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板書課題
1、激qing導入:
播放風光片。
(出示課件:播放錄像,把學生帶入大草原綺麗的風光中: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閑地吃草、散步;小丘線條柔和、顏色碧綠。遠處的小河像一條明晃晃的長帶迂回曲折……面對如此美景,豈有不愛之理?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帶給學生的是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在感到喜悅、快樂的同時,強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2、談草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書課題:
草原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自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2、讀熟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己學習
1、自讀課文:
劃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并讀給同桌聽,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2、同桌之間相互檢查讀課文,并說一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幾幅畫面。
3、用畫一畫、說一說的方法,畫出作者描寫的第一幅圖主要寫了哪些優美的景物,同桌之間換著說一說。
四、自學
學生自覺,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進行適時指導、啟發。
五、師生交流
1、檢查生字:
⑴ 屏幕顯示生字認讀:
出示課件,這里用屏幕打出會認的詞語檢查學生學習效果。
⑵ 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主要描繪了幾幅畫面?
教師引導歸納,學生發言板書:
風光美、人情美草原秀美圖 草原迎客圖 草原聯歡圖
(通過歸納,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
2、合作研讀,品讀玩味:
⑴ 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請大家靜靜地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別忘了在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⑵ 引導想象,指導學法:
學生讀課文,思考:
能不能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① “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寫草原,為什么有的說“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② 齊讀: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翠色“欲”流,為什么后面又說“輕輕流入云際”,這不是很矛盾嗎?
“翠”是什么顏色?那為什么不說綠色要說“翠色”呢?區別在哪里?班上學過國畫的同學能給同學們解釋一下什么是“用綠色渲染”嗎?
③ 輕聲讀讀這句話,看看這“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