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五年級數學上《地毯上的圖形面積》反思及評課稿
本節課從設計上講,我充分考慮到學生是主體的新理念,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在大膽猜測、積極嘗試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不同的情況進行優化選擇。這節課成功之處:⒈小組交流的前提是獨立思考,教師巧妙地運用課前的對話,激發起學生的探索欲望,鼓勵學生自己尋找解決的策略,當60%的孩子已經發現了一種方法之后,教師馬上適時開展小組交流,全班展示。2、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沒有強制學生必須選擇最簡便的方法,而是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使用。3、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不多,但每次都恰到好處,點撥得當。
不足之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有時忽略學生的想法,沒能及時捕捉到學生精彩發言中出現的有價值的數學思維動態,并使其得以延續。說明老師更要注重傾聽和思考。
六.案例點評
這節課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從欣賞地毯上美麗的圖案中引出:“地毯上藍色部分的面積是多少?”這一關鍵性的問題,然后緊緊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由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自然而融洽,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而有序的學習氛圍,學生敢說敢想,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策略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交流,并選出最優的策略。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機會,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如:直接一個一個地數方格;地毯總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策略、方法的多樣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領作用。
“綜合應用,鞏固提高”這一環節的設計層次清楚,在課堂操作中重點突出了計算圖形面積的方法,但每一題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第1題重點讓學生說一說采用的方法;第2題在小組內交流解決方法后,重點讓學生比優化;第3題重點是對比發現。通過這幾道題的練習學生又有了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