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數學 等式的性質(一)教案(第一單元 方程)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4頁例3、例4,“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1第4—6題
教學目標:⑴ 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⑵ 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⑶ 學生在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并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⑴ 口答:什么是方程?
⑵ 判斷: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8-x=3 20+30=50 5+x>9 y-16=54
教師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等式和方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與等式和方程有關的知識。
二、新知教學
⒈ 教學例3
一起來看屏幕(課件出示課本例3第一行圖片)
⑴ 觀察圖1:你能用一個等式表示圖片意思嗎?(板書20=20)
教師談話:如果在一邊加上一個10克的砝碼,天平會怎樣?
要使天平恢復平衡,可以怎么辦?
⑵ 出示圖2,觀察,誰能用一個等式表示嗎?(板書20+10=20+10)
⑶ 同時出示圖1和圖2,分析比較,用一句話來說說你的理解。
⑷ 出示圖3和圖4
學生觀察,完成填空。并組織學生同桌討論,用一句話說說理解。
教師相機引導得出:等式兩邊同時加上一個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⑸ 出示第3組和第4組天平
學生開展小組學習,引導學生得出:等式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結果仍然是天平。
⑹ 出示兩個結論,引導學生用一句話來說說,引出等式的性質。
學生閱讀性質,找出關鍵字詞,加深理解和印象。
⑺ 課堂練習
書本第4頁練一練1
學生獨立完成填空
說說填寫的依據
思考:為什么+25和―18?可以填其他嗎?
⒉ 教學例4
出示圖
⑴ 學生觀察,列出方程(板書x+10=50)
怎樣求出方程中未知數x的值呢?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交流方法。
學生反饋,突出可以根據等式的性質把方程兩邊都減去10,使左邊只剩下x的方法。
教師示范解題過程,關注“解”和“等于號”書寫要求。
指導檢驗:x=40是不是正確答案呢?如何檢驗?教師相機板書檢驗過程。
小結強調:
一是方法:根據等式的性質把含有未知數的這邊化簡成就含有一個未知數。
二是檢驗:把計算的結果代到原式,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
三強調書寫的格式。
⑵ 教師講解:求方程中未知數x的值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⑶ 課堂練習
出示:x―30=80
學生獨立解答(1人板演)
反饋,關注書寫過程并說說檢驗過程。
⑷ 完成書本第4頁練一練2
學生選擇兩題(加法方程和減法方程各一個)獨立完成,要求寫出檢驗過程,反饋計算情況。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針對學生出錯的地方及時分析錯誤原因,幫助他們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