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插入學習單 引導學生深入文本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案例
3、彭德懷是什么樣的態度?
(彭德懷認為自己可以走出草地; 彭德懷深情地望著栓在不遠處的大黑騾子,平靜地對警衛員們說:“部隊現在連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殺牲口解決吃的,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
4、抓住“平靜”,讓學生思考:彭德懷的內心是否是平靜的。(學生一定會認為,彭德懷的內心是不平靜的)
5、教師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彭德懷的內心是平靜的。(關鍵詞:盯著)
教師提出自己的論據:
6、回蕩到前文,出示紅軍長征艱難困苦環境的畫面,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當時環境的惡劣,戰士們缺衣少食。
7、強化前文中“盯著”,說明彭德懷內心堅定,早已作出決斷,心如止水。
五、簡要介紹:彭德懷第二次、第三次下達命令
這一部分略說,強調提示語:“不耐煩”“大聲地”“怒吼道”,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
六、課文導讀
多媒體課件出示提示:如果說彭德懷愛著他的大黑騾子是一種個人的“小愛”的話,那么,他殺大黑騾子就是超越個人感情色彩的一種無私的“大愛”。
七、課文最后一段
指名朗讀課文最后一小節
1、抓住“滾滾鐵流”,什么樣的隊伍可以稱為“滾滾鐵流”?
(像鋼鐵一樣意志堅強的隊伍)
2、為什么一支缺衣少食的隊伍,能夠成為“滾滾鐵流”?
(有了彭德懷作為司令員對戰士們無私的愛)
3、齊讀課文最后一小節,突出“滾滾鐵流”、“暈倒了爬起來,跟上去,走到宿營地。”
【教后反思】
一、這篇課文的教學有難度
1、《音樂之都維也納》和《埃及的金字塔》,是我曾經教過的相對比較成熟的課文。這兩篇課文比較客觀,教學中相對便于操作。從上《真情的回報》這節公開課開始,我力爭課路上拓寬,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真情的回報》這篇課文,無論是從情感還是從語言文字,深度上都比不過《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是描寫人物內心細膩情感的文章,主觀性強,比較難把握。怎樣通過語言文字的鋪設,引起學生的共鳴,是教師教學前和教學中最為困難,也是應該重點進行思考的問題。
2、這是一篇原來六年級下冊的教材,現在放在五年級教,課文的篇幅也比較長。如何更加合理地解構教材,進行取舍,是這次備課過程中重點思考的又一個問題。
二、對傳統教學的反思
這篇課文,在傳統教學上,教師的教學一般都圍繞“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愛”,把他的內心掙扎、依依不舍,一遍又一遍地渲染。而對于彭德懷的“更愛士兵”,輕描淡寫地帶過。我個人覺得語文學習,就是要讓學生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深層次地把握人物內涵。這篇課文,文字的背后就是彭德懷對士兵的熱愛。
因此,在教材的處理上,我選擇了前半部分強化“彭德懷愛大黑騾子”,后半部分強化“彭德懷更愛士兵”。兩者之間通過,關聯詞語“但是”進行連接,從時間分配和語言訓練上來講各占一半,力爭側重后者,升華主題。教學過程中,有一段“大愛”的感言,是我預先準備好的。這一段內容,最好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學生能力達不到,就用這樣的方法體會一下也可以,同樣,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