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書為侶資料
3.“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還懂這個!’”這是什么意思?天知道!好歹我不會這樣說,要不然,我的朋友要么會給我兩巴掌,要么就把我送到精神病醫院去了。當然,這種情況一般不會時時發生的,因為一個“還”字就說明我的莫名其妙已經不止一次了。精神病人殺人都可以免刑,何況只是說了一句話莫名其妙的話!
4.“你總能從一本書里發祥現新東西,不管你看多少遍。”在成人看來,這句話沒什么錯誤,但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倒裝句合適嗎?我沒請教過心理學家、教育家和語言學家,所以,我不知道!
5.“然后,我會在腦子里繼續把這個故事編下去,回過頭來品味我最欣賞的一些片段,并問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我不知道他在欣賞哪些片段,是原書里的一些片段,還是他自己續編的?
6.“我還會再讀其他部分,并從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東西。”還是一樣,哪些部分?原文的,還是自己續編的?要是續編的且忽略了一些東西,那可乖乖不得了,您那,就抓緊編吧,別到時候丟人現眼!
7.“一本你喜歡的書.......,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那可真是天大的美事!既然隨時想去就去,你林海音又何必膽戰心驚地去“竊”書呢?!
怎么說的比課文還多了那么多阿,真是有辱斯文!不過有句話兒還是要交待的。也許有人會說,這是篇譯文改寫的,何必那么認真?我說,不!第一,這是給小學生看的、學的,一點都馬虎不得!第二,最近看了《咬文嚼字》主編鄭銘鑒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說:“翻譯講究信、達、雅,‘信’是第一位的。”一篇短文中竟出現了這么多的錯誤,又雅在哪里,信在何處!第三,把這樣錯誤百出的文章當范文,讓“年幼無知”的孩子們去學習、去模仿,千百萬家長們是要罵祖宗的!
尤安.艾肯的資料
艾米莉•狄金森的父親是阿默斯特(amherst)地區有名的律師,他在當地大學里主持財務工作多年,社會威望很高。在家里他要求孩子們很眼力,奉圣經和古典文學著作為精神支柱,并只允許自己的孩子們閱讀這些書籍。三個孩子中兒子似乎沒讓家長操心,可是長年待在閨中的兩個未嫁女兒卻成了他家的心病。特別是這大女兒,終日獨守著窗兒沉思默寫,有時候一整天都不說一句話,性情顯得孤僻寥落,連家里的來客也從不愿出來見面。除了年青時曾在阿默斯特大學里就讀6年霍里約克女子神學院學習一年外,艾米莉幾乎再沒出過自家的大門,與外界長期以來斷絕了接觸。以前她還有過一二次外出旅游的經歷,但那對她來講是絕無僅有的,她的一生都是在自己的家鄉度過的。年青的時候,人們還能見到她在自家的花園里與鄰居家的孩子們在一起嬉戲玩耍,到后來由于疾病纏身,艾米莉只好將自己關入深閨,絕少與外界溝通,人們更難見到她的身影。有時候,人們偶爾可以看見她在樓上將食品放在一只小竹籃里,再用繩子從窗口慢慢地順下來,樓下早已有好幾個小家伙守在那里。
這是艾米莉自己用來與外界聯絡的最好方式,盡管這個時期的艾米莉已經不能像一般人那樣輕松自如地與別人交談了,但她仍然用心靈與自然和孩子們進行情感的交流。每當此時,她的臉上會浮現出甜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