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師:但是和志愿軍分別的今天,小金花再也忍不住了,流下了眼淚,這是怎么回事?
生:和志愿軍的感情太深了。
師:對,她經常和志愿軍在一起聊天,在一起戰(zhàn)斗,還給志愿軍唱歌,“小金花,不要哭了,”我們再把這些句子讀一讀吧。
生:(讀)“小金花,不要哭了……你一向是個剛強的孩子呀。”
師:讀得很有情感,我的確很受感動。通過大娘和小金花這兩段我已經看出了咱班同學很能抓事實,經過自己的理解,再變成自己的話來說,非常好;也能夠像剛才那些同學用自己的情感讀出來,能夠感染我。第三段我聽聽你們讀,就知道你們理解了沒有,被感染了沒有,敢讓我聽嗎?
生:敢。
師:拿起書來,一齊來讀這一段。(學生齊讀第三段,教師不時指點,示范)
師:讀了這段,我現在不讓你多說了,只讓你說一句話,你最想說的一句話,誰說?
生:(讀)“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到前沿陣地上去挖……”這些話說明了前沿陣地上有生命危險。
師:那么我問你,(讀板書上學生提問時寫的問題)“是什么力量使大嫂到前沿陣地去挖?”
生:志愿軍的蔬菜如果不夠,體力就不充沛,就沒精神,很可能就打輸了,所以大嫂就到前沿陣地上去挖。
師:那么我還有一點不懂,朝鮮的大娘、小孩和大嫂為什么對志愿軍這么關愛?
生:因為志愿軍保衛(wèi)了朝鮮這個國家。
師:中國人民的好兒女,志愿軍戰(zhàn)士的血流在了朝鮮的土地上。大家都知道,羅盛教、邱少云、黃繼光等無數烈士,大娘的小孫子、小金花的媽媽,還有大嫂,他們的血都流在一起。今年,200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鮮作戰(zhàn)50周年,現在各處都在搞紀念活動,所以今天我們學這篇課文就更有深刻的意義,是不是?
生:是。
師:對大嫂這一段,還有話的請繼續(xù)說。
生:老師,我還想讀一下來感動您。(讀)“大嫂,請回去吧……永遠不會忘懷您對我們的深情厚誼。”
師:讀得很有感情,再慢一點就更好了。讀快了,不利于表情達意。你聽,(教師范讀)大家一起來讀,注意我的手勢。(學生齊讀)
生:我還想說服您一下(眾笑),大嫂為志愿軍挖野菜失去了雙腿……
師:(打斷)你怎么知道大嫂失去了雙腿?
生:課文上說她“倒在血泊中”要“架著雙拐”走路。
師:架著雙拐并不能說明失去了雙腿。按照一般情況,如果真的失去了雙腿,就是架上雙拐也不能走路。你看,(教師模擬架拐走路)雙拐抬起來,身體必須得有一個支撐點,哪怕只剩一條腿,也是個支撐。雙腿都沒有,雙拐無法向前移動,就不能走路。所以我們可以說大嫂“身受重傷”,這樣就不會有錯了。好,你接著說。
生:大嫂腿受重傷,完全是為了志愿軍。而且不是別人命令她去的,是她自己挖完了后面的山又去前沿陣地上挖。這就證明了朝鮮人民把志愿軍看成親人。
師:說得好。如果能把最后一句也改成反問句來問我,我就得向你鞠躬了。(眾笑)
生:我只說最后一句嗎?
師:可以,說吧。
生:這難道還不能證明朝鮮人民把志愿軍看成親人嗎?
師:看來我非給你鞠躬不可了!(眾大笑)好吧,說話算話。(老師向學生鞠躬,全場鼓掌)我給你鞠躬,你也該有點表示吧?(學生鞠躬還禮,場內又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