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審驢》教學設計
四、鞏固拓展:
1、這個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怎樣呢?(包公以驢為突破口,巧用計謀破了案,找到王五的驢,抓住了小偷)(小偷:以為驢不會說話,自己做得天衣無縫,結果只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2、小結:包公所使用的計謀應用在斷案上,可稱為智謀,偷驢人使用的計謀用在歪門邪道上,只能被稱作陰謀。只有將自己的聰明才智應用在正確的地方,將來才能是一個有用之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計謀應該用在正確的方面,不要耍小聰明,應該有大智慧。〕
3、師:智謀的力量是無窮的,諸葛亮利用智謀不用一兵一卒,一天就接到敵軍十萬支箭,毛主席利用智謀敵進我退,聲東擊西,在多次戰斗中以少勝多,取得勝利。(關于智謀的名言)。
1、攻人以謀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 ——宋·歐陽修
2、以計代戰,一可當萬。 ——晉·杜預
過渡:大家都追求智慧、崇尚智慧,但一切智慧都來源于淵博的知識、細微的觀察、經驗的積累 ,還有深入的思考!
3、缺乏智慧的靈魂是僵死的靈魂。若以學問來加以充實,它就能恢復生氣,猶如雨水澆灌荒蕪的土地一樣。——阿布爾·法拉治
過渡:任何智謀都要建立在誠信之上。4、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康德
〔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智謀的威力,明白一切智謀都建立在博學的基礎上,并教育學生要將聰明才智用在正地方。〕
小結:希望大家博覽群書,做一個智慧超群的人,并將自己的計謀用在正地方!
5、包公還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讀一些包公審案的小故事嗎?推薦好書:《包青天》,搜集包公的智謀故事。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對包公的智謀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五、課堂檢測:
排演課本劇:(要求:每個同學要投入角色,聯系故事情節,體會角色說話時的神態、動作和心情;角色的語言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適當改動。)
1、小組內合作排演; 2、班級展示表演。
〔設計意圖:在朗讀指導后,指導學生編排課本劇, 就能使他們再次體會文章的內容,提升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板書設計:
為什么審
包公審驢 怎樣審 計謀用在正地方
結果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