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蠟燭教學案例
緊扣文本 以讀促悟——《半截蠟燭》教學案例及反思
在上海訪學期間,我聽了上海市竹園小學一位四年級語文教師的課,執教的《半截蠟燭》,老師從容引導,學生充滿激情。臺下的我,專注認真,恨不得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呢。不用說了,聽了一節好課,現在還回味無窮呢。
師:面對險情,母子仨人各自想出了不同的辦法與敵人周旋。看起來方法不一樣,但“不一樣”中是否也有著某些“一樣”呢?默讀課文,仔細想想。
生:他們的目標一樣,就是保住蠟燭。
生:他們一家人的心情是一樣的。
師追問:怎么一樣?
生:他們當時心里都很著急。
生:課文中說兩個孩子“臉色蒼白”,“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這些都可以看出他們當時心里很緊張。
師:他們的緊張心情表現在神情舉止上了嗎?默讀課文,口頭填空。
出示:
“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伯諾德夫人 把蠟燭吹熄。
在斗爭的最后時刻,杰克___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___地坐待著。
小女兒杰奎琳___地對德國人說完,得到同意后,____地端起燭臺上樓去了。
學生口頭填空。
師:看看他們仨人的表現,有一樣的地方嗎?
生:他們都表現得很鎮定,不慌不忙。
師:請選擇一個人物說說。
生:兒子杰克的表現給我的印象最深。讀第5自然段描寫杰克的句子,杰克在自己的計謀沒有實現的情況下,能夠隨機應變。盡管厄運即將來臨,可他仍是那樣“從容”,“默默地坐待著”,一點都沒有反常的表現。
師:杰克默默地坐待著什么“厄運”?請“瞻前顧后”思考。
生:杰克默默坐待的厄運是蠟燭熄滅,秘密暴露,情報站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然很從容,“默默地坐待著”。教師指導朗讀
生:我特別欣賞小女兒杰奎琳。在當時那樣緊張的情況下,她小小的年紀竟然表現得如此機智。
師:請大家“瞻前顧后”,聯系第7自然段想想,得到的體會會更深。大家一齊讀第7自然段。生讀讀到這兒,你在想什么?
生:我想說,好險啊!
生:我終于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師:就請你們帶著自己的這些想法再讀。
生齊讀第7自然段。
師:我們來看看伯諾德夫人的表現。輕聲讀讀伯諾德夫人的話
生:“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
師:想想應該強調什么字眼。
學生各自試讀
生:將“亮”字重讀我覺得應該突出“亮”字,因為只有強調油燈比蠟燭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蠟燭換下來。
生:將“燈”字重讀我覺得應該強調“燈”,因為只有突出了“燈”,才能吹熄蠟燭。
生:將“瞧”字重讀強調“瞧”字是為了吸引德國軍官的注意。
生:將“先生”重讀我覺得也可以強調“先生”,這樣做可以不使德國軍官起疑心,似乎是有禮貌的樣子。
師:同學們的朗讀處理得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過,盡管咱們的處理方式不同,但有一點其實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