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認識小數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教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把大數目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求小數的近似數。 這部分內容分四段安排: 第一段,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包括例1、例2、例3、例4和練習五; 第二段, 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包括例5、例6、例7和練習六; 第三段, 把大數目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求小數的近似數,包括例8、例9和練習七; 第四段, 本單元的整理與練習。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要認真分析教材中認識小數意義的活動安排。 對小數意義的認識包括十分豐富的內容。第一,小數與相關十進分數的關系;第二,小數的讀、寫方法;第三,小數的計數單位以及相鄰計數單位的進率;第四,小數的數位名稱及其順序;第五,純小數和帶小數。如此繁雜的內容,教材是怎樣有序而合理地進行安排的?這需要老師認真分析、細心體會。這部分內容一共安排了四道例題。例1和例2重點讓學生認識小數與相關十進分數的關系,并在此過程中自主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例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對一位小數的已有認識出發,通過讓學生說出題中幾件用小數標出的物品的價錢,引導他們認識到:兩位小數表示幾個百分之一,幾個百分之一可以寫成兩位小數。例2通過讓學生把1厘米、4厘米、9厘米,以及1毫米、7毫米、15毫米改寫成以“米”作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并通過歸納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都可以用小數來表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例3通過引導學生探索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使學生認識到:不同數位上的數,其計數單位是不一樣的;相鄰計數單位的進率都是10。例4通過讓學生說出一個帶小數不同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數值,引出小數的數位順序表,溝通小數與整數的內在聯系,突出小數與整數在計數方法上的一致性。 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理解新知。教學例1時,可以先讓學生用角、分作單位說出題中幾種物品的價錢,再討論“為什么5分可以寫作0.05元,4角8分可以寫作0.48元?”在討論中相機明確“5分是1元的 ,可以寫成0.05元,4角8分是1元的 ,可以寫成0.48元”,從而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幾個百分之一都可以寫成兩位小數。第二,抓住機會引導類推,讓學生在類推中逐步完善認識。知道兩位小數表示幾個百分之一后,可以引導學生類推:三位小數表示幾個千分之一、四位小數表示幾個萬分之一……;討論多少個0.01是0.1后,可以引導學生類推出其他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認識純小數的含義和組成后,可以引導學生類推出帶小數的含義和組成。第三,結合認識小數含義的過程,讓學生自主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如,結合例1的教學讓學生讀、寫兩位小數,結合例2的教學讓學生讀、寫三位小數,結合例4的教學讓學生讀、寫帶小數。 2.讓學生在探索中理解小數的性質,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例5時,可以按下列步驟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活動。第一步,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先讓學生觀察場景圖,自主收集信息,引起“比較”的心理需求,再提出:“橡皮和鉛筆的單價相等嗎?為什么?”第二步,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說明橡皮和鉛筆的單價是相等的。可以啟發學生分別把0.3元和0.30元改成3角和30分,再進行比較;也可以啟發學生畫正方形圖分別表示出0.3和0.30,再進行比較。第三步,引導學生對照數位順序表分別寫出0.3和0.30,認識到:0.3是3個十分之一,0.30是3個十分之一和0個百分之一,或0.3是3個十分之一,0.30是30個百分之一。從而更為抽象地把握其大小。第四步,組織觀察、比較:這兩個小數的形式有什么變化?它們的大小有沒有變化?你能得出什么初步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