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銀元》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目標1.學會7個生字:理解12個詞語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熱淚盈眶”3個詞語造句.
2.會把課后練習1中的三個問題的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寫下來。
3.感受劉伯承司令員和鄧小平政委關心群眾生活,嚴格遵守紀律的崇高品質,感受革命戰爭時期軍民魚水般的深厚情誼。
4.學有余力的學生,按“塞銀元一一縫銀元一一送還銀元”的順序復述課文。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把課后中的三個問題的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寫下來。
教學難點 按“塞銀元一一縫銀元一一送還銀元”的順序復述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讀通全文,自學生字新詞,理清脈絡,結合習題1中的(1),重點教學第二段。
一、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1.揭題:兩塊銀元。
提問:“銀元”指什么?
2.看到這個課題,你會怎樣想呢? (學生討論)
(為什么以“兩塊銀元”為題? “兩塊銀元”與哪些人有關? “兩塊銀元”能說明什么問題?大家學了課文后,就會明白了。)
二、聽錄音,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學課文。
(一)自讀課文。
1.讀準生字,劃出新詞
①按字的音、形、義的要求學會生字:
②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新詞。
2.根據“塞銀元一縫銀元一還銀元”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二)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分節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注意讀準:翹舌音;承(chéng),平舌音:損<sǔn);
辨別;沏一徹:損一捐:怨一怒。
2.你是怎樣理解新詞語的。(學生討論,再提出不理解的)。
3.填空:課文可分段,是按的順序分段的。(先填空,再討論段落的起訖。)
四、講讀課文。
1.輕聲自由地讀第—段。
(1)劃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主要人物。
(2)想—想第2句話的作用;(引出兩塊銀元的故事)
老師簡介背景: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為解放戰爭時期(又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自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巨大勝利,國民黨反動派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被消滅。《兩塊銀元》故事就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發生的。
2.默讀第二段。
思考討論:
①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塞銀元)
②為什么劉司令員、鄧政委要賠孫老漢兩塊銀元?
a. 用“一一”劃出老漢打碎茶壺的句子(表情朗讀時,注意體會老漢焦急,語速稍快。
b. “.’圈出鄧政委把銀元塞給孫老漢的有關詞語。
③投影顯示(句子)。
劉伯承笑著說:“老孫,這就不對了,你要幫助解放軍遵守紀律嘛。”
茶壺是孫老漢打破的,為什么劉伯承要說“你要幫助解放軍遵守紀律”呢? (學生討論)
④“塞銀元”這件事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發生的,劃出有關句子。
投影顯示(句子)。
“孫老漢見兩位首長日夜操勞,……忙沏了一壺茶送過去。”
a.分別劃出孫老漢所見所感所為的語句。
b.這句話表達了孫老漢對兩位首長怎樣的思想感情? (敬佩與疼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