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書為侶資料
尤安·艾肯 走遍天下書為侶
如果你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哪一樣?一幅美麗的圖畫,一本有趣的書,一盒撲克牌,一個百音盒,還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難作出選擇。
如果你問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
一本書!我聽到有人感嘆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這一趟下來,你可以把它讀上一百遍,最終你能背誦下來。
對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讀上一百遍,我愿意讀到背誦的程度。這有什么關系呢?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你喜愛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首先我會思考,故事中的人為什么這樣做,作家為什么要寫這個故事。然后,我會在腦子里繼續把這個故事編下去,回過頭來品味我最欣賞的一些片斷,并問問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我還會再讀其他部分,并從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東西。做完這些,我會把從書中學到的東西列個單子。最后,我會想象作者是什么樣的,他會有怎樣的生活經歷……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
尤安·艾肯
英國最著名的兒童作家,曾獲英國《衛報》小說獎,出生于1924年9月4日,卒于2004年,享年79歲。美國詩人conrad aiken的女兒。出版過92本小說以及大量的詩歌和短文。1969年她的小說《night fall》獲得美國艾倫獎。主要作品:《the wolves of willoughby chase》、《the whispering mountain》、《black hearts in battersea》等。
錯誤百出教科書之《走遍天下書為侶》
未被改動之前的譯文我無法找到,但就課文而言,這短短的幾百字中卻出現了多處明顯的錯誤,這不能不叫人既驚且怒!
1.“這一趟下來,你可以讀上一百遍,最終你能背誦下來。”“是的,我愿意讀上一百遍,我愿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這一嚴重違背人的心理規律的話,在課文中竟然連續出現了兩次。我不明白,這是因為教材編寫者們連起碼的心理學常識都不懂,還是他們在故意地誤導孩子?其實,稍有心理學知識的人都知道,一個人如果用心(或者有意背誦)地去讀一篇文章,要背誦它下來還用一百遍?如果不用心(或者敷衍了事地)去讀,就算讀上一千遍,他也不見得能夠背誦。姑且不論這一點,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教給學生什么?我認為,起碼應教給學生基本的學習方法與技巧,這種“皓首窮一經”的學習方法值得我們提倡,值得學生學習嗎?
2.“你喜歡的書就像一個朋友”——我喜歡的書很多啊,我喜歡《史記》《資治通鑒》,喜歡《大學》《論語》,也喜歡《全唐詩》《全宋詞》;我喜歡《圣經》《古蘭經》,喜歡《黃帝內經》《云笈七箋》,也喜歡《資本論》《毛澤東選集》;我喜歡《荷馬史詩》《失樂園》,喜歡《唐璜》《普希金詩選》,也喜歡《靜靜的頓河》《老人與海》……他們都是我的朋友,但無論怎么看,他們都不像一個人啊?!他們有的熱情奔放,有的低婉深沉;他們有的像高山,讓我仰觀而感其雄偉,他們有的像大海,讓我俯視而嘆其淵博……桃紅梨白,環肥燕瘦,他們怎么會是一個人呢!看了課文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話:“一本你喜歡的書就是一位朋友,”我才恍然大悟,人家不是說咱喜歡的所有書是一個朋友,而是說一本是一個。人家教材編寫者又犯了一個嚴重的邏輯性錯誤——以面代點,以點概全,就跟他們認為“某個中國人是漢*”與“中國人是漢*”一個意思一樣。哈哈,可以理解,可以理解!自己的孩子又不讀這樣的文章,坑也是坑別人的孩子!孩子們學了幾年語文,連起碼的語言邏輯都不懂,活該,活該!誰讓你花錢買我的書來!貧困山區的孩子連學費都交不起?那更活該,誰叫你沒錢也上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