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光啟蒙
教材簡析:
《月光啟蒙》,是當代作家孫友田的一篇寫人散文,節選自《月光母親》。《月光母親》講述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對來看望她的兒子只是傻傻地笑,笑得作者淚流滿面。而在課文中,作者則回憶了小時候母親在月光下用歌謠、神話故事、童謠、謎語等對自己進行啟蒙教育的事,表達了對母親養育、啟蒙之恩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全文共可分兩段。第一段(第1——13節)寫母親在夏夜的月光下給“我”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啟迪了“我”的想象與智慧。第二段(第14節)寫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為“我”飛向詩歌王國奠定了基礎。
縱觀全文,一條主線,一個重點,兩個難點。
一條主線是情:在朦朧的月光下,母親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使“我”忘卻了夏夜的躁熱,沉醉在美妙的歌聲中,使我領悟了父輩們對家鄉、對生活的感情;《嫦娥奔月》《牛郎織女》一個個優美的神話故事,為“我”打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一段段幽默風趣的童謠,不僅豐富了“我”的積累,還使“我”感受到文學的親近;生活中的謎語,同樣啟迪“我”思考和聯想。所以作者說:“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苦澀童年的夏夜卻是美妙的。”是母親用自己對生活全部的理解,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文學的種子;是母親用優秀的民族文化,用藝術的形式教育“我”培養“我”,為“我”打開了閉塞的心靈之窗,照亮了“我”灰蒙蒙的心靈,使“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變得豁然開朗,使“我”得到了有益的啟蒙,長大后成了一名作家。
一個重點是“啟蒙”:誰為誰“啟蒙”?母親怎樣“啟蒙”作者的?(以歌謠、神話故事、童謠、謎語為載體,對“我”進行啟蒙教育。)為什么以“月光啟蒙”為題?(光下,母親給了我啟蒙教育,以“月光啟蒙”為題,感謝、懷念母親在月光下“我”進行的啟蒙教育,點明中心。)
兩個難點:1、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兩個“長”不一樣的意思,前一個“長”是“生長”,后一個“長”是“產生”。千古黃河,勤勞的人們總是滿懷希望地耕種,勤勞的人民用最質樸的民謠來表達自己的心聲,可由于土壤、氣候等問題,收成不佳,但歌謠卻從黃河故道中流傳下來。)。2、“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這是一種通感的修辭手法,母親的嗓音甜潤、深情,仿佛花香一般芳香四溢,讓作者的內心也充滿了芳香,有了一種美好的情感。)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讀準“蓮花落”中的“落”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及“音韻”、“天資聰穎”、“混沌”、“豁然開朗”、“高深莫測”、“沉浸”、“濃郁”、“啟迪”、“啟蒙”等詞語的意思。
3、從母親吟唱的歌謠、故事、童謠和謎語中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知道為什么用“月光啟蒙”為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孫友田的詩句:“萬年煤層打個滾,/一山烏金往外冒。/黑寶石,往外跑,/滿山滿谷金光照。/一路大聲喊:/我是煤,我要燃燒!”
2、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詩人非常樸實;這首詩非常容易懂,而且非常形象;對生活充滿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