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與練習”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教科書第12~14頁的內容。
教學目的:
⑴引導學生對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⑵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將所學知識整理的過程。知道本單元的重點內容:等式和方程的聯系和區別,等式的兩條性質,解方程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思路。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數學知識價值,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⑶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等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流程:
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⑴揭示課題。
揭示課題——單元整理。
⑵簡單回顧。
簡單回顧本單元所學的內容,明確要求進行整理。
⑶學生自主整理活動。
二、班級交流。
⑴整理的形式。
根據學生整理概括整理的形式。條目式;文章式;表格式。
⑵整理的內容。
等式與方程;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解決問題。
⑶注意點的交流。
⑷交流新的疑問。
三、練習與應用。
完成課堂作業:1~3題。
●“整理與練習”教學反思
回顧和整理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相關技能的形成,包括自主整理知識的能力,發展數學思考和實踐能力。
方程作為獨立的一單元知識僅僅是一個學習的載體,是學生整理能力、思考能力發展的一個載體。此單元的回顧和整理活動我重點放在促進學生自主整理能力、思考能力發展上,基于這樣的思考,課堂上給了學生很大的空間,比如自主整理活動的時間長達20分鐘,占了一節課的50%。課后,我還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認真的二次整理。在學生的自主回顧與整理中,學生的知識面在拓展,學生的能力在提高。下面是二位學生的整理結果,歡迎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