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漁歌子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4-01-10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詞,并能達到背誦。

  3.指導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體會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難點]體會詩詞語言的豐富意蘊。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了解詞牌及詞。

  1.我們說,唐詩宋詞,它們代表的是我國古代語言文字藝術的巔峰。我們在這學期曾經學過一篇詞,還記得嗎?“江南好,……”

  2.多么美的江南春景啊,以至于白居易直到晚年都對這樣的景色念念不忘。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新詞。

  板書:漁歌子。讀一讀。這是個詞牌名,詞的格式有一千多種,詞牌名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一般,它與詞的內容沒什么關系。但《漁歌子》這首詞卻和《憶江南》一樣,詞牌剛好是詞的內容的體現。再讀讀這個詞牌。

  3.從這個詞牌,你讀出了什么?(引導體會“歌”)“歌”的是什么?再讀。

  二、讀會。

  1.來,孩子們,咱們一起去看看,張志和為我們展現的是怎樣的一副畫面。老師相信你們的自學能力,咱們先自己讀一讀張志和的這首《漁歌子》吧。讀詩吟詞得講究字正腔圓。開始吧!

  2.指讀。點評。(板書:塞、鱖、蓑)

  3.知道嗎,詞最初是用來配樂的,是用來唱的,咱們現在邊打拍子邊歌一曲。(上闕)點評,鼓勵學生的創造力。

  4.古人將腳打節拍稱為“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的詩句嗎?來,今天,我們也來踏歌。讀(下闕)。點評。

  5.所謂“手舞足蹈”,這是情到深處、興致高昂的一種表達。起立,手舞足蹈,讀。

  三、讀懂。

  1.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讀了這么多遍。張志和,唐肅宗時有名的才子,不僅是詩人,而且還是畫家。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漁歌子》,你都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這是什么季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書:春天)

  是啊,這一定是春天。讀(春的喜悅)。還從哪里可以看出呢?

  斜風細雨,這是春天特有的柔和的景色啊。讀(柔和)。

  草長鶯飛,百鳥爭鳴,這是春天了。讀(兩行)。

  是啊,只有新鮮的竹葉和草,才是青綠的,才可能有“青箬笠,綠蓑衣”。讀(兩行)。

  春天來了,青山、綠水、白鷺、紅花、青箬笠,綠蓑衣,單看這顏色,張志和就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熱鬧的春天美景。

  3.漁翁想回去嗎?哪里說了他不想回去?是啊,不須歸。不須歸就是不想歸,不愿歸。ò鍟翰豁殮w)為什么不須歸呢?

  4.美!說得好。ò鍟好溃┈F在,你就是漁夫,你來吟一吟這首詞,看看,你覺得什么最美?

  第一行:讀。你看到了怎樣的“白鷺”?(課件)從“白鷺”聯想到了什么?不是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說法嗎?試讀,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讀。指導讀。(心胸開闊、意境高遠)

  青山為背景,映襯著高翔的白鷺,真美!難怪漁翁“不須歸”!

  第二行:讀。

  看、怎樣的桃花?(追問)(艷若朝霞)聞、怎樣的桃花?聽,怎樣的流水?(緩緩的,淙淙的,粼粼微波)(課件)是這樣嗎?桃花夾兩岸,流水繞青山。這一靜一動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再看看,水中有什么?怎樣的鱖魚?由“肥”你僅僅想到的僅僅是大嗎?還想到了什么?(味道鮮美)漢字真巧妙,一個字,就使人增添了無窮的想象。水中還有什么?試讀,指讀,指導讀。

  這一行中的景物真多!想要讀好,可真不容易,誰再來讀讀?

  讀。景美,物美,真是“不須歸”!

  后兩行:讀。

  看看,“箬笠,蓑衣”指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穿戴?箬笠是漁翁的箬笠,蓑衣是漁翁的蓑衣,此時,漁翁已融于山水,融于畫面,也成了畫的一部分。讀。

  杜甫說“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微風徐來,細雨濛濛,真美!試讀。再讀。

  能在這樣的美景中垂釣,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若你是漁翁,你會怎么想?讀。

  (課件)青山、綠水、白鷺、紅花、斜風細雨,以及和景物已融為一體的漁翁,這樣的美景,這樣無拘無束的心境,真是“不須歸”啊!

  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他向往的不就是這樣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嗎?你是張志和,你是張志和,我也是張志和,咱們都來當當張志和吧!指讀,指導,范讀(課件),試讀,齊讀。

  四、內涵升華

  1.張志和所處的唐肅宗時期,唐朝已經在走向衰敗,張志和看不慣當時官場的黑暗,于是辭官而去,隱于江湖。詞中的漁翁其實就是——(……)

  2.張志和有個哥哥,覺得弟弟才華橫溢,不施展很可惜,于是也給弟弟寫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也是用漁歌子的詞牌寫的。(課件)所謂“一唱一和”,這“和答”是對張志和《漁歌子》的回應。

  讀。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一個字(還)。

  我就是哥哥,你們就是張志和,我也來催催你們,看你們能不能用詞中的語句來回答。

  師生對吟。

  為何不歸?(重復)

  3.好一個留連忘返,張志和厭倦了朝廷的爭斗,據他的好友書法家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沒有魚餌,能釣到鱖魚嗎?

  但他卻說自己釣到了很多。他釣到了什么?

  志和志和,心志平和(板書)。隱于山水,才足以淡泊明志;隱于山水,才能夠寧靜致遠。

  4.同是垂釣,我們曾學過的柳宗元的詩《江雪》(課件)和張志和的詞《漁歌子》又有何不同呢?咱們一起來品味一下吧。自己讀這首詩。

  有什么不同?(體裁、季節、心境)讀《江雪》感受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5.看來,張志和比柳宗元更豁達樂觀!據記載,張志和,終身沒再做官,他祭三江,泛五湖,移情山水。他的這首詞還流傳到日本,對日本的詩詞文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6.讓我們再讀《漁歌子》,(課件)體會一下春暖花開的江南美景,體會一下張志和超然化外,自由自在的心境吧!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這首詞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學生準備: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了解張志和、積累張松齡的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教師準備:課件(包括詞語、音樂、畫面、自然界的聲音、古詩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識詞,了解詞牌:

  師:(板書“漁”)會讀這個字嗎?齊讀。是什么意思?(捕魚)

  師:(加上“歌”),漁歌是什么意思?(捕魚人的歌謠),“漁歌子” 呢?你會想到什么?

  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古人用漢字表示音樂的節拍、旋律,這就是詞牌。比如:念奴嬌、清平樂、憶江南,還有漁歌子。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張志和的詞《漁歌子》,咱們先來讀讀“漁歌子”。

  二、初讀詞,讀得有點“詞”味

  1. 初讀:

  我們先來看幾個詞語;鷺(讀、出示圖片了解白鷺),鱖(讀、出示圖片了解鱖魚),箬笠(讀、出示圖片認識箬笠),蓑(讀、出示圖片認識蓑衣)。

  師:誰來把這首詞完整地讀一讀(生舉手)

  師:為了讀的更好,我建議大家別忙著舉手,先看看注釋認真的讀一讀,有時候理解了以后再朗讀會讀得更出色。(生朗讀)

  2.指名讀:師:看你讀得這么有神,請你來試試好嗎?(指名朗讀)

  師:會思考的人才是智者,聽了他的讀你有什么意見嗎?(指名評價)

  3.教師范讀

  師:聽了大伙這么一讀,我也想讀了。(教師范讀)

 。ㄖ该u價,在評價的基礎上總結方法:停頓、韻律、感情)(指名試讀)

  三、想象美景,品出詞中畫

  1.老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畫面

  師介紹:詞的作者是張志和,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興起,或擊鼓,或吹笛,舞筆飛墨。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讀了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現什么畫面了?(閉目,聽老師配樂朗誦)

  2.讀出詞中畫

  師:你的腦海中有些畫面了嗎?試著讀一讀,腦中最清晰的那個畫面要得讓別人也能感受到。(生朗讀)

  師:讀得有點兒畫面的味道了,這樣吧,動筆劃劃,這首詞中寫了哪些景物?(交流、指名說畫面)

  3.師生共同展示畫面,理解詞義

  西塞山,西塞山是什么樣的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青翠的西塞山、碧綠的西塞山);

  白鷺,想象一下白鷺飛翔的樣子?誰能說說?(展翅飛翔)

  桃花,桃花開的時候,是一番什么樣的情景呢?(火紅一片,蜜蜂在花間飛舞);

  流水,誰能說說流水?(清澈、緩緩地流著,又肥又大的鱖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著);桃花開的時候,溪水漲起,所以人們又稱這時的溪水為桃花水。你知道在流動的溪水中,魚兒喜歡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呢/

  指名說:

  (1)不僅是這些景物啊,還有很豐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2)這樣說著,我似乎覺得這畫面中還有一些聲音、還能讓人聞到一些氣息。來,靜靜地,讓我們走進這畫面中,聽——再聞聞——

  (課件:流水聲、鳥鳴聲、蛙鳴……)

  師生總結:(音樂)遠處,連綿起伏的西塞山云霧繚繞,一群潔白的鷺鷥撲騰著翅膀,飛向青天,近處,桃花盛開了,粉紅的花朵引來成群的蜜蜂在花間飛舞……

  4、師:我們似乎忘了什么?是畫中的人。青箬笠,綠蓑衣,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此時,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樣的?(指名說)

  師:看看這畫面,還少了什么?(雨)誰能把它畫上?他畫的對嗎?(對,斜風細雨,春雨是那樣的細、那樣的密,在微風的吹拂下,播撒在大地上。

  小結:來,讓我們靜靜地站在橋上,任清風撫面,任細雨飄灑,任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吟誦—

  (師生共同朗誦)

  師總結讀詞方法:我們剛才通過詞去想象畫面,把短短的27個字想象成那么豐富的畫面。這是讀詩詞的好方法。

  四、拓展,品出“釣”中情:

  過渡:讀出詞中畫,還讀出詞中人,詩詞就有這樣無限的想象空間。讀詩歌,想象還不夠,如果我們了解詞人的生平,會有更多的發現。了解張志和嗎?

  1.了解背景

  師介紹:張志和不僅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被貶官,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2.和詩、品出釣中情

  師:這樣吧,我當哥哥,你們就是張志和。咱們來一次作詩和詩吧。

  師: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哪!生:不須歸呀!

  師:弟弟啊,為何不歸?(指名說)

  3、是啊,張志和在太湖邊上修了一座茅草屋,他每天清晨打開窗,就可以看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他每天出門時,也可以看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他過的是““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寸不須歸”這樣的生活啊。

  他早就厭倦了朝廷的爭斗,流連于山水之間,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釣魚要放魚餌,魚餌放了,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釣得到魚嗎?鱖魚會上鉤嗎?

  張志和卻說,他釣著了很多很多。他釣著了什么呢?

 。ㄐ那椋,對,心情,什么樣的心情呢?(悠閑、自在)

  4、配音感情誦讀

  師:我們恍然大悟,張志和垂釣,釣來清閑,飄逸。也只有這樣清閑飄逸的心,才會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配樂)

  五、延伸

  過渡:垂釣,正是有這樣豐富的內涵,所以,古詩就有很多寫垂釣、漁翁的詩歌。

  1.課件出示

  絕句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配情景圖)

  2.齊讀

  師:你的腦中一定有了很多問號。(指名說、適時解答)

  小結:像張志和一樣,他的生命經歷不同,對“垂釣”也有不同的體驗,所以就有了這些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詩歌。要讀懂這些詩歌,我們得聯系詩人的生活經歷。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漁歌子》。

  2、想像詞中的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3、借助拓展延伸,進一步感受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學會詞的吟誦,根據詞所描繪的畫面,想象意境。

  教學難點讀出詞的韻味,感受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準備:1、學生課前收集了解有關唐代詩人張志和的資料。2、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結合課件,欣賞歌曲《漁歌子》。

  2、啟發談話:在這首歌曲中,蘊含著一首流傳千古的詞,這首詞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3、出示課題,強調“漁歌子”是詞牌名及讀法。

  二、初讀《漁歌子》。

  1、自由讀,

 。ㄒ螅篴、注意每個字的讀音。b、多讀幾遍,讀通順。)

  2、指名展示讀(糾正讀音,強調節奏、韻律)。

  3、師生配合讀。

  4、齊讀。

  三、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讀了這首詞,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學生用筆圈出)

  2、如果讓你用彩筆把這些景物畫出來,你會用上哪些顏色呢?

  3、學生匯報,老師隨機簡筆畫板書。

  4、那么,看著、想著,這青山、這綠水就成了一幅畫,就成了一首絕美的詞——《漁歌子》

  5、用自己喜歡的詞語描繪這些景物。

  6、按一定的順序用幾句話描述畫面上的景物。

  7、借助課件讓學生欣賞詞中美景。

  小結:是的,置身在這美景中,也難怪詞人張志和會情不自禁的吟誦到——西塞山前白鷺飛……(學生接下去)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1、如果你是這位漁翁,在這美景中,你舍得離開嗎?是的,張志和也不愿意離開這兒?伤母绺鐝埶升g卻擔心弟弟常年在外不歸家,也寫了一首詞勸張志和盡快回家。

  2、補充《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1)哪兩句是勸弟弟回家的?

 。2)師生互動對讀《漁歌子》和《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3、討論:張志和為何不歸?感受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1)順勢引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2)拓展延伸:補充張志和棄官歸隱資料。進一步理解詞人“不須歸”的深意。

  五、想像畫面,感受意境。

  1、是的,張志和不僅喜歡這里美麗的風景,更留戀這種悠閑自在的生活。讓我們閉上眼睛,像張志和那樣,獨坐著,任清風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撲鼻而來,感受他沉醉自然,悠閑自在的生活。(課件播放詞朗誦,學生想象畫面。)

  2、你可以搖頭晃腦的吟誦,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感情;還可以用歌聲唱出來……

  3、同學們,假如你來到浙江湖州,你一定會去哪座山?(西塞山)來到西塞山,你一定會想起千古詞人?(張志和)想起張志和,你一定會吟誦他的?(漁歌子)

  學生吟誦《漁歌子》。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1、認識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

  3、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1、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

  2、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一、課前活動

  二、詩歌導入

  1、大屏幕出示《江雪》【唐】柳宗元

  2、指名朗讀,老師相機作出評價。

  3、體會詩中人的思想感情。

  師:詩中哪一個字道出了詩人的情懷?

  4、指導學生將詩人的餓情緒讀進去,生齊讀。

  過渡:無獨有偶,與柳公同時代,也有一位蓑笠翁,他又是在怎樣的環境里懷著怎樣的餓心情垂釣呢?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首詞——《漁歌子》。

  三、初讀感知

  1、大屏幕出示《漁歌子》

  師:自由朗讀這首詞,要求最少讀三遍。

  第一次把詞讀準確,讀得字正腔圓。

  第二次讀出節奏,讀得有板有眼。

  第三次如果能讀出點詞的味道,那你就很了不起。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詞:師相機在黑板上指導“塞”字的三個讀音及其他四個生字“箬”“笠”“蓑”“鷺”并指導組詞。

  4、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要求讀得有板有眼。大屏幕出示劃分節奏的詞,再指導學生朗讀。

  5、大屏幕同時出示《江雪》和《漁歌子》,相機比較二者不同。

  師:讓我們再讀《漁歌子》,感受詞與詩的不同韻味吧!

  四、精讀感悟。

 。ㄒ唬┟髟娨

  1、師:詞的作者是張志和,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興起,或擊鼓、或吹笛,舞筆飛墨,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讀了這么多遍,你眼中呈現什么畫面?來,讓我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老師的朗讀,想象一下。

  2、師:你的腦海中有些畫面了嗎?自己試著讀一讀詞,把你腦海中最清晰的那個畫面讀得要讓別人也能感受到。(生自由讀)。

  3、指名讀。

  師:讀得有點畫面的味道了,讓我們拿起筆劃一劃,這首詞中寫了哪些景物?

  4、生匯報交流:

  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

  (師點出箬笠、蓑衣指的是頭戴箬笠、身披蓑衣,正在釣魚的漁翁。)

  5、師:不僅是這些景物啊,還有很豐富的色彩呢!你看到了哪些色彩?

  生:白色、紅色、青色、綠色…………

  6師:這樣說著,我似乎還聽到了一些聲音,聞到了一些氣息,來,靜靜的,讓我們走進這畫面中,聽——聽到了什么?再聞聞——聞到了什么?

  7、師:多美的畫面吶,讓我們再品品吧!——齊讀

  8師:同學們,你們看,遠處,連綿起伏的山云霧繚繞,一群白鷺撲著翅膀,飛向青天;近處,桃花開了,斜風細雨中,花瓣帶著點點晶瑩的露珠飄落水中…從你們陶醉的眼神中,我知道你們也看到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趕快拿起筆,用你優美的語言,用心寫下那幅畫吧!

  9指名交流:《漁歌子》是一首詩,是一首美麗如畫的詩;《漁歌子》是一幅畫,是一幅充滿詩意的畫。讓我們帶著心中那幅畫再次品品吧。ǘ喾N方式讀)

  10、師:此情此景,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吟一曲——《漁歌子》

 。ǘ┪蛟娗

  1、體會詞中漁翁的感情。

  思考:文中的哪個詞寫出了漁翁的感受?(不須歸)

  是什么原因使他有這樣的感受?

  2、介紹作者

  師:歐陽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張志和是“釣翁之意不在魚,在乎山水之間也”。

  3、師配樂范讀詩歌,生朗讀,體會詩人不須歸的情懷。

  師:為什么詩人被貶還心情愉快,不須歸呢?

  生自由發言(景美、魚肥、人自由)

  是。∏囿梵摇⒕G蓑衣里藏著的是一份悠閑和自在,讓我們靜靜地站在橋上,任清風拂面,任細雨飄灑,任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一起讀——

  4、指導生背詞。

  5、指導學生唱詞。

  師:你準備用什么樣的速度唱?你想表達出怎樣的感情?

  五、課后延伸

  1、師:張志和留連美景,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歸,就作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2、哥哥這首詞寫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3、師生對詩。

  師:張志和垂釣,釣來清閑,釣來飄逸,也只有這樣清閑飄逸的心,才會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這首詞——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讀順全詞,理解大意,感受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誦讀全詞,背誦全詞。

  3、引導學生體會古典詩詞的語言之美。

  (二)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誦讀體會詞的意境之美和語言之美。

  (三)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較為生動具體表達詞中意境。

  (四)教學流程:

  一、揭題導學,初探詞意

  1、同學們,在源遠流長的中國古詩詞中,有很多都是寫釣魚的。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唐代詞人張志和的《漁歌子》。(板書課題)又叫《漁父樂》。

  2、讀題(強調子讀zǐ);①這是一首詞,你們知道詞與詩有什么不同嗎?②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后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它就成了詞牌名。

  3、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10頁,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4、展示讀,師正音①請你讀(剛開始學,讀通了,讀準了,也不錯)②誰還想再讀?

  (雖然讀得不怎么流暢,但相信學了以后,會讀得更棒) ③下面老師和大家對對讀,好嗎?

  (老師讀一句,你們對一句,好不好?)

  ④就這樣,我們跟著感覺讀。(師讀題目,朝代和作者,生讀整首詞)

  二、尋找詞眼,質疑細學

  1、讀著、讀著,你們在詞中看到詞人的身影了嗎?是從哪幾句看到的?

  2、生讀3~4句(1)認識箬笠,蓑衣:是什么工具?(你

  怎么知道的?你能借助注釋讀懂詞語的'方法真好。你是看插圖讀懂的,非常直接的一個方法。)

 。2)(出插圖)你看到了怎樣的詞人?(他在干什么?) (生①他頭戴箬笠,身穿蓑衣,手握魚竿,在釣魚呢?) 你又看到了怎樣的詞人?

 。ㄉ谠陬^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在河邊釣魚。 生③在桃花叢中,他

  生④刮小風,下小雨時,詞人坐在小船上。)

 。3)在怎樣的日子里,詞人在釣魚呢?

  A起風:這是怎樣的風?你從哪個詞語讀出風很? 這樣的風,我們可以叫什么風?(和風、微風、輕風、習習涼風)

  B下雨:那這雨呢?

 。ㄉ俸芗毢芗; 生②像牛毛,像繡花 ; 生③像發絲)讓我們想起了哪些詞語?

  春風拂面 微風吹拂 涼風習習 清風徐徐 毛毛雨 毛毛細雨 細雨如絲 牛毛細雨 蒙蒙細雨 細雨綿綿 綿綿小雨 細雨如煙 煙雨蒙蒙 細雨飄零陰雨綿綿 淅淅瀝瀝 雨絲飄灑

  C這樣的風,這樣的雨叫什么?(斜風細雨)

  D還可以叫?(微風細雨,和風細雨)

  F春天:你是從哪些詞語讀出來的?

  4、起風了,下雨了,詞人回家了嗎?(沒有)你怎么知道的?(板書理解:不須歸)為什么不想回家?答案就藏在詞的27個字中。

  三、品讀詞眼,感悟心境

  (一)自由讀詞,尋找原因

 。ǘ┢纷x想象,尋“不須歸”之源。

  1、詞人為什么不想回家?(生:景色美、春景美)

  ①有哪些景物很美呢?請圈出寫到的景物?

  ②反饋、出圖:山、白鷺、花、水、鱖魚、風雨、箬笠,蓑衣

  隨機了解:西塞山、白鷺、鱖魚

  ③這些景物哪方面很美呢?

  A、(外顯)顏色美:你怎樣知道的?(白、青、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B、(隱藏)顏色美:除了白、青、綠這三種色彩,你好像還看到了哪些色彩?又是從哪些詞語想象到的? (西塞山:郁郁蔥蔥 青翠 ;桃花:粉紅; 鱖魚:青黃間有黑斑,肉質細嫩而鮮美)

 、軆H僅是被迷人的春光陶醉了嗎?(生:鱖魚肥 板書) ⑤青翠的西塞山,白鷺飛翔,粉紅的桃花,鱖魚鮮美,多么清新,多么明麗呀!

  A、誰想讀讀1、2兩句?多么享受呀,既飽眼福又飽口福,何樂而不為呢?

  誰想當當快樂的張志和!

  誰想當當幸福的張志和!

  B、誰能(還想)讓白鷺飛得更高,魚兒更歡躍?自由讀。

  C、指名讀。

  D、再指名讀。

  2、你還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

  (配樂)請選一個畫面寫一寫:按一定順序寫(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下到上、從近到遠)還可按動靜結合的方法寫。)

  3、交流寫話:(指名說→評講→自由讀)

  我好像看到(灰蒙蒙的天空,碧波漾漾的音樂河面上,飛過一排白鷺,它們展翅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自由自在地飛翔)

  西塞山隱隱約約,像害羞的小姑娘。不遠處小河叮叮咚咚地流淌著。

  岸邊,桃花綻開了粉紅的笑臉,淡淡的香味撲鼻而來。

  河水漲高了,變綠了。河里不時游過一群群淡黃色的鱖魚。有時躍出水面,濺起朵朵小花。有時與花瓣捉迷藏,這里就像仙境一般。

  評:(1)色彩豐富而協調。(2)把江南水鄉的春色之美描繪得如詩如畫,令人賞心悅目。(3)以動襯靜。(4)寫得生機勃勃。

  (二)拓展信息,悟“不須歸”之情。

  1、過渡:春景美,鱖魚肥,怪不得詞人張志和不須歸!你們了解過張志和嗎?老師也了解了一些。

  2、補充介紹張志和生平。

  ①出示照片和生平

 、诔鍪尽短茣堉竞蛡鳌分械木渥樱

  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

  讀→你覺得他釣到了什么?

  生①自由自在(板書)

  生②好心情

  生④悠然自得

  生③悠閑

  3、是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漁父之意不在魚,在乎心情也。讓我們也做個快樂的、幸福的、悠閑的張志和吧!齊讀全詞。

  4、過渡:張志和的哥哥張松齡讀了他這首詞后,也寫了一首詞。想讀嗎?

  四、反復誦讀,初探詞牌特點

  1、出示《和答/弟/志和/漁交歌》。自由讀

 、俚谝槐,我當兄長(師讀張松齡整首詞),你們當賢弟張志和讀整首詞。

 、诘诙,他哥哥擔心弟弟神馳心醉于水鄉春景,流連忘

  返、樂而忘歸,不再回家,于是:

  師放慢讀兄長后兩句(生也放慢速度讀賢弟后兩句) ③第三遍,師快讀兩句(生也快讀)

  ④第四遍,(師慢讀最后一句)生也慢讀最后一句

 、莸谖灞,師急呼喚,且須還 ! 生急回答:不須歸!

  3、詞人在這山山水水之間,還愿意回去嗎?讓我們一起留住這美麗的山光水色,一起留下這份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背誦)出圖、配樂

  4、欣賞唱詞,進一步體會意境和心境。

  五、延伸課外,布置作業。

  詞人還寫了另外四首《漁歌子》表現他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課外,大家可以去讀讀。

  唐 張志和《漁父樂》

  春景美

  鱖魚肥 不須歸

  自由自在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6

  課前談話:

  歇后語比賽:

  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師:知道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嗎?來說兩句。

  師:姜太公釣魚的鉤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魚餌。我還聽說,他的鉤離水面三尺,這能釣到魚嗎?

  一、談詞,了解詞牌:

  師: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有很多是寫釣魚的。古人為什么這樣不約而同地迷戀釣魚?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欣賞唐代詞人張志和的詞,感受他的釣魚世界。(板書)

  師:咱們先來讀讀“漁歌子”。誰愿意讀?

  生:漁歌子

  漁歌子是今天要學的這首詞的詞牌,古人用漢字表示音樂的節拍、旋律,這就是詞牌。當我們讀詞牌的時候一般不讀輕聲。

  師:我們一起再讀?(齊讀)

  二、初讀,讀得有點“詞”味

  過渡:好,讓我們拿起課文讀一讀這首詞。

  師:每人最少讀三次,第一次,要讀得一字不錯。第二次,要讀得通順流利,第三次,如果能讀出點兒詞的味道來,那你很了不起。

  師: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嗎?先請同學來讀一讀這些詞語:

  學習詞語:(讀音:西塞山、白鷺,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桃花流水  )

  指名讀,齊讀。

  師:同學們,有些詞中是有畫面的,哪個詞讓你想到了什么畫面?

  生說,(指導朗讀,讀出畫面的感覺)

  師;很好,把這些美的畫面帶到句子中讀讀。自己先讀,(指名朗讀,男女分角色朗讀)

  三、想象,品出詞中畫

  師:顏真卿稱張志和的詞: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感受詞中的畫面。) 課件

  師:你的腦海中有些畫面了嗎?試著讀一讀,腦中最清晰的那個畫面要讓別人也能感受到。

  生:(朗讀) 隨機指導

 。ㄟ有誰能發現這其中美好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人?看到了什么景色?)

  師:同學們的感受能力真不錯,拿起筆劃一劃,詞中寫了哪些景物?

  交流:你發現了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

  師:不僅是這些景物啊,還有很豐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生:我看到西塞山是郁郁蔥蔥的,雖然詞中沒有寫到山的顏色。

  師:好,透過詞看顏色。

  生:粉紅的桃花一大片。還有白鷺和藍天的顏色。

  生:流水是綠的,因為岸邊的樹倒映在水中,水也綠了。

  生:還有青箬笠,綠蓑衣。

  師:這樣說著,我似乎覺得這畫面中還有一些聲音、還能讓人聞到一些氣息。來,靜靜地,讓我們走進這畫面中,聽——再聞聞——

 。ㄕn件:流水聲、鳥鳴聲、蛙鳴……)

  交流:你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師:(音樂)遠處,連綿起伏的山云霧繚繞,一群潔白的鷺鷥撲騰著翅膀,飛向青天,近處,桃花盛開了,斜風細雨中,花瓣帶著點點晶瑩的露珠飄落水中。溪水唱著歌兒,嘩嘩地流向遠方。吸一口氣,還能聞到桃花淡淡的清香。鱖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著,一位身披蓑衣的老漁翁就這樣靜靜地垂釣著。從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畫面了,拿起筆,用心寫下你看的畫面。

  生:(寫話)

  生1:我看到……(你站在哪兒看的?)

  師:這桃花,這流水,正讓我想到了這句——生: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

  師:這就是——桃花流水鱖魚肥。

  師:這斜風,真是 “吹面不寒楊柳風”

  師:這就是——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咱們對讀,男生讀畫面,女聲讀詞句)。

  師:這細雨,又是怎樣的細雨呢?也正是——細細的,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大地全籠著一層輕紗。(機動)

  師:這般情景,不禁想吟誦一曲——《漁歌子》。(生齊誦)

  師:(桃花流水,斜風細雨中,還有一個背影,青箬笠,綠蓑衣)。此時,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樣的?(他的心里是怎樣的?)

 。ㄓ崎e的,自在的,從容的,快樂的)

  師:啊,青箬笠,綠蓑衣里藏著是一份悠閑,一份自在。來,讓我們靜靜地站在橋上,任清風撫面,任細雨飄灑,任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一起吟誦——(西塞山前白鷺飛……)

  師:剛才我們通過詞去想象,把短短的27個字想象成那么豐富的畫面。這是讀詩詞的好方法。

  三、拓展,品出“釣”中情:

  師:但是,光想象還不夠,讀詩次,不僅要讀出詞中畫,還要讀出詞中人,如果我們了解詞人的生平,會有更多的發現。想了解張志和嗎?

  師:張志和不僅是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被貶官,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

  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這首詞哥哥叫弟弟干什么?(回家)

  師:你怎么知道的?(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一個字

  生:還

  師:哥哥在叫弟弟快些回來,我也來催催你們,你們就是張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生:看你們能不能用詞來回答。

  師: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不須歸

  師:弟弟,為何不歸?

  生:哥哥,因為這里景色太美了。

  生:哥哥,我不想去做官了,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場上的人爭斗了。

  生:哥哥啊,看到那些官場上的人那么明爭暗斗,我實在不想跟他們一起,在這里,我天天在釣魚,多舒服啊。

  師:張志和厭倦朝廷的爭斗,留連于山水之間,據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會釣到魚嗎?

  生:釣不到。

  師:鱖魚會上鉤嗎

  生:不會

  師:張志和卻說他釣到很多很多,他釣著了什么?

  生:我釣的是自己悠閑的生活。  生:我釣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師:明白了,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張志和就這樣直鉤垂釣,天天在溪流邊,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鏡子,每天透過這面鏡子,想著想著,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談話。后來寫成《玄真子》。

  師:我們恍然大悟,張志和垂釣,釣來清閑,飄逸。也只有這樣清閑飄逸的心,才會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ㄎ魅健..)(配樂)

  四、延伸,研究“釣”之蘊:

  師:垂釣,正是有這樣豐富的內涵,所以,古人就有很多寫垂釣、漁翁的詩詞。

 。ㄕn件出示)《江雪》  柳宗元  (齊讀)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配情景圖)

  讀著這樣詩句,看著這樣的畫面,你的腦中一定有了問號,想問點什么嗎?

  出示:(柳宗元的生平),讀一讀,也許你會有所了解。

  師:閱讀了他的生平后,你對這一釣又了解了什么?

  師:柳宗元的這一釣,也許有更多的含義,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和你們對詩歌的那份執著和熱情,你會讀出越來越多的含義。

 。R讀:你的腦中一定有了很多問號,請說說。聯系他的生平,也許你會有所了解。

  師:柳宗元的這一釣,也許有更多的含義,這并不是我們童年純真的心靈用三言兩語便能讀透的,就讓它做為一個問號保留在我們的心靈中,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和你們對詩歌的那份執著和熱情,你會讀得越來越多的含義。)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魚翁  柳宗元

  魚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像張志和一樣,他們的生命經歷不同,對“垂釣”也有不同的體驗,所以就有了這些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詩歌。同學們,回去后,我們可以查查資料,聯系詩人生活經歷,讀一讀,寫一寫,你會有更多的發現。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

  2.理解《漁歌子》的詞意,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學習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激趣設境,導入新課。

  一、以歌曲導入。

  1.聽歌曲。

  2.板書課題。解題:《漁歌子》讀題。

  3.介紹詞。

  4.生介紹張志和。

  二、初讀,學習生字,讀準讀通詞。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詞,把詞讀準,讀通順。

  2.學習生字。

  三、想象,品出詞中畫。

  1.再讀詞,要求:讀出節奏感。

  2.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詞。在多讀中熟悉文本,體會詞義。

  3.引導學生抓住“不須歸”來理解詞。

  解詞。質疑。

  4.結合圖,邊讀詞,邊想。詞中哪些句子寫出了作者“不須歸”原因。(你從哪里讀懂的。)

  5.分析詞的一二句。

  詞中描寫了什么景物。生動筆劃。

  指名說,師畫簡筆畫。

  6.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的內容。

  7.師總結:詩人就住在岸邊,每天推開窗戶,就可以看到:(全班齊讀詩一二句)

  師總結:天空白鷺飛翔,岸邊桃花盛開,碧波鱗鱗,鱖魚跳躍,好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光圖,難怪詩人說:“我不須歸。”

  8.你還能從哪些詩句讀懂詩人“不須歸”的原因。

  9.抓住“斜風細雨”引出三四句的教學。

  10.課件圖:引導學生認識“箬笠和蓑衣”。

  用風雨來說詞。

  11.張開你想象的翅膀,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斜風細雨中的景象,體會詩人悠閑自在的生活。

  12.師總結:

  哦!我明白了,是自在的生活讓詩人說“我不須歸。”

  四、品出釣中情,師生對讀。

  1. 師介紹:張志和不僅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他被貶官后,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整天醉情于山水,追求悠閑自在的生活。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

  2.課件:《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哥哥這首詞寫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3.師生作詩和詩。

  4.師總結:張志和釣魚不用魚餌,那他釣來了什么呢?我們明白了,張志和垂釣,釣來清閑,飄逸。也只有這樣清閑飄逸的心,才會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配樂讀)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3、體會詩中所表現的內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1、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詞的音樂美,培養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的意思,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體會詞中的意境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創設意境,導入課題

  1、教師:同學們,我們先放松一下,請你看看畫面,猜猜是哪首古詩,背一背。(課件出示:《江雪》《憶江南》《小兒垂釣》)

  2、教師:同學們積累的古詩真不少。你有沒有發現這些詩歌中其實有一首是不一樣的?(詞)那什么是詞呢?(詞是詩的一種,配上音樂可以唱歌,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叫長短句。)

  3、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詞——《漁歌子》。(課件出示古詩)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已有的詩詞積累,鞏固詩與詞的區別,進一步了解詞的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創建學習古詩詞的氛圍,初步入情入境!

  4、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5、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讓學生匯報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教師再進行補充,最后課件展示相關資料!緩堉竞停禾拼娙恕W肿油,初名龜齡,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年輕時在朝廷過個官,后因仕途不順而隱居江湖,自號“煙波釣徒”。與顏真卿等為好友。擅長歌詞,能書畫、擊鼓、吹笛。作品多寫隱居時的閑散生活!稘O歌子》這首詞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

  【設計意圖:在課前讓學生搜集資料,課上借助搜集的資料,有助于學生對詩人及寫作背景的了解,為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和學生搜集、運用資料的能力。】

  二、讀中明意,讀中悟情

  (一)、課件范讀,營造氣氛。

  (二)、學生自讀,讀通、讀順。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把詞讀準、讀通、讀順,注意“塞”“鱖”“箬”“笠”“蓑”的讀音。

  2、鞏固字音,記憶字形,重點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讀音。

  【設計意圖:詞語的朗讀教學是理解一首詞的基礎,每一首詞都有自己的意境,這些意境正是由這一個個的事物組構而成的,讀詞語便是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了解這些事物,為下一步對詩詞的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

 。ㄈ、檢查、指導:

  1、指名讀生字,并組詞。

  2、指名讀詞,師生正音。

  3、指導朗誦,讀準節奏,讀出韻味。

  4、男生齊讀,女生齊讀,最后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利用多層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自讀自悟,由淺入深地激發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詩詞之美。其實,這也是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讓學生讀通,讀出節奏和韻味,不僅是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悟,更是通過朗讀、傾聽、感悟等學習方法,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

  (四)、讀中想象,理解詞意

  1、學生默讀,思考:(1)、這首詞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物?(2)、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各是什么顏色?

  2、指名反饋學習情況。

  3、教師范讀,學生閉眼聆聽,想象畫面。

  【設計意圖】教師入情入境的范讀,可以感染到課堂里的每一個人,讓學生盡情暢游在詩詞所描繪的美妙畫面中。

  交流:自己眼前仿佛出現的畫面,嘗試用口頭描述或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可以用畫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設計意圖:借助文本和多媒體課件,利用多種形式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能力和繪畫能力。通過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詩詞背后蘊涵的感情!

  4、精讀,結合注釋理解詞意。

 。1)、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詩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匯報交流情況:a、學生自由反饋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說出詞意。

 。3)、教師歸納,課件展示詞意。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為鞏固學習效果,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詩詞的認識,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這樣始終都以學生為主體,人人有機會發言,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利于鍛煉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五)、探究設疑,領悟詩情

  1、引導學生質疑、師發問:

  (1)、詞中那位漁翁為什么在這樣一個雨天還不想回家呢?

  (2)、詞中描繪的漁翁到底指誰?

  (學生小組交流,自由發言后,教師點撥小結)

  2、這首詞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指名說)

 。◣熜〗Y,課件展示:這首詞的作者借這樣一幅春江水漲、細雨濛濛、漁翁迎風冒雨垂釣的畫面,抒發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江南春色的贊美之情。)

  【設計意圖:緊扣“不須歸”,引導學生質疑,然后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探討,再由教師憑借課件進行小結,使學生釋疑,從而升華主題,領悟詩情!

  三、讀中感悟,升華情感

  1、教師:現在就請大家帶著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江南春色的贊美之情,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有感情地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詞中的意境。

  2、配樂朗讀:指名朗讀,小組輪讀,全班齊讀。

  3、配樂有感情地背誦,感悟意境。(出示課件)

  4、課堂練習:找一找。(出示課件: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詞中的錯誤)

  5、欣賞歌曲《漁歌子》。(出示課件)

  6、教師結語:同學們,讓我們從美妙的音樂中回到現實,回到我們身邊的春天,在校園里尋找春天,去大自然感受春天,也用我們的心,我們的筆去表達春天、描繪春天吧!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了“讀、背、找、唱”四個小環節,環環相扣。前三個環節,讓學生在一個愉快的氛圍中不自覺地了解了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以便課后查漏補缺。最后那優美的歌聲又讓學生情緒高漲,身心都體驗到了最佳的輕松感、愉快感。】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9

  教學過程:

  一、賞圖導入

  1.師:在鄉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群的牛羊。大自然到處是秀美的風光,孩子們,還記那雨后的春筍嗎?一齊美美地讀讀吧。(出示春筍圖并齊讀寫春筍的段落)

  2.師:走進田園,走進鄉村,這遍野的翠綠和忙碌的農人不正是一首田園詩嗎?(出示并朗讀《鄉村四月》。)

  3.悠閑恬適的田園生活讓不少古人向往,詞人張志和就是其中之一。(出示圖)瞧,他正扁舟垂釣。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張志和,走進千古絕唱《漁歌子》。“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名。(板書課題,用手勢指引學生朗讀)。一起來欣賞這首詞吧。ㄕn件:漁歌子朗誦)

  4.第一遍欣賞,第二遍小聲跟讀。(這么美,讓我們一起來小聲跟讀。)

  二、想象解詞

  1.過渡:在詞中,有幾個詞語的讀音要讀準,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在這幾個詞語中,你知道哪個詞語的意思?(抽生說,相機出示圖片,感知形象)。

  3.讓這幾個詞語回到這首詞中,誰來準確地朗讀這首詞?

  4.光讀準確還不夠,還要讀出詞的節奏美?粗澴嗾l來讀一讀?

  注意:有節奏的地方要讀得聲斷氣流。

  誰還能讀得更棒?(真棒,這叫抑揚頓挫。)

  打著節奏一起來讀讀吧!(學生齊讀。)

  5.讀一首好詞就像欣賞一幅美麗的圖畫。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詞(配樂)。

  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事物(你仿佛看到了——)?

  你仿佛聽到了——?

  你仿佛聞到了——?

  6.體會隱藏在西塞山,桃花等詞后面的色彩

  這些桃花……(形、色、整體感受)

  生:這些桃花開得——,桃花開得——,桃花開得——,有的已經全開了,有的——有的——,這么美的桃花,你想用哪個詞來形容?這是什么樣的桃花?你想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此情此景?讀這句。指導讀:桃花喻春,桃花寄情,作者不僅寫的是花,更是自己的心情。讀出這種心情。流水——清澈明凈,流水可能會倒映出些什么顏色?

  流水中還有——肥美的鱖魚,這些鱖魚……(多,肥,美)

  師:所以引來了一群群的——白鷺,有了鱖魚作充足的食物,這些白鷺生活得——,在這樣山清水秀的地方,這些白鷺——這是一群什么樣的白鷺?這白鷺,又不只是白鷺,它是張志和的化身,作者渴望像白鷺一樣自由自在,渴望像白鷺一樣親近大自然,回歸大自然,它是作者心愿的化身,是張志和追求的閑適生活,他也想像白鷺那樣樂而不歸,作者仿佛就是其中一只白鷺,你仿佛就是其中一只白鷺。一生讀“白鷺”這句。再一生,讀?讀出自由自在。一小組讀,一起來讀。齊讀第一句。

  一青一白,一靜一動,全在14個字中描繪得春意濃濃,詩情畫意,這就是詞的魅力。

  7.在這么多景物中,你最喜歡哪種景物?請把你腦海中的畫面向大家說一說。

 。ㄕ媸“山色空蒙雨亦奇”呀!簡直就是仙境;

  “一行白鷺上青天”,多么悠閑自在;

  “春攜連宵雨,桃花次第開”,這桃花也開在你的心中了,能用你的朗讀表現這份美嗎?

  從你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春的氣息;誰能讓你的朗讀讓我聞到花的芳香?)

  8.貼圖,說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品詞會意

  1.設疑

  一首詞即是一幅畫,一幅畫就是一首詞。如果你就是張志和,此時置身于如此美景之中,你為什么“斜風細雨不須歸”?

  2.品詞解疑

  a原來你準備充分不必歸板書:不必歸讀這句。

  b還因為景色優美不愿歸板書:不愿歸

  這斜風,是吹面不寒的楊柳風,這細雨,是蕩滌心靈的洗禮,這斜風細雨,不正是春景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嗎?他又如何能割舍這一份自然的饋贈。讀這句。

  c還有什么原因讓張志和不須歸呢?其實,這還與當時的背景有關。

  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張志和眼見當時時局動蕩,官場黑暗,他早就厭倦了朝廷的爭斗,面對內憂外患的國家,他無力拯救,只能退隱江湖,寄情于山水,所以,此時的張志和更是回歸自然不想歸。板書:不想歸讀。

  3.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釣魚要放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釣得到魚嗎?張志和卻說,他釣著了很多很多。他釣的是什么呢?

  詞人厭倦了朝廷的爭斗,從此一輩子不再做官,整日流連于山水之間,希望過那種悠閑自在的生活,張志和垂釣,釣的是美景,釣的是自然,釣的是悠閑的生活,釣的是怡然的興致。在斜風細雨中,張志和把這份怡然融入詞中,用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不須歸的悠閑?

  讓我們也懷著這份怡然,美美地吟誦這首詞——

  感情誦讀。

  加上手勢讀。

  入情入境地讀。

  四、唱歌入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詩詞更在于以聲傳情,漁歌子,就是關于漁父的歌,讓我們用歌聲一起來回味。聽------齊唱(可加動作)

  五、填詞入境

  絲絲管弦,演不盡古風的流光溢彩,悠悠書聲,誦不完古韻的悠揚鏗鏘。讓我們浸潤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去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認識 “塞、鱖、箬、笠、蓑”等字,讀準字音,會寫“塞、鷺、笠”。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3、體會詩詞內容,通過想象,由詞到畫,感受到鄉村風光的畫意詩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4、學生感受古詩詞之魅力,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鄉村的詩情畫意;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體會 “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

  學法滲透: 通過此課,讓學生意識到,詩詞可讀,可畫,可唱。結合課文拼音、注釋,想象畫面、聯系作者生平和已學詩詞是學習詩詞的好辦法。

  課前談話: 復習學生學過的詞——《憶江南》。了解學生對詞的掌握情況,因學定教。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讀課題。了解本首詞的詞牌名。

  二、初讀古詞,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提示,讓學生先把整首詞讀通讀順,劃出不理解或難理解的詞句。

  2、檢查六個詞的讀音。第一步讀準字音(西塞山、白鷺飛、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不須歸)

  3、讓學生對詞語進行質疑,理解詞義——“箬笠、蓑衣、不須歸”等。再讀詞語,第二步讀出詞語的含義來。

  1、教學本課生字,著重指導“塞”字書寫。

  2、學生字正腔圓地讀讀整首詞。師范讀,學生試著再把詞讀得有板有眼。

  3、讓學生暢所欲言,讀了這首詞有什么感覺。

  三、走進文本,想象畫面。

  1、伴隨著音樂,想象畫面: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嗅到什么還想到了什么。

  2、同桌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畫面。

  3、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板畫。適時引入有關春天的其他詩詞,豐富畫面,感受意境;并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讓學生把整個畫面連起來具體生動地說一說。

  2、配樂感情朗讀全詞。

  四、揣摩語言,指導背誦。

  1、第一次背誦,看著板畫,試著背誦整首詞。

  2、第二次背誦,閉眼,邊想象邊背誦。

  3、第三次背誦,邊背邊想:這首詞美在哪?

  4、交流這首詞的美:色彩豐富、動靜結合。

  五、對比拓展,升華情感。

  1、學生交流為什么張志和要說“斜風細雨不須歸”。

  a、這里如詩如畫,令人如癡如醉,女生讀前兩句詞。

  b、作者怡然自得,怎不流連忘返,男生讀后兩句詞。

  2、引入張志和的生平,進一步理解他的“不須歸”的原因。

  3、拓展延伸:出示另一首《漁歌子》,學生自學感悟。

  4、交流讀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是從哪些語句讀出來的。

  5、全班身臨其境地朗讀《漁歌子》。

  六、吟唱歌曲,布置作業。

  1、教師哼唱歌曲——《漁歌子》。

  2、學生伴著樂曲,輕聲吟唱。

  3、布置作業:繼續去了解張志和,找找其他幾首《漁歌子》讀讀。

  七:板書設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畫。

  附執教者簡介

  曾惠娟,女,1980年11月出生,本科學歷,福建省農村骨干教師。從教十年來,一直默默耕耘的農村教學第一線,多次在區級教學比賽、演講比賽、書法比賽、讀書征文比賽等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F為廈門市海滄區錦里小學語文教師,海滄中心語文教研組長。

  教材分析及設計說明:

  《漁歌子》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3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這個單元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并由此產生向往之情;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能抓住景物的特點,體味優美語言,學習表達方法,積累精彩句段。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他既是詩人,又是畫家。所以他筆下是一片詩情畫意:遠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垂釣的漁翁……這畫面是那么清新,這色彩是那么明麗,整個天地浸潤在朦朦煙雨中,寧靜而美好。整首詞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這樣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 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詩詞學習方法。本學期,他們在第一單元學習《憶江南》時已經接觸了詞這種文學樣式,對詞的常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張志和“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表現特點,尤其是感悟“不須歸”的境界就成了教學的重難點。

  基于此,我在這節課也便有意識地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一、營造豐厚的古典文化氛圍

  古詩詞的學習應充滿一種詩情畫意的美,讓學生盡情地徜徉在古詩詞中,詩意地棲于課堂,別具一番情趣。所以整堂課教師應通過富有古典文化魅力的語言,營造一種學習詩詞的美好氛圍,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我對課上的導語、過渡語上都做了精心推敲,并且課中也自然無痕地滲透了許多已學的古詩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中國古詩詞的語言魅力,也使得整堂課語文味很足,上出了古詩詞的味道。

  二、夯實字詞,注重學法指導

  作為一節比賽課,我活用教材,將《漁歌子》作為第一課時來上,字詞教學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字詞的教學上,我也是煞費苦心。第一次讀,讀準字音;第二次讀,讀出詞語的含義;第三遍讀,記住難點的筆畫,正確書寫生字。三次的教學,三點要求,層次分明,解決了音、形、義的問題。在教學字詞的同時,滲透了讀詞的方法:讀詞要讀出語氣的變換,讀出詞語的含義,讓詞語“站起來,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聯系注釋,結合插圖,聯系上下文,想象畫面,反復吟誦等等,都是學習古詩詞的好方法。

  三、引導想象,感悟意境

  雖然只有27個字,但這首詞語言樸素生動,意境優美,就是一幅畫。雖然大家常說“意境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如果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教師也是可以讓這種詩情畫意變成學生生動的語言流淌出來的。我這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通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鄉村的詩情畫意;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首先如何上出這首詞的意境美,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山野田園的如詩如畫又是這課的重中之重。于是讓學生充分想象、豐盈畫面以及教師輔以板畫的想法油然而生——在意境空遠的笛聲中,教師配以古典吟誦,將學生帶入畫中,盡情想象: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還想到了什么,于是學生思緒翩飛。繼于引導學生同桌互說,全班交流,讓學生具體描述心中的美景,讓他們心中的畫面有色彩,有聲音,有味道。在這過程中,教師適時地滲透已學的有關春天的古詩詞,以詞解詞,把詩詞的教學推到了一個較高的境界,也是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景色的美,詩詞意境的美。

  四、拓展延伸,走進詩人內心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 這首詞借景抒情,是首抒情詩。既然是抒情詩,就要關注詩人內心的情感。所以,走進詩人的內心也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在教學中,我抓住了“白鷺飛、鱖魚肥、不須歸”三個關鍵詞教學,通過朗讀,通過想象,體會作者的心情和那種悠閑自得、淡泊不爭的生活情趣。同時,適時引入詩一堂課光教學一首詩詞,容量是很小的,也是非常單薄的。我除了教學這首《漁歌子》,還引入了其他有關春天的詩詞,并且后面還補充拓展了他的另一首《漁歌子》,這首《漁歌子》也是描寫鄉村田園生活的一首詞,與本單元的專題很符合,同時它里面表達的“醉宿漁舟不覺寒”和前首中的“斜風細雨不須歸”有異曲同工之妙,能夠引領學生能夠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對于“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泊名利的張志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在讓學生運用學習第一首詞的方法學習這首詞的同時,也解決了課文的第二個重點: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人張志和的生平,讓學生對詞中的難點“不須歸”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五、注重多種形式朗讀,引導讀中感悟

  朗讀在詩詞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時也是目的。我在這課設計了多次不同的讀。每次讀都有明確的目的,力求做到讀得有層次有提升。從自讀時的讀通讀順,到再讀時的字正腔圓,再到教師范讀后的有板有眼。從“白鷺飛”中的帶著自己的理解的讀,到“桃花流水鱖魚肥”中美美地讀,再到“斜風細雨不須歸”中的想象讀,從教師引讀,到男女生讀,再到全體師生的深情配樂朗讀,多種朗讀的形式把學生的讀推向了一個又一個的情感高潮。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3.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準備詩詞內容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回憶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詩《詠柳》《憶江南》

  二、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漁歌子》

  2.指名讀,讀準、讀通、讀順。

  3.聯系你的預習收獲,試著有節奏的讀。 ?

  三、熟讀,理解詞意

  1.交流預習收獲。解決了哪些詞?還有那些不能解決?小組交流,還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2、讀詩,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詞意。

  3.老師請你再好好讀讀這首詞,仔細品味一下,哪一句給你的感受最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提示: “西塞山前白鷺飛”, 在青翠蔥蘢的西塞山前,一群潔白如玉的鷺鷥在碧空中飛翔。(青山、白鷺,一動一靜,這是一幅多么明麗、和諧的畫面,如果詩人是一個攝影師,那他所攝取的這個畫面應該是——遠景)把那份幽遠、寧靜給讀出來。

  “桃花流水鱖魚肥”:在桃花夾岸的苕溪里,無數肥美的鱖魚在水底游動,或在水面嬉戲追逐著繽紛的落英。(桃花紅、溪水藍,鱖魚跳,這是一幅多么艷麗、生動的畫面)

  這一遠一近的對比,這明麗與絢爛的對比,你能通過朗讀出現出來嗎?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個“斜”字,寫出了春風的柔,春雨的細,)他頭戴青竹笠,身披綠蓑衣,迎著斜風,冒著霏霏細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畫幅里,顯得多么逍遙自在!

  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連忘返。讀出那份無憂無慮,逍遙自在!

  4、此時此刻,展現在你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整體感知)

  交流自己體會到的詞所描繪的美麗春景。 (自然景物  人  顏色  動靜)

  5、有感情朗讀(背誦)詩句。

  四、精讀,品詞味

  1.師;短短27個字,為什么能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雋永清新、豐富秀麗的水鄉風景圖。古人的語言的究竟有著怎樣的凝煉與絕妙呢?老師請同學們再細細品讀這首詞時,你能發現其中看似簡單普通,卻是作者別具匠心、反復斟酌推敲的詞語嗎?

  2.品析“青、綠”

  “青、綠”是同一種意思嗎?都表示綠色,為什么要用不同的字?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綠色的詞(一個字的),“翠”——遙望洞庭山水翠(那是一種活潑的、充滿生命力的綠);“碧”——碧玉妝成一樹高(富有光澤的綠);“蒼”——日暮蒼山遠(深沉的綠);“蔥”——(濃厚鮮活的綠)

  為什么這么多表示綠色的詞,作者偏偏用了“青”和“綠”呢?能不能用其他的字來代替,或者,能不能把“青、綠”的位置換一下?你自己試著替換讀讀看,再與詩的原句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學生品讀,說自己讀后的感受。

  a, 詞義不符;(舉例說明)

  b, 音律不和諧。(舉例說明)

  看似簡單直白的兩個字,卻是作者反復推敲、斟酌的結果,那簡單就是惟一的。瞧,我們學著詩人,用心去讀、去觀、去品、去悟,總會有深妙的體悟和發現。

  五、了解詩人,品味詩情

  1.那么這個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的人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再次用心地讀讀全詞,連題目、作者都讀。

  學生自主探究。

 。1)有可能是漁人:a、趁著春水漲、鱖魚肥,多打魚,好養家,連斜風細雨都不顧。

  b.從詩題《漁歌子》,這首好像應是漁歌,所以那人應是打魚的漁人。

  是一個勤勞的漁人,讀這兩句詩。

 。2)有可能是詩人。詩人為這美麗的山水所陶醉,他覺得這斜風細雨也是一種美,所以留戀不歸。

 。3)(只要說得有道理,都應肯定)

  2.了解作者:

  (出示燈片: 張志和:初名龜齡,字子同,唐肅宗時棄官歸隱,沒有回故鄉浙江金華,而到湖州居住,常常在船上漂泊,自稱“煙波釣徒”。他歸隱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國家處于動蕩不安的紛亂之中。在這種情勢下,他因為無力佐治,只得避居江南水鄉,以悠閑自在的漁家生活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熱愛自然的情懷。)

  看了這段介紹,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此詩,作者明寫漁父,暗寫他本人,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正反映向往自由,熱愛自然的情懷。

  3.再誦古詩,讀出韻味

  師引:

  作者多么希望自己能遠離世俗的爭斗,在這樣和諧秀麗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讀

  作者多么希望勞動人民以自己的勤勞,獲得這樣一份安寧的生活——讀

  作者多么希望人們能遠離戰亂,永遠過著這樣幸福美好的生活——讀

 。▽訉舆f進)

  六.課外拓展,升華詩情:

  1.師:張志和的《漁歌子》表現了瀟瀟春雨灑江天之時,漁人既在勞作,又觀美景的無限情趣,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諧生活的美好意愿。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不僅歷代傳唱,而且詩家騷人多仿其體式、意境或詞句翻出新作。其中就有宋朝詩詞大家蘇軾。他甚至把張志和的詩句直接嵌入其中:

  浣溪沙

  宋 蘇軾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學生讀通詩句。

  師:此詩與張志和的詞,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比張詞多了幾句)

  既然模仿張的詩,有的甚至是直接引入,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我們來看蘇軾這詩題下的自注:

  題注:“玄真子《漁父》云云,此語妙絕,恨莫能歌者,故增數語,令以《浣溪沙》歌之。”

  生讀,說說你是怎么是理解這段話的?

  (師在學生自悟的基礎上,簡單解釋,尤其“恨莫能歌者”—— 這只有超然于世外的“煙波釣叟”才有這樣的心境、這樣的話語,他人難能仿此,“恨莫能歌者”表現東坡對張詞的推重心意。)

  3.學生自讀蘇軾的《浣溪沙》

  簡單理解詩意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

  蘇軾推重張志和的詞,僅僅是因為張詞的語言“妙絕”嗎?

 。    張在詞中所表達的情懷,正是蘇軾想要釋放的心情,簡介蘇軾——他一生仕途坎坷,為官期間,他關心人民疾苦,當時,國家動蕩不安,他自己也被一次又一次的貶職……所以,他也懷有和張志和同樣的心愿。張儼然成了蘇軾的知音。張和蘇隔朝隔代,幾百年的時空((1037~1101)——(730~約810))竟然因一首《漁歌子》而聯通,孤傲與清高的心靈相通了,智慧與才情相融了。我們何其有幸通過這些美妙和文字來體悟春雨中的另一番情趣意致。)

 。ㄔ俪霈F《漁歌子》)讓我們再一次來讀讀《漁歌子》。

  七.總結,升華。

  有一位詩人說:再美的詩,也美不過春天的一棵樹。所以,再好的文字營造的風景,也比不上身邊這觸手可及和活生生的大好春光。同學們,讓我們回到現實,回到我們身邊的春天,在校園里尋找春天,去大自然感受春天,也用我們的心我們的筆表達春天吧。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且背通出來、

  2、認識“塞”、“笠”、“鷺”。

  3、想象詩詞畫面,理解詩詞含義。

  4、通過詩句的拓展閱讀,體會詩人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想象詩詞畫面,理解詩詞含義。

  通過詩句的拓展閱讀,體會詩人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揭趣,引入課題

  1、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詞,作者是張志和。他的名字可不是爸媽爺爺取的,是皇帝給他取的。16歲時,他中了舉人,給皇帝寫了一份折子,列了許多治國的良方,皇帝封他做官,賜名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今天,我們要學他的一首詞,學生讀課題。

  2、漁歌子是詞牌名,每一行有規定的字數。文人再把詞填進去,還有的被譜上曲子加以歌唱。二、讀詞,學習生字

  (一)自由由讀詞

  1、請大家自由大聲朗讀《漁歌子》,一讀字正腔圓。

  2、二讀,節奏鮮明。

  3、三讀,韻味十足。

  (二)學習生字你們看,這首詞里漏了幾個字。西山前白飛,桃花流水鱖(gui)魚肥。青箬,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寫“鷺”字漂亮的訣竅一一上面小一些,寬一些。師板書。

  2、多音字塞

  阻塞(Se)塞西塞山(sai)塞車(Sai)

  3、形聲字笠

  4、生字障礙已掃除,現在我們齊讀這首詞,同時做到字正腔圓、節奏鮮明、韻味十足。

  三、品詩,想象畫面

  (一)說畫面有一句話說得好,詩詞中有畫,畫中有詩詞。張志和這首詞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拿起筆,把它圈出來。

  1、學生動筆圈畫。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一個詞語展開想象。由“西塞山”這個詞語,你會想到什么樣的畫面?老師的眼前出現了這樣的西塞山:

  (1)西塞山上長滿了樹木,到處都是綠油油的。

 。2)在云霧的籠罩下,朦朦朧朧。

 。3)西塞山郁郁蔥蔥,如同披上了巨大的風衣。

  2、這首詩中還有畫面。(出示:白鷺桃花、流水、斜風細雨、鱖魚肥…)你們選擇其中一個畫面來形容形容。同桌交流互動

 。1)一群潔白的鷺鷥鳥展翅飛翔在天空。

 。2)桃花張開了粉紅色的笑臉,遠遠看去,如同彩霞一片。

 。3)湖水清澈見底,如同碧綠的翡翠。

  (4)風輕輕地吹著,雨兒編織著細絲飄灑灑。

 。5)鱖魚在水里歡快暢游,有時還撲騰跳出水面欣賞美麗的

 。ǘ⿲懏嬅

  你們說得真好,抓住了詞中的一個景物展開想象。從你們描繪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畫面了,拿起筆,提高一些要求,用心寫一行或者兩行詩句畫面。

  試試我們的默契程度,一人讀自己寫的畫面情景,其他同學附和著讀詞的內容。

  張志和把這景色寫的如畫一般足以看出他對大自然的熱愛。板書:熱愛自然

  四、拓展,品詩情

  這么美的景色,張志和當然不想回去。板書:不須歸

  哥哥張松齡,擔心他被雨淋壞了,寫了一首《漁父》。

  課件出示:漁歌子

  張松齡

  樂是風波釣是閑

  草堂松徑已勝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風浪起且須還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兩遍。

  2、會讀是小本領,讀得懂才是了不起。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狂風暴雨且須還。

  3、師扮演哥哥,學生扮演弟弟,整詩對讀,整句對讀。

  4、因何不歸?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聯系寫作背景。

  課件出示:張志和因事被貶官,從此再也不做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

  5、張志和根本就不是釣魚,他釣魚不放魚餌,你們說他是來干什么的?

  (1)可能就是喜歡這里的美麗景象。

 。2)他覺得在這里很悠閑很自在。

  師:張志和就這樣直鉤垂釣,天天在溪流邊,釣來清閑、飄逸,他太愛這樣的生活了。讓我們再來誦讀。

  板書:追求自由

  五、延伸,再積累

  (一)延展積累

  這首詞寄托了作者追求自由、熱愛自然的情懷。板書“追求自由熱愛自然”很多詩人都向往這樣的悠閑風光,都希望像他那樣尋求仙境。詩人徐俯、蘇軾、黃庭堅都來尋找張志和了!

  課件出示

  鷓鴣天

  徐俯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镢魚肥。

  朝廷若覓元真子,睛在長江理釣絲。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細雨不須歸。

  浣溪沙

  蘇軾

  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鷓鴣天

  黃庭堅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如今更有詩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自由讀三首詞。

  2、你發現了什么?

  3、為什么詩人都重復使用詩句呢?

  4、學生再次看圖背誦全詩。

  (二)表達詩意

  1、學到這里,同學們一定對這首詞有了更深的理解,F在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詩意。課件出示:

  抄寫詩詞想象畫面

  詩詞配畫體悟情感

  學唱歌曲身臨其境

  2、班級交流展示。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通過寫景贊美漁家生活情趣的詞。著意描繪了秀麗的水鄉風光,遠山青翠,白鷺高飛,桃花火紅,意境優美而深入活潑,富于詩情畫意,充分表達了詩人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中悠閑而自由的生活樂趣。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理解課題

  1觀看錄像《漁歌子》,先向學生交代學習任務,然后簡介作者,理解詩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了解下文的興趣。(板書課題:漁歌子,齊讀一遍課題)。

  張志和,初名龜齡,字子同,自號‘玄真子’,婺州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叟”,他的作品大多描寫自己隱居的生活。

 。▽τ诒臼自~的作者要詳細了解,更能體會詞的內在深意,繼而為體會詩人的人生志趣鋪墊。先給學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時間,然后教師補充。這樣才會使學生查找資料的愿望長久保持下去。)

  2聽《漁歌子》課件錄音,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詩在表達上不太一樣)

  二、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讀這首詞,邊讀邊想象這首詞都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引導學生關注詞中描寫的景物,為想象畫面做準備。)

  3.出示圖象:白鷺、桃花、流水、鱖魚、微風、細雨,這使一幅多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展示這一幅春的畫面嗎?

 。òl展語言是語文學習的目的之一,借助這些詞匯所展示的畫面,邊想象邊組織語言,用生動的現代語言描述西塞山邊的美麗,既接受古代漢語的熏陶,有發展現代語言,一舉兩得。)

  4、小組交流,教師小結。(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閑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 教師有感情朗讀《漁歌子》,,再入意境。

  【自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朗讀古詩的技巧和方法,這也體現了對學生學法上的輔導,讓學生掌握讀詩的方法以形成自學能力!

  2.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3.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4.學生有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 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 根據詩意加以配樂,體會古詩意境,創作畫面或者創意表演。(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1)唱支歌來表達。

 。2)跳支舞。

 。3)畫一幅畫。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下第23課《古詩詞三首——漁歌子》。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學會生字詞。

  2、通過想象、描述詞的畫面,理解詞意,體會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山水的感情。

  教學理念:

  張志和作為一名詩詞書畫大家,他的作品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本設計力圖以賞畫的形式,吟誦的方式,想象理解詞的意境,豐滿對詞人張志和的認識,達到對《漁歌子》的理解更加飽滿的目的。

  教學重點:

  學會詞的吟誦,想象詞中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讀出詞的韻味,體會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預設:

  一、激趣導入,了解作者。

  1、老師自我介紹,學生自我介紹。

  2、介紹張志和。

  今天我們的學習就是從名字開始的,現在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名字,看看你能對這個名字了解嗎?(板書“張志和”,)猜猜“張志和”這個名字是誰起的。(生猜)是皇帝起的,張志和16歲的時候就中了舉人,并寫了一份折子給皇帝唐肅宗,唐肅宗看了,覺得這個小伙子太有才了,就封他做了大官,并賜他一個名字“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龜齡”,是個偉大的詞人。

  3、揭示課題。

  誰知道詞和詩最顯著的區別是什么?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張志和的長短句《漁歌子》。

  二、誦讀詞文,賞析詞義。

  1、請大家打開課文,好好地把這首詞讀3遍,注意,要讀得字正腔圓。(生自讀)

  2、指名誦讀。生生互評。

  3、這首詞在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詞中賞畫,品味意境。

  1、張志和不僅是一名有名的詞人,還是一個一位知名的畫家,人們都說他的詞里總藏著美麗的畫。默讀《漁歌子》,看看你能發現張志和在這首詞中畫了什么?把它圈出來。

  2、學生圈畫,交流。

  你能把你看到的畫面讀出來嗎?

  3、發現詞中的色彩。

  他的朗讀只讓老師看到一副黑白畫,是這樣嗎?快去看看,張志和用多少種色彩?

  4、張志和僅僅用了27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有聲有色的畫面,請同學們看著自己的畫,靜靜地看,此時,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播放音樂,給學生半分鐘思考——指名交流)

  5、多么動人的畫面啊,你們能把這種體會讀出來嗎?(指名朗讀)

  四、走近山水,貼近詞人。

  1、張志和的.哥哥——張松齡寫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出示,教師范讀。

  2、師生勸答,再品詞意,再識詞人。

  討論:為何不歸?

  3、引誦《漁歌子》。

  教學反思(校交流)】

  我這樣上《漁歌子》,其意圖有三點:

  第一,我的《漁歌子》教學,力圖體現詩詞教學的厚度!稘O歌子》這首詞只有短短的27個字,備課時,應該把它先讀厚。一個詞人張志和,一首《漁歌子》,就這樣流傳了千年,其魅力在哪里?我開始查閱一些資料,張志和這個人形象逐漸立體飽滿起來:他是詩人,他是詞人,他是畫家,他是書法家,他是哲學家……這些認識隨著“桃花流水”在我腦海飄蕩。一個老師能走多遠,孩子領著就走得有多遠;一個老師能讀多少,就能領著孩子讀多少。但是,教師也不能沒有選擇的把掌握的資料全部端到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囫圇吞棗的吃。應該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我根據《漁歌子》詞中有畫、詞中寄情這兩個特點,從厚厚的一沓資料中篩選出了張志和“心志平和”這個名字的來歷、張志和是畫家、張松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張鶴齡的茅草屋這些和詞學習緊密結合的點進行拓展,一堂課下來,相信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首27個字的《漁歌子》,而是《漁歌子》背后整個美輪美奐的詩詞意象。

  第二,我的《漁歌子》教學,力圖注意學生的學習起點。我們的古詩詞教學可以套用小平爺爺的話說,是“從娃娃抓起了”,孩子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父母們就迫不及待的教他們“鵝鵝鵝……”可是我們的古詩詞教學卻常常忽視孩子的學習起點,一個教案適應所有學生。我今天最初幾分鐘的課堂談話,通過對詞人張志和、《漁歌子》、詩詞的顯著區別幾個環節的逐步深入,了解了這個班級的學習情況,他們對詞已經有了一些了解,能夠說出詞牌、詞和詩的顯著區別,根據他們的學情,我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領會詞的意境,而放棄了原來準備的了解詞的相關知識的環節,這樣,就可以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吟誦、體會。我覺得,這樣的課堂,做到了教師的教是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參與討論、研究的積極性是很高的。

  第三,我的《漁歌子》教學,力圖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課堂是煥發生命活力的地方,如果沒有精彩的生成,課堂教學就是失敗的。在今天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拘謹,可能是第一次來到大禮堂上課,看到這么多老師聽課,緊張是難免的,于是對于詞的意境想象的翅膀就被束縛住了。當時,我就在想,怎么辦?詩詞教學的根本還是立足于讀,所以我馬上調整預設的方案,一句一句教學生誦讀,“白鷺飛”得多高,“鱖魚”游得多歡騰,就這樣一個字一個字、一句詞一句詞的教,直至最后,同學們能優美、有情地誦讀出來,可以看出我這樣根據生成調整預設的處理是成功的。

  當然,課堂教學也是門遺憾的藝術。我覺得這堂課我還有學多地方做得很不夠,例如在板書處理上,我想落實的有三點:1、生字的書寫;2、老師根據學生的想象,把黑板上的字變成一幅畫,完成從詞到畫面的轉化;3、最后再看著畫,誦讀《漁歌子》,完成從畫面回到詞的學習。但是,可能是我沒有表述很清楚,學生很長時間才明白我的意思,浪費了很多時間,如果能夠在教師的語言上再處理得清晰簡潔一些,就能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出現。

  以上幾點是我對《漁歌子》這堂課幾點不成熟的思考,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5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鱖、箬、蓑”。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資料、看注釋的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詞所展現的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體會詞中所表現的內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1、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感受詞的音樂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詞的意思,背誦《漁歌子》。

  教學難點:體會詞中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在平時已經積累了不少的描寫春天的古詩,如:《春曉》、《詠柳》、《早春》、《晚春》等。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天所學的這首古詩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是不一樣的?這是一首——詞。什么是詞呢?【課件出示】

  2、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詞——《漁歌子》。(板書題目)

  3、解題:漁歌子,詞牌名,也是題目,其意思是漁夫捕魚時哼唱的歌曲。

  4、了解詩人及背景:先讓學生匯報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教師補充,最后【課件出示】相關資料。

  二、讀中明意,讀中悟情。

  (一)、【課件出示古詩并范讀】

  (二)、學生自讀,讀通、讀順。

  1、學生自讀,把詞讀準、讀通、讀順。(注意:“塞、鱖、箬、笠”的讀音)

  2、重點掌握多音字“塞”在詞中的讀音。(塞:sai sai se )

  (三)、檢查指導朗誦

  1、指名讀生字,并組詞。

  2、指名都詞,師生正音。

  3、指導朗誦,讀準節奏,讀出韻味。

  4、全班齊讀。

  (四)、讀中想象,理解詞意。

  1、學生默讀,思考:這首詞描寫的是哪一個季節的景物?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板書)

  2、指名反饋學習情況。

  3、教師(配樂)范讀,學生聆聽,閉目想象畫面。交流:學生結合插圖口述自己想象到得畫面。

  4、結合注釋,理解詞意。

  (1)、學生交流自己理解的詩句及不懂得地方。

  (2)、教師相機指導,指名說說詞意。

  (3)、教師歸納,【課件出示】詞意。

  (五)、探究質疑,領悟情感。

  1、這首詞中的漁翁為什么在這樣的雨天還不想回家呢?詞中的漁翁到底指的是誰?(學生發言,教師點撥小結)

  2、這首詞表達了詩人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引導,【課件出示】詩人的思想感情)

  3、我們曾學過一首古詩《江雪》【課件出示古詩】,這首詩中的漁翁與這首詞中的漁翁有什么異同?兩位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一樣嗎?(不愿;不舍)

  三、讀中感悟,升華情感。

  1、詩是作者的心聲,我們可以從詩的字里行間感悟詩人的內心情感。現在,請大家帶著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江南春色的贊美之情,在美妙的音樂中,有感情地朗誦——《漁歌子》。

  2、(配樂)學生朗誦,當堂背誦。

  3、欣賞歌曲《漁歌子》!菊n件出示】

  4、師:同學們,讓我們從美妙的音樂中回到現實。再美的詩、再美的音樂都無法與大自然中的春天相媲美,我們趕快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用我們的筆去描寫春天吧!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6

  一、聯系舊知,導入新詞

  1.同學們,這個學期,我們學過一首詞,叫——(齊答)《憶江南》。

  請大家一起背誦《憶江南》。詞有什么特點呢?

  2.這節課我們再學一首詞《漁歌子》,請位同學來讀讀題目,強調子讀第三聲。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介紹張志和。(板書:漁歌子 張志和)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1.“漁歌子”是詞牌名,看到這個題目,你能猜一猜這首詞寫了些什么嗎?

  2.詞的詞牌名與內容一般沒有關聯,但有些卻有聯系,如張志和的《漁歌子》就是描寫漁翁的生活,《憶江南》回憶了江南的美景。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這首詞,把生字讀正確,把詩讀通順。

  3.(課件出示《漁歌子》。)誰來讀一讀《漁歌子》?其他同學注意聽,看字音讀準了沒有。

  讀準“西塞山”的“塞” “白鷺、鱖魚、箬笠、蓑衣”四個詞語。

  4.齊讀這首詩。

  5.誰再來讀一讀《漁歌子》?你來讀,其他同學仔細聽,他在讀詞時,句子中間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板有眼?

  6.這就叫有板有眼。古詩詞特別講究音律和節奏,讀的時候要有板有眼,像詞人一樣讀。來,我們一起讀。

  三、想象畫面,深入感悟

  1.有那么一點詞人的感覺了!這首詞很優美,用古人的話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稘O歌子》描繪的景象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詞,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

  2.指名說。

  預設:生1:我看到了一座山,叫西塞山,山前一行白鷺在飛翔。桃花開了,小河的流水里鱖魚長得肥美。一個人戴著箬笠,披著蓑衣,在斜風細雨中釣魚,不需要回家。

  3.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在書上圈一圈。

  4.這是什么季節的景象?從什么地方看出來?

  預設:是春天,我從“桃花流水”看出來的。

  5.對。是的,是春天,春天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么美的畫面,這么美的詞,最適合用美讀了。你能朗誦一下嗎?

  6.面對此情此景,詞人會說些什么?他心情如何?

  預設:他會說,“大自然真美,我被陶醉了。”

  好,你就是詞人,陶醉地讀。(生1讀。)

  預設:他可能會說,“這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簡直是世外桃源!”(掌聲)

  師:你詞匯豐富,知識豐富,還知道“世外桃源”哩。好,你嘗試讀出這種感覺吧。ㄉ2讀。)

  預設:他的心情一定是愉悅的、心曠神怡、悠閑自在、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7.來,我們不看書,一起來吟誦。你就是詞人,面對青青西塞山,看那白鷺展翅飛翔,身旁桃花爛漫、流水潺潺、斜風細雨,把身心放到詞中間,讀!

  四、質疑問難,提升情感

  1.《漁歌子》讀到這里,你還有什么疑問嗎?(生默讀,思考。)

  預設:為什么漁夫在斜風細雨中“不須歸”呢?

  2.詞人張志和年少得志,曾經是朝廷命官,后來因得罪權貴被貶官,他干脆辭官不做,隱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賞為樂,以釣魚為趣,過起了天大地大四處是我家的游歷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五、拓展另一首漁歌子

  松江蟹舍主人歡,

  菰(ɡū)飲莼(chún)羹(gēng)亦共餐。

  楓葉落,荻(dí)花干,

  醉宿漁舟不覺寒。

  從這首歌詞中讀懂了什么?

  六、作業

  師:誰能用優美的詞語形容江南水鄉春雨中的景物?(課件出示習題)

  (        )的西塞山 (        )的白鷺 (        )的桃花

  (        )的流水   (        )的鱖魚 (        )的微風

  (        )的細雨   (        )的斗笠 (        )的蓑衣

  (        )的漁夫   (        )的江南 (        )的景色

漁歌子教學設計 篇17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這首詞.

  3,想象"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激趣設境,理解課題

 、偻瑢W們,你們還記得我們三年級學過的嗎 指名背,師生齊背,這是一首關于垂釣的詩,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關于垂釣的詞.板書課題.

 、趲熃榻B這是一首詞,詞是詩的一種,配上音樂可以唱歌,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叫長短句.

 、劢忸},簡介作者背景:漁歌子,詞牌名.

  張志和:在朝廷做過小官,后來隱居,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師講張志和漁歌子的故事.

  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相傳公元774年,大書法家顏真卿赴湖州任刺史.一天,他大宴賓客,張志和也在座.酒酣耳熱之際,顏真卿吟唱了張志和的《漁歌子》,后來,張志和又即興連吟五章,當中表演他神奇的書畫才藝.只見他面對娟紙,酒酣之余,一邊擊鼓,一邊揮筆作畫,隨興揮灑,筆下好象神助,妙倫天成, 速度快得令人驚訝,一會兒,山水云石就出現在大家面前,五首詞的意境盡在畫中.從此以后《漁歌子》風靡全國,不僅許多人在吟唱,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當時的日本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漁歌子》吧!請欣賞朗讀.

  ●讀中渲染,理解詞意

  ①錄音范讀,營造氣氛.

 、谕阑プx,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生字"塞\鷺\笠",指名讀,齊讀,指導書寫,生練習寫字.在課本上描一個,寫一個.

 、壑该首x,師生正音.

 、茏灾魈骄,了解詞的意思.

  (1)自由讀,借助課文注釋說說這首詞主要寫了哪些景物.讓學生畫出.

  (2)小組內交流,你理解哪句就說哪句意思,交流自己不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畫出景物,重點詞意:肥,須,回.

  重點解決的問題:漁者為什么不想回家

  ⑤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物.引導孩子具體形象的描繪詩詞情景.

  ●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僮杂衫首x,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②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叟錁酚懈星槔首x背誦,感悟意境.

  ④學生在音樂聲中畫畫詩中景物.

 、莞鶕䦟W生所畫來總結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 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介紹,學生自由讀讀,指名讀,師生共讀.

  作業

 、儆懈星榈乇痴b《漁歌子》.

  ②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弁瓿伞秴矔穚37有關題目.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8篇)

    【學習目標】知識教學點1、學習“塞”、“箬”、“笠”、‘蓑”等生字。2、朗讀課文,背誦《漁歌子》。能力訓練點l、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2、通過描繪詞中的情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

  •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20篇)

    教材解讀:《漁歌子》是唐代詞人張志和的作品,詞作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風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漁翁形象,體現了漁家生活別有情趣的一面。...

  • 《漁歌子》教學設計(通用22篇)

    教學目標:1. 熟讀并背誦這首詞。2.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3.感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教學重點: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

  •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 熟讀并背誦這首詞。2.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3.感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教學重點: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

  • 漁歌子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漁歌子》。2、想像詞中的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3、借助拓展延伸,進一步感受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教學重點學會詞的吟誦,根據詞所描繪的畫面,想象意境。...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熟讀并背誦這首詞。 2.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 3.感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教學重點: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2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3、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體會詩中的情境。教學重、難點:理解詞的意思,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體會詞中的意境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 《漁歌子》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鱖、箬、蓑”。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資料、看注釋的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詞所展現的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 《漁歌子》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在學習《漁歌子》(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23課)以前,通過《憶江南》(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1課)的教學,學生已對詞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拓展性內容,以填詞和唱詞的形式,讓學生對詞...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會《漁歌子》中的3個生字。2.朗讀《漁歌子》。3.理解《漁歌子》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4.能對《漁歌子》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教學過程:一、復習檢查《江南春》背誦情況。二、學習《漁歌子》1.簡介作者。...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3,想象這首詞的畫面,并描述出來.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教學時間:一課時學生準備:查閱資料了解有關...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3.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習生字。2.理解《漁歌子》的詞意,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3.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難點:學習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激趣設境,導入新課。...

  • 《漁歌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認識 塞、鱖、箬、笠、蓑等字,讀準字音,會寫塞、鷺、笠。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3、體會詩詞內容,通過想象,由詞到畫,感受到鄉村風光的畫意詩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 《漁歌子》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2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3、體會詩中所表現的內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黄色影片导航在线观看 | 里番精品3d一二三区 | av午夜久久蜜桃传媒软件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精品二区 | 最近中文字幕日本 | 五月婷婷天堂 | 毛片网站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妇女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 秋霞午夜伦理 | 丁香五月激情综合国产 | 特级淫片女子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网站www在线观看 | 成人av网站免费观看 | 美日韩一级大片 | 中文有码亚洲制服av片 |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AV | 性饥渴少妇AV无码毛片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免费 |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97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久 | 国产无套护士在线观看 | 亚洲二区三区在星空传媒 |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模大胆无码私拍啪啪AV |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原创国产精品91 | 国产精品69久久久久孕妇欧美 | 久久免费视频1 | 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 国产午夜性春猛交xxxx公交车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视 | 国产高清自拍一区 | 国产AV高清无亚洲 | 国产精品成品人品 | 最新中文字幕第一页视频 |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 大地资源第一在线 | 日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爽爽爽爽一区老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