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學課堂實錄
課文簡介:這是蘇教版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題李凝幽居》詩中是用“推”好還是“敲”好,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確定用“敲”字,后來,人們就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故事情節動人,再現了賈島苦苦吟詠,專心推敲的詩人形象。第1自然段講賈島因家貧早年出家當了和尚,第2-7自然段,講賈島與韓愈推敲詩句的故事;第8自然段,點明了“推敲”的引申義。課文配有兩幅插圖。一幅是賈島拜訪朋友家,月夜下敲門聲驚醒了小鳥。這情境使賈島寫下了一首詩。另一幅圖描繪了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癡態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認真與嚴肅的創作態度。以下是我最近在市語文研討課上的教學實錄,為第二課時的教學。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一)起一個傳神的片名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推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一詞還有一段來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讀一讀、品一品、演一演這個故事。請同學們打開書,回憶一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推敲”的來歷的呢?
生:課文2-7自然段是寫推敲的來歷的。
師:不錯。(指名讀2-7自然段)
師:這是一個千古傳誦的文壇佳話,這是一個感人之深的傳奇故事。如果把這個故事拍成電視連續劇,可以拍幾集?
生:按照事情的發生、經過、結果將這個故事拍為三集。
生:也可以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果將這個故事拍為四集。
師:是的,無論拍三集,還是四集,只要你有道理有依據都行。下面我們給每集起一個合適的名字。在給每集起名字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生:我認為應該和每集的內容一致。
生:每集的名字要簡潔,字數不能多。
生:還要引人。
師:大家的意見都有道理。不管你加什么名字,都要簡潔、貼切、引人,每集的字數差不多。請大家做一次編劇,寫出自己的創意和智慧。
生:(學生獨立寫每集的名字)
師:大家寫得非常投入。我們來交流——請你說,你準備拍幾集?
生:我拍三集。
師:好。三集的名字分別是——
生:第一集為《訪友題詩》,第二集為《斟酌字眼》,第三集為《韓愈點睛》。
師:漂亮。每集四字,尤其是“韓愈點睛”真是畫龍點睛。你接著說——
生:我拍四集。第一集是《月夜訪老友》,第二集是《斟酌一個字》,第三集是《誤闖儀仗隊》,第四集是《最后的結局》
師:每集五個字。有沒有需要完善的呢?
生:我認為第四集《最后的結局》沒有說清楚結局究竟是什么,應改為《還是“敲”字好》。
生:也可以說《韓愈幫大忙》。
師:是的,每集片名之間不僅要求字數相近,還要推敲是否貼切、生動、傳神。還有嗎?
生:我也拍四集,每集名字分別是:夜訪友、為一字、闖大駕、解難題。
生:我的片名兩個字,分別為:題詩、斟酌、撞駕、解疑。
師:非常好,片名簡潔,十分傳神。
(二)感悟賈島
師:理清脈絡,了解主要內容,這是拍好連續劇的基礎。要提高收視率,關鍵是把握好人物形象,塑造好主人公。課文的作者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賈島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是通過平淡的語言文字、通過賈島的一言一行來反映的。需要我們帶著一雙慧眼去感悟、去發現——
板書 ( )的賈島
師:這是怎樣的一個賈島呢?請你在前面加一個詞語?思考加詞的理由是什么?邊默讀邊用筆圈畫出相關詞句。
生:(默讀思考3分鐘)
師:好,我們來看一看故事中的賈島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我說這是有情有義的人。
師:(板書——有情有義)你說他有情有義,何以見得呢?
生:書中說“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盡管山路崎嶇,月色朦朧,李凝家難找,但他仍然堅持。
師:好一個有情有義的賈島。還有不一樣的嗎?
生:賈島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
師:(板書:有才華)說說你的理由——
生:故事中的賈島根據他的親身經歷,即興寫了一首《題李凝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