學生理解了其含義后,最后還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重視“讀”的訓練,做到讀前有要求,讀中有指導,讀后有評議,使整個教學過程變成不同要求的讀書活動。
二、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
從教學效果看,學生讀書、思考問題、討論問題、交流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得到了發揮,課堂里出現了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書聲朗朗,學生敢于提問,敢于發表意見,各抒己見,討論熱烈。
三、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根據教材特點,采用變序教學法,從結尾段中心句入手,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精心地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優化了教學過程。
四、恰當地運用了電教手段
這節課有五次用到了電教手段,尤其是后兩次(再現大榕樹奇特的景觀、眾鳥紛飛歡鬧的壯觀景象)用得適時,恰到好處,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給學生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ㄕZ 文課 堂網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 文地址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8
教學過程
激情 設疑
1.學生回憶課文內容,描述"鳥的天堂"那美麗而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和眾鳥活動的奇妙景象。
2.組織全班交流,擬訂主要問題
(1)解說詞的一般格式是怎樣的
(2)鳥的天堂的具體地址在哪兒
(4)鳥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5)鳥的天堂最初是怎樣形成的
(6)鳥的天堂里有哪些種類的鳥
(7)人們是怎樣保護鳥兒的……
1.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隨巴金爺爺瀏覽了"鳥的天堂",那"鳥的天堂"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2.提出活動內容
"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游覽勝地。本次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要求我們根據課文內容,并想辦法搜集一些有關的材料,為導游寫一篇簡短的解說詞。
3.設疑
面對這個任務,大家有哪些困難呢?對鳥的天堂同學們還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大家主要想通過網絡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過一些網絡閱讀的簡單嘗試,學生們對利用網絡搜集資料的便捷特點已有初步體驗。在學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要求時,學生們紛紛建議通過互聯網查找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
(2).學習者具備良好的問題意識,是自主探究學習的前提。幫助學生歸納出主要問題,使學生能順利展開網絡學習,也有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組織
指導
1. 學生按共同的閱讀興趣自愿組合,以二至四人為一小組,組成學習共同體。
2.小組討論,確定小組活動具體目標。
3.小組組內分工、組織協作
(1).明確活動要求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活動目標搜集資料,將感興趣的材料進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結合課文和搜集的資料,寫一篇介紹"鳥的天堂"的解說詞。
(2).指導使用網絡課件
熟悉課件界面,提示本地資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導利用bbs論壇共享信息資源及組際、師生間交流。
(3).明確網絡閱讀的具體目標,是排除無關干擾、提高網絡閱讀效率的關鍵。
(4).網絡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還是信息的評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組織結構的協作。本課中,主要是從以下兩方面來組織的:(一)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引導組內分工協作。(二)組織組際合作,利用bbs討論區和作品展示區,在小組間創設一個研討交流的和諧環境。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充分利用網絡的共享,這也是提高網絡閱讀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組根據本組目標,展開自主探究性網絡閱讀
根據本地資源索引,閱讀校園網資源庫中的資料
利用網絡課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訪問國際互聯網,查找所需資料
進入bbs論壇,將搜集的資料粘貼于bbs與他人共享,或閱讀他人提供的資料
在bbs中進行組際交流或師生交流,質疑、交流想法、組織協作
2.各小組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評判的基礎上篩選出有效信息!
3.各小組根據資料嘗試撰寫解說詞。
(1).利用局域網監控系統及時了解各小組學習情況,適時調控。
(2).進入bbs,釋疑,并為學習有困難的小組提供指導和幫助。
(3).在bbs中組織和指導各學習共同體內部及組際間的分工協作。對團隊協作能力強的小組進行表揚,激勵各小組展開卓有成效的合作
1.處于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探究欲特別強烈,主體潛能得到較充分地發揮。
2.面對豐富的網絡資源和網絡閱讀的交互性,各學習個體可自主選擇不同的探究途徑,并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這也是網絡閱讀過程中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興趣的動力之一。
3.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充分利用網絡 的共享,這也是提高網絡閱讀效率的重要因素。
4.從網絡閱讀的流程看,網絡閱讀能力可分為迅速檢索信息、準確篩選信息、批判性評價信息、有效加工及創造性運用信息等諸能力要素,其中準確篩選及批判性評價信息的能力是小學生們所最缺乏的,教師應著重指導。
總結
點評:
1.完成解說詞的寫作,將其修改后發表于作業展示區。
2.閱讀和評價作業展示區中的作品。各小組對本次活動進行自我總結評價,并進行小組間的經驗交流。
3.在老師的組織幫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動材料,制作網頁并上傳。
1.對作業展示區的作品發表評論,對表現突出的小組給予表揚鼓勵。
2.對本次活動總結評價,組織學生將本次活動成果及有關材料、記錄制作成網頁上傳至學校網站,進行網絡展示。
3.幫助學生歸納利用網絡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鼓勵學生多嘗試利用網絡等現代媒體獲取信息,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1.給學生們的學習成果提供展示的機會,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動的價值體驗,是激發其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培養其利用網絡媒體獲取資料解決與學習、生活相關問題的主動性和習慣的重要環節。
2.讓學生們對網絡閱讀中積累的經驗相互交流,對存在問題的自我反思,能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網絡閱讀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網絡閱讀能力的培養。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9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認識大榕樹的大和美體會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 領悟作者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
2、情意目標:
、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南方的優美風光,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感受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⑵ 培養學生主動讀書思考的良好習慣。
⑶ 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 認識大榕樹的大和美,體會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⑵ 領悟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
2、教學難點:
認識大榕樹的大和美,領悟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導入新課:
音樂導入。
(點評: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板書課題。
二、抓重難點,自主感悟
1、檢查預習:
作者幾經過鳥的天堂?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哪些段落寫榕樹?哪些段落寫鳥兒?
2、明確學習目標: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榕樹與鳥兒這兩個部分。
(點評:自然引入對重點段的學習,明確目標。)
3、自主學習:
自學,畫出你喜歡的語句,并寫上你的感受。
(點評:培養學生主動讀書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匯報交流,研讀課文
1、說說你喜歡哪些語句,談談你的感受。
(點評:尊重學生對閱讀的多樣感受。)
2、師點撥理解以下句子: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我們繼續拍掌,樹上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撲翅膀!
3、指導朗讀。
(點評:有感情地朗讀,以讀促理解。)
四、拓展體驗,運用語言
創設情境:
小畫眉了興奮地唱著,它會唱些什么呢?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表達。
(點評:1、開發學生上潛力,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鼓勵學生創新。2、因材施教,創設展示平臺,讓每個學生充分張揚個性。)
五、珍愛生命,保護環境
1、創設情境:
說說樹與鳥的關系。
2、激發環保熱情。
(點評:充分挖掘語文的人文因素,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六、布置作業
1、口頭:
朗讀課文。
2、書面:
抄寫喜歡的句子。
3、實踐:
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并收集一些有關資料,為導游寫一份導游詞。
【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榕 樹
大美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游覽勝地。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并想辦法搜集一些有關的材料,為導游寫一篇簡短的解說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情感與態度 方法與習慣
1.利用網絡展開多層面的拓展閱讀,進一步了解“鳥的天堂”的相關資料。
2.能較好地對搜集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嘗試寫簡短的“解說詞”。
3.在自主探究的網絡讀寫活動中培養興趣,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感受祖國河山之美。
4.通過小組分工協作和信息成果集體共享,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了解利用網絡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6.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等現代信息媒體獲取資料解決與學習、生活相關問題的主動性和習慣,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
教學重點
利用網絡自主探究,培養初步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
對網上各種信息源的比較篩選,及學生易受無關因素的干擾而導致的效率問題。
教學準備
1.學習課文《鳥的天堂》,激發學生對“鳥的天堂”的興趣,使其能自主提出問題,產生較強烈的閱讀需要。
2.網絡資源的配置:網絡課件、網絡教室、作為網絡課件運行主要平臺的局域網主機服務器、可供訪問Internet的互聯網接入設備。
3.網絡課件的制作:網頁文件格式、上傳至局域網服務器或Internet網站、包含BBS論壇(供學習共同體間交流或師生間指導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資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資源代理)。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評注
激情
設疑
1.學生回憶課文內容,描述“鳥的天堂”那美麗而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和眾鳥活動的奇妙景象。
2.組織全班交流,擬訂主要問題
(1)解說詞的一般格式是怎樣的
(2)鳥的天堂的具體地址在哪兒
(4)鳥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5)鳥的天堂最初是怎樣形成的
(6)鳥的天堂里有哪些種類的鳥
(7)人們是怎樣保護鳥兒的……
1.導入 ,激發興趣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隨巴金爺爺瀏覽了“鳥的天堂”,那“鳥的天堂”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2.提出活動內容
“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游覽勝地。本次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要求我們根據課文內容,并想辦法搜集一些有關的材料,為導游寫一篇簡短的解說詞。
3.設疑
面對這個任務,大家有哪些困難呢?對鳥的天堂同學們還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大家主要想通過網絡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過一些網絡閱讀的簡單嘗試,學生們對利用網絡搜集資料的便捷特點已有初步體驗。在學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要求時,學生們紛紛建議通過互聯網查找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
(2).學習者具備良好的問題意識,是自主探究學習的前提。幫助學生歸納出主要問題,使學生能順利展開網絡學習,也有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組織
指導
1. 學生按共同的閱讀興趣自愿組合,以二至四人為一小組,組成學習共同體。
2.小組討論,確定小組活動具體目標。
3.小組組內分工、組織協作
(1).明確活動要求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活動目標搜集資料,將感興趣的材料進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結合課文和搜集的資料,寫一篇介紹“鳥的天堂”的解說詞。
(2).指導使用網絡課件
熟悉課件界面,提示本地資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導利用BBS論壇共享信息資源及組際、師生間交流 。
(3).明確網絡閱讀的具體目標,是排除無關干擾、提高網絡閱讀效率的關鍵。
(4).網絡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還是信息的評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組織結構的協作。本課中,主要是從以下兩方面來組織的:(一)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引導組內分工協作。(二)組織組際合作,利用BBS討論區和作品展示區,在小組間創設一個研討交流的和諧環境。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充分利用網絡的共享,這也是提高網絡閱讀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組根據本組目標,展開自主探究性網絡閱讀
根據本地資源索引,閱讀校園網資源庫中的資料
利用網絡課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訪問國際互聯網,查找所需資料
進入BBS論壇,將搜集的資料粘貼于BBS與他人共享,或閱讀他人提供的資料
在BBS中進行組際交流或師生交流,質疑、交流想法、組織協作
2.各小組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評判的基礎上篩選出有效信息。
3.各小組根據資料嘗試撰寫解說詞。
(1).利用局域網監控系統及時了解各小組學習情況,適時調控。
(2).進入BBS,釋疑,并為學習有困難的小組提供指導和幫助。
(3).在BBS中組織和指導各學習共同體內部及組際間的分工協作。對團隊協作能力強的小組進行表揚,激勵各小組展開卓有成效的合作
1.處于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探究欲特別強烈,主體潛能得到較充分地發揮。
2.面對豐富的網絡資源和網絡閱讀的交互性,各學習個體可自主選擇不同的探究途徑,并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這也是網絡閱讀過程中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興趣的動力之一。
3.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充分利用網絡 的共享,這也是提高網絡閱讀效率的重要因素。
4.從網絡閱讀的流程看,網絡閱讀能力可分為迅速檢索信息、準確篩選信息、批判性評價信息、有效加工及創造性運用信息等諸能力要素,其中準確篩選及批判性評價信息的能力是小學生們所最缺乏的,教師應著重指導。
總結
評價
1.完成解說詞的寫作,將其修改后發表于作業 展示區。
2.閱讀和評價作業 展示區中的作品。各小組對本次活動進行自我總結評價,并進行小組間的經驗交流。
3.在老師的組織幫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動材料,制作網頁并上傳。
1.對作業 展示區的作品發表評論,對表現突出的小組給予表揚鼓勵。
2.對本次活動總結評價,組織學生將本次活動成果及有關材料、記錄制作成網頁上傳至學校網站,進行網絡展示。
3.幫助學生歸納利用網絡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鼓勵學生多嘗試利用網絡等現代媒體獲取信息,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1.給學生們的學習成果提供展示的機會,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動的價值體驗,是激發其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培養其利用網絡媒體獲取資料解決與學習、生活相關問題的主動性和習慣的重要環節。
2.讓學生們對網絡閱讀中積累的經驗相互交流,對存在問題的自我反思,能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網絡閱讀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網絡閱讀能力的培養。
(該教學設計獲江蘇省“基于網絡環境的教與學說課評比活動”三等獎、揚州市二等獎)
責任編輯:余濤
來自:蘇教版在線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11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17個生字及新詞,掌握一個多音字參(shēn)。
2、能用富饒和寶貴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自然段。
【能力目標】
1、通過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把重點詞句串連起來歸納段的主要內容的方法,培養學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內容的初步能力。
2、小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加強學生大膽質疑和語言表達能的訓練。
【情目感標】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在讀中品詞品句,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2.通過理解詞句,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教學方法:啟發式。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交流討論。
課前準備:
1、(學生)查課前搜集與西沙群島有關的圖片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風光片、圖片及視頻資料(視頻資料包括:海水、海底、海灘、海鳥的視頻),制作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利用網絡展開多層面的拓展閱讀,進一步了解鳥的天堂的相關資料,并能較好地對搜集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嘗試寫簡短的解說詞。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詞語。
教學方法:談話法。
學習方法:自讀自悟、交流討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群鳥齊鳴的聲音。
。犚宦牐阆氲搅耸裁?說一說。)
2、多么令人向往的鳥的樂園呀!如果大家讀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鳥的天堂》,一定會有更多的體會的。(板書:鳥的天堂)
3、讀題、釋題: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小鳥的樂園)。
二、泛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自讀課文,學習字詞,想一想:課文描寫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據內容分段。
三、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想想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2、比較:(大屏幕出示句子)
太陽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山頭,在樹梢。
太陽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山頭和樹梢。
。ǘ叹渥x來有韻味)
3、作者就快要到鳥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4、懷著喜悅的心情,輕聲讀第一段,感受、欣賞河面環境的幽靜和景物的優美。
第二課時
一、問題探究,自讀自悟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描寫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結尾句)
2、(大屏幕出示句子)理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加引號,第二個為什么不加引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為什么大榕樹能成為鳥的天堂?
(大榕樹周圍環境安寧,景色幽靜;大榕樹枝繁葉茂,便于鳥兒棲息;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保護。)
二、學習第二段
1、作者描寫的大榕樹有何特點?
2、(大屏幕出示句子)理解句子: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ㄩ艠渥邮敲髁恋脑蚴鞘裁?顫動?為什么會有這種新生命在顫動。)
3、面對這樣一株大榕樹,作者不由得發出了什么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4、指導朗讀,體會聯想的作用。
5、大榕樹枝繁葉茂,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可我卻沒有看見一只鳥。這是鳥的天堂嗎?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經過鳥的天堂,看見了什么?
三、學習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當陽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的時候,我們再一次來到了這里。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我們繼續拍掌!樹上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應接不暇。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再次欣賞那熱鬧的場面吧!
自由地讀讀課文,可以坐著讀,可以站起來讀,可以找伙伴一起讀,也可以請老師和你一起讀!
2、指導朗讀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緊湊。
3、導讀:作者繼續拍掌,無數的鳥從榕樹叢中飛了出來,這么多的鳥聲。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12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巴金爺爺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著名作家,從前我們曾讀過他的《海上日出》,那絢麗壯觀的景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再一起來欣賞他的一篇散文《鳥的天堂》。(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在你的印象中,“天堂”是個怎樣的地方?你認為“鳥的天堂”應該是個怎樣的地方?(天堂常用來比喻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是指能讓鳥兒生活得美好、快樂的地方。)在課文中,“鳥的天堂”指什么?
3、通過預習,你知道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么時候看到了怎樣的景象?(板書:榕樹、鳥兒)
4、在預習中,你遇到了哪些疑問?先把問題在小組內提出來,看看能不能借助小組力量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再提出來我們一塊解決。(學生討論交流)還有哪些疑問呢?(梳理問題,板書)
5、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呢?(全班交流)
好,這節課我們就來用這些方法解決這幾個問題。
二、第一次去“鳥的天堂”
1、現在,就讓我們伴著夕陽的余暉,跟隨巴金爺爺走進“鳥的天堂”。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描述畫面)這是一棵怎樣的榕樹?(學生回答,并讓其寫在黑板上。大、茂盛、綠、勃勃生機等)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1——9自然段,看看你能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榕樹的這些特點?劃出有關的詞句,也可以在旁邊做一下批注。(學生讀課文,劃詞句)
2、咱們來交流一下。你可以就某一個特點來說。誰先來?(指名讀句子,談體會)
3、學生抓住“大”的特點來談。還可以從哪兒看出榕樹的“大”?(“真”“一株”“不可計數”“臥”等)
這株榕樹到底有多大呢?老師查閱資料得知:(出示資料)這是一株約500年樹齡的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蔭覆蓋著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每年都長出許多氣根,從樹枝上倒掛下來,鉆進土里,過些日子又長出新的枝干來。這樣不斷生長,它已長成了榕樹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
20畝是多大?(667平方米*20=13340平方米)咱們的操場大約是4000平方米,這棵榕樹的樹冠覆蓋面相當于三個操場還要多。
4、學生抓住“茂盛”的特點來談。你還能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榕樹生長得很茂盛?(指名說,談體會)
5、此情此景,作者不禁發出了由衷地感嘆:(出示句子,齊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6、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同學們,讓我們通過我們的朗讀把這棵生機勃勃的美麗的大榕樹展現給大家,好嗎?誰先來?(指名讀)
老師聽出來了,你把能表現榕樹特點的詞語讀重了,我們仿佛看到了那棵茂盛的大榕樹。誰還想給大家展示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指名讀,齊讀)
三、第二次去“鳥的天堂”
1、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我們僅僅看到了一株龐大的茂盛的榕樹,沒有看見一只鳥。“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巴金爺爺不禁這樣想。第二天早晨,我們再次經過“鳥的天堂”,這次看見鳥兒了嗎?
讀課文10——14自然段,劃出描寫鳥兒的句子。(學生讀課文,劃句子)
2、誰來把描寫鳥兒的句子讀一讀?(學生讀)
(出示句子)再讀這些句子,試試你能體會到什么?
。ò鍟憾、歡快)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鳥兒很多?你可以抓住其中的一個句子或幾個詞談一談。(到處,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鳥兒生活得自由、歡快?
3、想不想把鳥兒的多、歡快讀出來呢?(指名讀,齊讀)
4、看到這么多可愛、機靈的小鳥,面對這么熱鬧的場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誰來讀?
。ǔ鍪咀詈笠痪洌槭裁凑f我的眼睛騙了我?
為什么第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第二個不加引號?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讓我們帶著對鳥的天堂的贊美,齊讀最后一段。
四、拓展
1、剛才,我們跟隨巴金爺爺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欣賞了大榕樹的勃勃生機,感受到了鳥兒的自由、歡快!傍B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那么,這棵大榕樹為什么能夠成為“鳥的天堂”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和查找的資料,分析一下。(學生分析原因)
2、小結:榕樹的枝繁葉茂為鳥兒提供了生存的空間、食物和水分,同時鳥兒的糞便又成為榕樹生長的有機養料,使這棵榕樹長得愈加繁茂。而且,當地的居民愛鳥、護鳥、愛樹、護樹,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使得這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鳥兒們的天堂。
五、作業
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一處游覽勝地,榕樹南面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以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等,天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觀鳥和游玩。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并收集一些有關資料,為導游寫一篇解說詞。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1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解事物的靜態和動態,感受并欣賞文中描寫大榕樹的靜態美和動態美。
3、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句子領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課文
1、通過昨天的預習你對作者以及課文知識了解了什么?說一說(簡介作者)
2、激疑審題: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樣的?(美的、充滿歡樂的)
3、課文里的鳥的天堂是寫的什么呢?
。ǘ┏醪礁兄n文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想想自己讀了課文后感覺是什么?在旁邊寫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
。ㄈz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在有生字、詞語的地方注意糾正讀法。
2、談自己讀的感受。
。ㄋ模┰僮x課文理清思路
1、作者是怎么去鳥的天堂的?去了幾次?每次去的時間有什么不同?第幾次才真正見到鳥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筆畫下來。并說說表達了什么感情。
(五)、再讀課文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14
一、比較組詞語
坡( 。└保ā 。┎矗ā 。〔#ā 。┍疲ā 。┡模ā 。 悖ā 。┒眩ā 。⿷伲ā 。洌ā 。┩疲ā 。⿴n( 。
二、按句意選擇恰當的詞語
展示 裂縫 顫動 陸續 留戀 茂盛
1、先先后后,時斷時續。 。ā 。
2、裂開或自然露出的狹長細縫。 。ā 。
3、不忍舍棄或離開。 。ā 。
4、清楚地擺出來讓人欣賞,明顯表現出來使人知道。。ā 。
5、植物長得多而茁壯。 。ā 。
6、短促而頻繁地振動! 。ā 。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篇15
【背景知識】
1、這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課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贊美之情。課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寫作者和朋友們晚飯后劃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寫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寫作者和朋友們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寫作者不由得發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感慨。
2、這篇課文作者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特別是通過聯想寫出了大榕樹的勃勃生機,應當繼續訓練學生分辨事物和聯想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讀1個生字。
2、能說出“我們”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
3、懂得這棵大榕樹為什么是鳥的天堂,并能把理由簡要地寫出來。
4、感受大榕樹的奇特美麗,是鳥的天堂;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了解“鳥的天堂”的奇異景象,寫出大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出示課題。
2、理解課題:
、拧 疤焯谩痹瓉碇傅氖鞘裁矗
。ㄔ瓉碇溉怂篮箪`魂住的極樂世界,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的說法,F在一般用來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環境。)
、啤∽x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二、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
、拧 傍B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啤∽髡邇纱谓涍^“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討論、交流上面的思考題答案。
3、默讀課文:
給課文分段,并說說分段的依據。
。ò磧纱谓涍^“鳥的天堂”所見所聞來分,分成兩部分,也可以把“出發”和“離開”單獨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4、深入閱讀課文第一、二大段,著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聯想,起什么作用。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3、比較句子讀起來有什么不同:
⑴ 太陽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山頭,在樹梢。
、啤√柭湎律狡拢涣粝乱欢螤N爛的紅霞在天邊、山頭和樹梢。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
課文用了短句,讀起來更有韻味。
4、“我們陸續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陸續”能不能換成“繼續”?
。ū容^詞語意思:陸續──繼續。“陸續”表示一個接著一個。)
5、讀句子:
說說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聯想。
幻燈片出現:
船平靜地在水面流動,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果劃動。
(都是作者看到、聽到的,是作者的見聞。)
6、第4自然段的三個句子,次序能不能換?為什么?
(不能,課文是按水面、船、槳由遠到近地寫的。)
7、小結:
這一段具體描寫黃昏后美麗的景色和幽靜的環境。
四、學習課文第二段
1、聽錄音,思考:
這一段寫的是作者第幾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2、這是一棵榕樹還是幾棵榕樹?從哪里看出來?
3、默讀第8自然段,用“( )”劃出作者的見聞,用“ ”劃出作者的聯想。
全班討論、交流。
重點句燈片出示:
、拧〈渚G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眼前閃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啤≈挥袩o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地是濕的,大概漲潮時河水常常沖上岸去。
小結:有了這些聯想,把樹當作動物或人來寫,寫出了樹的勃勃生機。
4、作者為什么要著重描寫榕樹的大和茂盛?
。ㄟ@環境適宜鳥兒生活,使得大榕樹成為“鳥的天堂”。)
使大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還有哪些原因?
5、作者和他的朋友們這次經過“鳥的天堂”,有沒有看到鳥?為什么?
6、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五、學習課文第三大段
1、聽錄音,思考:
作者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是什么時候?他見到鳥兒了嗎?
2、指導學習第12自然段:
燈片出示:
、拧≌业揭粚反義詞。
。ㄇ屐o──熱鬧。)
、啤≌n文怎樣寫出“熱鬧”?讀一讀,完成作業本第5題。
⑶ 小結:
寫了鳥的聲、影、種類、動作,用了排比的寫法,短小而節奏鮮明,讀起來聲音短促,給人美不勝收的感覺。
3、作者寫鳥多,用了哪個詞來形容?圈出來。
。☉硬幌,用在這里說明什么?)
小結:
這一段運用了先概括、后舉例的寫法。
4、配樂齊讀第12、13自然段。
5、為什么作者這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鳥的呢?
6、歸納段意。
六、學習課文第四大段
1、指名讀課文。
2、“留戀”表現在哪里?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話:
為什么前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而后一個不加引號?
(前一個“鳥的天堂”加上引號,表示特殊稱謂,指的是那棵大榕樹。后一個“鳥的天堂”是說大榕樹適合鳥兒生活,鳥兒在這里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樣。作者用相同的詞語,借助不同的標點符號,表達了對“鳥的天堂”的熱情贊美。)
七、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