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10個生字,會正確書寫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讀好課文,并會根據課文情境想像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后可能會說些什么。
3、使學生初步懂得不能迷信別人說的話,凡事都應該自己動腦筋思考或實踐一下,科學發現就是從我們身邊開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學習重點】
認讀、會寫文中生字;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意識,培養探究問題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實驗引入
教師拿出一個裝著大半杯水容器,問:現在我要將這個蘋果放入杯中,你們猜想一下,會有什么變化?假如放入別的東西呢?
二、探究問題,學習生字
1、提出疑問:可是,有位叫朗志萬(板書并隨即學習生字朗、志”)的法國科學家卻提出了這么一個奇怪的問題:(出示)
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⑴ 這個問題很長,誰能把這么長的問題讀清楚?結合學習漫”。
⑵ 如果當時你在場,聽了這個問題,會怎么想呢?(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了解孩子們的想法,為下一步教學做準備。)
⑶ 想不想知道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學家的問題的?(引導讀書,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
⑷ 反饋,引導深入理解。出示:
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
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里問媽媽。
① 想一想,當時,他們三個人說話的語氣,然后讀一讀。
② 匯報朗讀,并結合鱗”、伊琳娜”四個生字的教學。
你贊同誰的觀點?并說說理由。(打開學生思路,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
⑸ 學習媽媽的話,理解其中的含義。出示:
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① 讀好媽媽的話。
② 說說對媽媽話的理解。想一想,媽媽為什么要這么說?
⑹ 了解伊琳娜的實驗結果和教授這樣問的目的。
① 讀第五節,尤其讀好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一句結合學習哎”字。
② 讀好伊琳娜生氣時說的話,體會她當時的心情。結合學習哄騙”一詞。
③ 讀讀科學家的話,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聽懂了科學家的話,你聽懂了嗎?
⑺ 平時你懷疑過大人說的話嗎?為什么懷疑?(結合對學生的大膽質疑、勇于探究意識”的培養。)
2、復習鞏固生字,練習復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