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冊數學教案約分
教學內容:數學第十冊 p110~112 例1、例2及練習1—3題教學目標:1、知識教學點: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意義和方法,掌握最簡分數的概念 2、能力訓練點:熟練進行約分 培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德育滲透點:引導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掌握約分的方法教學難點: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并能準確地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教學具準備: 小黑板 投影儀 投影片教學步驟:一、 鋪墊孕伏投影出示,思考30秒,能說的就站起來說 1、 數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 2、指出哪兩個數是互質數 3和8 12和18 5和12 3、說出28和42的公約數 4、填空 根據 性質(復習能被2、5、3整除可以能很快看出分數的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公約數2、5、3, 復習互質數,可為最簡分數概念降低坡度。 復習公約數,為約分時除以公約數做必要輔墊。 填空是分數基本性質學習后的直接應用,也就是約分的變形形成。既說明分數基本性 質,又引出下例。)二、 探究新知1、教學例1 (1)、出示例1:把 化簡提問:看到例1這個題目,你想做些什么?(2)、引導學生自由問答,并板書:分子分母都比較小,同它相等(3)、提問:你準備怎樣化簡呢?根據思考題分小組討論 ① 的分子分母含有公約數 。 ②用 去除分子分母,得到 。 (4)、交流發言,生說師演示,再生說生演示師板書 = (讓學生猜想做什么,理解化簡詞義:化--轉化、大小相符,簡—簡單、分子分母都比較小。出示思考題,分小組討論自學,讓學生自由主動地去學習、交流。 學生說,老師直觀演示,再讓學生邊說邊演示,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化簡過程。)2、 教學最簡分數和約分意義提問: 還能繼續化簡嗎?為什么(因為3和4是互質數)明確: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板書) 是最簡分數,你還能舉例嗎?會說站起來說。下面的分數是最簡分數嗎? (出示p111上做一做)指出下面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 (指著不是最簡分數)這些不是最簡分數,通常要像 這樣進行化簡,這就是約分[板書課題 約分]提問:什么是約分,你能根據剛才的做法說說嗎?生試說,同桌說,指名說 把一個分數比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板書) 默讀一遍 (先教學最簡分數的概念,調整了教材的順序,但更符合思維順序。再指出不是最簡分數的可進行化簡,一方面說明化簡的范圍,又及時指出這就是約分的概念,顯得自然。 由直觀過程抽象概括出約分概念,體現從直觀到抽象的教學過程。) 提問:又怎樣來約分,怎樣寫呢? 3、教學例2 (1)、出示例2:把 約分(2)、 分小組,根據思考題看書討論 ①一般怎樣約分,怎樣寫? ②也可怎約分,怎樣寫? ③約分要注意些什么? (3)、指名交流 生說師板書 (4)、小結:你能將3個問題連起來說嗎? (小組討論自學例2約分,讓學生先學,教師后教。對約分的幾種形式正確書寫,指出可用你喜歡的寫法。)4、 反饋練習p112下做一做 把下面的分數約分 指名兩生玻片書寫,其余寫在書上講評 :說出 的約分過程, 結合書寫,表揚寫得好的學生。 (目的在于掌握約分方法和書寫形式,并結合書寫表揚學得好寫得好的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教育。) 三、鞏固練習 1、p112 1 觀察下面每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約數2,哪些有公約數5? 哪些有公約數3? 2、p112 3 下面哪些分數沒有約成最簡分數 3、 獨立作業 p112 2任選6題,放音樂《二泉映月》。 同桌互批 全對得優,得優的同學可以站起來。 (抓住學生想既對又快做好的心理,以介紹經驗的方法,調動練習的積極性,從而強調約分過程中的兩個注意點。 練習1訓練迅速找準約分過程中用幾去除分子分母, 練習2用紅綠卡判斷并改正,明確約分結果一般要是最簡分數。 作業讓學生自選,體現自主性。并在音樂聲中愉快完成 ,得優的同學可以自己站起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 全課小結 學生小結 師小結:今后作業中的分數,作為最后結果一般都要約成最簡分數。 你能找出老師黑板上還有哪些分數要約成最簡分數嗎? 發現的可以自己上黑板來改。 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作業要認真仔細,做完要復看檢查,好不好? (針對約分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引導學生主動勇敢地上黑板改錯,這對反應快的學生又是一次成功的表現,并結合進行學習習慣教育。) 五、 質疑今天大家學得都很認真,還有沒有什么問題你暫時不明白?(質疑是對本課教學情況的再現反饋,也為下次課提供學生方面的真實情況)讓學生主動發展(教后反思) 全面推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要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轉變教育觀念,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讓學生既學會知識,又學會學習,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 在約分教學中,我對學生注意了培養情感,激發發展動機;創造機會,提供發展條件;因材施教,擴大發展層面;激活思維,深化發展效果。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全過程,從而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原則。 一、培養情感,激發發展動機 教學活動是在知識和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知識往往通過情感功能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