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果樹瀑布教學反思
黃果樹瀑布教學反思
整堂課,我圍繞文章的中心句“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展開教學。設計了“作者兩次來到黃果樹風景區,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兩個主干問題。整個教學過程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黃果樹瀑布的特點,在讀中感受作者內心的陶醉,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
在教學中,一開始,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廬山瀑布的美景圖,一下子將學生帶入到壯觀的瀑布世界;然后我們一起欣賞《望廬山瀑布》的配音朗讀,并試著自己有感情地朗讀,喚起學生對“瀑布”的喜愛與向往之情。這樣做,不僅激起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而且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當你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時,你最想干什么?”引發了學生對黃果樹瀑布的渴望;“當你聽到黃果樹瀑布越來越大的聲響時,表明我們離瀑布越來越近了,你又在想什么?”道出了“游客們”內心的急切心情;“現在,那匹寬幅白練就在你的眼前,你內心又有什么感覺?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讓學生身臨其境,走近了黃果樹瀑布;“作為游客,你千里迢迢來到風景區,難道就只想遠遠地看著瀑布嗎?你還想做些什么呢?”則又讓學生跟隨作者的腳步來到了谷底,享受黃果樹瀑布帶來的涼爽與愜意;“游客就這么久久地坐在瀑布跟前,感受到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此時,你的感受又是怎樣的?”把學生和作者、游客和大自然緊緊地融為一體,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學得挺感興趣,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
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多媒體的設計較少,很多時候需要靠學生的想象,缺乏直觀的體驗。這也使得學生的思路不開闊。
今后在多媒體的教學設計上多下工夫。
黃果樹瀑布教學反思
葉圣陶先生說過:“入境始于親”。只有當學生親生體驗過,才會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這句話指引著我整篇教學的設計。所以在教學中,我覺得有一點是成功的,這是一篇語言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黃果樹瀑布的聲音和形態,由于瀑布離我們生活比較遠,對于孩子來說,缺少直觀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淀對文中的有些語句。如果就這樣講一講,孩子只能浮光掠影地了解課文,所以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使用了多媒體,使圖文音像相結合,帶給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使學生能盡快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有最大程度的感悟,這樣,才能將外部語言文字化為自己的內在情感,在讀賞說中深切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又使學生開闊眼界、受到審美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節課下來,我總感覺這個多媒體的播放是不是多了,總共有5次,再加上不是串聯的,也正是因為這樣開關開關,影響時間和師生的思路。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仔細想來,這節課的不足之處還有:
1、課的節奏不夠緊湊,前松后緊。
2 、沒有關注學生,缺乏教育機智。
不知從何時起,好像很不滿足于很順當的課堂,但是真正面對學生的生成時又缺乏教育機智。原因有: 只顧一廂情愿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停下腳步認真傾聽孩子們的回答,沒有關注課堂中的實際情況,對于學生的生成不夠敏感,沒有很好地利用生成的資源。如當學習瀑布的形態時,學生說到“瀑布像銀河從九重天落下來。這時沒有及時引導學生把黃果樹瀑布與廬山瀑布進行對比,提煉出黃果樹瀑布的寬,以及它的氣勢非凡和雄偉壯觀。