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并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
教學時數: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了解“導讀”部分的內容。
1.學生自讀,說說學習本組課文要注意些什么?
要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
2.這節課我們首先走進西部草原,去內蒙古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風俗民情。
一、新課導入
1.欣賞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是一首歌唱草原的歌,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去過草原嗎?你對草原有哪些了解?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草原的資料。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草原的文章,板書課題:1 草原 我們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里美麗的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
3.【簡介作者】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駱駝祥子》。
二、檢查預習,理清課文條理
1.檢查生字認讀情況以及課文朗讀情況。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個字概括出來嗎?(板書:美)
師:草原的美主要體現在哪兩個方面?(板書:風光(景色)美人情美)
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風光展現出來呢?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文字,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了。
三、品讀課文,感受草原的風光美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讀。
2.師:這段文字非常優美,讀著讀著,讓人仿佛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之中。說說你覺得哪些語句寫得美?
品讀句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詞語比較:“空氣是那么(清鮮、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圖片體會清鮮、明朗的準確。
品讀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圖片理解“一碧千里”。
積累詞語:你能否說一些四個字的表示“綠”的詞語來?
(郁郁蔥蔥、蒼翠欲滴……借機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品讀句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出示草原圖片體會“柔美”的感覺。
知識拓展:中國畫(按照范圍來分;分為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筆墨紙硯是中國畫的工具,中國畫的技法分為工筆和寫意,中國畫的線條美、構圖美、章法美,所表達出來的意境美、形式美、藝術美。)
品讀句4:“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說話練習:用“既……又……”說一句話,能連用兩次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