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解惑,還教學本真——《落花生》教學實錄及評析
生:不能只講體面。
師:是的,不能只講體面。不能只講究外表光鮮好看,只顧自己生活的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師:什么是有用的人呢?
生:他得樂于幫助別人。
生:就是對別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師:能舉個例子嗎?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生:警察。
生:為人分憂的人。
生:還有義工。
生:就像玉樹地震中那個阿福為了救人而犧牲了。
師:說得多好啊!誰能像他這樣說說。
生:我覺得清潔工也是,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在默默奉獻。
生:我們要默默地做奉獻,不圖虛名。
生:我覺得老師就是這樣默默奉獻的人。
師:謝謝你,孩子。只要你們學有所獲,我們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剛剛大家說了不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都對這個社會有用。我們做人就要做——
生:有用的人。
師:不要做——
生: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師:老師也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他留學西洋多年卻從不穿西服,不抽煙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來買書;在香港大學任教時,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還上 20小時的課;抗日戰爭時期,他為抗戰事業奔走呼號,終因勞累過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評價他說,他有獻身精神,對于名利競逐,極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許地山。他曾說——(幻燈出示)
生:我要做花生一樣淳樸的人、有用的人,我要為中華而付出,為中華而奉獻。
師:現在知道許地山為什么將“落花生”作為自己的筆名了嗎?
生:因為他要提醒自己,時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師:這篇文章談淪的是落花生,講的卻是做人的道理,這種寫法叫——
生:借物喻人。
點評:由花生聯系到人這是本文的中心所在,教師緊緊抓住“只講體面”和“有用的人”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結合生活進行體驗,理解了課文深層的內涵,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布置作業:讀寫結合,讀活用活
師:課文學到這兒,這節課快要結束了,老師最后有個小小的請求。在我蘭州的班級里有個同學,他叫小鵬,大鵬展翅的鵬。這個孩子的父親是我們蘭大的保安,而其他孩子的父母親大多都是大學教師,所以小鵬在班里常常抬不起頭。學了這篇課文,我想請大家給小鵬寫封信,用你們這節課學到的知識鼓勵小鵬,讓他抬起頭來,和你們一樣的自信、幸福。你們可以把寫好的信發到我的郵箱里(幻燈出示郵箱地址)。老師期待你們的信可以改變小鵬。
總評:
一、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課堂伊始,老師就讓學生自己讀書,發現問題,找到學生學習困難的地方,再將解決問題的權力大膽地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思考、合作、交流使問題得以解決,在這中間教師順學而導,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想學、要學的欲望,真正做到了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二、直奔重點,讀寫結合
課上有兩個結合:一是文章與習作的結合。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巧妙地幫助學生總結出“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和“借物喻人”兩大寫作特點,并提示大家今后的習作也這樣做,真正使課文成為例文。二是主題與習作的結合。在學生品詞析句,結合生活體驗,升華了文章的主題后,創設了習作的情境,讓學生給有自卑心理的小鵬寫信,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達到了讀寫結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