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樓蘭之死》《中國一日》
《樓蘭之死》《中國一日》是北師大九冊三單元的兩篇拓展閱讀課文。《樓蘭之死》是一篇飽含著強烈情感的說明文,作者通過描述樓蘭古城被沙漠吞噬,以及塔克拉瑪干由綠洲變成沙漠的觸目驚心的史實。《中國一日》這是一則新聞,作者運用列數字與作比較的方法,說明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這種現象,是“奇跡中的奇跡”。我在備教材的時候,猛地覺得這兩篇文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這兩篇都是說明文,都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但在表述的過程中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將這兩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收獲。我從以下幾步實施了課堂教學:
1、讓學生將兩篇文章對比閱讀,從以下幾個方面比較:
(1)文章的主要內容。
(2)作者的寫作思路。
(3)比較寫作方法。
2、全班交流。
(1)生:第一篇主要講的是樓蘭國的消失,第二篇講的是中國一日的情況,由此說明中國的變化。
(1)師:你感覺很哪篇文章很相像?
(2)生:《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3)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篇文章,作者圍繞樓蘭國的消失寫了哪些內容?
(樓蘭的消失、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造成這樣的原因、再一次呼吁環保。)
(4)師:可不可以不要“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這部分,為什么?
(5)師:作者怎么說明這些變化的?(讓學生感受作者的寫作思路,懂得引用、作比較、詮釋等方法的好處,從而感受到語言的準確、形象)
(6)教師引到文中最后的反問句。
(7)接著,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篇文章。
注意提醒孩子們什么是新聞導語。
3、在回顧兩篇文章,說說相同點和不同點。
3、總結學法。
課后反思: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說明文上出語文味,通過這節課的嘗試,讓我找到了方向。讓學生感受寫作方法,反復朗讀、比較,學生慢慢地悟出了言語的準確性、細致性,從而模仿著使用,漸漸地內化成自己的語言。相信學生的能力也將在反復地悟中彰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