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文練筆好處多——《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后記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五年級下冊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輕快而又充滿激情的現代詩歌,它生動描繪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變化,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體現了少年兒童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詩作內容淺顯,語言凝練,對于五年級學生而言沒有多大的閱讀障礙。教學這一課時,我把重點定位在“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領會詩句內容,體會少先隊員綠化祖國、美化自然的豪情”上;而把“借鑒文中詞句描寫山嶺變化”作為教學的難點。課堂上,我壓縮講讀內容,擠出時間讓學生隨文練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首先,隨文練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助于提高思維的敏捷性。隨文練筆因符合讀寫結合這一規律而備受師生青睞,是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新寵”。
其次,我認為隨文練筆前教師要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應該是大家的共識。隨意地、不加指導的練習,確實可以給予學生“任意馳騁的想象空間”,但這樣勢必也會造成學習困難學生的無所適從,從而使隨文練筆成為“貼標簽、亂堆砌”,增加學習困難學生的負擔。本課隨文練筆之前,我和學生一起討論寫作內容,理清了寫作的順序。大家一致認為可以這樣寫這個片段:總起,點明植樹造林的好處——通過具體的描寫,表現出之前的山嶺是“荒蕪”的——少先隊員來到這里植樹造林——現在的山嶺環境如何、小動物們在做些什么——最后可以簡要地小結。
再者,練筆后要交流,交流后要評價。評價是教學的杠桿,不評價哪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我們可以評一評片段內容是否切合主題,語言是否通順優美,寫法上有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清晰地把握住評價的主要內容,優化評價的方式,才能保障隨文練筆評價功能的正常發揮,使隨文練筆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