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 第二單元《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
一、教材分析
長方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學生在第一學段直觀地認識了長方體,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點。學生在學習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知識中,無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會有所形成。本節課學習長方體的特征,為后面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等知識做準備,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對立體圖形的認識,達到發展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設計理念
1、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節課中,教師采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動手實踐操作,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逐步形成長方體的表象,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學生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體現了“再發現”的樂趣。
2、重視“過程與方法”方面的教學。
本節課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并且在小組內交流合作,從而認識長方體,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推理中得到共性的東西——對長方體的認識。同時,引發了對其他立體圖形的認識興趣,發揮了“合作——探索”教學模式所具有的實踐性和創造性等優點。同學之間的互助精神得到大力發揚,學生群體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進一步開發。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感知、操作、交流、歸納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體,了解長方體各部分名稱。
2、經歷感知、操作和歸納等過程,發現長方體的特征,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和認識長、寬、高。
2、教學難點:形成長方體的空間觀念。
五、教具和學具的準備
1、教具: 學具袋(內裝四類幾何體:長方體、三棱柱、球等),實物投影,多媒體課件。
2、學具:學具袋,三類小組制作材料(塑料刀、橡皮泥、三色塑料吸管、長方形紙片,透明膠條,剪刀),實踐報告單。
六、教學過程
(一)實物感知,建立表象
師:這節課,趙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魔袋,里面裝有許多物體。你們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體嗎?
指名學生上臺摸。
師:他摸出的是長方體嗎?
生:是。
師:勇氣可佳,你真了不起!(鼓掌祝賀)
師:你們還想不想摸?
生:想!(此時學生熱情高漲)
師:在每個學習小組里都有一個魔袋,請組內的成員都摸一摸。
學生動手摸長方體。
教師巡視。
師:不錯,大家摸得還真快,感覺還真靈。
師:請各組中的同學把摸到的長方體高高舉起來。
學生把摸到的長方體高高舉起。
師:誰愿意把你的感覺或是成功的經驗,跟大家說一說?
生1:我感覺長方體有6個面。
生2:我感覺長方體相對的面積都相等,相對的邊長度也相等。
生3:我發現長方體有八個角。
… …
師:同學們是分別從不同的方面來感覺的。你們在摸的時候都有這些感覺,換句話說,就是你們都抓住了長方體的某些幾何特征。那么長方體都有哪些幾何特征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就全明白了。教師板書課題“認識長方體”。
(二)動手實踐,小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