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與猜測》教學設計(精選3篇)
《嘗試與猜測》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在解決雞兔同籠的活動中,通過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從中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
2、運用學到的解題策略——列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滲透假設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學難點: 運用學到的解題策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活動一 猜棋子(實物投影展示)
師:同學們,你們都喜歡下象棋吧。今天老師就拿來5顆象棋子,你能用數學方法判斷有幾顆紅棋子,幾顆黑棋子嗎?
預設生:不能,缺少條件,算不出來,推理也不行
師:想一想,有其他辦法嗎
預設生:猜
師:下面請同學們試著猜一猜
生甲:猜(師板書猜測結果)
師:你能確定猜的正確嗎?
預設1:甲生: 正確
師:有沒有和他的猜測不同的?
預設乙生:說其它猜測結果(板書結果)
師問甲生:你認為自己猜測是正確的,你能證明乙生猜測的是錯誤的嗎?
預設甲生:不能。
師:那你還確信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嗎?
預設2:甲生:不能確定。
師:為什么?
預設甲生:兩者之中只能有一個是正確的。
師:以上兩種答案肯定有一個正確嗎?
預設生:不能確定。
師: 為什么?
預設生:還有其他種情況。
師:那么你們再猜幾次正確結果就在其中。
預設生:猜,4種情況。
師:翻開棋子,指出正確的答案。
小結 像這樣不能用計數、計算、推理等方法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可以用猜測的方法來解決。(板書嘗試與猜測)用猜測和嘗試把各種情況一一列舉出來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數學方法
活動二 猜人民幣 (實物投影展示)
(信封內裝人民幣 上標:總計47元,張數15,幣種1元和5元)
師:信封內1元、5元的人民幣共15張,面值總計47元,你能利用數學方法判斷1元、5元面值的人民幣各幾張嗎?
預設生:利用上面的嘗試與猜測,只要把每種情況一一列舉出來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生:猜測、解答、匯報 (預設:有的學生匯報數據亂、重、漏,不便交流)
師 :答案亂、重、漏,思路不清,表達不清,怎么辦呢?
預設生:可以用以前學過列表的方法,不重、不漏、更利于表達
師:根據以前經驗,我們怎樣列表?
預設生:1 、畫表格,根據不同數量設計行和列。
2 、第一行寫上文字表頭,表明是什么數量。
師:下面我們把數據整理到表格中
預設生:得出正確答案
師小結:只要是有限種可能,我們都可以一一列舉,最終得到正確結果,像這樣一一列舉、填表的方法叫逐一列表法。
活動三 數學趣題 雞兔同籠(媒體課件展示)
師:現在我給你們帶來一本1500年前的書《孫子算經》,其中有這樣一道題目: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生:讀
師:你能根據剛才我們學的列表法得出這道題的答案嗎?為什么?
預設生:因為這是有限種可能,一一列舉必得答案。
師:列表,首先要制表,我們怎樣制作解決雞兔同籠的表格。
預設生甲:1、根據題中數量,設計多少列,把雞兔總只數設一列,雞只數高一列,免只數設一列,腳數設一列,共需要4列。
2、填上表頭。
師:老師課前已經為你們做好了表格,就放在你們的桌子左上角上,下面就利用這個表格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生:嘗試列表法解答。
預設生:發現問題,表格行數不夠。
師:你們都有這個問題嗎:
師:逐一列表法可以避免重復、遺漏,還可以使數據變得有條理,但數據量比較大的時候,比較費工比較慢。那么你能根據已填的數據找找規律,看看能不能排除一些不必要的數據,變繁為簡。
生:獨立思考,尋找規律,調整列表法。
生:匯報展示
預設1:跳躍列表法
預設2:取中列表法
師:現在我們用自己的智慧解出古代這道名題,想不想了解我們的古人是怎樣解
(播放課件 欣賞古人的解題方法) 看了這道名題解析(金雞獨立法),你想到了什么?
預設生:我們的古人有大智慧
師:我們的古人有大智慧,但我同樣感到你們同樣有著大智慧。我們在解決問題時,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同一問題可以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法。
活動四:(媒體課件展示)
小紅參加數學知識競賽,共50道題,每做對一道題得2分,做錯一道題扣1分。小紅每道題都做了,共得64分。她做對了幾道題?
師:上面的問題,同學們除用列表法外,你還能用其它什么方法解決?
生:解答、匯報。
教師總結:
1、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2、猜測——列表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只要是有限種可能,我們就可以解決。但具體的問題也有好多解法,我們要面對問題時多動腦筋、多角度的解決問題,像雞兔同籠問題還有很多方法,希望同學們課下繼續研究。
《嘗試與猜測》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內容五年級上冊《嘗試與猜測》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從中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列表枚舉的方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經歷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現實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思想的運用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聯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飼養場運輸一批種雞、種兔,由于條件的限制,把它們關在了同一個籠子里。到了飼養場,飼養員要記錄一下雞和兔的數量,誰知司機師傅沒有直接告訴他,而是給他出了一道題,你能猜到是什么題嗎?(出示課題:雞兔同籠)如果你現在是飼養員,你能猜出籠子里有幾只雞?幾只兔子嗎?
從目前字面上來看,什么數據都沒有,這樣的猜測是否有價值呢?可否往后放一放呢?――編者王麗星
[由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引入,喚起求知欲望,鼓勵其大膽猜測,為后面列表嘗試打下伏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同學們想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一下他們的猜測呢?(畫圖、列表、計算
等等)列表這個主意不錯,按照自己的想法列個表嘗試一下,想一想你是怎樣得到正確答案的?
(1)在小組內和同學交流;
(2)匯報,集體反饋;
[充分利用學生生成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判斷、調整,最終解決實際問題,掌握列表嘗試的一般規律。]
(3)觀察發現:腿的總數有什么變化?(越來越少)
每增加一只雞,減少一只兔子,腿的總數怎么樣了?要想減少腿的條數,必須怎么辦?
2、小結:在嘗試的過程中,他們都是與腿的總數進行比較,做出準確的判斷,及時調整,得到正確的結果。
3、課件出示淘氣的做法:淘氣也用列表的方法做了這道題,咱們一起來看看。
(1)淘氣做的怎么樣?
能不能展示當堂學生是如何列表的?比如說:逐一列表法、跳躍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在跳躍式列表、取中列表時,孩子們是如何進行“調整”的是否也應該匯報一下呢?――編者王麗星
(2)組內交流
[教師課前進行預設,以備學生生成不足,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質量。]
4、自主嘗試:
請利用表格解答下題:
雞兔同籠,有17個頭,42條腿,雞兔各有多少只?
[及時反饋,強化列表解題方法]
5、小結: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問題,一起來看兩道題。
(三)深化練習,拓展延伸
1、停車場里有三輪車和自行車共22輛,有59個輪子,自行車、三輪車各幾輛?
2、小明的儲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幣共27枚,價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幣各有多少枚?
[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雞兔同籠”問題,進一步體驗數學的價值。]
3、思考題:
有蜘蛛、蜻蜓、蟬三種動物共12只,共有腿78條,翅膀13對(蜘蛛8條腿;蜻蜓6條腿,兩對翅膀;蟬6條腿,一對翅膀)求蜘蛛、蜻蜓、蟬各有幾只?
(四)總結評價,布置任務
1、課堂總結
2、介紹《孫子算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上網查找一下相關的資料。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屬于綜合應用課,是“嘗試與猜測”的第一課時,其目的是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問題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借助“雞兔同籠”這個載體,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在活動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積極思考,主動與他人交流,從中體會出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抓好“兩個聯系”,一是抓住知識上的聯系;二是抓住思維發展層次的聯系。從課前的猜數游戲即讓學生復習前面學過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逐步逼近,為后面列表時逼近“腿的數量54”打好伏筆,學生在積極思考、猜測的過程中,滲透了區間套的思想。另外,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在師生互動交往中,情感體驗充分,通過比較、判斷及時調整,以此發展學生思維質量,我認為在本節課中學生的思維發展是看得見的。
為了提高學生思維品質,課前進行充分預設,在學生匯報沒有表2這種情況下,出示淘氣的列表嘗試方法,讓學生對淘氣的方法進行評價,通過學生間討論、交流,進一步體會判斷調整的過程,以此來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也是本課的一大亮點。當然,本節課學生的生成資源也十分豐富。
五、案例點評
本設計能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如何發揮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可以借鑒。如課題的引入,由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引入;展示問題后,在讓學生探索時先讓同學們說一說,你想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一下他們的猜測(畫圖、列表、計算),然后讓學生嘗試。
如果學生想不出這樣的方法,老師怎樣引導,缺乏設計,也不應當過早的對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評價:“列表這個主意不錯”。
關于本節定位有待商榷,教材出現了四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是為了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從老師在文后的設計意圖看,“其目的是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問題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并且說“從中體會出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沒有很好地體現教材設計的意圖。
另外,課件出示淘氣的做法:淘氣也用列表的方法做了這道題,淘氣如何做的,設計中沒有出現,不能給老師具體的參考。
北師大第九冊<嘗試與猜測>教學設計與點評 來自第一范文網。
《嘗試與猜測》教學設計 篇3
雞兔同籠教學目標
本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從中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在“雞兔同籠”的活動中,通過列表枚舉方法,解決雞與兔的數量問題。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通過假設舉例與列表的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結果。其中第一張表格是常規的逐一舉例法,根據雞與兔共20只的條件,假設雞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條……在這樣的逐一舉例中,直至尋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張表格是先估計雞與兔數量的可能范圍,以減小舉例的次數;第三張表格是采用取中列舉的方法,由于雞與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著在舉例中根據實際的數據情況確定舉例的方向,這樣可以大大縮小舉例的范圍。課上學生可能會想出畫圖的方法,先畫出20個圓圈,代表20個頭,接著假設全部是雞,共畫40條腿,剩余的14條腿只要逐一添上,就能很快地發現雞與兔的數量。教師可以鼓勵這種做法,但并不要求全班學生掌握。教材選“雞兔同籠”這個題材,主要不是為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本身,而是要借助“雞兔同籠”這個載體讓學生經歷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從中體會出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 列表。在后面相應的練習、復習中,相關的題目也都附上了表格,能夠讓學生較好地運用這種基本的解題策略解題。教學時,教師不必組織學生總結用公式解答題目的規律。
點陣中的規律教學目標
1.能在觀察活動中,發現點陣中隱含的規律,體會到圖形與數的聯系。
2.發展歸納與概括的能力。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教材首先呈現了2000多年前希臘數學家們用圖形研究數的情境,然后要求學生用計算的方法研究給出的四個點陣,歸納出這四個點陣所隱含的規律。按照這個規律,再讓學生自己畫出第五個點陣,并說出有多少個點。最后,教材中給出了第五個點陣的一種劃分方法,并輔以算式,旨在讓學生體會到,通過點陣研究數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比如,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數字相乘,也可以看作是連續奇數的和。“練一練”的第1題則給出了另一種劃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