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詩文教學美起來——《清平樂 村居》教學片段賞析
2、教師要會創造美。
語文教學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與教師集中的藝術體現,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美。《課標》中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習。”在以上這個片段中,教師首先通過對“媚”字創造性的解讀(女子的眉毛)引導學生從形象上去感受那種美,再加上自己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表現,讓課堂中教師和學生處在一個輕松和諧的美好境界之中, “文”與“圖”的結合,不光給學生練習說話提供了參考的依據,也增加了這個教學片段美的因素。最后,通過教師富有詩意的語言加上古樸典雅的樂曲,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代詩歌的意境之美。
3、教師要會引導學生感受美。
引導學生感受美。首先,讓學生知道什么地方美,為什么美?其次,引導學生對不同環境中的“美”有不同的理解。最后,加深學生對美的規律的認識,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一個“媚”字,不僅把老兩口互相喜愛的神態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同時也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媚”、“美”不光在讀音上有相似之處,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字存在著內在的聯系。環境之美、夫妻情感之美、兒子勤勞孝順、可愛之美,各得其所之美,和諧之美。哪一種美不讓人沉醉?以上這個片段通過:解“媚”字——說“美”話——悟“美”情,不僅讓學生從形象上感受到美,更重要的是學生對那中和諧之美有一種向往和追求。激發了學生創造美的欲望,學生的語言雖然平淡,但是每個起來說的同學都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說一句讓人悅耳的話,描繪一幅讓人向往的畫面!
這一教學片段讓我深有感觸:作為教師只有深度的解讀教材,采用多種的教學形式,創設多彩的教學情境,才能創造出靈動而有生命力的課堂,才可以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讓情感在課堂飛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古代詩歌教學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