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詩兩首》導學案
姓名 張宏穎 任教年級:五年三班 學科:語文 時間 20110315
課題:9、兒童詩兩首(略) 課時: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學習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兒童生活的快樂。 教學過程: 學 生 活 動 預 設: 教 師 活 動 預 設 一、自學目標及重難點。(2分鐘) 二、挑戰自我。 1、初讀這兩首詩,做到讀正確。不認識的字借助工具書。 2、再讀一遍,爭取做到讀流利。難讀的句子可重讀,知道讀流利為止。 3、組內欣賞讀。選組內讀的最好的同學做示范,其他成員可以模仿的,也可以按自己的感受讀。 三、我能做到。 1、寫感受。 默讀這兩首兒童詩,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空白處。 2、組內交流感受,二次批注。 3、讀感受。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詩,準備誦讀比拼。 4、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四、老師分工。 每組選一首喜歡的詩歌進行練習。 五、準備匯報。 1、為什么喜歡這首詩?(根據詩的內容及感受交流。) 2、組內分工。注:組長分工時要征求組員的意見。 3、組內準備誦讀比拼。 要求:聲音響亮而不是大聲嚷;站姿大方而不能太隨意。一定要做到入情入境。 六、拓展作業。 1、搜集兒童詩讀一讀。(明天語文課課首三分鐘展示。) 2、小練筆。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啟發我們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 一、導入。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下面我們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完成這節語文課。 二、學習目標。 重點巡視孩子們對目標標記的質疑。 三、自學輔差。 1、挑戰自我環節。 (1)針對各小組學生情況進行指導,特別是對重點詩句的誦讀指導。 (2)、組內欣賞讀時引導學生注意表情和動作。 2、我能做到環節。 點撥策略:1、主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味。老師引讀課文,用語言描述調動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引入想象世界。師: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讀第一節);旭日、和風,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讀第二節);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藍天白云,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多少歡樂,“我”把自己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體驗春天的快樂……(讀第三節);陽春三月,綠草成茵,花繁似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讀第四節);我是個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聽話的孩子……(讀第五節)。 2、引導感受讀。 (1)按小組配樂讀。 (2)閉眼聽讀。 四、鑒賞寫法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六、總結全文。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