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用字詞句 動手做課表
——結(jié)合兩次相同的教學談自己的體會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第二冊練習一安排了一個“學用字詞句”,這是一個綜合性的練習。其中包含了三個小練習,分別是讀一讀課程的名字并描紅;動手做一張課表;給一段母子倆關于上課的對話加上標點。
2003年春天,我首次執(zhí)教這個綜合練習,當時是作為一節(jié)校內(nèi)語文組的教研課去上的。為什么選擇這個內(nèi)容?考慮到語文綜合實踐課自己尚未嘗試過,很想碰碰這個新生事物。另外,備課時覺得很容易,課堂上學生又是動手又是討論,學習氣氛應該很熱烈。實際上,上課的效果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可以說的上是失敗。當初設計的意圖是把知識、感情、行動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既動手又動筆。備課時,我考慮到學生有許多字只見過,卻沒有動筆寫過,也沒有分析過。于是讓學生先復習筆順規(guī)則,描紅規(guī)則,再讓學生自己描紅。在老師充分觀察、學生充分動筆的基礎上,提出四個重點生字“德、數(shù)、美、術”,老師示范,學生再次糾正,達到鞏固的目的。由于學生寫字慢,這些字老師從沒輔導過,所以寫字花了將近15分鐘,影響了后面的安排。
做課表花的時間也很長,我讓學生簡化寫字,把“語文”寫成“語”,“數(shù)學”寫成“數(shù)”等。有的學生沒能很好地聽懂老師的話,仍然寫一個詞,時間就更來不及了。
表演對話時,本來有課外延伸的對話,時間不夠了,只好照本宣科地讀書、加標點。課堂氣氛很安靜,沒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以上是對第一次執(zhí)教情況的回顧。這次,我吸取了教訓。首先說描紅,老師帶領學生把難字描紅后,讓學生互相討論剩余字的筆順,在此基礎上開始描紅,速度提高了不少。再就是做課表,我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學校里統(tǒng)一的課表,只填一個字,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體現(xiàn)個性化的部分是可以在課表上描繪圖畫,增添顏色。如此一來,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分角色朗讀對話,并進行加標點的練習了。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我想第一次上課的失敗是因為準備不夠充分,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而造成的。我會以此為鑒,做好以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