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儀、卡片、圖片、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qing導趣
1、直接揭題。
2、設疑:
⑴ 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他們之間的不同學生可能會說年齡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身份的不同。
、啤∈裁礃拥娜瞬拍芙锌茖W家?
有學問的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畫生字新詞。
2、找出小朗志萬說的話,做上記號。
三、學習生字
1、自學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生字和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拧≌f說你幫同桌糾正了哪個音。
板書這些生字,學生齊讀生字。
、啤∽R字游戲:
、佟熣f生字偏旁,學生猜字;學生說偏旁學生猜字。
、凇⌒⊥瞄_門游戲。
、恰≌J讀生字詞語。
4、寫字指導:
重點指導:“朗、喝、騙”字。
5、初步感知課文:
⑴ 課文講了朗志萬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啤〕鍪纠手救f的話:一個杯子裝滿……這是為什么?
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
教師可做以下引導:別的東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會漫出來?
用句式“除了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其他東西,水都會”。
、恰∧銓@個問題有什么疑問嗎?
四、生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1、認讀詞語。
2、板畫“杯子”和“金魚”,板書:水漫出來了。
二、朗讀感悟
1、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
2、書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
學生讀有關句子,從他們的話里你知道這幾個小朋友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
板書:同意
3、你對他們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樣想的?
讀句子: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
“他們”指的是誰?帶進去讀一讀。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
板書: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會有什么想法?
從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樣的品質?
。ㄒ凶约旱闹饕,不輕信盲從)
5、遇到問題,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資料、請教等等都是學習的好方法。
讀媽媽的話:不能光想,自己動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動手做實驗中發現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魚,讓學生上臺做實驗。
讀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7、互動:
此時此刻的伊琳娜會怎么想、老師當記者來采訪。
8、朗讀伊琳娜說的話:
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理解“哄騙”,多種形式讀。
9、朗志萬真的是哄騙嗎?說說自己的理由。
為什么他會笑?你從他的話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為什么聽了他的話高興地笑了?她會對朗志萬說些什么?
教學名言:實踐出真理!
三、朗志萬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1、我們要學習科學家的科學的態度和思維方式。
2、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三、總結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么?你想對伊琳娜說些什么?
四、實踐活動
收集名人名言。
【板書設計】
金魚圖 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萬 水杯圖
水不會漫出來伊琳娜(不同意) 水漫出來了
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課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們老師上課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這張圖美嗎?”學生肯定會迎合你回答:“美──”!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于質疑的好素材。如果我們教師只停留在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的培養定位上,顯然過于膚淺。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么區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說是知識的權威。”然后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 “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于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也是現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質。∥覀兲焯旌爸白鹬貙W生”,我們可以瀟灑地把課堂對學生拱手相讓,可以允許學生自選作業……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們老師對教材沒有深層的處理,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養的機會。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具準備】
課文錄音,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板書:動手做做看)
上課之前,老師想講一個故事給小朋友們聽,看誰聽得最專心.
故事內容:
法國有一個科學家,他的名字叫郎志萬,有一天,他對幾個小朋友說:"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但是,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有的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有的小朋友說:"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郎志萬都搖搖頭說:"不對!"你們猜猜這是為什么
1,聚精會神地聽故事.
2,學生七嘴八舌談自己的見解.
通過故事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以便于在課文的探究與朗讀中體會文章涵意.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嗎 那就快來讀讀新課文吧!
教師巡視學生自學情況,以便隨時給以幫助.
1,檢查自學情況.你知道問題的答案了嗎 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讀讀有關的句子.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2,指導朗讀第5和最后一自然段.(重點讀好人物的語言)
3,課件出示這兩段中出現的8個生字詞:
伊 琳 娜 志
漫 哎 哄 騙
你能用"哄騙"說一句話嗎
小結: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的自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習任務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學生用手指著字,自己朗讀課文,尋求問題的答案.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是:金魚放進去,杯里的水也會漫出來,從第5自然段中看出來的. 郎志萬是故意騙小朋友的,從最后一段話中看出來的.
2,學生同桌在一起練讀.指名朗讀,評價.
3,認讀出示的生字.師生合作讀,同位讀,小組讀,男女賽讀,開火車讀.
指名3~4人說句子.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獨立識字的能力.使學生在自己創設的較為熟悉的語言環境中識字,符合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教學原則.
三,再讀課文,體會理解
哄騙別人本來是一件不好的行為,科學家郎志萬為什么要哄騙大家呢 讓我們再來認認真真地讀一遍課文,體會一下他的用意.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對其他學生提出聽的要求.
相機認識剩下的3個生字.
課件出示生氣和微笑兩張頭像,朗讀屏幕上出示的句子,談出對伊琳娜的看法.
1,讀指定段的課文,重點讀好文中對話.認真聽,聽后認真評議.
讀后談見解:
科學家是想讓小朋友們明白:不能盲目相信別人的話,要動手做做看.
2,師生合作讀,范讀,小組分角色讀,全班齊讀.小組交流.
讀評結合,可以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朗讀過程中,對課文的朗讀體現多元化.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反思,豐富內心感受.
四,寫字指導
重點指導4個上下結構的字"志,智,獲,慧".
提示:
"志"要寫得上下勻稱;
"智"要寫得上寬下窄;
"獲"要寫得上小下大;
"慧"要寫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認真觀察,練寫生字.
五,語文實踐
伊琳娜聽了郎志萬的話,可能會說……
小組交流,選代表班上交流,然后寫下來.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激qing導入。
同學們,有句話說得好,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今天學習第十三課《動手做做看》,齊讀課題。讓我們也把雙手動起來和文中的人物一起動手做做看。
二、識字。
1、自主識字。自主選擇讀書方式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集體識字。齊讀生字卡片。
3、〈課件,含有本課生字的句子〉指名讀句子,齊讀句子,檢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讀準。
三、朗讀感悟。
1、通過剛才讀文,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兩個人物?板書:朗志萬 伊琳娜2、默讀課文,說說兩個人物中更喜歡誰?邊讀邊畫,把你喜歡他的語句畫下來。
說說默讀要注意什么?
3、小組內討論,兩個人物喜歡誰?說說喜歡的原因。
4、生匯報。
(一)學習五段。
1、把魚放在杯子里,會發生什么情況,我們一起看看!凑n件 動畫〉
2、水真的漫出來了,指名讀第五自然段。說說怎樣語氣讀?(驚訝、生氣、奇怪、吃驚)這個“哎呀”表示人張大嘴巴,奇怪吃驚的樣子,自愿讀,加上動作。
3、〈課件圖片水漫出來〉“漫”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換成什么字?
。ǘ⿲W習六、七段。
1、此時此刻,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科學家朗志萬怎么會哄騙小朋友呢?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這段話呢?學生自由讀,體會不同語氣。指名讀,全班齊讀。
2、這段話中 “哄騙”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3、現在我不喜歡科學家朗志萬了,你們呢?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4、其實生活中那些發明家都是動手做做,親自實踐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比如愛迪生經過上千次的實驗才發明了電燈,你還知道其他的故事嗎?
5、老師希望大家做個生活中的有心者,動手做做看,把心中的?變成!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ㄈ⿲W習二、三自然段。
1、課文中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呢?請同學們找到兩個小朋友的話,同桌分角色讀,指名讀,男女生練讀。
2、師生合作讀全文。師引讀,生接讀。
四、課后延伸。
2、現在你是伊琳娜你想和朗志萬說些什么?
3、伊琳娜是個愛動腦,動手的好孩子,老師希望全班同學都動腦、動手做做看,科學家朗志萬說的不一定對,那其他名人說的是否對呢?
介紹亞里士多德,出示他的論斷:“兩個鐵球,一個十磅重,一個一磅重,兩個鐵球同時從空中落下,十磅重的先著地!
4、大家可以動手做做看,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板書:
13、動手做做看
朗志萬伊琳娜
哄騙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4
之一
作者:謝贛鶯
課題:13、動手做做看
授課時間:2003年3月9日
教學目標 :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儀、卡片、圖片、古箏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
1、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么辦的?
(生自由發言)板書:動手做做看
2、就課題提問。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隨即學生字)。
教師個案:
1、直接揭題。
2、設疑:
、磐ㄟ^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他們之間的不同學生可能會說年齡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樣的人才能叫科學家?
有學問的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畫生字新詞。
2、找出小朗志萬說的話,做上記號。
三、學習生字。
1、抽讀: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后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3、識字游戲:
A、將生字卡片發到守紀律的學生的手,師問:誰是。生答:我是x,。
B、開火車讀。
4、生互相交換識字經驗。
換偏旁識字:慢—漫篇—騙
偏旁歸類識字:哎、哄
利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琳、娜
聯系學生生活識字:朗讀課文的“朗”謎語:士兵的心(志)
5、認讀新詞:
伊琳娜志氣問題提問提水浪漫朗讀哄騙起哄喝水騙人哄騙
6、寫字指導。
喝、哄:口要寫得高、小一點。
朗:左邊不是良。
提、題:兩個是的區別。
教師個案:
1、自學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生字和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耪f說你幫同桌糾正了哪個音。
板書這些生字,學生齊讀生字。
、谱R字游戲:①師說生字偏旁,學生猜字;學生說偏旁學生猜字。
、谛⊥瞄_門游戲。
、钦J讀生字詞語。
4、寫字指導:
重點指導:“朗、喝、騙”字。
5、初步感知課文。
、耪n文講了朗志萬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瞥鍪纠手救f的話:一個杯子裝滿……這是為什么?
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
教師可做以下引導:別的東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會漫出來?
用句式“除了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其他東西,水都會”
⑶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疑問嗎?
四、生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教師個案:
1、認讀詞語
2、板畫“杯子”和“金魚”,板書:水漫出來了
二、朗讀感悟。
1、“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動手做做看。
2、結合交流以上問題,朗讀課文有關段落。
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僮x句子,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诜磸妥x句子,用它隨時提醒自己。
3、圍繞“哄騙”引發爭辯
①伊琳娜生氣地責怪朗志萬“哄騙”了我們,真的是“哄騙”嗎?
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的小朋友呢?”
A、用恰當的語氣讀這句話。
B、結合上下文理解“哄騙”。
C、你能否換一種語氣說這句話?
、谠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不過也要謹防生活中惡意的哄騙,提醒學生正確區別對待。
教師個案:
1、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
2、書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
學生讀有關句子,從他們的話里你知道這幾個小朋友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
板書:同意
3、你對他們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樣想的?
讀句子: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
“他們”指的是誰?代進去讀一讀。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板書: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會有什么想法?
從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樣的品質?
(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輕信盲從)
5、遇到問題,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資料、請教等等都是學習的好方法。
讀媽媽的話:不能光想,自己動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動手做實驗中發現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魚,讓學生上臺做實驗。
讀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7、互動:
此時此刻的伊琳娜會怎么想、老師當記者來采訪。
8、朗讀伊琳娜說的話:
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理解“哄騙”,多種形式讀。
9、朗志萬真的是哄騙嗎?說說自己的理由。
為什么他會笑?你從他的話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為什么聽了他的話高興地笑了?她會對朗志萬說些什么?
教學名言:實踐出真理!
三、朗志萬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1、我們要學習科學家的科學的態度和思維方式。
2、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教師個案:
三、總結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么?你想對伊琳娜說些什么?
四、實踐活動。
1、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讀后的感受告訴他人。
2、發現他人的過失,有禮貌的指出來。
教師個案:
收集名人名言。
板書設計 : 動手做做看
為
變?——!
教師個案:
金魚圖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萬水杯圖
水不會漫出來伊琳娜(不同意)水漫出來了
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作業 布置:搜集科學家的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么的生活與學習有何指導意義。
課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們老師上課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這張圖美嗎?”學生肯定會迎合你回答:“美——”!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于質疑的好素材。如果我們教師只停留在“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的培養定位上,顯然過于膚淺。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么區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說是知識的權威!比缓缶o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于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也是現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質啊!我們天天喊著“尊重學生”,我們可以瀟灑地把課堂對學生拱手相讓,可以允許學生自選作業 ……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們老師對教材沒有深層的處理,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養的機會。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5
【教材簡析】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里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小朋友伊琳娜通過實驗,證明事實并非如此──把一條金魚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里,水漫出來了?茖W家朗志萬設法通過此例讓小朋友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怪題激趣,引入新課
1、做數學題:船上有9只羊,34頭牛,問:船長的年齡多大?
2、組內交流自己的做法。
3、組內反思:此題為錯題,可有的小朋友卻用加、減法做出來了。為什么會這樣?(沒動腦筋)
4、師: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動腦對我們很重要,但動手也同樣重要。不信請小朋友自己讀讀課文《動手做做看》。
5、聽老師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二、讀通課文,讀中認字
1、自學: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的過程中,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自己認認。
2、組內交流:有認不下的字嗎?提出來問問組內的小朋友。
3、匯報認字情況:讀卡片上的字,并組詞。
4、匯報讀課文情況:指名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三、讀懂課文,讀中感悟
1、小組本著互教互學的宗旨,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請善于表演的同學表演課文內容,全班評議。
3、伊琳娜小朋友聽懂了科學家朗志萬的話,你們聽懂了嗎?聽懂了什么?
四、說說寫寫,拓展延伸
1、說說: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可能會說……
2、寫寫:把可能說的話寫下來。
五、寫字
先自己寫,哪兒寫不好,提出來,讓老師或同學幫幫你。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關于郎志萬的材料。
預習提綱
1、初讀課文兩遍。
2、搜集關于郎志萬的有關材料,制作成資料卡片。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
1、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么辦的?
(生自由發言)板書:動手做做看
2、就課題提問。
、磐ㄟ^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他們之間的不同學生可能會說年齡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樣的人才能叫科學家?
有學問的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畫生字新詞。
2、找出小朗志萬說的話,做上記號。
3、聽課文范讀并正音。
三、學習生字。
1、抽讀:
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
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后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3、識字游戲:
A、將生字卡片發到守紀律的學生的手,師問:誰是。生答:我是。
B、開火車讀。
4、生互相交換識字經驗。
換偏旁識字:慢-漫 篇-騙
偏旁歸類識字:哎、哄
利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琳、娜
聯系學生生活識字:朗讀課文的“朗”
謎語:士兵的心(志)
5、認讀新詞:
伊琳娜 志氣 問題 提問 提水 浪漫 朗讀 哄騙 起哄 喝水 騙人
6、寫字指導。重點指導:“朗、喝、騙”字。
喝、哄:口要寫得高、小一點。
朗:左邊不是良。
提、題:兩個是的區別。
(此教學過程教師要座號板書)
四、學生練習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1、認讀詞語
2、板畫“杯子”和“金魚”,板書:水漫出來了
二、朗讀感悟。
1、“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動手做做看。
2、結合交流以上問題,朗讀課文有關段落。
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①讀句子,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復讀句子,用它隨時提醒自己。
3、圍繞“哄騙”引發爭辯
、僖亮漳壬鷼獾刎煿掷手救f“哄騙”了我們,真的是“哄騙”嗎?
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的小朋友呢?”
A、用恰當的語氣讀這句話。
B、結合上下文理解“哄騙”。
C、你能否換一種語氣說這句話?
、谠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不過也要謹防生活中惡意的哄騙,提醒學生正確區別對待。
三、學習感悟朗志萬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1、我們要學習科學家的科學的態度和思維方式。
2、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四、總結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么?你想對伊琳娜說些什么?
五、實踐活動。
1、聽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聽后的感受告訴他人。
2、發現他人的過失,有禮貌的指出來。
六、作業布置。
搜集科學家的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么的生活與學習有什么指導意義。
板書設計
13動手做做看
郎志萬: 不溢水?
伊琳娜 生氣→→哄騙→→動手做了做
笑了→→不是哄騙→→明白一個道理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儀、卡片、圖片、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qing導趣
1、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么辦的?
。ㄉ杂砂l言)板書:動手做做看
2、就課題提問: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隨即學生認字)。
教師個案:
⑴ 直接揭題。
、啤≡O疑:
① 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他們之間的不同學生可能會說年齡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身份的不同。
、凇∈裁礃拥娜瞬拍芙锌茖W家?
有學問的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畫生字新詞。
2、找出朗志萬說的話,做上記號。
三、學習生字
1、抽讀: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后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3、識字游戲:
、佟⑸挚ㄆl到守紀律的學生的手,師問:誰是。生答:我是x,。
、凇¢_火車讀。
4、生互相交換識字經驗:
換偏旁識字:慢—漫、篇—騙
偏旁歸類識字:哎、哄
利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琳、娜
聯系學生生活識字:朗讀課文的“朗”謎語:士兵的心(志)
5、認讀新詞:
伊琳娜 志氣 問題 提問 提水 浪漫 朗讀 哄騙 起哄 喝水 騙人
6、寫字指導:
喝、哄:口要寫得高、小一點。
朗:左邊不是良。
提、題:兩個是的區別。
教師個案:
、拧∽詫W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⑵ 同桌互讀生字和課文。
、恰z查自學情況:
、佟≌f說你幫同桌糾正了哪個音。
板書這些生字,學生齊讀生字。
、凇∽R字游戲:
a、師說生字偏旁,學生猜字;學生說偏旁學生猜字。
b、小兔開門游戲。
c、認讀生字詞語。
、取懽种笇В
重點指導:“朗、喝、騙”字。
、伞〕醪礁兄n文:
、佟≌n文講了朗志萬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凇〕鍪纠手救f的話:一個杯子裝滿……這是為什么?
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
教師可做以下引導:別的東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會漫出來?
用句式“除了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其他東西,水都會……”造句。
、恰∧銓@個問題有什么疑問嗎?
四、生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教師個案:
1、認讀詞語。
2、板畫“杯子”和“金魚”,板書:水漫出來了。
二、朗讀感悟
1、“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動手做做看。
2、結合交流以上問題,朗讀課文有關段落:
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⑴ 讀句子,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啤》磸妥x句子,用它隨時提醒自己。
3、圍繞“哄騙”引發爭辯:
、拧∫亮漳壬鷼獾刎煿掷手救f“哄騙”了我們,真的是“哄騙”嗎?
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的小朋友呢?”
① 用恰當的語氣讀這句話。
、凇〗Y合上下文理解“哄騙”。
③ 你能否換一種語氣說這句話?
、啤≡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不過也要謹防生活中惡意的哄騙,提醒學生正確區別對待。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8
一、識字導入。
師:學課文前,我們先來認識兩位新朋友。(師出示寫有“朗志萬”、“伊琳娜”的詞卡,生字標上拼音。)誰來喊喊他們的名字?
生1:朗志萬,伊琳娜。
生2:朗志萬,伊琳娜。
師:男(女)生讀。
(男女生分別讀)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和他們有關。(邊說邊板書課題)大家一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他們究竟有什么故事呢?大家趕緊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師: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標上自然段,把課文讀通、字音讀準。
(生自由讀課文)
師:(出示寫了生字詞的小黑板)誰來當小老師帶大家讀? (請2-3名學生上臺帶讀)
師:對于這些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我知道把“哄”的口字旁換成“氵”,就是洪國華的“洪”。
生2:我提醒大家,“鱗”是前鼻音,不要讀成后鼻音啦!
……
師:把拼音去掉,還能很快地讀出生字寶寶?
(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師:小火車開得又好又快!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課后反思:生字的呈現應視具體課文而有所不同,本課生字不是很多,可以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呈現生字,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學生字。這樣課堂效果會更好。)
生:課文有7個自然段。
師:分別請7個小朋友來讀一讀。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生讀完后)
師:聽了之后,你最欣賞誰的朗讀?
生1:我覺得張卓然朗讀得好,字音很準,也很有感情。
生2:我覺得李怡軒讀得很通順。
生3:郭梓峰讀錯了一個字。
(課后反思: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請學生讀課文時可以在一小組開火車讀,不必指名讀。同是注意評讀的指向性:字音是否準、語句是否通順。)
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那課文講了件什么事?誰能簡單地說一說?
生:課文講了科學家朗志萬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問題,其他小朋友都沒做,只有伊琳娜動手做了做,發現科學家說錯了。
師:你概括得真好!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師:科學家朗志萬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什么問題?找到書上的句子讀一讀?(請2-3讀)
(課后反思:朗志萬提的問題學生找到讀一遍即可此處不需做朗讀指導。)
師:對于這個問題,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生1: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
生2:還有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學生開始只找到了這兩個)
師:文中就是兩個小朋友嗎?
生3:不是,還有伊琳娜。她覺得他們都沒說對,回家問媽媽,媽媽讓她動手做做,然后她就做了,發現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師:我們先來看看前兩個小朋友說的。(生找到第2、3自然段)哪個小朋友來讀讀他們說的話?(請2生讀)
師:他們在說這話的時候是怎么想的呢?
生1:他們想一定是金魚把水喝到肚子里去了。
生2:他們想金魚身上有鱗,水不會漫出來。
(學生回答與預設不符)
師:給他們提問的是誰?
生:科學家朗志萬。
師:一般科學家說的話,人們會懷疑嗎?
生:不會。
師:這兩個小朋友也認為科學家的話是_____(生補充:對的)。
師:那他們會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說這些話?
生1:覺得他說的就是對的。
生2:很肯定的。
師:誰能用肯定的語氣來讀讀這兩個小朋友說的話?
(請2-3生讀、分角色讀)
(課后反思:低年級的朗讀指導,應引導學生從文本中、關鍵詞句中獲得感悟,這樣的朗讀指導才能讓學生具體可感。而不需去挖掘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深層的東西。)
師:聽了這兩個小朋友的話,你想說什么?
生1:我覺得魚身上的鱗和水會不會漫出來好像沒有關系吧。
生2:我也覺得他們沒說對,可也說不出為什么。
師:伊琳娜和你們一樣也有同樣的疑問,她會說什么?做什么呢?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到了?
生:第4、5自然段。
師:誰來讀一讀?
(請1生讀)
師:當伊琳娜把自己的疑問告訴媽媽時,媽媽怎么說的?
生:不能光想,你要動手做做看。(師順勢出示媽媽說的話)
師:話中的“光”字,你能換成另一個字嗎?
生:只。
師:說完整。
生:不能只想,你要動手做做看。
師: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
(有幾個學生搖了搖頭)
師:伊琳娜她對科學家的問題想了沒有?
生:想了。
師:是啊,當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先動腦筋想,如果可以的話還應動手去做做看。媽媽當時會用什么樣的語氣對自己的孩子說這句話?
生1:很溫柔的。
生2:面帶微笑的。
師:是啊,媽媽會鼓勵伊琳娜去做。誰來當當這位媽媽說說這句話?(指導學生讀媽媽的話)
(課后反思:在課堂上,當我問到:“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時,有一兩個學生竟搖了搖頭,這讓我有些急了,于是皺著眉頭再問了一遍。如果換一種問法,就不會有這樣的意外:“對于朗志萬的問題,伊琳娜思考了嗎?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語文教學應緊扣文本,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來理解課文。)
師:當伊琳娜把金魚放進杯子里時,水卻_____(生補充:漫出來了。)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試驗結果。(出示掛圖)
生議論:水漫出來了,都流到地下了!
師:仔細觀察,看到這樣的結果伊琳娜當時的表情怎樣?
生1:吃驚!
生2:生氣!
生3:她非常生氣。朗志萬怎么可以說謊話來哄騙我們!
師:伊琳娜非常生氣,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問朗志萬,她怎么問的?
(本意是讓學生讀書上的句子)
生1:老師,我想創造一個問的話:朗志萬,您是科學家!您怎么可以說假話來騙我們?
(學生受到啟發,紛紛想創造自己的問題來問朗志萬。)
師:(急于回到課文)誰能找到書上的句子讀一讀?注意讀出伊琳娜非常生氣的語氣。(指名讀該句)
(課后反思:課堂進行到這兒,應該是一個高潮:有很多學生想用自己的話來代替伊琳娜問朗志萬,學生能有這樣的情感,得益于前面理解的到位,但我沒能很好地抓住這一生成的閃光點,而把學生拉回了課本,讓學生找書上的句子讀,給課堂留下了遺憾。倘若順著學生的思維往下教學,學生在充分說之后,有助于更好地朗讀伊琳娜的問話,進而明白伊琳娜開始非常生氣,而后又“高興地笑了”的情感變化原因。)
師:聽了伊琳娜話,朗志萬卻______(生補充:哈哈大笑)
師:他說了些什么?
(請一生讀第7自然段)
師:“哄騙”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騙人的意思。
生2:就是說謊話。
師:朗志萬到底有沒有“哄騙”小朋友?
生齊:沒有。
生1:朗志萬是想考考小朋友。
生2:他故意出這個問題,讓小朋友去動手做。
師:比較媽媽和朗志萬說的話,有什么相似之處?
生:都有“動手做做看”。
師:比較媽媽和朗志萬說的話,有什么相似之處?
師:是啊!媽媽和科學家朗志萬都鼓勵小朋友遇到問題時,多動腦筋想,在適當的條件下動手做做看。
四、結課留疑,書寫生字。
伊琳娜聽明白了朗志萬的話,可能會說些什么呢?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再討論。接下來我們學寫兩個生字:哄、騙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2、學習本課生字,認識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2、使學生懂得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教具準備】生子卡片、課件、調色盤、畫筆、金魚等。
【教學時間】2課時。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題。
一只杯子里裝滿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張紙,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出來。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會怎么做?出示課題《動手做做看》。
二、自由讀課文質疑。
1、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你動腦筋了嗎?動手做了嗎?讀讀課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樣做的。 (課件出示插圖)
2、提出不懂的生字詞或課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詞:
鱗(l0n):魚類、爬行動物或少數哺乳動物身體表面具有保護作用的薄片狀組織,由角質組成。
哄(h%ng)騙(pi4n):用假話或手段騙人。
。2)理解難句:
“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是科學家朗志萬的話,意思是朗志萬不是真的哄騙孩子;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教育學生不要輕易地相信權威,凡事要親自動手做一做。
三、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默讀思考
。1)課文中哪部分寫了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3)伊琳娜是怎么說的。
。4)你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
2、匯報:
課文(第1-3自然段)科學家提出為什么往裝滿水的杯子里放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的問題。
。ǖ4-5自然段)寫了伊琳娜親自動手做實驗,發現科學家的話是錯的。
。ǖ6-7自然段)寫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明白了他這樣做的目的。
3、學了“動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發?
本文通過寫伊琳娜自己動手做實驗,明白了一個道理,教育我們不要輕信權威,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動腦筋想,多動手做。
教學反思: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誠然。但是我們應當不斷以總結、學習、積累,使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進步,像一泓源源不斷涌出清流的山泉,充滿生機活力。上完這堂課后,我覺得自己有很多收獲,權且以一首打油詩做為反思吧:
語文課堂不平常,萬千丘壑此中藏。
學情、教材與大綱,課前考慮分析詳。
重點難點全吃透,促進理解有良方。
注重感悟書聲朗,學會遷移墨跡香。
學生主體興趣昂,教師穿針引線忙。
握思想大方向,課堂還要重生長。
四十分鐘要質量,輕負高效最提倡。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具準備】課文錄音,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ò鍟簞邮肿鲎隹矗
上課之前,老師想講一個故事給小朋友們聽,看誰聽得最專心。
故事內容:
法國有一個科學家,他的名字叫郎志萬,有一天,他對幾個小朋友說:“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但是,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有的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庇械男∨笥颜f:“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崩芍救f都搖搖頭說:“不對!”你們猜猜這是為什么?
1、聚精會神地聽故事。
2、學生七嘴八舌談自己的見解。 通過故事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以便于在課文的探究與朗讀中體會文章涵意。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嗎?那就快來讀讀新課文吧!
教師巡視學生自學情況,以便隨時給以幫助。
1、檢查自學情況。你知道問題的答案了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讀讀有關的句子。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2、指導朗讀第5和最后一自然段。(重點讀好人物的語言)
3、課件出示這兩段中出現的8個生字詞:
伊 琳 娜 志
漫 哎 哄 騙
你能用“哄騙”說一句話嗎?
小結: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的自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習任務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學生用手指著字,自己朗讀課文,尋求問題的答案。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是:金魚放進去,杯里的水也會漫出來,從第5自然段中看出來的。 郎志萬是故意騙小朋友的,從最后一段話中看出來的。
2、學生同桌在一起練讀。指名朗讀,評價。
3、認讀出示的生字。師生合作讀、同位讀、小組讀、男女賽讀、開火車讀。
指名3~4人說句子。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獨立識字的能力。使學生在自己創設的較為熟悉的語言環境中識字,符合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教學原則。三、再讀課文,體會理解 哄騙別人本來是一件不好的行為,科學家郎志萬為什么要哄騙大家呢?讓我們再來認認真真地讀一遍課文,體會一下他的用意。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對其他學生提出聽的要求。
相機認識剩下的3個生字。
課件出示生氣和微笑兩張頭像,朗讀屏幕上出示的句子,談出對伊琳娜的看法。
1、讀指定段的課文,重點讀好文中對話。認真聽,聽后認真評議。
讀后談見解:
科學家是想讓小朋友們明白:不能盲目相信別人的話,要動手做做看。
2、師生合作讀,范讀,小組分角色讀,全班齊讀。小組交流。
讀評結合,可以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朗讀過程中,對課文的朗讀體現多元化。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反思,豐富內心感受。
四、寫字指導 重點指導4個上下結構的字“志、智、獲、慧”。
提示:
“志”要寫得上下勻稱;
“智”要寫得上寬下窄;
“獲”要寫得上小下大;
“慧”要寫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認真觀察、練寫生字。 五、語文實踐 伊琳娜聽了郎志萬的話,可能會說……
小組交流,選代表班上交流,然后寫下來。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換偏旁、聯系生活實際、編謎語等方法識記“騙、朗、志”等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題、提”兩個字;
2、運用動作演示、換近義詞等方法理解“漫出來、哄騙”等詞語的意思。
3、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伊琳娜和朗志萬說的話,并能活用第一自然段語言,填補文章空白。
4、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設計:
一、兒歌揭題
1、出示兒歌: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用手不用腦,事情做不好。用腦不用手,啥也辦不到。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
2、讀了兒歌,你知道了什么?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不光要動腦筋想,還要動手做做看。
3、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生逐段朗讀課文。
同桌再讀課文。讀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動手做做看”是誰對誰說的?(媽媽對伊琳娜說的、朗志萬對伊琳娜說的)那就讓我們走進故事里去吧!
三、精讀課文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 2、劃出科學家的提出的問題。3、交流: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 指名讀。這個問題很——奇怪。* 動作演示“漫出來”水太滿了,向外流,這個動作就叫“漫”。
* 朗讀指導,讀出奇怪的感覺。(學科學家提出這個問題,讀好問句。)
。ǘ⿲W習二——五自然段
1、聽了科學家的問題,小朋友們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所以……伊琳娜覺得他沒有說對)
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所以……伊琳娜覺得他也沒有說對)
3、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是左思右想也想不出道理來,于是,她回到家問媽媽。
出示:她回到家問媽媽:“(媽媽, )?”(引導學生活用第一、二、三自然段語言。)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理解“光”的意思。
4、在媽媽的鼓勵下伊琳娜動手做了起來。讀第五自然段。想想伊琳娜是怎樣做的。
出示: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 伊琳娜,你發現什么?看圖說話:水漫出來了,甚至漫到了桌布上。
* 指導朗讀: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讀出當時的驚奇,再看圖,看她當時臉上的表情: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目瞪口呆的樣子)。齊讀第五自然段。
。ㄈ⿲W習六、七自然段
1、伊琳娜看到水竟然漫出來了,心里想什么?(水明明漫出來了,可朗志萬為什么說水不會漫出來呢?科學家為什么這么說,是不是哄騙我們小朋友呢?看樣子,有些事情不能光想,還要做一做……)
2、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哄騙”就是——欺騙,而“哄”是口字旁,哄騙就是用假話去欺騙別人。
* 用恰當的語氣朗讀這句話。(雖然生氣但還是很有禮貌)
*你能換一種語氣說話而意思不變嗎?(您不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朗讀此段。
3、朗志萬是真的在哄騙小朋友嗎?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
出示: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點名讀——再點名讀 *解決“不一定是對的,就是說?
*再一起讀——師生引讀:原來郎志萬不是……而是……——伊琳娜聽懂了,你聽懂了嗎?——交流——再讀——教師總結
*科學家說的話有的是對的,有的話錯的,當我們對別人的話有懷疑時,應該動手做一做。(回扣課題)
小結課文
課文開始的時候說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伊琳娜覺得他說得不對,就自己動手做了一下,結果發現——,原來,朗志萬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再讀兒歌,相信你會有更深的感受。
板書:
郎志萬 (哄騙)裝滿水的杯子 放金魚 水不會漫出來
媽媽 伊琳娜 (動手做做看) 水漫出來了
教學反思:
教學中毫不吝惜地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同樣是讀課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樣,而每一次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教師的激勵語言無疑為學生注入了催化劑,學生讀得那么投入,那樣認真,真正從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師領著學生一起讀書,既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和概括能力,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又凸現了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學理念。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緒變化的語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動手實驗進一步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伊林娜情緒變化的語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圖片、實驗器材。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一、啟發談話
同學們,我們人類都有兩件寶貝,知道是什么嗎?(雙手和大腦)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
二、圖片導入
出示兩張圖片:這個小女孩怎么了?(一個是撅著嘴巴生氣的樣子,另一個是面帶微笑的樣子)這個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為什么生氣?又為什么笑了呢?學完課文《動手做做看》你就會明白了。
疑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正是課文的疑點,以此為切入口,利于突破重點,激發探究讀文的興趣。
〖對話平臺〗
一、自讀
1、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組內交流識字收獲:在小組內講一講自己會認的字,讀字音,再組詞,并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3、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記住的?
識字教學應該以游戲和活動為主。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采用小組交流匯報的形式,達到資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自主識字的效率。
二、讀思
1、指名檢查讀文,師生共同評議。
2、默讀課文,畫出伊林娜情緒變化的句子,引導學生質疑。
。ń處熓崂韱栴}:伊林娜的為什么生氣?又為什么笑了?)
3、以小組為單位讀書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順著伊琳娜情緒波動的原因探究讀文,不僅能較好地朗讀課文,更有利于使學生感悟到伊琳娜是親手實驗后才發現了科學家的話是不對的,更便于學生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三、交流
伊林娜的為什么生氣?
1、小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組內其他成員補充。
2、伊琳娜生氣地責怪朗志萬“哄騙”了我們,真的是“哄騙”嗎?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⑴“哄騙”是什么意思?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不過也要謹防生活中惡意的哄騙,提醒學生正確區別對待。
⑵你能否換一種語氣說這句話?
、蔷毩曌x這句話,教師進行指導,注意反問的語氣。
3、指名讀媽媽的話:“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⑴讀句子,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品磸妥x句子,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4、指導朗讀:小朋友說的話要用肯定、想當然的語氣。媽媽說的話要用鼓勵的語氣來讀。
四、實驗
1、按照課文中的描寫,和伊琳娜共同做實驗驗證猜疑。
2、學生談談自己實驗后的感受。
親自動手實驗,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伊林娜生氣的原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手做做看,積極參與實踐的意識。
五、寫字
學習寫“哄、喝、提、題”四個字。
1、學生仔細觀察:你覺得應該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做一做“原來是這樣”的發現問題的游戲。教師可以先做發現示范:示范書寫“哄、喝”兩個字,然后自言自語:“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寫好看,口字旁得寫得高一點,小一點。哦,原來是這樣!”“提、題”是左右結構,“題”是半包圍結構,“題”字中“是”的“小腳丫”伸得好長!
3、學生臨寫一遍,然后請學生同桌或小組合作、探究,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在全班交流。
用情境式的游戲指導書寫,更利于激發學生書寫的興趣,使他們體驗到書寫和發現的樂趣。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復習
1、開火車檢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讀1~6自然段。
3、默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為什么笑了?
二、交流
1、指名讀朗志萬的話,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2、讀讀下面的句子,你覺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趴茖W家講的話,我們都應該盡可能地去試一試。
、莆覀円獞岩煽茖W家講的話。
、钱斘覀儗茖W家的話有懷疑時,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任覀儜摵煤脤W習科學家的科學態度和思維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聽了朗志萬的話,你會說些什么呢?
此環節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教師可以當記者進行采訪,同時建議學生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三、朗讀
1、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示范讀──分組練習讀──競賽讀。
2、伊林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么?你想對她說什么?
四、拓展
1、從課外書或網上搜集科學家說過的一些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么指導意義。
2、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再把自己讀后的感受說給小朋友或爸爸媽媽聽。
3、你能發現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不對的地方嗎?細心觀察,親自實踐,有禮貌地指出來。
從課內走向課外,在各種語文活動中強化學生不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五、寫字
1、學生練習書寫,教師相機指導。
2、班級交流展示,對于寫得好得同學獎勵一面小紅旗。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簡說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可謂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為什么,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在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個肯動腦筋的孩子,她不盲從,不懂就問。伊琳娜的媽媽也很會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親自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正確答案。朗志萬和伊琳娜的媽媽都非常重視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啟迪。
設計理念
要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感悟,因此在學習本課的全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在情境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含義。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將文中實驗在課堂上重現,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體會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本課“琳”“漫”等10個生字,指導寫好“朗”“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勇于動手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作為一篇敘事性教材,識字量不大。所以理解課文內容成為本課時重點,體會伊琳娜情感的變化,感受趣味,受到啟發是難點。
教學準備:課件、水、杯子,金魚等實驗用品。
教學過程
一、實驗激趣,引出課題。
1、課前趣味實驗。
2、導入揭題:只要我們動手做做看,看似復雜的事情就會變得簡單,有時還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呢。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第13課《動手做做看》。
3、交流討論:你喜歡自己動手做事情嗎?你自己動手做過哪些事呢?
(設計意圖:課前實驗既能緊緊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又和本課內容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創設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情境,激發探究的欲望,引起孩子對課堂學習的濃厚興趣,為本課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鞏固字詞,指導寫字。
1、出示詞語,檢查認讀。
2、復習過渡:這個故事里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他是──郎志萬(板書)。
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樣的人才能稱之為科學家?
3、指導寫字:寫好“朗”“志”兩個生字。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第一課時識字掌握情況,在和故事人物再次熟悉的情境中,巧妙地再現生字,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
三、深入課文,探究閱讀。
1、過渡: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本是什么呢?孩子們又是怎么回答的?
2、情境體驗,走進伊琳娜。
問題一:疑惑。為什么疑惑?
重點理解: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
“他們”指的是誰?當伊琳娜疑惑的時候,她向誰請教?
出示媽媽的話:“不能光想,你要動手做做看!”對照課題加深理解。
問題二:生氣。為什么生氣?
朗讀感悟: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讀出驚訝的語氣)
過渡:科學家一開始在我們的心目中是那樣的偉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卻告訴小朋友們一個錯誤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氣。
指導朗讀:“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問題三:高興。為什么高興?
揭示原因:讓我們來聽聽科學家的解釋,出示課文最后一段。
明白道理: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3、現場實驗,驗證說法。(這一環節,可根據課堂情況隨時調整順序)
4、拓展說話:伊琳娜聽了郎志萬的話,可能會說……
(設計意圖:針對敘事性教材的特點,采取了采用圖文結合、情境體驗、深入淺出的形式讓學生理解課文,通過指導朗讀讓他們獲得各自獨特的閱讀體驗。將課文中的實驗在課堂上重現,來用事實證明科學家的話是不對的,從而讓學生有一種成功感。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實踐的科學意識。)
四、總結全文,朗讀明理。
1、故事當中的三個人物,你喜歡誰?為什么?
2、合作朗讀全文。(老師引讀,學生接讀對話)
3、拍手讀兒歌:《雙手和大腦》
(設計意圖:師生合作朗讀全文,是對文章的一次整體回歸,在朗讀中和評價中使學生明白道理,受到啟發。升華故事的教育價值)
五、拓展延伸,課外實踐。
1、知識拓展:科學家的故事。
2、課外實踐: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14
設計理念:
閱讀的過程是學生置身課文情境的體驗過程,語文教學理應創設適合學生想象、體驗的學習情境,以促進學生對文中事件的感覺,并催生出學生自己的獨特感悟。在閱讀對話活動中,提供必要的語言依托和補充材料,給學生搭建起自主閱讀的腳手架,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層解讀文本,完成對學習內容的意義建構,獲得語言的發展和精神成長的營養。
設計特色與價值:
1、自主、開放、有情趣地解讀課文。
2、在體驗與理解這個故事的過程中獲得精神與語言的共同發展。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樂于實踐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边@句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杯子 金魚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1、師:孩子們,你們相信老師的話嗎?(相信),謝謝你們對老師的信任,為了感謝你們的信任,我帶來了一個神奇的杯子,給你們看一看。(出示裝滿水的杯子)瞧,你們一定會說它很普通,沒什么特別的,那可就錯了,它可神奇了。在杯子里放東西,水會流出來?墒欠胚M一條金魚,水卻不會流出來。這是為什么呢?
生1:金魚身上有鱗。
生2: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誰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自己說對了呢?
2、師:對,我們應該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后質疑:看到這個課題后你有什么疑問呢?
生1:誰動手做做看?
生2:為什么動手做做看?
生3:動手做什么?
生4:這是誰說的呢?
二、理順思路,實驗釋疑
1、師:孩子們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下面就請你們帶著自己的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想,并在旁邊作好記號。
2、師:哪個小朋友愿意把你的讀書所得與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朗志萬提了一個怎樣的問題。(指生朗讀這一句話)
師:不僅找得正確,而且讀得流利,聲音也響亮,真不錯!這是一個怎樣的問題?(奇怪)為什么說它奇怪呢?
生1:裝滿水的杯子放進東西水會漫出來,放金魚卻不是這樣。
師:你真了不起,這么難的問題能回答出來!“漫出來”是什么意思?
生2:我知道,“漫出來”就是說水裝得很滿,流出來了。
師:還可以說什么漫出來?
生3:牛奶漫出來。
生4:媽媽燒的湯從鍋里漫出來了。
師:孩子們真會聯想,你們能說說“這樣”指的是怎樣?(大屏幕出示句子:如果放進一條金魚, 。)
師:課文中有兩個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呢?(同桌互讀)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女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地說──
男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于是回去問媽媽,媽媽鼓勵她說──
生:“你不能光想,要動手做做看”(在課題后面加一個感嘆號)
師:你也能說一個這樣的句子嗎?[大屏幕出示句子:( )光( ),要( )。]
師:孩子們真會說,那我們做做實驗來看看結果,怎么樣?
生:(齊答)好!
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果。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結果是——
生:(興奮地齊答)水溢出來了!
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很高興,因為通過實驗我知道了科學家朗志萬說的話是不對的。
生2:我知道了當一個問題不能確定結果的時候,就要做實驗。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1、師:伊琳娜和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同學們找到她做完實驗后對朗志萬說的話,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
生:(找到伊琳娜對朗志萬說的話)小聲自讀,并陸續舉手。
2、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并讀給大家聽?
生1:我覺得應該用生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因為大科學家肯定知道水會漫出來,用錯誤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伊琳娜覺得自己受了騙。
師:你說的真好!用上書上的一個詞就是(哄騙)。
生2:我覺得應該用質問的語氣來讀。
生3:我覺得應該讀出急匆匆的感覺,因為伊琳娜一定是跑著去找朗志萬的,她想知道朗志萬為什么騙他們。
……(師表揚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3、師: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對郎志萬說呢?
生:您不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保樌^渡反問句與陳述句的轉變。生對比讀后,知道反問句語氣更強烈,陳述句語氣更平淡,文中應該用反問句更適合表達伊琳娜的心情。)
4、師引讀:一個大科學家竟然用錯誤的問題來考我們小朋友,伊琳娜生氣地問:(生用生氣的語氣并配上動作讀伊琳娜說的話)
師引讀:難道因為我們小就可以哄騙我們了嗎?伊琳娜大聲地問:(生的聲音又更憤怒)
師引讀:伊琳娜越想越生氣,氣沖沖地問:(生已感同身受)
5、師: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
生:“我不是……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四、質疑過渡,深化認識
1、師:現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師板書)
生1:我同意這句話的說法,因為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生2:我也同意這句話,科學家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可能出錯!
五、拓展實踐,深入探究
1、師: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那其他名人說的話是否都是對的呢?
(向生出示亞里士多德的'論斷:“兩個鐵球,一個十磅重,一個一磅重,兩個鐵球同時從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著地!保
生自由發表對論斷的看法(氣氛十分熱烈)
師:看來,對這個論斷,大家都有疑問,用什么方法解決現在的疑問呢?
生:做實驗!
師:意大利的數學家伽俐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過這個實驗,你們想知道實驗結果嗎?
生:(迫不及待地)想!(師出示題目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短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讀)
2、師:用波浪線勾出實驗結果,橫線勾出人們從伽俐略做實驗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短文,并勾畫答案。
。ㄉ瓿珊螅瑤熥屔鷧R報)
六、聯系生活,以知導行
1、師:在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會對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看法,這時候,你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呢?
生組內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2、師: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呢?
生:談自己的收獲……
3、師:(總結)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聽到別人表達自己意見時,要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判斷,敢于大膽質疑,遇到有疑問的地方,要動手做做看。把心中的問號變成經過實踐解決后的大大的感嘆號。ㄍ瓿砂鍟
師:讓我們一起再讀讀課文中朗志萬對伊琳娜說的話,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齊讀
作業布置
1、你能發現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不對的地方嗎?留心觀察,有禮貌地指出來。
2、請你動手做一做:
準備一個小瓶子,里面裝滿水,用一張扎了許多小孔的薄薄的紙片將瓶口蓋住,再倒過來,放開手,小紙片會掉下來嗎?瓶子里的水會倒出來嗎?
板書設計:
朗志萬 伊琳娜
提問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 動手做做看! ! !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15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科學家朗志萬以特殊的方式啟發伊琳娜動手實踐找尋答案,并讓所有的孩子明白了一個深刻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我們要敢于向權威挑戰,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文章情節簡單,卻富于情趣;語言平時,卻發人深省。教師應引領學生圍繞朗志萬的話和伊琳娜的做法進行深入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反思,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這篇課文對于他們來講,語言淺顯易懂,在教師引導下從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難,但是要讓他們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卻并不容易。根據他們身心發展特點,宜于采用創設情境、直觀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緒變化的語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2、讓學生有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水杯、金魚、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 教讀“單元導語”。
教師教讀單元導語:“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用斧頭砍東西又慢又不整齊,于是人們發明了鋸;用扇子扇風很費力氣,于是人們發明了電風扇;每一種發現和發明,都是人們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獲得的。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發現,去創造吧!”
2、談話。
師:同學們,要想將來有所發現和創造,就要學著做個有心人,就要學著遇事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去判斷。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課題是《動手做做看》,看看你能從中領悟到什么。 (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 齊讀)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輕聲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 組內交流識字收獲:在小組內講一講自己會認的字,讀字音,組詞,并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3. 全班交流匯報:你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記住的?
4. 將生字去掉拼音,開火車組詞讀,再以小老師組詞帶讀全班。
5. 指名檢查課文朗讀,師生共同評議。
6.齊讀課文。 提問:
a、通過朗讀你們知道課文有哪些人物?主要寫了誰嗎?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b、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引導學生體會他們身份的不同)
c、什么樣的人才能叫科學家?
d、科學家朗志萬跟小姑娘伊琳娜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內容)
三. 指導書寫。
1. 出示生字,學生仔細觀察字型。
2. 學生當小老師:你覺得應該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 重點指導:“朗”字,注意左邊不要寫成“良”,下面是一點。
比較形近字:“提”和“題”;“漫”和“慢”;“喝”和“渴”;“騙”和“遍”、“篇”;“哄”和“洪”、“拱”等。
4. 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一. 復習鞏固。
1.開火車抽讀生字卡組詞語。
2、(課件)齊讀詞語
3.回顧課文:經過初讀,大家知道課文主要講了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 深入朗讀,細致體會。
1. 出示伊琳娜的表情圖:伊琳娜開始為什么生氣了?后來為什么又高興了?
2. 學生自由讀文,想想伊琳娜為什么生氣了。
學生匯報,板書:表情圖1 哄騙
3、朗志萬向小朋友提了怎樣的問題:
出示:“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引導提問:別的東西指除了什么之外的東西?放進金魚,水會怎么樣? 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怎么樣?你們覺得奇怪嗎?) 指導讀句子
4、幾個小朋友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 伊琳娜同意他們的觀點嗎?從哪看出不同意?
(1)生讀句子: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
。2)“他們”指的是誰?
。3)交流: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會有什么想法?
。4)探討:從中你覺得伊琳娜是個怎樣的孩子?
5.遇到問題,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問媽媽)
。1)出示句子: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a、讀句子,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可用換詞替代法,如“只”、“僅”等)
b、反復朗讀該句子,用它隨時提醒自己。
。2)伊琳娜在動手做實驗中發現了什么?
a、出示杯子和金魚,讓學生上臺做實驗。
學生交流看到的景象,讀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b、想象:此時此刻的伊琳娜會怎么想?
。3)朗讀伊琳娜說的話:“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a、指導讀出“生氣”,并體會“哄騙”的意思。(可通過換詞感悟)
b、你還能換種語氣說這句話,使它意思不變嗎?(練習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c、朗志萬真的哄騙了小朋友嗎?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4)出示句子: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問:為什么他會笑?你從他的話里明白了什么?
5. 伊琳娜為什么聽了他的話高興地笑了?(板:圖2 動手做做看)
她會對朗志萬說些什么?(指名說)
6、小練筆:把伊琳娜說的話寫一寫。
三. 總結課文,發散性練習。
1. 分角色朗讀課文。
2. 聯系實際談談自己學習課文后的收獲。(板書: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
四、推薦閱讀:《小馬過河》
板書設計: 13 動手做做看
表情圖1 哄騙
表情圖2 動手做做看
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
《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2、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3、會寫“哄、喝”兩個生字,并掌握如何把口字旁的字寫好看。
【教學準備】
1、杯子、水、尺子、雞蛋。
2、課件。
3、獎狀、王冠、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鉛筆用起來不方便,人們發明了自動鉛筆;扇子扇風很費力,于是人們發明了電風扇、空調。每一種發明和發現,都是人們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獲得的。
2、出示雞蛋,思考:一只熟雞蛋和一只生雞蛋,用同樣的力,在同樣的地方,同時旋轉兩只雞蛋,誰先停?
3、板書課題:13、動手做做看
二、學習課文
1、評選“故事王”,教師出示王冠,并說明評選要求。
2、指名講故事。
3、全班投票評選“故事王”,并授給王冠。
4、教師出題:我會連,學生思考后發言,并說明為什么這么連。
5、出示插圖,觀察表情,給伊琳娜配音。
6、指名表演,并請大家給表演者配音。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拓展實踐
1、出示問題:把尺子放進裝滿水的杯子里,從杯子外面你會看到:
、佟〕咦雍统咦由系淖肿兇罅。
、凇〕咦雍统咦由系淖植蛔。
2、學生選擇,把獎狀發給動手做的小朋友,并鼓勵大家向他學習。
3、學生實驗,提出要求。
4、匯報觀察結果。
四、教師總結
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很多這樣的問題,我們不僅要動腦思考,還要動手實踐,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