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二、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愛因斯坦的資料
三、教學設計: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教師: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走近一位十分偉大的人物。(板書:愛因斯坦)你了解他嗎?誰能用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介紹?
2、生自由介紹,教師相機評價。
3、今天 ,我們就來學一篇有關他的文章。(補充完課題:愛因斯坦和小女孩)
4、過渡: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小女孩是怎么認識的?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請同學們把書輕輕打到100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相機巡視)
2、二讀課文,正音、隨文解詞。
(1)第2小節:一撮(看圖解詞) 趿拉(方言解決)并強調兩個生字的讀音。
(2)第3小節:納悶:理解意思,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當時的納悶,進一步幫助理解詞義。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3)第4小節:踱步(做動作表演,幫助理解詞義)
一面……一面……(試著來造句)
(4)第6小節:一塌糊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或采訪學生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5)第8小節:只好(造句)
3、三讀課文,理清脈絡,了解主要內容:
(1)那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相遇了幾次?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雙豎線劃分好三次相遇,并用最簡潔的語言說說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每次相遇都發生了什么故事?
生劃分并概括段意,教師相機板書:相撞、相遇、相邀
(2)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僅僅只相遇了三次嗎?以后又發生了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7、8小節。(指名學生說段意,教師板書:相處)
(3)誰能根據老師黑板上的板書,組織好語言來概括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練說)
指名說,并在評價中再次強調概括主要內容的要求:內容完整、語言簡潔、條理清楚)
(三)再讀課文,學習寫作順序:
1、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話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話,連起來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
生說,教師小節,我們平時寫作文,也要學習作者這種按時間順序來記事的寫作方法,這樣能使文章的條理更清晰。
2、同學們,在我們的眼里,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巨匠,在他與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到最后的友好相處,他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又是怎樣的形象呢?我們下節課繼續探討。
板書: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
相撞
相遇
相邀
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