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教學設計13
2、鯨是哺乳動物:
課件出示下列文字資料:
一天,東海龍王突然心血來潮,想搞個魚類比賽活動,比一比哪一種魚最大,哪一種魚重。得到名次的,龍王將給予重獎。到了比賽那一天,許許多多,各色各樣的魚都游到指定的海峽,并順利通過了蟹將軍的查驗進入了賽場。鯨得到這個消息,他也想趁機溜進去拿個大獎。當他正準備混進賽場時,被蟹將軍擋在了門外。鯨和蟹將軍發生了爭吵,蟹將軍說出不準他參賽的理由,鯨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⑴ 請“專家”解答:鯨想*什么混進去拿大獎的?蟹將軍說出了哪些理由讓鯨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想象鯨和蟹將軍爭吵時的情景。相機學習第 2、5、7自然段。
⑵ 認真讀第2段課文,然后把自己當作是鯨魚,將這一段話轉述給同學聽。“鯨”,明明不是“魚”,是“哺乳動物”,為什么還是“魚”字旁?用自己的話來敘述。
小結:人類對鯨的認識,是從體形特點到生理特性的。其實,人對事物的認識總是這樣由簡單到復雜、從現象到本質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認識是在不斷發展變化、逐漸完善的。鯨不屬于魚類,用“魚”做偏旁顯然是不恰當的。不過,人們約定俗成也就沿用至今了。
通過轉述,轉換語言,積累語言。
⑶ 從鯨的演變,我們可以知道鯨是哺乳動物。還有其他理由嗎?(鯨用肺呼吸,鯨是胎生的)你想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紹研究成果?
⑷ 從“專家”的解釋中,我們明白了鯨是哺乳動物。怪不得蟹將軍不讓鯨參加比賽呢。
這一訓練將學生讀情境創設和課文有機地融合,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結合課文,解開心中的疑團。同時,又依托這塊訓練材料,引導學 生展開想象,將讀、想、辯巧妙地融為一爐,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語文的素養。
3、鯨的生活習性:吃食、呼吸、睡覺:
⑴ 鯨的生活習性有什么特點?請采用你喜歡的方式來介紹:
呼吸出的水珠形狀可以描述,可以畫圖。
看課件認識須鯨和齒鯨呼氣噴出的不同形狀的水柱,來辨別鯨的大小和種類。
鯨睡覺的方式也可以用圖畫表示。
齒鯨和須鯨異同點可采用比一比的方式介紹:
種類 項目有無牙齒食物呼吸睡覺須鯨 齒鯨
⑵ 作者用哪些方法來說明鯨的生活習性?
列數字、舉例子、比較法、打比方。
⑶ 通過語氣、速度的變化,朗讀體會,突出和強調鯨的這些特點。
創設新聞發布會的有趣情境,促進學生消化吸收課文的內容和語言,有意識地把認識事物、學習語言、發展能力和訓練思維有機結合起來。 還可以允許學生把課前閱讀收集到的資料向全班同學作介紹,激發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興趣。
三、研讀文本,領悟說明方法
1、剛才我們美美地當了一回研究員,我們知道了鯨是哺乳動物,而且還了解了鯨的生活習性。作者為了給我們介紹鯨,用了很多說明方法。引導學生看板書說出說明方法: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
2、結合文中一處內容,讓學生談談作者用這種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或者告訴我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