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教學實錄及評析
師:從這件事中,我們又一次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
生:(接道)勝似親人的深情厚誼。
(師示意學生繼續說下去。)
生:因為小金花的媽媽犧牲自己的生命救回了偵察員老王,所以志愿軍難以忘懷這件事。
師:小金花的媽媽是怎樣犧牲的?
生:她是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的。
(師板書:同歸于盡。)
師:從這件事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生:從這件事中,我又一次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哪!
生:我從大嫂為了挖野菜,失去了自已的雙腿這件事中,體會到了大嫂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她把志愿軍當做親人,關心志愿軍勝過關心自己。
師:同學們都理解得很好。現在你們明白志愿軍為什么把朝鮮人民稱為“親人”了嗎?說說看。
生:從課文所敘述的具體事例中,我知道了朝鮮人民為大軍付出了血的代價,體會到了中朝兩國人民同生死共患難,親如一家人,所以要稱“親人”。
(教學課文前三個自然段的內容,用時共22分鐘)
【評析】
本課有以下優點。首先是一上課,出示課件《志愿軍戰歌》,又利用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參戰抗美援朝50周年這一特別年份,創設情境,一下子激發起學生對志愿軍戰士的崇敬之情和學習本課的興趣。其次是在教學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讓學生閱讀、體會、概括、總結,學生活動占了主要時間,而且思維含量、情感含量都很高,許多問題的答案都是學生通過思考自己講出來的。別外,王玉萍老師善于運用自己的語言美、儀態美、板書美,讓學生獲得鮮明的美感體驗,從而領悟志愿軍戰士和朝鮮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