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景色美和作者寫作的語言美,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準備:
讓學生準備些關于草原風情的圖片或相片,上課時到課堂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教師也準備些與草原風光的圖片與歌曲制成powerpoint在課堂上,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創設情境
1.首先是教師在powerpoint上展示草原風光的圖片,讓學生在欣賞圖片中,獲得對草原感性的認識,接著教師播放《吉祥三寶》這首歌曲,這樣學生可以在輕松的環境中感受草原的美。
2.同學們,聽了這首歌你的心情怎樣,是不是有一種置身于草原的感覺呢?課前你們收集了有關草原的資料,能談一談草原在你們心目中的印象嗎?
(學生盡情說一說,可以描繪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繪草原綠毯如氈,還可以說一說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風俗等等。)
[運用情景把學生帶到美麗的大草原中,使他們對草原有個初步的認識,知道草原是遼闊美麗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這種初步的認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學產生對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進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藝術家,也是一位文學產量較高的作家,深受人們的愛戴,那么當我們的作家老舍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時,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隨著老舍先生一起到美麗的草原看一看。
4.即將來到草原的你,見了這個題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預測(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們怎么樣?
(3)作者第一次來到草原感受
二.朗讀課文,學生學習生字詞
1.讓學生帶著對草原的向往,全班大聲朗讀課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在讀中感受,并在讀過程中劃出生字詞,如:“勾勒”、 “低吟”等,師生共同來學習生字詞。
三.課文第一自然段分析:
2.教師播放課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的讀音,學生找出課文第一自然段優美的詞句,讓學生嘗試分析它美在那里?教師對文章中的部分優美詞句進行分析,并向學生提問。問題如:“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舒服。。。。。”中的這種境界包括那幾方面的內容?作者老舍描寫草原,分別從那幾方面寫草原(感覺,嗅覺,視角。。。),作者在文中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優美詞句:“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流入云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