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的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實際教學中我不由自主地試著嘗試在教學中滲透一些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充分到手、動腦、動口,讓學生多嘗到探索成功的喜悅。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動手做》時—認識高并學會畫高時,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1.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經歷高的產生過程,初步感知高。
我采用了“單刀直入”直接出示本課主題:用這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出示一個長方形紙片)做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該從哪里鋸開呢?先引導學生理解“做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的意思,在學生領會是浪費木料最少,或是一點不浪費木料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獨立思考怎樣鋸開后,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和剪刀試一試,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并比較誰的方法好。再集體匯報方法,最后引出高。讓學生經歷了高的產生過程,對高的感知應該比較深刻吧。接著讓學生在圖形中中辨認高,并同桌互相說一說,誰是誰的高,讓學生明白高與底的對應關系。
2.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進一步理解高的含義。
學生有了上面的知識,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畫高,并小組內互相介紹,怎樣畫高才是最準確的,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高的含義。在集體匯報自己的畫法時,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生的表述一個比一個準確,畫法也多種多樣。
但是,通過作業,我發現,學生在畫高時,仍出現了很多問題:有的做圖工具不規范,用鋼筆做圖,線條畫得歪歪斜斜的,說明沒用三角尺,是隨心畫的;有的畫的不是垂線,雖然打了直角符號,但卻不是直角,說明畫垂線的方法忘了;有的找點錯了,即高和底不對應,說明高的概念還很模糊…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問題呢?仔細反思,我覺得自己出現有以下失誤:
1、對學生還是應該嚴格要求,應該準備好的畫圖工具,必須準備好。
2、雖然學生對三角板很熟悉了,但對三角板的直角及直角邊的認識一部分學生還不是很清晰,導致該用直角邊時,不知如何使用,上課前應該讓學生充分熟悉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直角邊。
3、沒有想到學生有這么長時間沒有畫過垂線了,可能會遺忘了畫垂線的方法,課前沒有進行畫垂線的復習,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現有知識。
4、在畫高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清晰地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的概念,它們分別該怎樣畫,逐個讓學生明白畫法,而不應該以優生情況來代替全班同學,更不應該貪多,因為我當時還給學生補充了畫鈍角三角形的高,部分學生更是越弄越糊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