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冊教案口語交際·習作七(A、B案)
(2)詞語的使用是否恰當、生動?文章是否通順?
(3)文章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書寫是否規范?
2.學生自改。
請每位同學根據大家總結的修改注意事項及老師、同學的修改意見,再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讓描繪的人物形象能夠更加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四、總結課堂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不僅修改了自己的習作,還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請大家牢牢記住這些方法,用以指導今后的習作,爭取每次的習作都能更上一層樓。
(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林慧明)
b案課前準備
1.故事錄音。
2.回憶生活中特點鮮明的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一、談話激趣
1.我們在文學作品、電影、電視以及故事中接觸了很多文學人物,說說哪些人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們就要來說說人物的故事。
二、試說故事
1.選擇一個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輕聲地說說他的故事。
2.請三位同學來說故事。
3.課堂評議:有沒有把故事說明白?
在學生的評議中隨機歸納:(1)說話是不是大聲響亮;(2)故事的事不是有頭有尾;(3)故事的經過交待是不是清楚。
三、再說故事
1.根據上面討論的標準,再次自由練習說故事。
2.把故事說給同桌聽,互相評議,提出改進的意見,反復練習。
四、講好故事
1.聽故事錄音,想想哪些地方說得比自己好。
2.課堂交流。
在學生的討論中,可以隨機歸納:
(1)語言要口語化。口語化是故事語言的特點,因為口語化的語言接近于生活語言,富有生活氣息,說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不會因為語言的障礙影響聽眾的注意力和對內容的理解。
(2)掌握好語氣和語調。講故事的人要運用語調的抑揚頓挫,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述不同的內容、描繪不同的情態時,都要運用語氣和語調的變化,加以區別。如果不是這樣,語調平淡,再好的故事也吸引不住人。
(3)處理好語速和節奏。講故事,要快慢適度。太慢,聽的人不耐煩;太快,聽的人把握不了故事內容。要節奏鮮明,讓人聽起來清晰、連貫、悅耳。
(4)富有感染力。運用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聲音、姿態、動作、表情等,把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形象地表達出來,把故事發生、發展的環境氣氛渲染出來。
3.練習把自己的故事講的形象生動,吸引聽眾。
4.舉行講故事比賽,由全班學生進行評判。
(杭州市余杭區實驗小學 洪春幸)
第二課時(習作指導)一、回憶人物,激活形象
1.回憶本組課文中的幾個人物,說說他們的特點。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人也給你留下了深刻鮮明的印象?
課堂交流,要求學生說清:
(1)這個人是誰?
(2)這個人有什么特點。
3.這個人為什么會給你留下這樣的印象呢?仔細回憶這個人的一些情況,比如做過的事,他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閉上眼睛,讓人物在你的頭腦里動起來,像放電影一樣。
4.說說回憶起來的一些情況。
在學生說得過程中,教師可以追問一些關鍵的細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進一步清晰人物形象和特點。但是不要把學生頭腦中的人物概念化,而是要典型的形象的語言和行動。比如:他的習慣動作是什么?他在這樣的時刻說了什么?他的手怎么放的……
二、快速作文,固定形象
1.讀讀本組課文中的一些人物描寫的片斷,簡單的說說人物描寫的方法。
2.想想準備怎樣來描寫自己頭腦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