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說課稿
五、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共分四個板塊,具體實施如下:
(一)了解作者,揭示課題
本課是作家梁曉聲少年時代的真人真事。新課伊始,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慈母情深》是從作家梁曉聲包含深情的作品《母親》中節選的,首先讓學生讀讀作家梁曉聲的簡介,用一句話說說從中獲得的信息。1.了解作者。(出示課件)通過背景知識的補充,為后面的學習——感受作者的成功與“母親的支持”分不開做鋪墊。接下來2.揭示課題。(出示課件)請同學們再讀課題,你會關注課題中的哪個字?為什么用“深”字形容慈母的情,這個情到底深在哪里?引導學生關注課題中的“深”字,讓學生要有“看課題,抓文眼”這種學習語文的意識,從而緊扣課文語言,引導學生批文入鏡。
(二)整體感知,理出線索
在第二個板塊——整體感知,疏通字詞,理出學文線索,首先是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憑借預習的記憶,完成這段話的填空,把課文中出現的詞工工整整地寫下來。1.不看書,在這段話的空白處把課文中出現的詞工工整整地寫下來。(出示課件)
“我一直想買《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聲(震耳欲聾)。我發現母親極其瘦弱,當知道我來是要錢買書,母親用(龜裂)的手將錢塞給了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濃縮在這一段干干凈凈的文字中,而且要求學生所填寫的也是這篇課文的生字。
接下來讓學生讀一讀這段話,2.區別多音字“龜”的讀法,聯系上下文理解并積累“龜裂”“失魂落魄”“震耳欲聾”。(出示課件)然后讓學生再讀這段文字最后一句話“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引出問題“3.為什么我鼻子一酸?(出示課件)”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打開課文,靜靜地讀,用波浪線畫出文中能夠讓自己的鼻子一酸的句子,并在旁邊作批注。
說明: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有三:一是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二是疏通生字詞,理解并積累詞語。三是以“鼻子一酸”統領全文,理出學習線索。既培養了學生提煉信息和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又為整節課的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起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之作用。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深
遵循以讀為本和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教學理念,品讀課文,體會情深這個板塊主要有兩個環節:圍繞“為什么我鼻子一酸”這個問題,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文中能夠讓自己鼻子一酸的語句,并說說讀懂了什么?第一環節: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也是教師巡回與學生個別交流,了解學情調控課堂的時間。第二環節:學生交流反饋自讀情況。這個環節是整節課的重點,教師要敢于放手,給學生留足充分展示讀書感悟的時間。緊扣“鼻子一酸”這一情感變化主線,學生交流相關語句時,教師順學而導,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段,首先是通過朗讀,談自己的收獲和發現:
1.理解我家境的貧寒。
連“破收音機”都“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肚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