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是人的精神的建構,但這種建構離不開語言文字的感受和運用。新課標強調指出:要在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文蘊含著豐富而偉大的情感因素,須通過讀來體驗課文情感,進而抒發自我情感,升華自我情感。
【設計特色】以讀感悟,讀中悟情,在感悟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英雄的精神境界。
【教學流程】
一、復習回顧,啟動情感
1、八年前,志愿軍戰士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為了和平而來,八年后,他們又依依惜別,萬般不舍,為了和平而去,千百次呼喊:“再見了,親人。”是因為朝鮮人民為他們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指名說)
2、僅僅是志愿軍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嗎?
3、朝鮮人民也視志愿軍為親人?(找到根據)
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送了一程又一程)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淚,再給我們唱個《搗米謠》吧!(再也抑制不住的淚)
大嫂,請回吧!(傷離別,離別就在眼前)
二、追本溯源,體驗情感
1、朝鮮人民為什么視志愿軍為親人,結合你所掌握的知識說說。
2、這些都是你們從課外積累到的信息,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課文里有沒有寫志愿軍付出的代價?四人小組討論,劃出句子。
預設:
⑴ 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拼了三天三夜。
你能想象一下三天三夜的激烈場面嗎?自己用心讀讀前后幾句話,體會體會,你覺得怎樣的場面才是拼?你再體會體會,志愿軍當時的心情,這是一種怎樣的拼?(對敵人的恨,對朝鮮人民的愛)
⑵ 列車呀!……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當時為了抗美援朝,來了140萬戰士,其中36萬血灑朝鮮,14萬長眠于這塊土地,我們熟悉的有羅盛教、黃繼光、邱少云、還有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
⑶ 那一回,我們的偵察員……有一個班的鬼子看守。
三、有機整合、領悟情感
1、魏巍在他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記敘了朝鮮戰場上最為壯烈的一次戰斗──松骨峰戰斗的場面。請同學們閱讀老師發下的材料,邊讀邊體會,你覺得哪些描寫深深地打動了你,使你對“拼”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把這些語句劃下來。
2、學生快速默讀后,教師隨機點拔,并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情感。
例如:有一支志愿軍的部隊向敵后猛插……一志壯烈的搏斗就開始了。
(這是從原因的角度讀懂了“拼”的意思。)
敵人為了逃命……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
(這是從敵人的瘋狂進攻,垂死掙扎中讀懂了“拼”的意思。)
最后,勇士們的子彈打光了……也把占領陣地的敵人燒死。
(這是從戰士的英勇壯舉中讀懂了“拼”的意思。)
戰后,這個連的陣地上……以至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斷了。
(這是從戰士付出的巨大代價中讀懂了“拼”的意思。)
這個連的傷亡雖大……聚殲了敵人。(這是從結果中讀懂了“拼”的意思。)
3、這個片斷,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訴說志愿軍為了朝鮮人民在浴血奮戰,拼殺到底。讓我們再次齊讀:在五次戰役的時候……拼了三天三夜。
4、影片《英雄兒女》刻畫了志愿軍戰士堅守851高地,與敵人激戰了一個白天,陣地上只剩下了王成一人,這時候……(播放影片片斷)(三讀:在五次戰役的時候……拼了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