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學課堂實錄
師:不錯。
生:我認為這是一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賈島。
師:這是你的發現——(板書:一絲不茍 精益求精)說說你的理由——
生:(讀課文中的段落)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師:(相機出示投影)你能從具體的詞句談談你的理解嗎?
生:賈島為了一個字不斷做著動作,反復思考吟哦,斟酌用哪個字更恰當,說明他是一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人。
師:你體會得很深刻。還有補充嗎?
生:從這里可以看出賈島是一個專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詩人。你看,一首小詩只有一個字不夠妥帖,他就這樣反復推敲,不知不覺,連進了長安城都不知道。
師:(板書:專心致志 追求完美)是啊,他就是這樣一位創作嚴謹認真、鍥而不舍的詩人。課文中還有什么地方寫出他的這種癡迷的呢?
生: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
師:你能說說你的感悟嗎?
生:我在電視上看到,京城大官的儀仗隊是何等的威風,鳴鑼開道,這么大的聲勢賈島竟然都不知道,還闖進了儀仗隊中。
師:你能結合你的生活談得很深入。這么大的聲音他竟然聽不到,說明他是何等的沉迷,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一個心無旁騖、全神貫注的人啊。誰能通過你的表演,再現當時真實的情景——
生:(上臺)
師:(問)你現在是誰?
生:我是詩人賈島。
師:哦,你現在在哪里?
生:我在長安城的郊外。
師:噢,前面就是長安城,同學們,你們就是長安城里的人。鏡頭對準,開始拍攝——
生:(即興表演。作騎驢狀,邊走邊吟哦詩句,還不斷做推敲的動作。博得大家哄堂大笑)
師:(摸著該生的頭)你聽到大家的笑聲了嗎?
生:聽到了。
師:(問大家)他有沒有進入角色?
生:(齊聲)沒有。
師:是啊,他還沒有進入角色,可見進入這種境界有多難。其實他表演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有聲有色。如果你沒有聽到大家的笑聲,第二個賈島就在我們班上誕生了。(笑聲)對賈島是一個怎樣的人,還有沒有其他的見解?
生:我認為賈島還是一個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人。
師:(板書:善于聽取別人意見)
生:他還是一個有禮貌的人。
師:(板書:有禮貌)何以見得?
生:從文中的插圖上可以看出賈島彬彬有禮,做著敲門的動作。
師:你真會學習,文中插圖也是很重要的學習資源。
生:從文中賈島“連連點頭”也可以看出他虛心好學,有禮貌。
師:故事就應該這樣來體會:它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當中都有著豐富的內涵,都能夠讀出人物的形象、讀出人物的性格來。
(三)走進賈島
師:歷史上的賈島究竟是怎樣的人呢?請看他的生平介紹——
賈島(779~843),范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后詩學韓愈,因詩出名。作詩,賈島又以苦思苦吟著稱,善于反復推敲,常為詩中字而茶飯不思,被稱為“苦吟詩人”。賈島一生,為詩藝灑盡心血。他曾說:“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錘煉出許多精品,其創作精神感人之深。賈島的苦吟,不僅僅局限在煉字,還在煉意、煉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賈島長于“五律”,故被人稱之為晚唐“五律”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