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師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體會月色的美與母親對孩子的無盡的愛。
3、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材料,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與感激之情。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的這一次上課經歷一定會留下美好的回憶。這是作家孫有田童年的一段美好的回憶。齊讀課題。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一定出現了一幅畫面,那是怎樣的?
生:夜晚,一位孩子依偎在媽媽身旁聽童謠。
師:幸福已寫在你的臉上了。
生:我看見那個孩子,依偎在媽媽身旁聽童謠,猜謎語。
師:多么溫馨的畫面。
生:月光下,一位母親在教著一個孩子知識。
(出示課件,音樂響起。)
師:月光下一對母子多么令人羨慕啊!剛才看到的就是這么一幅畫面。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第一自然段)
生讀。
師:讀得真深情啊!在你眼里美嗎?美在哪里?
生:那么圓,把大地照得亮堂堂的。
師:清爽的美。
生:溫馨的美。
生:幸福的美。
生:親切的美。
生:自豪的美。
師:在這樣的夜晚,有我們同學們說的這樣的感受,誰再來讀一讀。
師:在這樣的夏夜里,作者又想起了他媽媽為她唱的歌謠、童謠,又一次想起了母親為他講故事,說謎語。就讓我們聽聽動人的歌謠
二、學習課文。
1、指導學習歌謠部分。
師:自己讀讀這兩首歌謠。
師:誰為大家讀一讀這兩首歌謠。
生讀“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師:“亮堂堂”也可以讀成“亮tāngtāng ”。
生讀“月兒彎彎像小船……再蓋南樓遮太陽。”
師:你們知道母親是怎樣唱這兩首歌謠的嗎?誰有一雙慧眼。
生讀“母親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師:用慧眼發現了這一段,說說母親是怎么唱的?
生:深情地唱。
生:輕輕地唱,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師:什么感覺?
生:輕柔的。
生:溫暖的。
生:溫馨的。
生:甜甜的。
師:和風——
生:涼爽的。
生:柔和的。
師:溪水——
生:流暢的。
生:清清的。
生:清涼的。
師:潺潺的。
師:輕輕的,柔柔的,充滿深情,這深情就是母親對兒子的深情,這深情就是一個動作,你發現了嗎?
生:“摟”。
師:這深情就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
生讀“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師:原來,母親在唱歌謠中還包含著濃濃的愛意,暖暖的柔情啊!
生讀“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師:從“芳香的音韻”中你又讀出了什么?
生:母親唱歌非常動聽。
生:美妙的歌聲。
生:聲音十分悅耳。
師:一起讀這段話。
師:你一定能像母親這樣吟唱了。
生讀兩首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