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三首(2篇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案)
6.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惆悵、心事重重的感覺。
7.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指名答。
8.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9.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10.這一次又一次的開封、密封的過程中,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生答: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這真是說也──(生答:說不完)道也──(生答:道不盡)。
11.就讓我們一起走入這理還亂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12.王安石見明月而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這都是──(生答:借景抒情)。那么,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3.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4.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 議深情
1.學生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總結: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我們不可能到達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我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的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含著──(生答: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么感人的詩吧。
↘ 記生字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正音。注意讀準“畔” 聲母是p”帳”的翹舌音zh。
3.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4.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5.學生練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一南昌市船山路小學 劉圣蘭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①“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②是呀,故鄉的月亮總是那么令人懷念,今天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
③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bó pō)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
課題。)
↘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①課前,你們通過收集資料,都知道些什么呢?
(a.“瓜洲”現在揚州的一小鎮,位于長江北岸。
b.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②解題:“泊船瓜洲”(“泊”是“停泊” 的意思。)
↘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①全班齊讀,注意讀準字音。
②根據注釋,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③ 自由朗讀,并從詩中找出能集中表達詩人想回家的一個字。(“還”字)
↘緊扣“還”字,披文入情
①自由匯報:你學懂了什么?
②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習。
a.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問:從這兩句詩句中你還體會到什么?
(可提示:從“一水間”、“只”、“數重山”等詞去體會)
生:我能體會到作者離家非常近。……
(板書:*家近──很想還)
b.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讀讀詩句,想象畫面。
◆推敲詩句用詞的準確。
將“綠”字與詩人曾想過的“到、過、入、滿”作對比,想一想詩人為什么最后選”綠”?
◆啟發想象:假如你來到江邊,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對岸,而對岸的不遠處就是你離開很久、思念很久的家鄉,此時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