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的反彈高度教學設計
(二)第二次分組活動、收集和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1、選擇其他不同球分別做三次實驗,繼續采用上面統一的下落高度。
(1)要求:用不同的球做實驗,步驟如上。
(2)小組分工活動并記錄;
2、對記錄結果進行計算,得出“每次實驗中球的反彈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把分數都全部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然后進行對比、分析。
(1)通過觀察不同的球做并展示記錄表,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交流,并展示記錄表,分析,比較;,
(3)得出結論:用不同的球從同一個高度下落,其反彈高度不一樣,表示反彈高度與下落高度關系的分數是不一樣的,這說明不同的球的彈性是不一樣的。
3、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同一種球的彈性是一樣的,而不同的球的彈性是不一樣的。但實際上影響球的反彈高度的因素還有許多,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
[實驗后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數據的分析,引導學生從“同一種球”和“幾種不同的球”的實驗數據的觀察分析中獲得實驗結論,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聯系生活、感受應用
1、出示兩個籃球(一個氣足,一個氣不足),誰來拍一拍,說說你有什么感受?這是什么原因呢?
2、閱讀第73頁的“你知道嗎?”:學生先自主閱讀,了解引起球的反彈高度變化的主要原因。
3、計算比賽用的籃球的彈性。
根據“你知道嗎?”的數據算一算比賽用的籃球反彈高度大約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在哪個范圍內?
出謀劃策:我班校籃球隊的張鵬同學想買一個籃球,你們可以給他什么建議?應采取怎樣的檢測策略?
[學生通過對這一環節學習,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更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1、提問:今天上課我們通過幾次實驗,研究了球的反彈高度,你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又有哪些收獲?
2、請同學們利用課外時間,上網了解有關影響球的反彈高度的其他因素。
[適度的課外延伸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限于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